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記博物館中的陶瓷珍品03

沒有想到xinf-60d兄對何朝宗製作的德化窯觀音像這麼期待!既然如此,也就打破正常排序,先把這尊德化窯觀音像上傳過來!


[102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7 05:44德化窯觀音像是「瓷聖」何朝宗(明代弘治十七年至萬曆十年,公元1504 ~1582年 )的佳作。高20.9厘米。天津博物館藏。觀音像是德化窯的常見題材之一,此尊觀音像是聞名中外的瓷雕藝術大師何朝宗的傑作。他的瓷雕作品, 在1 6世紀的「東西洋」市場上, 被視為「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人們「不惜以萬金爭購之」。他雕塑的形態各異的瓷觀音,以德化瓷細膩的質地和獨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靜美柔曼的風韻,樸素典雅 、衣紋流暢、表情傳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東南亞的佛教國家中, 被人們奉為神物至寶, 在西歐人眼中, 被視為「東方藝術之精品」。此尊觀音塑像距離佛典教義已經很遠,她成了人們賦予想像和期待美善與聖潔的化身。這座觀音盤膝而坐,鵝蛋臉,髮髻挽成一個優雅的螺螄結,微偏左傾,斜插一柄雲紋玉釵,頭微低收齶,雙目低垂,柳眉彎月,鼻樑細長,櫻桃小嘴微閉,額中美痣,耳墜低垂;溜肩細腰,胸襟半袒,瓔珞系蝶形玉佩,身著寬袖白衫,一手撐經書,一手自然扶膝,玉指纖細,赤足交錯,將觀音典雅文靜的表情、靜美柔曼 的風韻、安詳婀娜的神態,刻畫得淋漓盡致。把那觀音似在人間,中國美女優雅靈動的氣息;又非人間,仙女虔誠虛無的佛法,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103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17 09:57


[104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7 20:00

原文由 會煮酒的青梅 在2009-12-17 09:57發表


感謝會煮酒的青梅影友上傳的圖片,如此珍貴的陶瓷器很漂亮,圖片拍的也很漂亮。這張圖片上的瓷器似為元代青花唐太宗出遊大罐,但不知現在收藏在哪個博物館?[ZHJJUN 編輯於 2009-12-17 20:01]


[105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7 22:23德化窯是我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窯經過宋、元時期的穩步發展後,特別是元代所生產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過海陸運輸大量銷往海外。正是得到這種供求關係的良性循環,為其後期發展提供了財力上的保證。 到了明代,德化窯白釉瓷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工藝大師們研製出一種溫潤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他的主要特點是:一、德化瓷土,氧化硅和氧化鉀含量較高,燒成後玻璃相較多,因而瓷胎緻密、潔白如玉、透光度極佳;二、北方唐宋時代的白瓷釉則泛淡黃色。元、明時代景德鎮生產的白瓷卻白里微微泛青,總是達不 到人們理想的白度;明代通過工匠的努力,德化白瓷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白」、「象牙白」、「少女白」 之稱。流傳歐洲後,外國人又稱之為「鵝絨白」。直到現在,法國人還以「中國白」直呼德化窯白瓷。三、可塑性好,在大師的手下,觀音的細密的髮絲;柔媚的纖 纖玉手;達摩的鬍鬚;文昌帝飄逸捲曲的衣褶,是前代任何窯口無法燒造出來的!


[106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17 22:51兄台好眼力啊,佩服佩服,這是元青花尉遲恭救主大罐,藏於波士頓美術館。如果兄台不介意我還有很多圖片,如果您有興趣可以訪問我的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ctilux-mingqi/collections/72157613573208437/[會煮酒的青梅 編輯於 2009-12-17 22:58]


[107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17 22:58


[108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8 17:15

原文由 會煮酒的青梅 在2009-12-17 22:51發表兄台好眼力啊,佩服佩服,這是元青花尉遲恭救主大罐,藏於波士頓美術館。如果兄台不介意我還有很多圖片,如果您有興趣可以訪問我的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ctilux-mingqi/collections/72157613573208437/[會煮酒的青梅 編輯於 2009-12-17 22:58]


再次感謝會煮酒的青梅影友對這個帖子的支持,非常欣賞您上傳的這幾幅陶瓷珍品的照片。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陶瓷珍品在國外的許多著名博物館中都有收藏,希望能夠看到您的更多陶瓷珍品珍品傳上來。遵囑已去您的網頁瀏覽了一番,可以說是大開眼界,不但那眾多的陶瓷片子拍的很漂亮,其他的風光、風情、風俗之類的照片亦很奪人眼球!向您學習了。


