揭秘潘金蓮的初戀情人

揭秘潘金蓮的初戀情人 第一次給了誰? 李瓶最有錢,帶了許多首飾衣服來。"好說歹說,到底把皮襖要到了手。武松道:"又教嫂嫂費心。"武松接過酒去,一飲而盡。"武松道:"嫂嫂自請。" 武松道:"嫂嫂不信時,只問哥哥就是了。在這種情況下,武松應該"曉之以理"。這就是潘金蓮。 來自:人文 2015年07月16日 00:16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都對潘金蓮這個女人較為熟悉,一是因為書中美女本身較少,二是源於潘金蓮這個人物本身的"風流性"。那麼,潘金蓮的初戀情人是誰?歷史上的潘金蓮為何風流?今天,小編從歷史文化角度為大家一一解析!

潘金蓮的初戀情人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能將看似平常的東西賦予深刻含義。

在《水滸傳》中,潘金蓮只對兩個男人感興趣,一個是武松,一個是西門慶。寫這兩個正邪不兩立的人物,施耐庵先生還是頗費了些心思的。以物寓人,展示情感,就是作者刻意表現的手法。

至於前面的兩個男人,可以作為一種鋪墊,可有但不可無。作品中,除了描寫兩個邊角人物的猥瑣之外,倒沒發現有什麼暗示。大戶是一個粗鄙不堪的"大色鬼",武大則是一個醜陋無敵的"矮矬窮"。這樣的男人在潘金蓮眼中,甚至還比不上糞土。

當然,兩人總是要有所區分的。對老財主,除了極其厭惡之外,還要留心躲避不時出現的"騷擾"。對武大就不必了,老實厚道,從來只知道賣炊餅,不會採取強迫手段,即便你主動獻身他也未必感興趣。此地安全,潘金蓮也跟隨了很長時間。這是一對近似"清教徒"式的夫妻,兩個苦命人湊合一起抱團取暖而已。

很顯然,潘金蓮的的初戀情人就是武松。如前所述,作者描寫武松見潘金蓮時,有意識地添加了一個極為平常的物件,這個物件就是一個"帘子"。寥寥數字,只是"掀開帘子"一筆帶過。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平常的帘子,卻已經為武松阻擋潘金蓮的愛情攻勢埋下了伏筆。

帘子,除了用於阻擋外部干擾和滲透之外,還會有別的用處嗎?但這個帘子不會對潘金蓮有任何作用,自家的帘子,打開放下全由自己做主,潘金蓮對武鬆動起心思也就勢在必然了,"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不想姻緣卻在這裡。"這種心思,其實再正常不過,那就是一見鍾情。

潘金蓮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終於有一天,趁著大郎外出晚歸之機,對武松發起了猛烈的"愛情攻勢",這可把武松給惹毛了,一頓怒斥,把個潘金蓮剛剛燃起的愛情之火澆了一個"透心涼"。自從受了武松的一頓訓斥之後,潘金蓮的慾火暫時熄滅了。之後,縣令(作者)偏偏安排武松出差,也由此引出了另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物的出現,讓劇情急轉直下。而這段孽緣,卻是從一個支撐窗戶的竹竿開始的。

不難看出,潘金蓮的"一竿子"其實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戲劇性,作為一個良家婦女,潘金蓮要操持家務,關閉窗戶或許也是家務之範圍。在《水滸傳》中,這個窗戶本身寫得就很是曖昧。對此,大致可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潘金蓮應該是心無旁騖的,上升到文學的角度,"關閉窗戶"意味著心態淡定,坦然無私。這是一個心靈的窗戶。另一方面,正是潘金蓮的這次失手,邂逅了風流成性的西門慶,在一番軟磨硬泡之下,早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了。

這一打開不要緊,壓抑已久的情感瞬間爆發,在半推半就的膠著狀態下,潘金蓮的道德防線徹底崩潰。說潘金蓮是"淫婦",理由無非就是上了西門慶的床而已。而這從來都不是潘金蓮的本意,在其內心,失節同樣是頭等大事。可惜的是,潘金蓮的這種阻擋,在堪稱情場高手的西門慶面前終究顯得不堪一擊。

按說,金蓮同志怎能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呢!即便武大郎能饒了自己,那個凶神惡煞的兄弟還能放過自己嗎?但"色"字頭上一把刀,人的慾望之門一旦打開,也就不管以後,不顧生死了。最終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害死了自己的情人,也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連求得一紙休書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潘金蓮唯一不可饒恕的"罪名"就是害死武大,真正的罪名也無非如此。在那個年代,潘金蓮算不上貞節烈女,卻也不完全是蕩婦。說到底,不過是追求所謂的愛情罷了。但命運似乎捉弄於人,陰差陽錯地把她推上了"偷情"的道德墳墓。這是潘金蓮的悲哀,也是歷史社會的悲劇!

