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和陰書——中國人自己的密碼
整理/夜雲
陰符
姜子牙所發明的陰符是最早的軍隊秘密通訊密碼,《六韜》中曾有記載: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三軍卒有緩急,或利或害。吾將以近通遠,從中應外,以給三軍之用,為之奈何?
太公曰:主與將有陰符凡八等:有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破軍擒將之符,長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長八寸;谷阝敵報遠之符,長七寸;警眾堅守之符,長六寸;請糧益兵之符,長五寸;敗軍亡將之符,長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長三寸。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聞者、告者皆誅之。八符者,主將秘聞。所以陰通言語不泄中外相知之術,敵雖聖智,莫之能識。
武王曰:善哉!
(摘自《六韜》(卷三)—龍韜·陰符第二十四)
相傳商紂王末年,姜太公輔佐周室,使周族由弱變強。有一次,他們帶領的周軍指揮大營被叛兵包圍,情況危急,姜太公令信使突圍,回朝搬兵,他怕信使遺忘機密,又怕周文王不認識信使,耽誤軍務大事,就將自己珍愛的魚竿折成數節,每節長短不一,各代表一件軍機,令信使牢記,不得外傳。信使幾經周折回到朝中,周文王令左右將幾節魚竿合在一起,親自檢驗,周文王辨認出是姜太公的心愛之物,親率大軍到事發地點,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後,姜太公拿著那幾節使他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魚竿,妙思如泉湧,他將魚竿傳信的辦法加以改進,便發明了「陰符」。
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 破軍擒將之符,長九寸; 降城得邑之符,長八寸; 卻敵報遠之符,長七寸; 警眾堅守之符,長六寸; 請糧益兵之符,長五寸; 敗軍亡將之符,長四寸; 失利亡士之符,長三寸。
一套陰符包括尺寸不等,形狀各異的符,每隻符都表示特定的含義,而陰符的形狀和表達的意思是事先約定好的,所以收信人在接到發信人的陰符後,可以明白其意思。
最初的「陰符」是竹製的,後又改用木片、銅片。。「陰符」上無文字,無圖案,傳「符」人不知「符」中含義,即使被俘,叛變投敵,敵人也難以知道「符」的內容。後來,隨著文化的發展,「陰符」逐漸被「陰書」代替了。
陰書
陰符雖有其簡便保密的特點,但卻具有過於簡單,無法表達複雜意思的嚴重缺陷,所以姜子牙又創造出一種新的秘密通訊方法,即「陰書」。《六韜》中亦有記載: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主將欲合兵①,行無窮之變,圖不測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遼遠,言語不通,為之奈何?」 太公曰:「諸有陰事大慮,當用書,不用符。主以書遺將,將以書問主。書皆一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再離者,分書為三部。三發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參而不知情也。此謂陰書。敵雖聖智,莫之能識。」 武王曰:「善哉!」
(摘自《六韜》(卷三)—龍韜·陰書)
所謂「陰書」,實際上是一種軍事文書,傳遞的方法更秘密些。其方法是:先把所要傳遞的機密內容完完整整地寫在一編竹簡或木簡上,然後將這篇竹簡或木簡拆開、打亂,分成三份,稱「一合而再離」。然後派三名信使各傳遞一份到同一個目的地。「陰書」被送到目的地後,收件人再把三份「陰書」按順序拼合起來,於是「陰書」的內容便一目了然,稱「三發而一知」。
這種「陰書」保密性較好,且在某一角度上講類似於移位密碼的特性。因為即使某一信使被敵方抓獲,「陰書」落入敵方手裡,也得不到完整的情報。但也有其缺陷,由於原文被分成了三份,故一旦丟失一份,接受者也無法了解其原意。
這種方式經過歷代的演變,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仍有人使用。古人為了密上加密,還在「陰書」上用藏頭詩、藏尾詩、迴文詩、詩謎、啞謎、密寫等多種巧妙的方法來傳遞信息。
參考:《六韜》《密碼術》《密碼中的秘密》
推薦閱讀:
※用平常的心態,經營自己的生活。
※人活著,從來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
※回家自己做做看,好吃的不得了!
※為了不讓主人傷心,生了重病的狗狗竟然自己躲起來...
※8個理由讓你與英國簽證無緣 感覺自己心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