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
1
公元742年,唐玄宗正在大明宮內,接見番邦使者。
使者遞上國書,翰林學士打開一看,滿紙異域文字,全特么不認識:%i@co~q$n?#y%*……
換個人看,亦如此。再換,再如此。
一番擊鼓傳花,眾位大學士齊刷刷地跪下:「陛下恕罪,微臣愚鈍,實在辨識不了此等鳥獸之書。」
玄宗一聽,目光轉向楊國忠:「愛卿,你來瞅瞅。」
楊太師拿起國書,也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認得。
玄宗微怒:「諸位都看看,可有能識此文者。」
又是一番擊鼓傳花,文臣武將,竟無一人搭話。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玄宗大怒:「想我泱泱大唐,禮儀之邦,文武大臣,竟不識蠻夷之文,實在可恥可恨!」
皇帝的怒吼,加之番使鄙夷的目光,讓全場官員,後背發涼。
少頃,殿中站起一人:「陛下息怒,微臣推薦一人,姓李名白,博學多才。」
玄宗一看,原來是太子賓客賀季真,臉上立刻陰轉晴:「那還等什麼,速速宣他進京!」
吁……滿朝文武,如釋重負。
此時的李白,正旅居南陵,接到詔書後,異常興奮: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別內赴征》
沒錯,李白就是這麼自信,畢竟,他生來就不是凡人。
2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綿州青蓮(一說西域碎葉城)。
相傳李母懷孕時,曾夢見過太白金星,於是,太白便成了他的字。
這個小太白,果然不同凡響,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閱奇書,作賦凌相如,好劍術,愛遊仙,「少任俠,手刃數人」。
話說太白同學,你這個架勢,放在今天,必定會送進豫章書院啊。
公元725年,李白離開四川,開始了第一次漫遊: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過荊門,至揚州,李白走了許多路,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其中,有仰慕已久的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贈孟浩然》
有剛剛進士及第,就被貶為龍標縣尉的王昌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還有與李白一起,被稱為「竹溪六逸」的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
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
孔侯復秀出,俱與雲霞親。
……
——《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
最後,李白抵達安陸,娶妻許氏,在那生活了十年之久。
雖已結婚生子,年輕的李白,仍然恃才傲物,飛揚跋扈: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上李邕》
3
年少輕狂,難免會受傷。
這天,他正在江夏太守的陪同下,登臨黃鶴樓。
能請到李白這樣的文壇大咖,太守的心裡樂開了花。
剛剛邁上三樓,他就急不可耐地介紹:
「太白先生,這些都是當朝詩人之作,論功力,不及先生十分之一。」
「低調,低調」,李白一邊微笑,一邊打量著牆上的木雕:
漢廣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江鶴弄晴煙。
……
——宋之問《漢江宴別》
「老宋人品不咋滴,五律卻頗有造詣」,李白頻頻點頭。
轉眼又見下一首: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
——王維《送康太守》
「王維剛剛狀元及第,果然有些功底」,李白繼續評頭論足:「能讓這麼多文人留下墨寶,太守大人功不可沒啊。」
太守嘴上說著「哪裡,哪裡」,心裡卻很是得意,然後指向最右處:「這是點贊數最多的一首詩,先生請過目。」
李白一看,當場就給跪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此詩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氣格高迥,渾若天成,讓人嘆為觀止。
「罷了,罷了」,李白長嘆一聲,道出四句順口溜,便匆匆下樓: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估計這件事,讓李白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多年後,他南遊金陵,還特意賦詩一首: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可能是模仿致敬,也或許是爭強鬥勝,這一篇的風格,與那首《黃鶴樓》極為相近。
但後世推崇的,仍然是崔詩。南宋的嚴羽,曾在《滄浪詩話》中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此處懸賞千兩紋銀,求李大詩人心裡陰影……
4公元731年,李白正走在長安的街頭,突然被抓住雙手:
「太白先生,終於找到你啦!」
李白嚇了一大跳:「咱們很熟么?」
來者見狀,連忙自我介紹:「老朽賀知章,字季真,早聞太白大名,得知先生在此,特來尋訪。」
原來是賀大詩人,李白趕緊躬身行禮。
賀知章哈哈一笑:「先生不必客氣,不知最近可有新作?」
李白略一思索,便吟出了一首《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老賀聽罷,連連稱讚:「這天馬行空般的想像,非凡人所能及,太白先生該是天上的神仙,謫降在人間啊!」
文壇大佬稱自己為「謫仙」,李白自是相當滿意,萬分感激。
從此,兩人便成了忘年交,天天吃著火鍋,聊著詩歌,好不快樂。
次年春試之前,賀知章還專門寫了一封推薦信,送給主考楊國忠和監考高力士,希望二人多多提攜李白。
楊太師與高太尉收到信後,卻是一聲冷笑:這個賀老頭,自己拿了好處,卻在我這裡白討人情,我呸!