潘金蓮為何風流

提到潘金蓮,我們的印象是蕩婦加妒婦。她在西門家得寵得勢,佔盡風頭。按說,她的生活一定是最奢華的,穿金戴銀、說一不二。但其實不然,她在經濟上始終是個"低保戶"。她連件像樣的首飾都沒有,甚至連件像樣的皮襖也沒有。這又是不可想像的。

一次元宵節,吳月娘帶領眾妾到她的大妗子家吃酒賞月。忽然下起雪來。吳吩咐小廝回家給"娘兒們"取皮襖,而吳月娘忽然想到,在所有妻妾中,惟獨潘金蓮沒有皮襖。吳月娘吩咐,把當鋪里人家當的一件皮襖拿來給潘金蓮穿,這在潘金蓮看來,是件很丟面子的事,因此當眾發誓:"有本事,到明日問漢子要一件穿,也不枉的。平白拾人家舊皮襖披在身上做甚麼!"--然而潘金蓮的這個願望始終沒能實現。

這難道不是十分奇怪的事嗎?西門慶家"錢過北斗,米爛陳倉",給朋友五十一百、出手大方;行賄送禮,更不用說。而一個備受丈夫寵愛的妻妾,居然沒有一件像樣的皮襖,怎麼回有這等事?其實此事背後透露的消息是:西門慶家實行的是"二級經濟核算制"。妻妾各自為銀錢核算單位,你自己有"梯己錢",就多用;沒有,就少用或不用。要想從西門慶那兒要一文錢,也是難上加難。

眾妻妾中,吳月娘是嫡妻,在經濟上有特權。原則上講,全家的財產應當由她來掌握。況且她的娘家是千戶,也有錢。孟玉樓、李瓶兒都是富孀,這使她們出手大方、廣結人緣。李嬌兒是妓女出身,私房錢不少;還在家中管過銀錢賬目,可能也"摟"了一些錢。西門慶死後,她第一個反應就是趁亂偷了幾錠大銀子,再回妓院、重操舊業。--至於孫雪娥,本來是個收房的丫鬟,實際地位是廚子頭,大家從來沒有把她當"四娘"看待。

剩下一個潘金蓮,雖然也是寡婦再嫁,但她本是個窮裁縫的女兒,父親死後兩次被賣,後來被嫁給"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武大。以後與西門慶勾搭上,害死武大,嫁給西門慶。--但是她的到來,卻沒有帶來一個銅板。

如前所說,西門慶的婚姻觀是商人的婚姻觀,娶妻納妾是生財手段之一。吳神仙曾給西門慶相面,說他"一生多得妻財"。對於妻妾,西門慶的經濟政策是只進不出。--西門慶花錢有目的性,是要"以錢生錢"的。妻妾已經嫁過來了,連人帶財產都歸屬自己了,還有什麼必要在她們身上花錢?

在這樣一個充滿銅臭氣的家庭中,女人的人格尊嚴是靠金錢維持的。女人都愛美,但必須自己掏錢來打扮自己。李瓶最有錢,帶了許多首飾衣服來。她有一件金絲狄髻(狄髻是籠假髮的網子,一般只有貴族婦女能戴),重九兩,價值近萬。李瓶是個很低調的人,生怕戴起來招眼,惹其他妻妾忌妒,因此先問西門慶:吳月娘有沒有?西門慶說有銀的,沒金的。李瓶就不肯戴,讓西門慶拿到銀匠家,打兩件樣子比較普通的首飾戴。潘金蓮知道了,求西門慶把剩下的金子替她也打一件首飾。西門慶笑罵:"單管愛小便宜,隨處也掐個尖兒。"

後來妻妾們托陳經濟到外面買汗巾,潘金蓮要一條素色的。她自己解嘲說:往後戴孝時用。其實是因為素色的便宜些。最後還是李瓶掏出一塊銀子,替大家"埋單"。--潘金蓮是個拔尖搶勝的性格,但在這些時候,就只能"英雄氣短"了。

李瓶因為錢多,手也松,"用錢撒漫",所以上上下下都喜歡她。經常出錢擺酒請客,讓僕人買東西,給錢也寬。包括潘老老來串門,住在她屋裡,臨走又送鞋面,又送衣服、銀子,因此潘老老說李瓶對她比女兒都好。

而潘金蓮的確薄情。第78回潘金蓮過生日,潘老老來祝壽,下轎付不起轎錢,來找女兒討。潘說:"你沒轎子錢,誰叫你來?恁出醜百劃的,叫人家小看?……指望我要錢,我那裡討個錢兒與你?你看著,睜著眼在這裡,七個窟窿倒有八個眼兒等著在這裡。今後你有轎子錢便來他家,沒轎子錢別要來。料他家也沒少你這個窮親戚,休要做打嘴獻世寶,關王買豆腐--人硬貨不硬。……驢糞蛋面前光,不知裡面受恓惶!"說得潘老老嗚嗚痛哭。

丫鬟春梅事後說兩句公道話:"你老人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俺娘是爭強不伏弱的性兒,比的不六娘銀錢自有。本等手裡沒有,你只說他不與你。別人不知道,我知道。想俺爹雖是有的銀子放在屋裡,俺娘正眼也不看它。若遇著買花兒東西,明公正義問他要。不恁瞞藏背掖的,教人看小了他,怎麼張嘴兒說人?……"

吳月娘後來也知道這事,跟潘金蓮說:你給她一錢銀子,寫賬就是了。意思是寫在西門慶的賬上。

潘金蓮說:"他的銀子都是有數的,只教我買東西,沒教我打發轎子錢。"--從這些描述中我們看出,潘金蓮也有她做人的原則,作為一個爭強好勝的人,自有她的自尊。這種自尊體現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我沒錢,是眾所周知,但我絕不去偷雞摸狗,藏藏掖掖!

仍然回到那件皮襖上。西門慶始終沒有特意為潘金蓮做一件皮襖。直到李瓶死後,潘金蓮向西門慶要李瓶的那件,西們慶還捨不得,說:"單管愛小便宜兒,他那件皮襖值六十兩銀子哩,你穿在身上,是會搖擺的?"潘金蓮連嗔帶罵:"你與了張三、李四的老婆穿了?左右是你的老婆,替你裝門面,沒的有這些聲兒氣兒。好不好我就不依了。"好說歹說,到底把皮襖要到了手。--這件皮襖價值六十兩銀子,是潘金蓮身價的兩倍!