[109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8 21:17中國明代瓷聖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曆間。自幼受環境熏陶,喜愛瓷塑工藝,拜當地藝人為師。早年為宮廟泥塑各種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觀音、下尾宮的大使、 程田寺的善才、東嶽廟的小鬼,形象逼真。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國時代。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種技法,結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 之長,形成獨具一格的「何派」藝術。他塑造各種古佛神仙,充分發揮了中國傳統的"傳神寫意"的雕塑手法,刻畫入微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獨具風格神韻;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 們理想中善與美的化身,達到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統一、整體塑造與細部刻畫的完美結合。同時,何朝宗所塑的瓷塑,摒棄了繁瑣庸俗的彩飾,而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 釉材料的質地美取勝,不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更注重刻劃人物性格的完備,使人物顯得格外慈祥、溫柔、嫻淑、善良和聖潔,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何朝宗與當時瓷塑名師林朝景、張壽山和陳偉等相比,他更注重發揮傳統「傳神寫意」技法,精心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他更注重質量,創作態度嚴謹認 真,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據說,每件瓷雕作品創作出來,先擺放在窗口,讓路人品評,稍不如意就推倒重塑。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如完成得意之作,則在 背部鈐蓋印章。所以,他流傳於世間的瓷雕作品都是極少雷同的上乘之品。在16世紀的「東西洋」市場上,他的作品被譽為「東方藝術」、「世上獨一無二珍品 」,「可與米蘭的斷臂維納斯相媲美……」。


[110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9 15:38元代青花蒙恬將軍圖玉壺春瓶。


[111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19 22:04元代青花蒙恬將軍圖玉壺春瓶尺寸:高30厘米,口徑8.4厘米,足徑8.8厘米。1956年湖南常德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玉壺春瓶為酒壺的一種,古代糧食酒常冬天釀造,春天飲用,故多以「春」為名,唐代司空圖「玉壺買春」便來源於此。《水滸傳》記有:「酒保取過兩樽玉壺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同時也用於插花,有「玉壺先春」之說。青花瓷雖始於唐,但成熟於元,這件玉壺春瓶不僅造型優美,青花呈色純正艷麗,反映了當時元青花的燒造水平。紋飾取材於元代流行的雜曲人物故事,再現了秦朝鎮守北方的蒙恬將軍的威嚴氣概,但是人物服飾、道具都為元代風格。有瓷器收藏經驗的人知道,元青花是極稀罕的。所說全世界有記錄也只有幾百件,而國內只有120件。因此這件玉壺春瓶就顯得彌足珍貴。


[112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19 22:43元青花 玉壺春瓶 Gift of C.T. Loo, 1925.3.9 ,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113 樓] 作者: dowellxp 時間: 2009-12-19 22:58就算人生只是個杯具,我也要做個官窯上品青花瓷杯具.娛樂一下,樓主不要見怪....


[114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0 14:43元青花中的人物紋別出心裁,並與戲劇相結合,將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情節移植到瓷器畫面上,呈現一種新的藝術境界,具極強的感染力這是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人物故事都繪於體型較大的器物,諸如蓋罐、梅瓶、玉壺春瓶等。蓋罐、梅瓶腹徑較粗,作畫面積大,多用來表現場面宏闊的題體。畫面多置於器物中段的主體部位,視覺突出,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力。玉壺春瓶頸肩,纖細,碩腹下垂,一般選擇人物少、場畫小的畫面,如需要表現大的場面時,往往以全器作畫。此類題材主要有蒙恬將軍、周亞夫細柳營、文姬歸漢、昭君出塞、蕭何追韓信、三顧茅廬、敬德救主、陶淵明愛菊等。繪有此類紋飾的青花瓷器質地細膩,釉色白而勻稱,著色所用的氧化鈷料,不論國產的青料,還是進口的蘇泥勃青料,都很純正。畫工的繪畫技藝高超。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瓷窯甚少,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較少的原因,若有,多數出於當時瓷藝水平最高的景德鎮窯。


[115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1 05:27元代青花釉里紅堆貼四靈塔蓋罐。


[116 樓] 作者: 莎翁情史 時間: 2009-12-21 10:22

原文由 北京老蓋 在2009-12-16 12:51發表這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 ,有人告訴我說藏在南京博物院,可惜我去了好幾次,都沒有看到哦。 南京博物院只有一個明清瓷器館, 裡頭貌似都沒有元青花瓷呢。。。


元青花在南博有收藏的,我上次去見過,不過由於主要目的是看一個紫砂展,所以沒有細看...不過印象中沒有突出的器具.可能南博不同期展出不同的東西吧?