到了應試那天,李大才子最先交卷。
楊國忠一把就將卷子撕個粉碎:「什麼玩意兒,這樣的書生,只配給我磨墨!」
高力士也在旁邊打call:「對對對,給我脫靴都不配!」
李白何曾受過此等羞辱,氣得破口大罵:「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倆為我磨墨脫靴!」
就這樣,李白被趕出了考場,吃完了賀府的最後一餐酒,便離開了長安: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行路難》
5
誰知道,六年後,因為精通外文,李白竟能奉詔入京。
這一次,他享受的待遇,連皇親國戚,都會羨慕妒忌。
唐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待李白吃飽喝足之後,玄宗才進入正題:「現有番邦國書,滿朝之上,無人能懂。故宣卿進宮,解朕之難。」
言畢,侍臣便奉上國書。
李白打開一看,微微一笑,瞬間就翻譯了出來。
國書大意是:大唐須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割讓至番邦,否則會兵戎相見,遍地狼煙。
玄宗聽後,甚是不悅。
見番邦如此無禮,在場的文臣主戰,武將主和,弄得皇帝老兒不知所措。
李白沉思片刻,輕聲稟告玄宗:「此事不足為慮,待明日臣當面回復,必讓番使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事已至此,玄宗也只得一試。
第二天,皇帝召番使覲見,李白則手捧番書,朗聲宣讀,一字不差,番使大為驚詫。
李白繼續代表聖上發飆:「跳樑小丑,失禮無度,吾皇不予計較,現有詔批答,爾等可要仔細聆聽!」
番使跪在階下,不敢出聲。
侍臣早將筆墨紙硯,準備妥當。
玄宗已經急不可耐:「愛卿快寫,愛卿快寫!」
李白卻趁機上奏:「回陛下,昔年參加春闈,楊太師和高太尉均認為,臣為之脫靴磨墨皆不配。今日見二位大人在旁,臣心裡著實不爽。」
玄宗有點蒙:「你這是要鬧哪樣啊?」
李白叩首:「懇請陛下恩准,著楊、高二人,為臣脫靴磨墨。」
一心想著御蠻夷、揚國威的玄宗,來不及考慮許多,連忙傳旨:「著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
楊、高二人,心裡萬馬奔騰,也不敢抗旨不遵,只得彎下身,將自己挖的坑,哭著填平。
終於報了一箭之仇,李白精神抖擻,一篇雄文,片刻草就:
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芻糧,萬分不及……爾其三思哉!
高麗都被我們滅了,你個小邦,僅與大唐一郡相當,還想怎樣?
通篇氣勢恢宏,恣意昂揚,加之李白的全外文宣讀,瞬間就鎮住了全場。
番使早已戰戰兢兢,連忙領旨謝恩,在賀知章的陪同下,退出宮門。
臨別之際,番使忍不住詢問:「剛才宣詔的那個人,多大的官啊,竟讓太師磨墨,太尉脫靴?」
賀知章機智地回答:「太師也好,太尉也罷,在凡間,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可方才讀詔的李白,是天上的謫仙啊!」
番使恍然大悟:「原來如彼!」
歸國後,番使將大唐所見所聞,悉數上陳。
國王聽後,認為天助大唐,不可與之為敵,趕緊讓人寫了降表,從此稍息立正,畢恭畢敬。
6李白立下奇功,深受玄宗器重,很快就被安排供奉翰林,經常來到宮中,陪著皇帝喝酒擼串,寫詩聊天,一時間,恩寵無限。
玄宗的愛妃楊玉環,作為「貴妃羞花」的女主,在偌大的後宮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一邊賞花自戀,一邊聽曲設宴。
時間久了,能拿來譜曲的詩歌便不夠用了。
這自然難不倒楊貴妃,畢竟,人家嫁得辣么好。
唐玄宗拉著她的手,深情告白:「愛妃,別急,我要為你寫詩,為你靜止,為你做不可能的事。」
語畢,便命令李龜年,速召李白進宮。
長安城那麼長,李白又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主,要在短時間內找到他,談何容易。
但李龜年心裡有數,直接就奔向了城中最熱鬧的酒樓。
果然,李大詩人正坐在酒席上,幾杯二鍋頭,嗆得眼淚流。
李龜年笑問:「你又在喝什麼酒,解什麼愁。」
見宮中來人,李白心中便明白了幾分。但皇恩浩蕩,也比不了這美酒飄香。
便告訴李龜年:「你走吧,別久留,也不必回頭。」
李龜年鄭重提醒:「皇上與貴妃正在乘龍舟賞牡丹,等著見你呢,快跟我走!」
話音未落,撲通一聲,李白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看來在太白先生面前,皇上的聖旨,也不好使。
李龜年無奈,只得讓手下人架起李白,抬起便走。
入宮,好一陣折騰,李白才醒來,仍然步履蹣跚,衣冠不整。
唐玄宗急於讓貴妃開心,連忙讓太監賜座奉羹,靜候佳作誕生。
作為一介書生,李白能如此獨得恩寵,也算是曠古絕今了。
當然,他的才華,絕對不會辜負皇恩。
醉眼朦朧中,李白揮筆寫就三首《清平調》,留下了「雲想衣裳花想容」「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等傳世名句。
就在眾人拍手叫好之際,一直懷恨在心的楊國忠,卻抓住了李白的小把柄。
他偷偷告訴楊貴妃:「李白在詩中把您比作趙飛燕,是在誹謗您與近臣有染啊!」