也正因此事,引起吳月娘的強烈不滿。一次兩人吵架,月娘提到:"一個皮襖,你悄悄就問漢子討了,穿在身上,掛口也不來後邊題一聲而……就是孤老院,也有個甲頭!"後來月娘做夢,夢見從李瓶箱子里尋出一件袍子,被金蓮劈手奪去,氣得吳在夢裡嚷:"他的皮襖你要的去穿了罷了,這件袍兒你又奪"。--對於正妻來說,一件皮襖讓她大受刺激,甚至記掛在心,形諸夢寐。潘金蓮這件皮襖,真的得來不易!

然而這卻不是西門慶特意給潘金蓮做的,她穿的,仍是人家剩下的,不管它的價值有多高。這個故事帶有一點悲劇的意味,同時也使我們明白:潘金蓮為什麼淫蕩,為什麼忌妒,為什麼要利用自己的色相,緊緊地把西門慶拉在自己身邊?她同眾妻妾之間關係緊張、矛盾重重,也主要緣於對西門慶的爭奪。--因為從性的角度去拉緊丈夫,是她的惟一的優勢,也是惟一的選擇。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家庭里,有錢才有地位,有錢才有人緣,有錢才有尊嚴,有錢才有生存空間。吳月娘沒有丈夫的愛,她還有正頭娘子的身份,偌大家產從名義上都是她的。李瓶、孟玉樓、李嬌兒失去丈夫的愛,他們各有私房錢,足可以有體面地生活在這個家庭中。而潘金蓮別無選擇。丈夫的愛就是一切,一旦失去了丈夫的愛,她在這個家庭就一無所有,將被所有人踩在腳下,連一個得寵的丫鬟都不如!因此在情愛方面,她才顯得那麼咄咄逼人,甚至是瘋狂的、喪失理智的。也正是她的瘋狂,最後送了西門慶的命!

由此我們的出結論:經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並改變著人的性格。當我們批判潘金蓮淫蕩、忌妒的時候,我們還應當從經濟的角度、食貨的角度,以同情的態度想想她的處境,給古人以"了解之同情"(陳寅恪語),也許會對這個人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

潘金蓮的第一次究竟給了誰

潘金蓮可謂是歷史上著名的女人,當然啦,她的著名並不是因為有所作為,而是在勾引男人,給丈夫戴綠帽子這件事情上可謂是中國的典範。那麼,潘金蓮與武松有啥關係呢?歷史上的潘金蓮到底是啥樣?今天,小編為大家分析!

潘金蓮

古典名著《水滸傳》中初露頭角的人物,也是古代世情小說《金瓶梅》進一步充實深化的人物。幾百年來,她一直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堪妖艷、淫蕩、狠毒的典型。在中國道德觀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這就是潘金蓮。蘭陵笑笑生,更是濃墨重彩。至後,極度演繹而活在戲劇舞台文學作品中,成為茶餘飯後的壞女人樣板。在《金瓶梅》中,其經歷、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實,從而塑造成一個美麗風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慾無度的女人。

潘金蓮是清河縣裡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喚做金蓮,二十餘歲,頗有些姿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她,潘金蓮去告訴主家婆,意思是不肯依從。後來主家婆知道後,與大戶攘罵了數日,將潘金蓮甚是苦打。大戶知不容此女,欲賭氣倒賠房奩,要尋嫁得一個相應的人家。大戶家下人都說武大忠厚,見無妻小,又住著宅內房兒,堪可與他。於是潘金蓮就成了武大的老婆。

在《金瓶梅》中,潘金蓮在嫁給武大郎之前,即已將處子之身給了當地的一個財主張大戶。事情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張大戶家有萬貫家財,百間房產,年約六旬之上,身邊寸男尺女皆無。主家婆余氏,主家甚嚴,房中亦無清秀侍女。一日,張大戶拍胸嘆了一口氣。余氏問:"你田產豐盛,資財充足,閑中何故嘆氣?"大戶道:"我許大年紀,又無兒女,雖有家財,終何大用!"余氏道:"既然如此說,我叫媒人替你買兩個使女,早晚習學彈唱,服侍你便了。"大戶心中大喜,謝了余氏。過幾時,余氏果然叫媒人來,與大戶買了兩個使女,一個叫潘金蓮,一個叫白玉蓮。

初時余氏甚是抬舉二人,後日不料白玉蓮死了,只落下金蓮一人,長成一十八歲,出落的臉襯桃花,眉灣新月。張大戶每要收用他,只怕主家婆厲害,不得手。一日,主家婆鄰家赴宴,不在。大戶暗把金蓮喚至房中,遂收用了。後來主家婆知道後,與大戶攘罵了數日,將金蓮甚是苦打。大戶知不容此女,欲賭氣倒賠房奩,要尋嫁得一個相應的人家。大戶家下人都說武大郎忠厚,見無妻小,又住著宅內房兒,堪可與他。於是潘金蓮就成了武大郎的老婆。

潘金蓮自打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成名之後,就一直成為中國文化的熱點人物,以致如今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雖然數百年來,她一直被訂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美艷、放蕩、悲哀三位一體女人的典型!但是,也有不少人同情她的遭遇,羨慕她追求自.由、反抗舊倫理的勇氣。其實,潘金蓮首先是一個美女,然後才成為蕩婦的。那麼,潘金蓮到底有多美,竟讓男人不顧死活拼上性命也要追求與她一度春風呢?這還要從潘金蓮的身世和際遇說起。

