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于丹女士,如此解《論語》,您心安嗎? ...

標題:于丹女士,如此解《論語》,您心安嗎? 黎 鳴=文

  《于丹〖論語〗心得》據說在中國發行了上百萬冊,圖書排行榜上穩居榜首。隨便到街上任何一個書攤上看看,不僅可看到于丹談《論語》,而且又有了于丹談老子、莊子、孫子、荀子、墨子、韓非子、易經,甚至還有《三十六計》等等等等。真是一位全方位的「國學」家,當今中國的才女;而且還做到了多方共贏。光于丹女士揚了名、立了腕、掙了錢不算,還可以讓有關的出版社弄個盆滿缽滿,更重要的是,偷著樂的人也不會少,又讓他們得意了;而讓我遺憾的是,中國又有多少百萬人被愚弄了。      在書市中,解孔、解老、解庄、解這解那的舊版書,真不知道有多少,只不過全都沒有于丹女士的風光。有的人皓首窮經,一輩子也就不過注「解」了古代「聖人」中的某一位,今天于丹女士一下子就來了一都擼,真是筆可飛車,可喜可賀,只但願不會是「垃圾」。      說句心裡話,老學究們的「解」這「解」那,我有時還會翻一翻,雖沒有多少新意,但他們做人作文比較老實,或許從故紙堆里他們還真可能發現一兩點罕見的史料。這樣的作者我雖然不佩服,但還心存一點敬意。      現在新一代的「國學家」們如何呢?我還真不知道。      在書攤上隨便翻了翻《于丹〖論語〗心得》,看了開篇第一章「天地人之道」,便讓我感到實在無法理喻,簡直在信口胡說。      整個一章重點都在後面的談「子貢問政」,這也就是開篇第一章「天地人之道」中的所謂說「道」。于丹女士究竟說了什麼「道」呢?      首先我就奇怪,「子貢問政」在《論語》中屬《顏淵第十二》,應該是比較後面了,何以于丹女士要特別挑出來,而且還要那麼鄭重地放在她《心得》的第一章,名之曰「天地人之道」,這是為什麼呢?      再看她的解釋,則不由得我不大叫「胡說」了。我只能說「幼稚」、「無知」,連起碼的政治哲學和宗教的常識都沒有,或者就是曲意諂媚當政者,那就有點「卑鄙」了。要想真正判斷古代聖人的價值,不要以為光懂得一點古文就行了,如果缺乏今天詞語的廣泛常識,再加上缺乏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準則,而一任胡作選擇,一味媚權媚錢,那就不光誤己,而且更加誤人,甚而誤國。      下面,我們不妨把這一段《論語》的原文列出來: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令我不解的是,于丹女士引文中卻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居然篡改了孔老夫子原來說話的順序。不知何故,于丹女士對「兵」如此敬重。      再來看于丹女士的解釋:      一,國家機器要強大,要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      二,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可以豐衣足食;      三,老百姓要信仰國家。(與崇拜國家何異?)      原來於丹女士的「天地人之道」中的「道」,說的竟是信仰國家啊!這叫什麼信仰?這      能叫信仰嗎?于丹女士有沒有一點起碼的政治哲學以及宗教信仰的常識?      且不說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說的關於政治的話原本就沒有多少價值,而且多半是昏話,      想不到兩千多年後21世紀的今天,于丹女士卻仍舊奉為至寶,而且還添油加醋,昏上更加昏。何為孔夫子的「昏話」,何為于丹女士的「昏上更加昏」?請看:      孔夫子的原話,如果當作今天的話來理解,人們絕對會認為,中國人實在太下賤了,自己把自己不當人看。為什麼?只要有人一手拿著刀威攝(足兵),另一手再拿著「吃的」讓你活著(足食),中國人就都會乖乖地「信之矣」;何況「吃的」(足食)還都是中國人自己勞動得來的。這不是中國人的下賤是什麼?這不是中國人自願與牛、馬、豬、羊等畜牲同列是什麼?只要有「吃的」,中國人就「信之矣」,中國人何以就這麼容易上當受騙,而且還心甘情願?這麼一來,中國人還要思考的「腦袋」幹什麼,還要會說話的「嘴」幹什麼,還要會表情的「心」幹什麼?一個腦袋不能思維、嘴巴不能說話、心不能表情的民族,還能算是人類么?這不是孔夫子的「昏話」是什麼?孔老夫子把「政」看得如此簡單、如此缺乏起碼的人道,于丹女士卻奉為至寶,用它來作為她《心得》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還要中國人繼續走這條「道」,于丹女士又把中國人當作了什麼呢?      再來看于丹女士的「昏上更加昏」:      過去的老學究解這句話,多半只說「信」是「信服」,最多也只說是「信任」,而于丹女士偏偏解曰:「信仰」,而且還要求信仰「國家」,這其實也就是在宣揚崇拜「國家」。于丹女士,您有沒有半點政治哲學的常識?您懂不懂如此宣揚的後果?      光「信任」,就已經把中國人貶抑得不像人了,于丹女士居然還讓老百姓對「國家」「信」而「仰」之。「仰」是什麼意思?只有對至高無上者才稱得上「仰之」,而只有「兵」和「食」的國家能夠至高無上么?世界上只有法西斯主義者才會把這樣的國家看作至高無上,從而信而仰之,也即無尚崇拜之。      過去的中國人把國家——聖上視為至高無上,這原本就是中國人長期以來變得越來越愚蠢的根源。現在看來,總根的確還在孔夫子。令人遺憾,現在更又有了大量永遠在繼續的新孔夫子,像于丹女士之類的人們,他們要求中國人不僅要「信服」、「信任」「國家」,還更要求「信仰」「國家」、崇拜「國家」。這是多麼荒誕的事情!      在我前面的文章中,我一直在談信仰,我說得很清楚,任何人信仰的對象都只應該是超越的抽象的東西,例如上帝,真理,或在社會生活和國家中,至少也必須是類似真理的副本——憲法,除此之外,決不可能也不應該信仰任何具體存在的實體,特別是作為國家實體代表的被奉為偶像的個人或人群。      國家是什麼?國家能夠被信仰么?國家可以被知、被愛,但決不可以被信仰。于丹女士,您信仰國家的什麼呢?如果您也同意說信仰國家的「憲法」,那麼孔子的當時有至高無上的「憲法」么?即使我們中國的今天,也沒有把憲法放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要不然,怎麼允許發生大量「違憲」的事情竟得不到「彈劾」。中國的今天,嚴格地講,還仍舊不能說是一個實行了「憲政」的國家,因為只有在實行了憲政的國家,憲法才可能真正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一個連憲政都未能真正確立的國家,您信仰國家的什麼呢?如果您自己都不知道信仰國家什麼,那麼,您把「信仰國家」也即崇拜「國家」當成「天地人之道」來鼓吹,當成中國人今天的「道」來宣揚,那您究竟用意何在?      于丹女士,別僅僅為了錢為了名而誤人子弟了!更別坑害了中國!      如此解《論語》,您心安嗎?