[117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1 18:10青花釉里紅堆貼四靈塔蓋罐系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製作。高22.5厘米,口徑7.7厘米,底徑6.6厘米。1974年江西景德出土,江西省博物館收藏。這件罐蓋為隨葬明器,作喇嘛塔狀。塔內有一坐佛,塔下貼塑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四靈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方之神,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吉祥物。該罐肩部有款「劉大使宅凌氏用」、「大元至元戊寅(1338年)元月壬寅吉置」,是迄今所見惟一有紀年的青花釉里紅瓷器。元代景德鎮瓷窯創燒了青花和釉里紅瓷器,揭開了中國瓷史嶄新燦爛的一頁,也是我國陶瓷史上劃時代的創舉。它因紅色花紋在釉下,故稱釉里紅。釉里紅對窯室環境要求嚴格,比青花更難燒成,因而產量很低,傳世作品極為少見。


[118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1 22:40元代青白釉鏤雕戲台人物枕。


[119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1 23:22

原文由 ZHJJUN 在2009-12-21 22:40發表元代青白釉鏤雕戲台人物枕。


這張我在首博見過


[120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2 15:02青白釉鏤雕戲台人物枕系元(1271~1368年)代製作。尺寸:高18厘米。1981年安徽省岳西縣出土,安徽省岳西縣文物管理所藏。枕身為雕塑彩棚戲台,四面各有演出場面,戲台內塑有人像十八尊之多,前有主人與侍從,兩側、背後有菩薩、八仙及童男、童女,塑工精細周到,人物形象各異,無一雷同。眾多演員正在演出一場戲劇,反映了元代戲劇流行的社會風尚。瓷枕鏤雕精緻,集建築、舞台與瓷塑藝術於一體,表現出元代戲劇藝術的面貌及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工藝,是珍貴的藝術品,也是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121 樓] 作者: 抓住大自然 時間: 2009-12-22 15:04學習學習!


[122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2 21:21青白釉俗稱:「影青釉」,是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二者之間,青中有白和白中顯青瓷器的專門稱謂。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時期,景德鎮陶瓷工匠在當地白瓷生產的基礎上,成功地燒制了色質如玉的青白釉瓷器。由於胎、釉中鐵元素的含量極低,釉的玻璃相清澈,因此,典型產品,胎質細潔,釉色青瑩。景德鎮的這一項成功發明,很快影響到當時的福建、浙江、廣東、廣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區,相續出現了一批燒制青白釉瓷器的窯場,進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青白窯系。元代在宋代基礎上,繼續燒造青白釉瓷器,釉色與宋代相近而略青,器胎不如宋代潔白,透光度稍差。器壁比宋代漸厚,形狀由輕巧、挺拔變得厚重飽滿。儘管這樣,仍湧現出一些優秀作品,但與宋代相比,其規模和質量上都逐漸衰退下去。


[123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3 15:23明代甜白釉暗花梅瓶。


[124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3 19:25明代甜白釉暗花梅瓶系明代永樂(1403~1424年)製作。尺寸:口徑5.4厘米,底徑11.5厘米,高27.8厘米。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甜白釉暗花瓷梅瓶 最早也是盛酒的器皿。甜白釉器以明代永樂窯生產的最為著名,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貴。甜白瓷胎體極薄,明人詩句贊曰:「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尤言其輕、薄、透,由此可見其工藝製作難度極高,屬於御用瓷器。


[125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4 05:31梅瓶最早也是盛酒的器皿。甜白釉器以明代永樂窯生產的最為著名,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貴。甜白瓷胎體極薄,明人詩句贊曰:「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尤言其輕、薄、透,由此可見其工藝製作難度極高,屬於御用瓷器。永樂白瓷大多薄胎,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有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凈之感,所以稱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甜白瓷的誕生,為青花、釉里紅的彩繪做了很好的襯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景德鎮甜白釉的燒製成功,為明代彩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甜白釉是永樂窯創燒的一種潔白的釉色。可填劃彩,故又叫「填白釉」。即在胎壁極薄的胎體上,施不含鐵或含鐵量極低的透明釉,高溫焙燒出呈色很白的釉色,由於胎體很薄,使得這種高白度的釉格外瑩潤,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陶錄》釋為甜凈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珍貴。甜白釉瓷器以碗、盤、小壺、高足杯、梅瓶最為多見,除此還有雙耳瓶、玉壺春瓶等。景德鎮甜白釉的燒製成功,為明代彩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26 樓] 作者: xinf-60d 時間: 2009-12-24 11:31