自小命運堪憐的潘金蓮,七八歲就被賣到清和縣的張大戶家做使女。豈料長大之後,窮人家的女兒偏偏生有一身姿色,肌膚勝雪,嫵媚生香。誰想羊肉落在色狼的嘴邊,好色的張大戶自然不肯放過她。可憐潘金蓮此時正是個懷春的姑娘,雖然也有夢想,但她中意的情郎,顯然並不是張大戶這樣的人。

潘金蓮無疑又是一個聰明的女子,知道好女不吃眼前虧的道理,她便在悄悄地答應了張大戶之後,卻又偷偷帝告訴主人婆,適時拿奸……就這樣張大戶狐狸沒逮著,反惹了一身騷。於是,他想出一個報復女人最惡毒的法子,救是倒賠嫁妝,把潘金蓮白送給武大郎。從此,揭開了潘金蓮從美女到蕩婦悲劇人生的序幕。

武大郎何許人也?為何讓張大戶如此慷慨大度?原來武大郎是個醜陋的侏儒,人稱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如果只是這樣也罷了,關鍵的是武大郎沒有性能力,連"愛情"一下的能力都沒有,既不能滿足潘金蓮的肉體,也不能滿足她的精神,更不能保護貌美如花的妻子,致使潘金蓮常常受到無賴的戲弄,不但無情侮辱了潘金蓮的肉體,也徹底摧垮了她的心靈。

人們是無法想像,潘金蓮是如何在別人的歧視目光下,走進武大郎的花燭之夜的新婚洞房的?又是如何在拜過天地、成為夫妻之後的一個個漫漫長夜備受煎熬的?儘管潘金蓮出身於一個身份低微的使女,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但她畢竟是個女人,一個正常的女人,她需要過正常女人的生活。於是,她選擇了紅杏出牆,也選擇了她悲劇的人生。

一次說是偶然,其實也是必然的相遇,使她的人生的目標有了新的定位。這就是當她的小叔子武松景陽崗打虎成名之後,她首先選擇了這位後來成為梁山好漢的打虎英雄。

潘金蓮選擇勾引武松始於一個雪花紛飛的冬天,武大出門賣炊餅不在家,已經當上捕快都頭的武松去衙門裡點名完畢,提早回到家裡,一進門發現潘金蓮早升起了火,準備好了酒菜。《水滸傳》和金瓶梅》大概都有這樣的一段描寫:

那婦人早令迎兒把前門上了閂,後門也關了。卻搬些煮熟菜蔬入房裡來,擺在桌子上。武松問道:"哥哥哪裡去了?"婦人道:"你哥哥出去買賣未回,我和叔叔自吃三杯。"武松道:"一發等哥來家吃也不遲。" 婦人道:"哪裡等的他!"說猶未了,只見迎兒小女早暖了一注酒來。

武松道:"又教嫂嫂費心。" 婦人也掇一條凳子,近火邊坐了。桌上擺著杯盤,婦人拿盞酒擎在手裡,看著武松道:"叔叔滿飲此杯。"武松接過酒去,一飲而盡。那婦人又篩一杯酒來,說道:"天氣寒冷,叔叔飲過成雙的盞兒。"武松道:"嫂嫂自請。"接來又一飲而盡。武松卻篩一杯酒,遞與婦人。婦人接過酒來呷了,卻拿注子再斟酒放在武松面前。

那婦人一徑將酥胸微露,雲鬟半挽,臉上堆下笑來,說道:"我聽得人說,叔叔在縣前街上養著個唱的,有這話么?"武松道:"嫂嫂休聽別人胡說,我武二從來不是這等人。" 婦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頭不似心頭。" 武松道:"嫂嫂不信時,只問哥哥就是了。" 婦人道:"啊呀,你休說他,哪裡曉得甚麼?如在醉生夢死一般!他若知道時,不賣炊餅了。叔叔且請杯。

在這裡,潘金蓮出手就來個欲擒故縱,但卻是十分強而有力的勾引藝術的展現。她問武松是不是在外面養了女人?這話說來雲淡風輕,但卻是擺明了要剝去武松的"道德"假面。武松爭辯了半天,還要她不信去問武大,正好給了潘金蓮機會數落武大一番,表明她看不起武大的意思。這種輕描淡寫的挑逗味道,恰像跳脫衣舞一樣,從外面往裡面一層一層把衣服剝掉的挑逗過程。

連篩了三四杯飲過。那婦人也有三杯酒落肚,鬨動春心,哪裡按納得住。欲心如火,只把閑話來說。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己只把頭來低了,卻不來兜攬。婦人起身去燙酒。武松自在房內卻拿火箸簇火。婦人良久暖了一注子酒來,到房裡,一隻手拿著注子,一隻手便去武松肩上只一捏,說道:"叔叔只穿這些衣裳,不寒冷么?"武松已有五七分不自在,也不理他。婦人見他不應,匹手就來奪火箸,口裡道:"叔叔你不會簇火,我與你撥火。只要一似火盆來熱便好。"

當潘金蓮用手去碰觸武松肩膀,挑逗的層次再度被拉高─從身外之事跳到身體本身了。潘金蓮的肢體碰觸絕對是個逾越,但她卻用:"叔叔只穿這些衣裳,不寒冷么?"來合理化她的行為。潘金蓮在這些方面絕對是聰明而有天份的,人們可以看到,當她順手奪過火箸,對武松說著:"我與你撥火,只要一似火盆來熱便好。"這一句聽來合情合理,卻又直接撩撥武松內在慾火的雙關語,雖然多生動、自然,但在武松聽來卻感到莫名的心驚肉跳,以致他竟然推了這位美女嫂嫂一把。

