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富蘭民俗博客(234)圖文(32)月亮神

民俗博客(234)圖文(32)月亮神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一首流行的歌子叫《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出了億萬中國人對於月亮的信念與頂禮。今年快要到來的中秋節就源於中國人古老的日月崇拜。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禮俗。在古人的心目中,太陽與月亮代表著世界的兩極。「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一個叫「太陽」;一個叫「太陰」,代表著陰陽兩極,在時間上分屬日夜。日月是構建曆法體系的基礎,季節上分屬春秋,空間方位上屬東西,五行中屬水與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禮記·祭義》所謂:「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日月的正常運行是宇宙和諧的保證,因此古人很重視對日月的祭祀。

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葯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一家人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俗稱「歸寧」,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為什麼會如此撥動中國人的心弦?就是因為中秋節與春節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和諧人事、領悟親情的一個有效的時間節點,也是溝通人心的一個有效的平台。

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因為家族生活的關係,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繫,較早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員的團聚成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節日就為民眾的定期會聚提供了時機。在傳統年節中都不同程度地滿足著人們團圓的要求,如除夕的「團年」,重陽的聚飲等,中秋為花好月圓之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聯想到人事的團圓,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視為特別的「團圓節」。

宋代大文學家《水調歌頭》是為中秋節詩詞歌賦中的千古絕唱。「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月亮在人類關於生命的思維主題中,既是人類心靈的參照,又是人類獲得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在人類生命的長河中,生與死、離與聚、圓與缺不斷上演。為了尋求一個精神的參照與寄託,詩人們找到了月亮,創造出美不勝收的吟月詩。

在世界各民族中,也許要數中華民族最注重「團圓」了。「團圓」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底蘊可謂源遠流長,無限深廣。除夕之夜有「團圓飯」、合家守歲。然而,團圓意願、氣氛最為濃烈的,還是團圓節——中秋節。為了祈得年年歲歲的團圓、圓滿,人們就要吃月餅。

雖然苦難深重,雖然艱苦卓絕,聚少離多,團圓仍是中華民族生活的理想,奮鬥的目標。一輪滿月,使人引發出濃重的鄉愁和生離死別的遺恨,使少婦為之傷感,英雄壯夫為之垂淚。這種對團圓的嚮往和難以抑制的激情,蘊含著一種本能深沉的力量,從而構成中華民族獨特的心態。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種文化心態的產生,與「月」崇拜及「月」這種自然之力給予人類的心理暗示力有著密切關係。

古人曾有「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大戴禮·曾子天圓》說:「天道之圓」,《易經》上則說:「圓而神」。「圓」不僅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認為是「運而無窮」的神力。基於這樣的宇宙觀和心態,對一般民眾來說,「圓」便是一種萬事如意的同義語,久而久之,人們對「圓」的理解,對「月圓」的自然現象,逐步形成了心靈上的諧振,迸發出一種難以抑止的文化認同感,在思維方式上便熱切地嚮往追求完美無缺。

這種渴望團圓及美滿幸福的願望,正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極富特色、極具人情魅力的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種深沉的文化心理結構作用下,中華民族才能在無數次的戰亂中分而又合,歷盡苦難而始終保持了自己悠久的文化,從不在任何形式的侵略下改變自己。

月亮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崇拜月神,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

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們貶在人間,後來,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葯,嫦娥遇到小人蓬蒙的搶逼,無奈之下吞到肚子里,升天而去,住於月宮,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經》、《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

古代傳承下來的有關月神的神話,這時出現了新的情節,月宮中除了寂寞的嫦娥、蟾蜍、玉兔外,又添了一位據說因學仙有過而被貶謫來的吳剛。吳剛從事的是一項懲罰性工作,即砍伐一棵永遠砍不倒的桂樹。太陰之精月亮在這時成為仙界的流放地。

中國人對月亮具有特殊的情感,把月球這個天體看成是與人間世界雷同的一個所在。那裡有巍峨的建築——廣寒宮,那裡有神聖的植物——砍不倒的桂樹,那裡有可愛的動物——搗葯的白兔,那裡有從人間飛到天上、升格為神的嫦娥、吳剛,那裡是人間的縮影,人間的美化。對於這樣一個天體,我們一往情深,月亮成為我們象徵體系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對象。我們依據這一象徵,紀念和慶祝著一系列重要節日,月望的元宵節、中秋節,月半弦的七夕和臘月廿三,月朔的除夕和大年初一,等等等等。我們的這一節日體系,已經化為我們民族文化靈魂的一部分,也成為我們民俗傳統根基的一部分。「每逢佳節倍思親」,不思親,沒有親,六親不認,民族將何在?國家將何在?民族性,是節日的本質品格之一。

中國人按照自然節律生活勞作、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充分顧及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類之間的關係,由此形成社會生活中的傳統節日,安排得如此巧妙,是先民們時間意識自覺的產物,是中國人「天人合一」世界觀的具體體現。在中秋節中我們感悟「天人合一」的觀念,增加對人生的內涵和對於生命價值的認識,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明心見性,啟發德性,明德修身。中秋節所聚焦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

仲富蘭

2011年9月8日於上海

推薦閱讀:

關於月亮的詩詞
金星木星及月亮組成「笑臉」
行星落點系列(7)月亮在第7宮
月亮星座提示你的私生活
行星落點系列(8)月亮在第8宮

TAG:民俗 | 博客 | 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