原文由 ZHJJUN 在2009-12-16 21:34發表沒有想到xinf-60d兄對何朝宗製作的德化窯觀音像這麼期待!既然如此,也就打破正常排序,先把這尊德化窯觀音像上傳過來!


多謝多謝,這幾天出差沒上網。當時看到這尊觀音,第一是被其精湛的工藝震驚,第二是後悔沒有帶相機。


[127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4 15:29明代青花纏枝蓮紋蓋罐。


[128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4 19:16明代青花纏枝蓮紋蓋罐系明代宣德(1426~1435年)時期製作,尺寸:口徑17厘米,底徑15.7厘米,高19厘米。由故宮博物院藏。宣德青花瓷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已達到了最高峰,成為中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此罐形制樸實飽滿,主題紋飾為蓮花組成的纏枝蓮,畫面清新明快,為宣德青花瓷器精品。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纏枝紋約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129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4 22:39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宣德官窯青花燒造數量上也是空前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佔大多數,由此可見其燒造規模、數量之大。產品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130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5 07:06宣德官窯青花,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以致思想觀念。作為宮廷用瓷和精美的藝術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與當時制度的完備與技術的成熟有很大關係,作品一直被後人推崇,為青花工藝的典範。自明代成化朝開始到晚清民國均大量燒制,最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宮舊藏的宣德青花為藍本,去精心燒造,造型、尺寸、紋飾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韻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紋碗、纏枝花紋缽缸,折枝花果紋花口碗,纏枝花紋魚簍尊,海水異獸紋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葉紋玉壺春瓶、花果紋梅瓶、花卉紋書紋燈、團龍紋葵式洗、海水龍紋天球瓶、綬帶耳葫蘆瓶、牽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錦紋蓋罐、鳳穿花紋罐、松竹梅人物紋盤、把蓮盤、花果紋執壺等,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131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5 16:02明代礬紅地黃龍紋瓷罐。


[132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5 20:17礬紅地黃龍紋瓷罐系明代嘉靖(1522~1566年)年製作。尺寸:高21厘米,口徑11.5厘米,足徑11厘米,腹徑21.5 厘米。由江西省景德鎮陶瓷館收藏。此罐製作工藝極為複雜。以低溫礬紅為底色,以黃釉填充雲龍海水圖,以料繪線條輪廓,色彩對比強烈,圖案生動活潑。底有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礬紅,創燒於明嘉靖間。是以三氧化二鐵懸濁體著色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成的低溫紅釉和紅彩。紅釉和紅彩以青礬為原料,經煅燒、漂洗製得生礬,故稱礬紅。它的色澤往往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此罐造型雖不高大,但由於行龍造型較大,頭頂彩雲飛掠海面,氣勢磅礴,故顯得高大渾厚別有情趣。嘉靖、萬曆時期的景德鎮御器廠除了生產青花五彩器之外,還大量燒制各種色地的彩瓷和金彩器。


[133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6 05:41礬紅系陶瓷低溫釉上顏料。以三氧化二鐵懸濁體著色的低溫紅釉和紅彩。亦稱「鐵紅」、「紅彩」、「虹彩」。它的色澤往往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產生於宋代,為釉上多種彩的前驅,後沿用於明代萬曆紅彩、鉛粉86%配製而成。著色成分為三氧化二鐵。製法將硫酸亞鐵(青礬)煅燒、漂洗,加入鉛粉作熔劑,磨細備用。如作顏色釉色料,則調成釉漿,施於陶瓷器釉面上,氧化焰以900℃左右低溫烤燒之。明代嘉靖時,御器廠以礬紅釉取代銅紅釉。到清康熙時,礬紅有了很大的進步,色澤鮮艷,華麗凝重。一般用於五彩、鬥彩繪製紋飾,無一色釉器。嘉慶以後,礬紅色澤均不甚佳,僅光緒時稍有起色。