就這樣,潘金蓮為了向打虎英雄武松示愛,以向武松敬酒為名,表露她的仰慕之情。潘金蓮身著暴露的內衣,施展她優美的身材,風情的魅力,希望以此吸引武二郎的垂青,"那婦人一徑將酥胸微露,雲鬟半挽,臉上堆下笑。"潘金蓮為什麼如此,無非認為這種暴露的內衣可以展現她女性身體曲線和凝聚在她身體上的性感之美。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梁山好漢武松的面前,潘金蓮萬種風情的勾引藝術失去了艷光四射的魅力。

潘金蓮在這樣出師不利的情形下,終於鬼使神差的撞上了西門慶,讓她的性感之美和勾引藝術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即便是煙花巷裡領軍人物、風月場上無恥之徒的西門慶,在潘金蓮的萬種風情面前,不禁心蕩神迷,不能自持。他不顧潘金蓮的那個打虎英雄小叔子的利害,猛追潘金蓮以求春風一度。而潘金蓮也難以忍受閨房的長期孤獨寂寞,兩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於是,一番雲雨,百般恩愛,儼然成了這一對如膠似膝的夫妻。然而,這一對被人們稱之為最放蕩的男女,從此便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她看見武松一表人才,又是打虎英雄,居然敢冒著"亂倫"的惡名,主動對武松進行挑逗,就不是一般情理中的事情了。如果潘金蓮僅僅以找一個美貌少年做情人就滿足,她不是沒有機會:武大郎婚後住在清河縣,就有許多青皮、地痞來勾搭她。青皮、地痞不都是舞台上的小丑,其中應該也有幾個封面內容都還不錯的風流少年。但是她在清河縣並沒有紅杏出牆,而是採取"惹不起躲得起"的措施,搬到另一個郡的陽谷縣來居住。而且在武松出現之前,潘金蓮一直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女人,每天安排武大郎上街賣炊餅之後,基本上是"關著門"過日子,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不出去k歌,不去打麻將,不和外人來往的。所以她才敢說:"自從嫁了武大,真箇是螻蟻也不敢進屋裡來!有什麼籬笆不牢,犬兒鑽得進來?"--這可不是說大話,而是真真實實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武松一出現,她就動了心呢?潘金蓮有一百個理由尋找情人,也可以尋找任何一個少年郎做情人,但是也有一千個理由絕不應該找武松做情人。因為武松是武大郎的弟弟。這不是"封建倫理",而是中國人的"傳統人倫"。只要是個"正經女人",都不會這樣想、這樣做的。但是潘金蓮居然這樣想了,居然這樣辦了。這就是"個例",不是用常情可以解釋的。

選擇潘金蓮作為典型,從性格分析到客觀的評價。我知道在文學界已經有不少人對水滸的女性敘述提出質疑,為潘金蓮伸冤的也不在少數。但是我只想從我個人的角度客觀的對她做一個評價。表面上潘金蓮的不幸是要求自我感情生活得到滿足的慾望,終於驅使她錯投西門大官人的懷抱。而實質上任何一個個體都必定折射出居於其中的那個社會群體。不管潘金蓮可能有多少種生活的選擇,不論她事實上怎樣度過一生,她的悲劇絕不是一種個人品格上的缺欠,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悲劇。

中國封建專制主義觀念體系的特徵之一,就是徹底否定個體的人性存在,絕對要求一切個體人性服從於群體所尊崇的理性規範。相對於社會構成,每一個體的人性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這種觀念的統治之下,任何要求肯定個人存在價值,要求尊重個人的情感、個人意志、個人生活的想法和作法,都被認為是違反道德戒律的,都被指責為個人品質墮落。潘金蓮就是這樣一個社會道德罪惡的犧牲品。

結語: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潘金蓮也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在情感生活中,她會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心,不顧及他人的眼光,這種做法在那個年代是較為大膽的。或許在最初的時候,如果潘金蓮也能嫁給一個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如此的風流罪名就不會加在她的身上。

歷史上的潘金蓮

潘金蓮因《水滸》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躍為"女一號"。按書中所寫,她是所有女子中生的最美,也最擅風月的一個。《金瓶梅》這個書名,一說是"金色的瓶子里插著梅花"的意思,一說是由該書頭三號女角(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組成,顯然後一說更為通順。《水滸》里的潘金蓮形象還比較單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蓮卻是一個極其豐滿、極其鮮活的藝術形象了。

在《金瓶梅》中,前面的部分與《水滸傳》大體類似。潘金蓮生於一個貧困的裁縫家庭,早年喪父,九歲賣入豪門充當家伎,後又被轉賣到土財主張大戶家中,被"收用"後又由於財主婆不容,被張大戶下嫁給了矮丑的武植。

而她追求從天而降的壯偉男子武松未果,於是轉而投入富有而英俊的西門慶懷抱。

與《水滸傳》不同的是,在王婆的教唆下,她鴆殺親夫後被西門慶娶為五房,開始了在西門慶家中與其他女人爭寵的"戰鬥"生涯。

不僅如此,她還私通僕人,勾引西門慶的女婿陳經濟……由於在封建社會裡,作為家長的男子之所以妻妾成群,首位的原因便是傳宗接代。

因此,當潘金蓮自己養不出孩子時,她對西門慶別的妻妾的嫉恨更成倍地躥升;當李瓶兒竟生下了官哥兒之後,如何害死這個"眼中釘"便成為她的"當務之急";官哥兒終於被她唬得受驚並生病死掉後,她拍手稱快,但新一輪的爭寵之戰又掀起了硝煙……潘金蓮的淫蕩、狠毒、變態乃至於顛狂,令我們在驚詫之餘,也對潘金蓮的形象給出了最徹底和最後的定性。