2007-01-25 22:59:37 缺書店太保 (廣州)

  不管怎幺說,就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而言,于丹女士和孔子一樣,無疑都是   偉大的;我也從來不懷疑于丹女士是個好人——我能想像,在她那溫和的外表和   幽雅的談吐之下,是她的那顆血淋淋的好心。        這顆通紅的好心是她作品的「靈魂之焦」,是她書本得以大賣的原因,值得   我們十二分的敬重。然而,偉大的精神並不能保證作品的偉大,好心也並不能保   證一定做好事。相反,在我讀過《論語心得》以後,我發覺,這本書真他媽的毒   氣熏天,裡面的東西和我本人的某些理念有著根本性的抵觸,我對裡面傳達出來   的錯誤而混亂的思想有著本能的敏感。我實在憋不住,我認為我有必要寫出一篇   文章給予批評。      二,什幺樣的「女子」?        今天,我們中華兒女之所以批判傳統文化,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   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對女性不公平,儒家的「禮教」在兩千多年裡殘酷的壓迫   女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批判,使女性的價值得以彰現,使兩性真正的平等,也   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兩性關係才能真正的和諧、愉悅。        在傳統文化中,女性是沒有人格的。找一下老祖宗們關於女人待遇的記載:        「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禮記·效特   牲》)        「婦人有三從之義,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儀禮·喪服子   夏傳》)        「女者,從如人也。在家從父母,既嫁從夫,夫歿從子也。」、「婦者,事   人者也。」(《白虎通義·卷九·嫁娶》)        換句話說,女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沒有人格——她們的人格已經被吸收。她   們沒有個人自由、沒有意志、沒有工作、沒有地位、沒有受教育機會、沒有法律   上的平等。雖然,到了今天,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改的還是不盡   如人意,很多婦女依舊被歧視,中國社會目前依舊是個「男權中心」的重災區。   (請參看《紀龍天:「處女情結」剖析》)        按說,凡是要了解儒家的女人,都無法規避這個問題。即使可以無視儒家的   「吃人禮教」,至少也躲不過《論語·陽貨篇》末尾記載孔子的那句話:「子曰: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句話在毛子水的《論語   今譯》和楊伯峻的《論語譯註》里,大意都一樣。)        于丹就躲不過。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了很多對《論語》的見解,她說:        「在人們心裏面,那些樸素的真理是恆定不變的,可以說《論語》和今天之   間並沒有一道鴻溝,它所講的道理在今天完全適用。」        「我們要弄清《論語》作為一種國學與作為一種樸素真理……《論語》的道   理是根植於我們內心的,是樸素和簡單的。……真正的道理永遠是樸素溫暖的,   貼近人心的,它離人一定不遠。」        在羅嗦了這幺多「樸素簡單的」、「恆定不變的」、「完全適用」的真理之   後,在《百家講壇》的訪談中,有觀眾問她是如何看待孔子那句「難養」的話時,   她的回答是:        「關於這個解讀,……有很多解釋。我自己的看法呢,就是這裡的小人是指   小孩子,也就是說呢,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著相同的心性的,有時候可能讓男人   捉摸不定。」        ——這是多麼曖昧的解讀!于丹女士真是太讓人「捉摸不定」了,她的解釋   太不「樸素簡單」了,太不「完全適用」了!        據我所知,孔子的那句話並沒有「很多解釋」,除了朱熹和錢穆認為「小人」   是僕人,「女子」是妾之外,並沒有太大的爭議。因為,在二十卷的《論語註疏   解經》里已經印的明明白白:「正義曰:正章言女子與小人皆無正性,……所以   難養者以其親近之則多不遜……此言女人,舉其大率耳。」(卷十七)        在中華書局的《論語集釋》里,也有:「杜註:婦女之志,近之則不知止足,   遠之則忿怨無已」(頁1244)        正因為是「舉其大率」、是「婦女之志」,所以孔子的那句話里的「女子」   是泛指。指的是:包括於大美人在內的所有女人。        據于丹說,她從4歲到40歲都在讀《論語》,並且在大學講了十幾年的《論   語》,是《論語》的研究學者,以她這樣的地位的資歷,她不可能沒有看過《論   語註疏解經》和《論語集釋》這種原始文獻,因此,我們只能認為:于丹女士對   待觀眾的態度不夠誠實。她明明知道那是泛指,但為了讓孔子的「樸素真理」達   到「完全適用」的地步,她連時下比較時髦的「批判繼承」這種小把戲都不用了,   她有著極強的策略,策略就是用「捉摸不定」的言辭來向觀眾們撒謊。        當于丹被記者問及「(這樣的解讀)可能歪曲孔子的真實面目」時,于丹回   答說:「有人質疑我的研究方法,首先我想聲明一點,這不是一種研究方法。