[134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6 07:37ZHJJUN兄的帖子真是令人長見識。我頂一張耀州青瓷。


[135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6 15:28

原文由 會煮酒的青梅 在2009-12-26 07:37發表ZHJJUN兄的帖子真是令人長見識。我頂一張耀州青瓷。


感謝會煮酒的青梅兄對這個帖子的大力支持,上傳了這麼多非常精美的博物館藏陶瓷精品照片。這張照片是耀州青瓷的蓋碗嗎?也是由外國的博物館收藏的吧!耀州窯是我國古代很重要的一個窯口。耀州窯始燒於唐代,北宋中期以後達鼎盛,成為我國「六大窯系」中最大的一個窯系,終於元代。 主要燒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醬色釉瓷等品種,以青瓷最負盛名。耀州窯開始時燒制黑、白、青瓷等多種瓷器,宋代青瓷得到較大發展,北宋末為鼎盛期。其窯址位於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舊稱同官,宋代時屬耀州,故名「耀州窯」,包括陳爐鎮、立地鎮、上店鎮及玉華宮等窯在內。是宋代北方民間青瓷的主要產區之一。  耀州窯宋代晚期以青瓷為主,胎薄質堅,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裝飾有刻花、印花,結構嚴謹豐滿,線條自由流暢。紋飾多滿布器內外,種類繁多,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龍鳳等,風格粗放健美,生動自然。器形有碗、盤、瓶、罐、壺、香爐、香熏、盞托、注子溫碗、缽等。   耀州窯在宋時北方的青瓷窯場中最負盛名,堪稱翹楚。於神宗元豐(1078-1085)至徽宗崇寧(1102-1106)的三十來年間,曾為朝廷燒制貢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脫活潑的風格對當時各地窯場產生了很大影響,得到廣泛推廣,由此形成了一個自北而南的範圍廣闊的耀州窯系。耀州窯系以黃堡鎮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窯、廣東西村窯、廣西永福窯、內鄉大窯店窯等多個窯場。各窯製品均與銅川窯相似,僅由於所用原料有差別,胎質與釉色也有些微不同。耀州窯的傳統工藝主要體現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儲備及練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劃花、貼花、印花,釉藥的選配、製備及敷施,匣缽、窯具的製作及裝窯,火焰氣氛及燒成等七個方面。一件製品完成要經過採料、精選、風化、配比、粑泥、陳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選、配製、施釉、手工裝飾(雕、刻、貼、印)、窯具製作、裝窯、燒窯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應的技術要求。


[136 樓] 作者: tubor 時間: 2009-12-26 15:51

原文由 莎翁情史 在2009-12-21 10:22發表元青花在南博有收藏的,我上次去見過,不過由於主要目的是看一個紫砂展,所以沒有細看...不過印象中沒有突出的器具.可能南博不同期展出不同的東西吧?


想看元青花,還可以去江西高安博物館,幾年前去看過一次


[137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7 01:49繼續頂,呵呵,龍泉青瓷。


[138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7 15:02哈哈,大名鼎鼎的龍泉青瓷,龍泉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浙江西南部,與江西、福建兩省接壤,以出產青瓷著稱。這裡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有五百多處,僅龍泉市境內就有三百六十多處,這個龐大的瓷窯體系史稱龍泉窯。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名窯。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哥、弟窯之說來自明人記載:「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王無可考。但這使龍泉窯形成兩種不同的燒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現了一類黑胎開片瓷器,即所謂哥窯瓷,與著名的官、汝、定、鈞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特點是"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此類產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因開片難以人為控制,裂紋無意而自然,可謂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樸實、古色古香的審美情趣。另一類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最,豆青次之,即所指的弟窯,被譽為民窯之巨擘。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紅底足或露胎圖形,產生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運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現,人物塑像的臉、手、足等,盤類器物內底的雲、龍、花卉等,裝飾獨具神韻。龍泉青瓷產品有兩種: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著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蘭、灰黃等不同釉色。「哥窯」青瓷以瑰麗、古仆的紋片為裝飾手段,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膳血紋、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瑩潔,素有「紫口鐵足」之稱,與釉面紋片相映,更顯古仆、典雅,湛稱瓷中珍品。龍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而被譽為瓷苑的一顆明珠,受到世界各國青瓷愛好者喜愛。龍泉窯瓷在北宋時就開始對外輸出至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南宋中期外銷瓷進一些步增加。元代隨著貿易的發達,龍泉瓷作為主要產品之一,通過寧波、溫州、麗水等港口大量銷往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等數十個國家。明代龍泉青瓷傳入歐洲,倍受青睞,身價不菲。多年來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龍泉青瓷,世界眾多博物館都收藏有龍泉青瓷,並被視為珍品,龍泉青瓷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聲譽。