那麼,歷史上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又是怎樣的呢?真有其人么?還是完全是虛構的藝術形象?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據考證:大郎武植,系在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進士,在山東陽谷做了知縣。資助過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懷才不遇,家境日漸貧寒。於是,千里迢迢來投武大郎欲謀一官半職,擺脫困境。

開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過了半年也沒聽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認為"武大郎乃真忘恩負義之輩",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在回家路上,他編寫了許多謾罵諷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後語,見村貼村,逢店貼店,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植惡意中傷污辱影詆毀之能事。

另外,曾被武植治罪過的鄉里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污,於是沿途傳遍了有關武大郎的粗俗之詞,武清官的形象被毀於一旦。

誰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來了銀錢,幫他修房蓋屋,置買良田。

這時,他才發現武大郎決非知恩不報,而是不搞以權謀私。

他發瘋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貼的紙條,但悔之晚矣,它們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

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題發揮,因而謬種一傳再傳。

淺談《水滸傳》中潘金蓮的性格剖析

俗話說"自古紅顏多薄命",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女性多命運大多如此,不知道老施為什麼把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等這些女人的命運寫得如此的慘,而與之同場演出的武松、宋江楊雄等好漢英雄大都不近女色,還可以對女性的大肆殺戮,這些都體現出封建社會男性是社會的主宰。然而也可以從這些作品裡面看出:在那個時代里,女性對人性、對愛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的意識,猶如堅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著其自身主體性的覺醒。潘金蓮作為《水滸傳》中的一個反面人物,武大郎的法定配偶,以其悲慘的命運,演繹了一段封建社會下婦女無法抗拒的悲劇,令後人爭議,深思。正是由於這些作品的描寫,潘金蓮小姐幾百年來,一直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成為壞女人的代表。

潘金蓮作為文學女性形象,最早出現於充滿陽剛氣息的《水滸傳》里。《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一個頗有姿色的婦人,不滿足於丈夫武大郎的身材短矮、人物猥賤、不解風情,見了孔武有力、高大瀟洒的小叔子武松,不禁春心蕩漾。及至引誘武松遭到拒絕,便懷恨在心反咬一口。被武大郎捉姦後,又狠心毒死了他。在作者施耐庵眼裡,武大郎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受同情的人物,武松是俠肝義膽的英雄,而潘金蓮卻是一個不識道德人倫的"蕩婦淫婦"。

關於潘金蓮的姦邪淫蕩,《水滸傳》中頗費了一番筆墨,是這部粗獷之作中少見的精緻纖微處,如:婦人道:"那等人伏侍叔叔,怎地管得到,何不搬來一家裡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不強似這伙腌臟人。叔叔便吃口清湯,也放心得下。" "叔叔青春多少?" "叔叔今番從哪裡來?" 那婦人拿起酒來道:"叔叔休怪,沒甚管待,清酒一杯。" 那婦人笑容可掬,滿口兒叫:"叔叔,怎地魚和肉也不吃一塊?"揀好的遞將過來。笑語盈盈,殷殷相問,潘金蓮之綺思蕩漾,妖嬈作態,口角含春,如在目前,一聲聲"叔叔"甜膩膩的嬌喚,也如在耳畔。潘金蓮看了武松這表人物,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不想這段因緣卻在這裡。"潘金蓮有了這樣的想法,無非是說明了這樣一些問題:她認為如果嫁給武松這樣相貌堂堂且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的男人,也就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想法。對於女人來說,尤其是那個時代的女人來說,婚姻與情感的滿意度,是她們對自己生活是否滿意,人生是否幸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尺度。因此,潘金蓮守著武大郎,她一直有著枉為一世的遺憾。有了這樣巨大的失落感,一味要求她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對她而言,也是不公正的。帶著這樣巨大的遺憾和不滿,她一定會不安於現狀,只要有機會,她就會瀟洒走一回。看到武松,她馬上就動了心,甚至忘記了倫理,這是她迫不及待心理的明顯表現。

話說回來,在女人被嚴重歧視的生活環境,潘小姐早點投胎,長大後移民歐美,也算是一種解脫,未嘗不是幸福。只是,她被武松割掉頭顱,身首異處,內臟全無,來世她還是個美人嗎?她跟西門慶還會找武松報仇嗎?《水滸傳》對潘金蓮前期的定位,雖然不是貞節烈女,但至少是個規規矩矩、不肯亂來的女人。當然,在強大的壓力之下,雖然表面上順從了,但也不排斥對自己的婚姻仍存有幻想。

武松的出現,勾起了她的愛情慾望、勾起了她對新生活的嚮往也是情理中事。在這種情況下,武松應該"曉之以理"。但武松是個粗人,按今天的話說是初中都末畢業的"青壯年",連外出打工的資格都沒有。不善於做安撫工作,引起了潘金蓮的逆反心理,於是西門慶這個淫棍兼惡棍有機可趁。她和風流倜儻的西門慶勾搭成奸,也不是她主動投懷送抱,而是經過王婆的精心策劃、苦心安排,只能算是潘金蓮"中計"或"失足"。後面的故事,責任主要在西門慶和王婆,不能全怪潘金蓮。