……   我只求點的突破,求一己心得,和故事性的體驗、感悟式的解讀。我不相信現在   的觀眾可以被一種聲音誤導,這太低估我們的觀眾了。」        看呀,再也不「樸素真理」、「完全適用」了,「感悟」的多麼快呀,多麼   會玩「乾坤挪移大法」呀。我想請問的是:你用的既然不是「研究方法」,而是   「一己心得」,你又怎麼能說孔子「所講的道理在今天完全適用」、是「樸素真   理」?你是怎麼得出這個妙論的?因此,低估觀眾的不是別人,正是于丹女士。   在央視那個占著龐大資源的「喉舌」上,她已經在誤導觀眾了。        于丹表示要「超越性別」去感受孔子的「樸素真理」,然而,離開了儒家文   化的核心「禮教」,離開了儒家千百年來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而單單去解讀《論   語》。請問:這種做法豈不是在真空中探討物體的重量嗎?在女性角色尚未完全   凸現的今天,作為女性的一員,于丹這樣的解讀,豈不正擺下圈套,讓其他的女   性往下跳嗎?        在唐代,有一個傻女人叫宋若莘,她寫出了一本《女論語》,整個的意思就   是女人要「守婦道」,要聽「聖人之言」之類,再對比一下二十一世紀的于丹   《論語心得》中胡編亂解的「樸素真理」,我們怎麼能不感到驚嘆!我們怎麼能   不指出:        于丹,當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宋若莘;《論語心得》這部書,它的毒素,比   《女論語》更上了一層!它使善良的女性們對傳統文化生成了更加錯誤的觀念,   凝固出了更加曖昧的幻影!使孔老二這個中華民族的撒旦「穿越千年的塵埃」,   拐帶著儒家的教條偷渡到我們這個社會,繼續推銷他那樸素而嚴酷的「等級禮   綱」,繼續來禍害這個古老民族!        三,什麼樣的「孔子」?        孔子說的某些大道理,是人類的本能和常識,在世界上每種文化中都存在,   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啟蒙,這樣的道理是可以實行的。但是孔子的很多教條卻是   空洞的、不可行的,至少在操作層面是帶著很大的疑問的(譬如三年之喪)。因   此,也就只能放在嘴上說說,顯示一下清高,並不真的想著去實行。        孔子自己標榜「溫良恭儉讓」,但是我們可以有趣的發現,孔子本人都做不   到。譬如:        喜歡以杖扣人膝蓋,號召鳴鼓攻人。請問:這又算什幺「溫」?        鄭國的起義奴隸全部被殺時,孔子本人拍手大叫「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   糾之以猛」(《左傳·魯昭公二十年》)請問:這種毫無同情心的說法,又算什   幺「良」?        用惡作劇來惡搞、作弄孺悲。請問:這算什幺「恭」?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食……不食……不食……不食……不食……   不食……不食」請問:這幺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有什幺「儉」?        專門在背後說人閑話,道人長短,請問:這種「長舌婦」,有什幺「誠」?        顏回的父親怎麼求,孔子也不肯賣車葬顏回。請問:這算什麼「讓」?        換句話說,違反儒家精神的不是別人,正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本人。這   事太妙了。因此,孔子的很多教條只是放在嘴上說說,並不是時時、事事、人人   都可行的。行不過偏要行的,磕不過要死磕的,只好營養不良或死或病(如子弟   顏回、清顏習齋),或者人格和精神同時分裂(如程顥、朱熹、袁子才、海瑞   等)。        四,什麼樣的「仁」?        于丹在《論語心得》屢次拿孔子的「仁」來說事。她的解釋是:愛別人就叫   仁。        只要對儒家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可以知道這是一個認識論上的錯誤。事實   上,儒家所謂的「仁愛」,並不是現代標準下的普世博愛,更與西方文藝復興時   期興起的「人文主義」完全沾不上邊。確實,如果僅從字面上去理解,「仁」確   實是一種不錯的品質,但為了避免斷章取義,我們應該把儒家中的「仁」歸到儒   家的整個倫理體系中來解讀,通過這種方法,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儒家的   「仁」並不是廣泛意義上的仁愛,而是一種特指。為什幺呢?        因為,儒家的「仁」並非獨立的、無條件的存在,而是和儒家自己規定出來   的「禮」一直在緊緊的掛鉤著,譬如「克己復禮為仁」(《顏淵》),再如「一   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仁近於樂,義近於禮」(《禮記·   樂記》)。        「仁」只是表面,「禮」才是儒家的核心。離開了儒家制定出來的「禮」,   所謂的「仁」只是被抽幹了的器皿。你要「仁」,那麼你就必須要「克己復禮」,   而所「復」的「禮」又是什麼呢?正是儒家的那套嚴酷的「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夫夫、妻妻」的「等級禮綱」。        儒家學說中,沒有絲毫現代的「人權意識」的影子。「人權意識」的出現基   礎是人類的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認為作為一個人,「我」的權益應當受到   正當的保護,當人人在思想中都確立了這種意識之後,社會上才會出現「人權」。   