此時的楊玉環,正和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偷得熱火朝天,一聽這話,嚇得心驚膽戰。
此後,她便在玄宗面前屢進讒言,今天說李白不懂規矩,目中無人,明天說李白豪飲無度,嗜酒如命。
加之李白在揮毫潑墨之餘,常常操心國事,玄宗不勝其煩,便對李白有意疏遠。
失落的李白,只得月下獨酌,聊以解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終於,在雙方還沒有撕破臉之前,李白「懇請還山」,玄宗也就順水推舟,同意「賜金放還」。
7
於是,公元744年,李白又有了第二次漫遊: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
在嵩山,他與岑勛、元丹丘登高飲宴: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
在齊州,他仗劍行俠,扶危濟困: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客行》
在江南,他收到粉絲汪倫的來信,有了涇縣十里桃花之行。
大吃大喝數日後,臨別之際,李白寫下一首《贈汪倫》,讓他的這位鐵粉,三生三世,千古留名。
在洛陽,他遇見了後來被稱為「詩聖」的杜甫,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般的深厚情誼。
分開後,他對杜甫仍是念念不忘,多次寫詩相贈。
山東重逢時,他調侃戲虐: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戲贈杜甫》
天各一方,他又情真意切: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遺憾的是,齊魯一別,兩人再也未見。否則我們的教材里,又會平添幾首絕美的詩篇。
8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逃至四川,太子在靈武(寧夏)即位,只有永王李璘留在中原,與叛軍決戰。
此時的李白,已過知天命之年,仍然滿腔熱血,加入了永王的團隊: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永王東巡歌》
不料,李白此番愛國之舉,卻無端陷入了兩個皇子的奪權之爭。
後來永王被殺,李白也在潯陽入獄,幸有郭子儀、宋若思等重臣相救,才得以免死,被流放至夜郎。
流放途中,又逢新立太子,天下大赦,李白終於重獲自由: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晚年的李白,繼續在江南各地奔波輾轉: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公元761年,李白聽說李光弼出兵臨淮,追剿「安史之亂」的殘餘勢力,便請纓前往一線,無奈病重,只得半途折返。
次年,李白抵達當塗,投奔當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臨終前,他將自己的詩文草稿交給李縣令,請求編輯作序,這才有了後來的《草堂集》十卷。
是年,唐代宗即位,素聞李白才名,欲授其為左拾遺,只可惜,聖旨尚在途中,李白便已與世長辭。
9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是全才,樂府、歌行、律詩、絕句,無一短板;詩歌、詞賦、書法,樣樣精通;文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武能「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他更是天才,其藝術成就,「非墨工槧人所可擬議」「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有非尋常地上凡民所能夢想及者」……後世只能稱之為詩仙、酒仙、謫仙。
他既有「吾將營丹砂,永世與人別」的出世思想,更有「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的入世意願。
只可惜,雖身處盛唐,李白卻始終未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只能將金樽斗酒,飲入愁腸: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贈李白》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這便是李白,奇蹟李白,仙人李白,唯一的李白。
作者簡介:葉楚橋,九年語文老師,二十年潛心碼字,讀唐詩宋詞,寫風流軼事。微信公眾號:葉楚橋(ID:ye1390151292)
推薦閱讀: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
※李榮浩的《李白》唱的是一種什麼境界?
※李白鳳求凰和千年之狐哪個值得買?
※李白《俠客行》原詩第8句是「深藏身與名」還是「深藏功與名」?
※為什麼說宋詞不能像李白那樣寫?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