潘金蓮是個出色的美女。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一個美女頻頻發動攻勢,對凡夫俗子來說大概是把持不住的,但武松卻當真是視若等閑。潘金蓮的每輪攻勢問題以失敗而告終,《水滸傳》里敘述得十分出色。如此細緻入微的敘述,當然不是無謂之筆。和《水滸傳》中描寫的其他蕩婦形象閻婆惜、潘巧雲一樣,潘金蓮也只是英雄好漢的反襯。如此這般地寫潘金蓮,其目的還是為突出武松的高大的形象。

人物形象是作家在現實的基礎上經過合理的虛構加工出來的,一定程度上既帶有作家所處時代的道德烙印,又能反映出作家本人的好惡。因此可以說,潘金蓮之為"蕩婦淫婦",是施耐庵以自己認同的道德標準標刻出來的。由此,潘金蓮就被他寫成了淫婦與壞女人的代名詞,成了一個姦邪淫蕩的符號。

潘金蓮是武大郎的妻子,是《水滸傳》中一個受盡侮辱和誤解的女人,出場時20歲,剛剛到國家法定結婚年齡,被害時年僅23歲,在生命之花開到最美好的時候就凋謝了。她的法定男人武大是個懦弱依本分的人,相貌也著實有點困難,潘金蓮過門之後,也就意味著一朵鮮花正式插在牛糞上。從她的經歷上來看,她的一生是屈辱的一生,是被踐踏的一生,是勇於追求愛情的一生,也是最可憐、最無故的受害者,從一個任人驅使的丫鬟;遭遇了垂涎三尺的老財主張大戶,被當作豬狗一樣送給了武大郎;遇到了她的夢中情人--武松,我們可以認為是她的初戀,卻遭到殘酷拒絕打擊;23歲的潘金蓮邂逅西門慶,這是一次致命邂逅,無異于飛蛾撲火,只是瞬間的光亮而已。

潘金蓮短暫的一生遭遇到了張大戶、武大郎、武松、西門慶四個男人,但潘金蓮的心中或許只有一個男人,那就是武松。當潘金蓮遇到武松,當西門慶遇到潘金蓮,潘金蓮在愛與被愛之間迷失了自己,葬送了自己,是誰害了潘金蓮?是張大戶?是因為他對潘金蓮的侮辱踐踏;還是西門慶?是他對潘金蓮的刻意勾引;還是王婆?為財驅使,主動為西門慶牽線搭橋,給潘金蓮設下圈套;還是武松?由於他對潘金蓮一番真情的粗暴打擊,還是潘金蓮自己沒有把握住自己,稀里糊塗的掉下了水,一切難以定論。

潘金蓮真可憐,她的相貌是美麗的,她的性格卻是剛強的。她的性格決定了她悲慘的人生,所以她敢於而且能夠成功反抗財主張大戶,所以她敢於向武松做大逆不道的愛情表白,但是潘金蓮的剛強性格決定了她不會是一個痴情的女人,所以潘金蓮在遭到武松拒絕後,迅速移情別戀報復性地投入西門慶的懷抱。假如潘金蓮是一個性格柔弱的女人,那麼她將遭到財主張大戶的侮辱,那麼她將把對武松的愛深深的埋在心裡,不敢說出來,而且她會在遭到武松拒絕後,一如既往地愛著武松,而不為西門慶所勾引。從這一點來看,說她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也是成立的。即便是不遇到武松、西門慶,潘金蓮仍然可能與西門慶、武松一見鍾情,與他們

發展關係,至於和誰,就不好說了,也許是武松,也許是文松,也許是西門慶。也許是東門慶……

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是完全不情願的,是一樁錯誤的婚姻,從婚姻的角度講,這樁婚姻不等同包辦婚姻,包辦婚姻大多首先要考慮門當戶對。再都他們二人婚姻缺乏感情的基礎,武大郎肯定喜歡潘金蓮,而且也許非常愛潘金蓮,但潘金蓮卻未必愛武大郎,原因有五個方面:一是相貌差距,一個"頗有些姿色",另一個卻長得支離破碎的模樣;二是性格差距,一個"平日快性",另一個卻是三錘打不出個冷屁的主;三是行為差距,一個是能言善辯,喜歡拋頭露面,另一個卻懦弱本分,忠厚老實,不善言辭;四是生活成長環境的差距,潘金蓮雖然是大戶人家的奴婢,但畢竟見過世面和富裕生活。武大卻只能靠一個炊餅挑子到處躲城管的流動小商販(和開著醫藥公司的富二代西門慶是無可比性),收入只能維持粗茶淡飯的簡樸生活;五是年齡上的差異,武大郎即使不改戶口也要大潘金蓮許多等,豈能如潘金蓮之意。而且他們結婚兩年還沒有孩子。也不去協和醫院去看一看到底是誰的責任。這樣看來兩個人怎能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又怎能和諧?懦弱無能的武大郎根本沒有考慮他和潘金蓮之間的不般配,沒有在讓潘金蓮喜歡自己上下功夫,反而一個勁象對待犯人一樣看管這潘金蓮。武大性格上的缺陷為日後自己老婆的紅杏出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十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中潘金蓮向武松傾訴:"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清河縣裡住不得,搬來這裡。若得叔叔這般雄壯,誰敢道個不字。"武松道:"家兄從來本分,不似武二撒潑。"那婦人道:"怎地這般顛倒說!常言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這般 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的人。她是最不喜歡武大的懦弱無能,可以看出她性格里剛強的一面。