因此,「人權」其實就是一種「有我」的狀態。然而,在儒家所謂的「仁愛」的   美妙說辭之下,人們卻心甘情願的、傻傻的獻身,做一顆「禮綱」中緊緊釘牢的   「螺絲釘」,完全沒有「自我意識」,處於一種「無我」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   說,儒家的「仁」,與當代出現的「螺絲釘精神」實乃一脈相承也。        現代意義上的仁愛,作為一種美德,它必須是在尊重彼此人格和權利的基礎   上,自由的選擇和自覺的奉獻,然而,儒家中的「仁愛」,卻是首先剝奪了人的   獨立人格,完全無視個體權利與自由意志。        因此,儒家的所謂「仁愛」根本就沒有愛,它只不過是一種扼殺個體意識和   個人自由的偽愛,它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延長專制統治而已。        我在《紀龍天:我,為何如此堅定的反對祭孔?!》中,就綜合了從新文化   運動開始,各種批判儒家學說的觀點,列出了儒家的十種毒素:依附權力;沒有   仁愛;傷害憲政;絕對復古;缺乏法治精神;缺乏誠信;原教旨主義;泛道德主   義;高調空言;專制愚民。(這些觀點早就被前人說過無數次了,我只是把它們   再次綜合起來)        我的這些言論都是十分到位的大實話,都是很符合「現代化精神」的,雖然   我的方式是奔放激烈的,但整個大的框架是嚴謹而理性的。可以說,于丹最大錯   誤就在於,她並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儒家,她只是收集起各種各樣的小筆記、小故   事,在那裡穿鑿附會的去理解孔老二那套「完全適用」的「樸素真理」。        五,什幺樣的「天人合一」?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說:什麼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事實上,于丹是沿用了時下的那些老頑固們的解讀(譬如季羨林、張岱年、   南懷謹、原教旨主義新儒家等)。老頑固們認為西方「征服自然,對大自然窮追   猛打」,所以要用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於水深火熱之中,使西   方也能夠像中國一樣「人與自然和諧」。        現在的中國人一般認為,保護大自然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從西方舶來的「現   代環保意識」,另一種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那麼,「天人合   一」指的真是「人與自然和諧」嗎?        ——當然不是。當然是老妖們讀書不求甚解的結果,當然是阿Q們意淫的產   品。「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在先秦時代,譬如《孟子》中就有「盡其心者,知   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也。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告子下》)        後來,這種思想被董仲舒大大的發揮,在《春秋繁露》中,有「以類合之,   天人一也」、「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在董仲舒那裡,什麼是「天」呢?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者,群物之祖也」、「人之性情,有由天者   矣」        正所謂「人副天數」,在董仲舒看來,「天」是有意志的,人類本身則是   「天」按自己的目的進行創造的,「人有喜、怒、哀、樂之容,春夏秋冬之類   也」,因此,人從形體到情感到意識到精神都「上應於天」、「天人感應」。        到了宋代,宋儒張載說:「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   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正蒙·乾稱》)        程顥說:「故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別。」(《程氏遺書》卷二,上)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指的是天命、天道、天理,是一位有意   志的、至高無上的人格神,惟獨不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   國傳統知識分子擺弄虛學、胡思亂想、裝神弄鬼的典型,是用一種自戀人格去意   淫老天爺的行為。與「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天人合一」有時常表現為破壞大自然和生態環境。最典型就是中醫。中醫   也是講究「天人合一」的,在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中,腦子十分狂熱。中   醫根據「陰陽生克」、「物類相感」、「取象比類」等巫術臆想原則,至今還把   瀕危動植物的器官當成寶貝(譬如虎鞭、熊膽、猴腦、犀角、靈貓陰戶、人形首   烏、雪蓮、靈芝、沙漠腹地的髮菜等等)。