[139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7 23:31ZHJJUN兄,你知識真的好淵博。我再頂一張青白瓷。


[140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8 06:10感謝青梅兄上傳了這麼多精美的圖片,每一件都很喜歡,拍的也很漂亮。看得出青梅兄既是陶瓷的愛好者(看了您相冊中有不少瓷器的照片,連博客中的歌曲都是周杰倫的《青花瓷》),也是攝影的發燒友(「啊捨不得萊卡的油潤,啊躲不開蔡司的通透」),我們真的算是同好!兄的稱讚實在是不敢當,我因為喜歡陶瓷,買了許多這方面的書籍,也略微做了些研究,許多東西都是現炒現賣。另,給兄提個小小的意見:您上傳照片的數據量可能有些偏大,打開非常困難,影響了對您的精美圖片的欣賞,能否在不改變圖片大小的情況下再壓縮一下,那樣豈不更好!


[141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8 08:29

原文由 ZHJJUN 在2009-12-28 06:10發表感謝青梅兄上傳了這麼多精美的圖片,每一件都很喜歡,拍的也很漂亮。看得出青梅兄既是陶瓷的愛好者(看了您相冊中有不少瓷器的照片,連博客中的歌曲都是周杰倫的《青花瓷》),也是攝影的發燒友(「啊捨不得萊卡的油潤,啊躲不開蔡司的通透」),我們真的算是同好!兄的稱讚實在是不敢當,我因為喜歡陶瓷,買了許多這方面的書 ......


兄台說得是,我是用Flickr外聯的,可能國內打開Flickr有些困難,我下次現傳到國內的網站上面,再連過來,能找到興趣相投的朋友真是幸會幸會:)


[142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8 08:42建陽窯,這回打開快點了吧,如果還是很慢再告訴我。


[143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8 15:33感謝青梅兄的支持,現在打開圖片快的多了,能夠一睹「建陽窯」兔毫盞真品的風采。到過不少博物館,很難看到建窯的兔毫盞,倒是看了許多台灣仿製的建窯茶具用品,雖然有些「形似」,但品位要差的多了!建陽窯亦稱「建窯」、「建安窯」、「烏泥窯」,宋代名窯之一。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緻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迹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窯口在在今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的蘆花坪一帶,始於晚唐,盛於宋,而衰於元。主要是燒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主要產品以盞、碗、盤、碟為主,兼燒盒、罐、壺、燈、爐、缽、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產黑釉瓷而聞名於世。黑釉盞的特徵: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造型多樣,有大小斂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淺,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質剛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和窯變現象,有「兔毫」、「油滴」和「曜變」及「鷓鴣斑」等有名的品種。目前日本所藏的幾種聞名世界國寶級的「曜變」天目盞,就是建窯的產品。


[144 樓] 作者: 治邑 時間: 2009-12-28 20:57也上一個兔毫盞。


[145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9 01:01ZHJJUN兄,我得請教,上次看到一個碗,有點搞不清楚是建陽窯還是吉州窯,或者是其他什麼窯口。


[146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9 02:56

原文由 北京老蓋 在2009-12-16 12:51發表這個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 ,有人告訴我說藏在南京博物院,可惜我去了好幾次,都沒有看到哦。 南京博物院只有一個明清瓷器館, 裡頭貌似都沒有元青花瓷呢。。。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確實藏於南京博物院,被譽為鎮館之寶,不過既然是鎮館了所以一般情況下就不展出,除非你是國家領導人,或者是等極偶然的特展。