潘金蓮的性格是可取之處在於她勇於追求的性格,她敢於反抗,敢於解放自己,敢於說愛,潘金蓮並不是一個貪財如命的女人,但她是一個本色女人,她希望得到愛、需要愛,對一個男人來說,也未必就不應該尊敬和感謝一個對他說愛的女人。人的解放首先是對自我內心世界的解放,對人類真善美真性的釋放,一個敢於說愛是女人,是她對自己的解放。潘金蓮所有的追求和行為都沒有錯,無論是反抗張大戶,還是主動追求武松,還是接受西門慶的追求,只是她不應該毒死武大,這是她最大的錯誤,也是最不可饒恕的錯誤。潘金蓮實際上是受壓迫的,潘金蓮是剛強的,潘金蓮也是敢於反抗的,如果她自己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她應該上梁山入伙,嫁給林沖等梁山好漢,然後回來提刀殺掉張大戶。

讓我們再來看看潘金蓮的性格。我們在書中讀到的關於她的第一個故事(二十四回),潘金蓮被倒貼給武大郎的原因:她拒絕大戶的殷勤而且將此事告訴大戶的妻子的事情。從這裡可以看出潘至少是個正直的女人。被倒貼給武大以後,她對武大的態度也並沒有十分不好。由武大回家時她對他說的"大哥,怎地半早便歸?"可以看出潘的態度至少是親切的。由此可以看出潘的本質並不壞。至少在武松出現以前,她都是守婦道的和武大在一起的。而當武松出現以後,喚醒了她心中對真正愛情的渴望。她才開始動歪念,當然動歪念是她的不對。但誰是百分百天使般心靈的呢。每個人都有其邪惡的一面。潘金蓮完全變成一個可惡的淫婦的時候是"水滸"第二十五回。她和王婆串通毒害了武大還裝腔作勢的又是辦葬禮又是哭喪的。這個時候的她是邪惡的一面完全被揭露出來的時候,實在是可惡。但是殺人償命雖是天理,也不至於死的那麼慘: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摳出心肝五臟……一個婦人死的時候被人掏心挖肝的。這樣的死法也忒慘了點。就算她死罪當誅,也有官府,不至於要死無全屍吧。

幾百年來,她一直被訂在歷史恥辱柱上,成為妖冶、淫蕩、狠毒的典型!但也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羨慕她追求自由反抗舊倫理的勇氣。這就是潘金蓮。經施耐庵初刻劃金陵笑笑生極度演繹而活在戲劇舞台文學作品市井百姓茶餘飯後的壞女人樣板。她以極端的手段和極大代價追求封建社會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女子愛情自由和人的性的權利,而這結果至今還使我們顫慄、猶豫、彷徨、在迷惘中掙扎,在掙扎中反思。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個有罪的人。但她的罪在於她殺死了人,而並不是她個人品格上的墮落。她不應該承受數百年中國人一直的"淫婦"等道德意義上的唾罵。尤其當我們再深一步追究她為什麼會殺人,怎麼走上殺人之路,以及其中的道德內容,我們就會發現,潘金蓮的生命,實在是一種巨大的不幸,一個巨大的悲劇。

潘金蓮畢竟是個活生生的人,畢竟年輕美貌,無論怎樣壓抑,她畢竟需要感情生活,需要性的慰藉。這一切,武大郎都不能給予她。這情況下,與武二郎的相見,便使潘金蓮感情生活的意識覺醒了,而且如久枯乾柴遇火,一發而不可收。但是在封建道德體系的羅網裡,離婚不可能,要被視為大逆不道。她只好走許多不幸婚姻迫害下的婦女走過的道路:偷情。這是一個封建社會壓迫出來的不"道德"的行為;是一個罪惡道德體系壓迫下產生的搶奪生活權力的變態抗爭。

潘金蓮為了掙脫與武大郎不幸婚姻的悲劇,墮入另一個更深重的悲劇,把被玩弄當作了愛情。把被人玩弄當作愛情,已經夠悲慘了。西門大官人,還進一步把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製造成殺人犯。可以想像,如果武二郎不是那般英雄了得,沒有大打出手,為哥哥報仇,那麼依西門大官人的權勢,潘金蓮自然會逍遙法外。但是也不難估計,在玩弄潘金蓮一段時間之後,西門大官人一定又會找到別的女人,而把潘金蓮一腳踢開。那時西門大官人仍然會將潘金蓮以殺人罪名投入死牢,或者又賣入娼門。總而言之,不論怎麼設想,潘金蓮總也逃不出一個悲劇的結局。

潘金蓮是《水滸傳》里知名度最高的女人。這個女人說用現在的話來說,恰恰是一個"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百里挑一的女人,如果她生活在當今社會,不混個影后,至少也能混個名模,這樣的人不是高官的相好,就是富商的愛妾,命中注定出門有名車,回家有眾多人伺候。可惜潘小姐生不逢時。

武松要報仇也無可厚非,武都頭乃指揮使之下的下級軍官,相當於現在的連職幹部。按道理不是法盲,應該走法律途徑,卻動手連殺兩人。殺人也就罷了,竟然還割下嫂子的腦袋,脫掉嫂子的衣服,挖出嫂子的心臟,其手段之殘忍,令人毛骨悚然。西門慶和潘金蓮害死武大郎,固然罪不可赦,但武松作為個體,無權處置別人的生命。殘忍的兇手,無論什麼原因,都不應該被認為是英雄。可正因為中國古代人有畸形的審美觀,才把鹵莽的、性格扭曲的男人視為英雄,而把在追求正常情愛和幸福的女人視為罪孽深重。


推薦閱讀:

戲說潘金蓮?
女人,就應該學著像潘金蓮那樣
潘金蓮床上的自白,晚上一個人看...
潘金蓮為何撩不到武松?
潘金蓮:體制內外的艱難圍城

TAG:初戀 | 情人 | 潘金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