總之,越稀有的瀕危動植物,在中醫   那裡就越可貴,遭到的破壞也就越嚴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都遭到了嚴重的   摧殘。可見,「天人合一」在傳統文化里,表現的常常是「對大自然的窮追猛   打」。這不就是于丹所說的:「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嗎?        六,什幺樣的社會和為人?        這是《論語心得》這本書里最讓我看不慣的地方。于丹女士「氣定神閑、從   容淡定」的說:        「顏回真正令人敬佩的,並不是他能夠忍受這麼艱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   生活態度。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為苦,哀嘆抱怨的時候,顏回卻不改變他樂觀   的態度。……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   份恬淡和安寧。」        於大美人又說: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   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這是多高的驕傲啊!一個   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   苦難。」        於大美人接著說:        「大家想想,為什麼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溫暖,   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他們的生活真的相差那麼遠嗎?……我們常常會聽到有   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        多好呀!多偉大呀!多麼充分的發揮了「喉舌」的功能呀!于丹的舉的幾個   例子都很有阿Q色彩,讓人感覺相當滑稽。譬如那個茶師,不管他的心態有多平   和,他本人的實際情況並沒有任何改變;譬如那個戴花的小姑娘,她一下就變得   自信了、幸福了,但事實上,她的生活完全沒有改變,她終究要回到原來的生活。   還有一個例子,于丹說當一個人被莫名其妙的暴打一頓之後,「最好的辦法就是   讓它儘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   有效率,更有好心情。」——在一個法治社會,我為什麼被你打?你有什麼資格   打我?我們當然要用法律的武器來挺身而斗,而不是「讓它儘快過去」。        可以說,整部《論語心得》就是在反反覆復的告戒人們要知天命,要知禮,   要務本。我真不知道,這個「天命」是他媽的什麼「命」,這個「禮」又是他媽   的什麼「禮」,老子們幹嘛要「務本」?        在社會兩極分化嚴重、貧富差距懸殊的今天,中國的底層沒有發展的空間,   自己的權益保障根本就無從談起,因此,中國今天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大道理,中   國需要的是法治的完善,個體意識的覺醒,和一個福利社會,而這些東西,又應   該通過「改革」去完成。        而在這時,于丹拎著一本《論語》登堂入室,反覆的咀嚼著孔老二的教條,   她如果要玩古典小女人的調調,這完全可以。但是,她卻反過來質問我們「他們   生活真的相差那麼遠嗎?」,然後叫我們不要揭露「社會不公」,不要「怨天尤   人」,而是應該「反躬自省」,要「安於貧賤」,要忍著,要挺住,要「用平和   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這算什麼?請問:如果不揭露「社會   不公」,不對其進行批判,社會怎麼能在良性循環中往好的方向發展?怎麼能建   設「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畢竟不是叫一群心發慌的窮光蛋來忍著、挺住的,俺們畢竟不   是聖人,我們需要的是個人權益的保障,需要的是有錢,因此需要發展的空間。   安貧樂道的人並沒有什麼可自豪的,我們不要相信什麼「百萬富翁心靈空虛」的   鬼話,因為金錢本身並不具有任何道德評判的因素在內,心靈空虛的百萬富翁如   果在一夜之間突然一貧如洗了,他會更加空虛。對待金錢,我們大可採取斯邁爾   斯和理查德森的那種健康的金錢觀。        于丹大讚那種「安於貧賤」、「安貧樂道」的人生,讚揚顏回的精神,這隻   不過是傳統觀念中「泛道德主義」的作祟而已。在傳統的觀念里,認為錢是髒的,   所以要 「君子固窮」,最高境界就是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我真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狗屁觀念。這種觀念直接導致了中國人病態虛偽的   人生觀。他們一邊要裝出清高的樣子,鄙視金錢,把什麼罪惡都歸到金錢上,但   心裏面又想錢想的要死。於是,在他們獲取金錢的時候,他們又製造了無數的罪   惡。        我在多篇文章中就已說過:人性是限度的,我們不是聖人,我們需要過日子,   金錢固然買不來我們的自由,但我們的自由卻會因為貧困而失去。        于丹在對待顏回的問題上,沒有發揮這種「金錢無罪」的觀點,而是一個勁   的讚揚顏回是「真正令人敬佩的」、「樂觀的態度」——即使顏回再他媽的樂觀,   他在窮困中早死,卻是不爭的事實。