[147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9 06:21

原文由 會煮酒的青梅 在2009-12-29 01:01發表ZHJJUN兄,我得請教,上次看到一個碗,有點搞不清楚是建陽窯還是吉州窯,或者是其他什麼窯口。


青梅兄有些難為我了,光看圖片只能看出個大概其,要想仔細辨識,必須要看到實物,對於那些專家也必須如此,何況我還只是個「二五眼」的陶瓷愛好者呢!如果只從圖片上看,我認為很像是吉州窯,因為古代建窯上的各種紋路大多是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很少有人為製作。而吉州窯的裝飾手法更多,除了建窯也有的玳瑁斑、鷓鴣斑、油滴外,還有剪紙貼花、木葉貼花等等新的裝飾手法。建窯黑釉器的生產工藝精湛,影響頗為深遠。宋代閩北和閩東的大批瓷窯紛紛追慕效仿,像南平、建甌、松溪、蒲城、崇安等地,都紛紛燒制建窯風格的黑釉瓷器。它的影響還遠及江西、四川、浙江、山西等地,吉州窯就是其中之一。吉州窯黑釉瓷器的燒造,是從早期的單色黑釉及黑釉裝飾開始的,後來逐漸發展到各種窯變色釉的裝飾,其中以木葉紋、剪紙貼花、兔毫盞、鷓鴣斑、玳瑁斑等最為出色。吉州窯的黑釉製作,在掌握氧化亞鐵的結晶和硅酸類釉藥的變化以及火候、溫度和冷卻時間等方面,較之建窯有之過而無不及。建窯釉色黑而厚,其流淌至碗底時,凝重如鈞窯之浮腫或臘淚狀;而吉州窯的釉色偏紅偏褐,也有純黑色者。建窯的窯變是碗口脫釉,逐漸向碗底集中,內外一樣;而吉州窯黑釉,外部仿玳瑁斑紋樣,窯變狀態較弱,內部窯變變化較大。吉州窯黑釉的品種,不單單局限於茶盞,日常用品無不燒制。在紋飾方面也變化萬千,其中極具特色的有剪紙紋樣、筆繪圖案紋樣、灑彩紋樣和剔花紋樣等等。吉州窯黑釉器和建窯黑釉器的區別主要是吉州窯器釉色不肥厚,器外部窯變弱,內部窯變大,部分器有釉下塗料,黑釉閃濃淡不一的褐色,建窯器的釉色肥厚,或凝結成淚痕,窯變內外相同,且向碗底集中,黑釉不帶褐色,是用人工在鐵質釉上灑小圓點而燒成,黑釉的油滴則是天然形成的珠光。當然,這些都是個人拙見,並不一定準確。


[148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9 10:56

原文由 ZHJJUN 在2009-12-29 06:21發表青梅兄有些難為我了,光看圖片只能看出個大概其,要想仔細辨識,必須要看到實物,對於那些專家也必須如此,何況我還只是個「二五眼」的陶瓷愛好者呢!如果只從圖片上看,我認為很像是吉州窯,因為古代建窯上的各種紋路大多是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很少有人為製作。而吉州窯的裝飾手法更多,除了建窯也有的玳瑁斑、鷓 ......


我也偏向是吉州窯,只怪當時看的時候太匆忙了,沒看仔細,呵呵。


[149 樓] 作者: 會煮酒的青梅 時間: 2009-12-29 11:30繼續繼續,上一張元代樞府釉。


[150 樓] 作者: ZHJJUN 時間: 2009-12-29 15:10元代樞府釉可是比較少見的陶瓷珍品,因其傳世品極少,元代「樞府」瓷僅為文博界所了解認識,我國各個博物館中所藏者也甚少,就是在去年《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的大型展覽中也沒有見到這個器物。這個卵白釉瓷碗拍的很漂亮,真羨慕青梅兄能夠看到這麼多的陶瓷珍品。 元代創燒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燒的一種高檔瓷器,在當時極富盛名。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鎮青白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狀,頗似鴨蛋殼色,故稱之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愛,常命景德鎮窯燒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則供,否則止」,傳世品以元代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定燒的卵白釉瓷為多見,樞密院定燒瓷在盤、碗器的紋飾中印有「樞」、「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稱之為「樞府」釉。 元代「樞府」瓷製作規整,品質優良,多有印花裝飾,紋飾題材以雲龍和纏枝花卉紋為常見,因「樞府」釉屬乳濁釉,故紋飾不太清晰。「樞府」瓷與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顯得尤為精緻,修足規整,足底無釉,底心有乳釘狀凸起,胎體厚薄適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
推薦閱讀:

昭君博物院
現代仿良渚古玉辨偽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的約翰·湯姆遜照片(修改稿)
吳十洲:二戰期間世界五大博物館如何保護文物
沒有圍牆的古村博物館 金溪養在深閨人未知的古村群

TAG:博物館 | 陶瓷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