這真是于丹的大失誤,從這種失誤里,我們   可以看到,于丹依舊在傳統的觀念里亂轉。在缺乏對「金錢觀」做一次起碼釐定   的前提下,她就稀里嘩啦地大讚「君子固窮」的精神。這也太讓人不敢領教了。        于丹自然是衣食無憂、文化感富足的,她似乎活在「真空」里,似乎在她那   里,中國社會中的人生活相差並不大,所以她才會天真的質問我們「他們的生活   真的相差那麼遠嗎?」——是啊,社會已經沒有什麼差距了嘛!一切都已經沒問   題了!大家在生活方面已經進入共產社會了!剩下的就是請於大美人來開導心靈   了!        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境界」?        不可否認的,于丹女士在心靈方面的開導是盡了全力的,她的好心是血淋淋   的,她的努力是動人的,她的懷抱是美好的,但是,我還是要寫《于丹錯在哪   兒?》來批評她。因為我實在忍不住。        于丹在接受採訪時,說:        「我了解大眾的心態,只能說我要順應傳播的規律,也就是說記憶點永遠比   信息量更有用。……大家之所以歡迎,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大家的價值判斷由於   多元而更加迷惑。當人的行動越多選擇的時候,人越希望內心有一種簡單的準則,   《論語》受歡迎就是因為人們希望找到一種最簡單的依據。……它不是一般意義   上的暢銷書,它是一種經典的大眾解讀,它的方式是道不遠人,是貼近人心的。」        上面的這些「順應」「大眾的心態」、「貼近人心」的話,在我看來統統是   「媚俗」的話。這種「獻媚」的嘴臉真是讓人無法忍受。只要看過勒龐的《烏合   之眾—大眾心理學研究》的人,都會知道,有時候「人民群眾」是很可怕的一群   ——「人民群眾」常常是狂熱的、烏合的、隨波逐流的、集體無意識的。因此,   在我看來,作為一個學者或一個寫文章自命的人,應該保持住自己的獨立性,堅   持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信仰,不要降格獻媚,我們該相信,老子們才是牛逼烘烘的,   由老子們來鼓動風潮,帶動輿論,造成時勢,「人民群眾」請靠邊站。當「人民   群眾」昏頭昏腦的時候,我們就該批判他們,引導他們,使他們跟我們變得一致,   從而把中國拉進 「現代化」。        于丹又是否知道,不管她的動機多麼善良,但在今天的中國,她的這種言論   在客觀上消解了人們改造現實的衝動?當不能改革的時候,人們就只能乞靈於   「心靈的富足」,一旦他們夢醒,他們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還是那樣,他們   還是要因為生活的受困而感到心靈的受困。這樣的大罪狀,又是善良的于丹所能   夠想像得到的嗎?        當然想像不到!我們這位「文化奶媽」,只不過是夢遊而已,她只是讓自己   活大學的「真空包裝」里,她只是讓自己活大學的「真空包裝」里,在那裡夢遊   太虛幻境,然後把她夢中感悟到的「孔子的人生之道」搬到講台上,再印成鉛字,   甘露普被般的灑到大眾的頭上。這個夢裡,有各種各樣的境界,神於天聖於地的   境界,貧而樂的境界,人間最好的境界,宏闊的境界,融合境界,更高境界,極   高境界,乃至最高境界,反正,境界是五花八門的,就是沒有一句實在話、大實   話、痛快話,就是沒有現代化的那七個價值。在跟隨著于丹一起夢遊的境界里,   人們從此「過上了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然而,當他們把書閉上,   把電視機的關上,他們醒了,也更加的失落了。        無疑的,于丹是「獻媚」獻的比較成功的一位學者。《論語心得》大賣之後,   使她知道,原來這種故弄玄虛的調調是這麼的受歡迎,於是,她毅然的拋棄了   「我愛」的孔子,開始向「我更愛」的莊子「拋媚眼」了。不久之後,她又要熬   出一碗《莊子心得》的逍遙遊式的「心靈雞湯」。像這種「氣定神閑、從容淡定」   的撈錢策略,這種膩味的「雞湯」,這種夢遊的境界,叫我們怎麼消受?        我認為,于丹應該洗心革面,走出她的自己的固定認識。她該知道,這個世   界,尤其是中國,底層的生活和既得利益者的生活,差距是卡大卡大的;她該知   道,實實在在的生活的改變,實實在在的發展的空間,才能真正帶來心靈的改變。   那種生活貧困心靈超脫的故事,本不過是安徒生童話里的一些小段落而已。        在今天的中國,什麼樣的鳥人我們都看得到,就是沒有那種敢於抗爭、敢於   批判、一身傲骨的男子漢,就是沒有那種絕世獨立、以冷眼來對待世俗的冷眼、   洒脫而蠻不在乎的女性。這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大悲哀。        作為一個女性,于丹應該向李銀河女士學習,為女性說話,為那些邊緣的群   體爭取應得的權利。《論語心得》已經使她暴得大名、撈得大錢,因此,作為一   個優秀的學者,于丹真該主動做出一點社會承擔,因為她有那麼好的資源,她該   「以今日之我」來對「昨日之我」做一次反戈一擊,至少她也可以利用「喉舌」   來說點實在話聽聽。她該知道,我們需要的不是「氣定神閑、從容淡定」,更不   是孔老二的教條,不是五花八門的境界和肉麻兮兮、鋪張橫陳的大道理,而是一   個大目標——現代化。        如果于丹女士能做到這樣,那她就真的達到了《論語心得》裡面定出來的   「最高境界」了!      紀龍天 http://blog.sina.com.cn/u/1217515491

2007-02-02 14:50:22 秋蟲

  OH MY GOD   三個字   罵得好!!!

2007-02-06 12:44:58 妖嬈女巫

  有些地方似乎太偏激了   不過孔子這些老人要是看見現在的人這麽熱衷於此,一定還是會高興的

2007-02-09 03:45:21 昧旦

  太長了.我沒怎麼看完.      也沒看她講的論語心得      只看了新人物周刊對她的採訪,說話很有感染力      至於對與錯的問題,請別說你別誤倒或含糊掉,人人都要進步,學會判斷是應該的

2007-02-09 10:16:15 范仲淹 (北京)

  沒看過,也沒聽過,不予置評

2007-02-09 14:18:17 缺書店太保 (廣州)

  學術上的嚴謹是一名學者首先應該具備的素質。有一說一,更不能將學術泛政治化。   僅僅是說話有感染力是不夠的,希特勒說話也很有感染力。   中國的讀者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聰明,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判斷能力。

2007-02-09 14:52:27 sorrylee (北京)

  此文作者批于丹,順便把孔子也批了。滿口的批孔腔調,讀之令人生厭。以今人價值觀苛責孔子,過矣。   至於此人的古文水準。看了: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發出如此感慨:「孔夫子的原話,如果當作今天的話來理解,人們絕對會認為,中國人實在太下賤了,自己把自己不當人看。為什麼?只要有人一手拿著刀威攝(足兵),另一手再拿著「吃的」讓你活著(足食),中國人就都會乖乖地「信之矣」;何況「吃的」(足食)還都是中國人自己勞動得來的。這不是中國人的下賤是什麼?」恐怕尚不如于丹

2007-02-09 14:58:04 缺書店太保 (廣州)

  麻煩你認真讀文字!

2007-02-09 15:43:17 缺書店太保 (廣州)

  硬傷 - 《三聯》上一封讀者來信    2006-12-30 20:07:50   來自: pubb (長沙)     作者: 天津·夢澤       雞子餛飩           「除非有硬傷,我會讓人立即通知我,並且馬上改正。至於理論探討,我的態度是三個字——不爭論。」易中天教授至理名言。           樓難看一點沒關係,只要能經得住地震。可如果地基打不牢,房子再漂亮,砸死人也是早晚的事。于丹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講授「《論語》心得」,想來是想以《論語》為地基來蓋自己的大樓吧。           「音形義」是理解一切文章的基礎。於教授是在電視台錄像,「口傳心授」,無字形可言。但音、義之誤,比比皆是。先說錯音。開壇第一講中的「天地混沌如雞子」,「混沌」,hùndùn念成了「húntún」——離「餛飩」不遠了。余者念錯的——如「便辟」(便,pián誤讀為biàn——離「便秘」不遠了)、「無適也」(適,dí誤讀為shì)、「大庇天下寒士」(庇,bì誤讀為pì)、「訥於言」(訥,nè誤讀為nà)、「吾與點也」(與,yù誤讀為 yǔ)——真是不勝枚舉。這些字大凡現在好好上完了高中的人都不該讀錯的。          再說錯義。「小人懷土」,土應訓為本土、鄉土,教授說是家裡的房子。「鄉黨稱弟」,弟即孝悌之悌(兒女對父母好為「孝」,弟妹對哥姐好為「悌」),讀如 tì,教授不僅按dì讀了,也按「兄弟」解了,於是「鄉黨之人都稱讚他具有『悌』這種美德」就成了「鄉黨都引以為兄弟」……          至於《交友之道》一篇,則是從頭到尾都建築在誤讀的基礎之上。「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于丹教授把「諒」(誠信)解釋為「寬容」;「便辟」(諂媚奉承)解釋為「脾氣暴躁」;「善柔」(工於媚悅,背後反覆)解釋為「優柔寡斷」;「便佞」(夸夸其談)解釋為「心懷鬼胎」(至於把「友」字「結交」之義結尾了「朋友」,倒也算不得什麼大事了)。由此生髮,講了整整一節課——正如在豆腐渣上憑著自己的想像蓋了一棟古怪的大樓,偏偏說孔老夫子當年就住在這樣的屋子裡。           只要通讀過任何一種帶註疏的《論語》——從三國何晏到現代楊伯峻——上述望字生音,望文生義的問題就不會出現。就連畫漫畫的蔡志忠,也要比于丹教授嚴謹得多。          於教授這樣講了,央視這樣播了,15歲的孩子們就這樣信了。還是在努力地弘揚傳統,還是在變相地殺死文化呢?既然於教授是講《論語》的,就應該知道子貢說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因此,予「雖不敏」,「不敢不告也」!然而我更希望是我輩讀書太少,於教授腹笥淵博,自有所本。期盼教授能撥冗撰文,以教面牆。

2007-02-09 19:29:10 sorrylee (北京)

  2007-02-09 14:58:04: 缺書店太保 (廣州)     麻煩你認真讀文字!      第一篇文章就是在批判孔子,我本來就是認真讀文字的

2007-02-26 16:11:17 非典型性偽球迷 (重慶)

  我還在看于丹的書,看完後再來看你ZT的文章吧

2007-05-11 11:17:57 碧柳

  此文作者的古文水準實在是太差了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乃是並列的治國三要素,並非因果關係。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此文作者還會錯誤理解,而且還不知羞恥地批評別人?可悲呀!

2007-05-11 11:33:13 不耕還讀 (煙台)

  我買了一本于丹給老婆看,李零這本自己看,牛澤群那本還沒有見到。

2007-05-11 11:58:40 C.leyenda (深圳)

  「過去的中國人把國家——聖上視為至高無上,這原本就是中國人長期以來變得越來越愚蠢的根源。現在看來,總根的確還在孔夫子。」      ——      太高看孔老二了吧

2007-05-11 19:17:16 99..『勤學苦練世界語..』 (廣州)

  I HATE 孔子.....      DON『T KNOW WHY...

2007-05-11 20:06:30 baozii (廣州)

  于丹女士可能言語上有些偏頗,但也畢竟是一家之言。      反觀第一篇文章里,出現了「缺乏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準則,而一任胡作選擇,一味媚權媚錢」這樣的字句,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且不論這是否屬於人身攻擊,正常的學術討論,至少是在一個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環境底下進行的。      這篇檄文以一種道德審判者的姿態,居高臨下指責別人的觀點,這本身已經讓人反感。

2007-05-13 09:54:02 legist (天津)

  于丹女士是一文墨不多的超女。      你看他的眼神、面相,就沒有任何深度。      只不過是一特殊時代的產物與幸運兒而已。      于丹女士的影響力與其自身的功力之間的比例就好像那些娛樂明星。

推薦閱讀:

:《論語詩化150首》(34——35)「夫子之道」和「見賢思齊」
《論語》為政篇第二
論語註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卷八·泰伯第八
從《論語與算盤》談日本影響中國
《論語》沒有哲學體系(3)

TAG:論語 | 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