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的背景

20世紀70年代以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使的用和平方式解決統一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共產黨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解決歷史遺留的台灣、香港、澳門等領土問題,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1981年國慶前夕,葉劍英委員長提出了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1984年2月22日,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說:「我們提出的大陸與台灣統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一後,台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一個中國,兩種制度。」後來鄧小平及黨的其他領導人多次對「一國兩制」作了類似的解釋。黨和國家職能部門依據這一構想,對台灣、香港、澳門分別制定「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等具體的方針、政策,順利地實現了香港1997年、澳門1999年回歸祖國的工作,並對台灣的和平統一工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提出的背景  20世紀70年代,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為確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  第一,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驅逐台灣當局的非法代表。  第二,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第三,中美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係。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爭取和平解放台灣思想的基礎上,確立了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隨後,逐步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確立  1.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以「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來代替「解放台灣」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布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大政方針,標誌著我們黨對台方針政策的重大轉變。  2.1981年9月,葉劍英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被稱為「葉九條」的談話,進一步闡明了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政策。  3.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概念的首次提出。1982年1月,鄧小平指出:「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是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  4.一國兩制的憲法保證。1982年12月,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這一條所載明的「設立特別行政區」,指的就是實行「一國兩制」。這表明,實行「一國兩制」有了憲法的保證。  5.1983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美籍華人學者時,進一步闡述了實現台灣和祖國大陸和平統一的構想,後來被稱為「鄧六條」。6.正式把「一國兩制」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1984年6月,鄧小平接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土時明確指出:「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985年3月,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把「一國兩制」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三)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兩岸關係有所鬆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後,台灣當局一方面將中國共產黨的和平統一方針污衊為「統戰陰謀」,嚴禁台灣同胞討論和平統一問題,並以「絕不接觸、絕不談判、絕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作為回應。另一方面,也相應採取了諸如停止對大陸炮擊等緩和台海緊張局勢的措施。  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  (一)基本內容。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基本內容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具體來說,有十個方面的內容。  (1)一個中國。這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核心,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決反對製造「台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言行。  (2)兩制並存。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部分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3)高度自治。祖國完全統一後,台灣、香港、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不同於中國其他省、市、自治區的高度自治權。台灣、香港、澳門同胞各種合法權益將得到切實尊重和維護。他們可以充分行使選擇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更加廣泛、直接地參與管理國家大事。  (4)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和平統一,有利於兩岸社會的共同發展,有利於兩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的長期繁榮穩定,也有利於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不是針對台灣同胞的,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台灣分裂勢力搞「台灣獨立」圖謀的。  (5)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台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  (6)積極促談,爭取通過談判實現統一。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就需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7)積極促進兩岸「三通」和各項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兩岸經濟、文化關係,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條件。  (8)堅決反對任何「台灣獨立」的言行。「台獨」活動與國際反華力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台獨」將使台灣淪為外國附庸。維護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扞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9)堅決反對外國勢力插手和干涉台灣問題。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國家無權干涉。  (10)集中力量搞好經濟建設,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基礎。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歸根到底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二)意義。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是充分尊重歷史和現實、照顧各方面利益、維護民族團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構想。「一國兩制」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獨特貢獻。「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統一問題。  第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一國兩制」構想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新話,是解決中國統一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一國兩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既不是傳統的單一制,又不是通常的複合制,而是一種新型的國家結構組織形式,即不僅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下帶有某些複合制的特點,而且容納了兩種性質不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  第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體現了既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定性,也體現了照顧歷史實際和現實可能的策略靈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統一會造成的不良後果。  第四,「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有利於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的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  第五,「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最早是針對台灣問題提出來的。  「一國兩制」的構想最早是針對台灣問題提出來的,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  (二)「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  1.香港、澳門問題的性質。香港、澳門問題是歷史上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問題。香港是被英國殖民主義者通過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強迫清政府先後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不平等條約而強佔的。澳門是被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通過脅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條約》逐步強佔的。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根據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對香港、澳門這兩個地區採取了如下立場:香港、澳門地區是中國的領土,不承認外國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不平等條約;對於這一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將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予以解決;未解決之前暫時維持現狀。1960年中央進一步將上述立場歸結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工作方針。  2.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鄧小平1982年9月在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強調指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如果中國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八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1984年9月,中英雙方達成協議,草簽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及3個附件。同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領導人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及3個附件,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0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既堅持了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又明確規定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1997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府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3.澳門回歸。在中英就解決香港問題開始談判後,澳門回歸祖國的各項準備工作也開始積極有序地進行。1985年5月,中國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舉行談判解決澳門問題達成協議。談判的重點是"何時移交管治權"、"用什麼方式移交管治權"等問題。  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政府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歷經400多年滄桑的澳門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4.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充分說明了「一國兩制」構想是正確、可行的。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中央政府堅持「一國兩制」,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著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鼓勵香港、澳門各界人士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旗幟下和衷共濟,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積極支持香港、澳門開展對外交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澳門事務。  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是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重大歷史性貢獻。香港、澳門的回歸使「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為現實,充分說明了「一國兩制」構想是正確、可行的。  (三)香港、澳門回歸對解決台灣問題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台灣與香港、澳門雖然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都實行不同於大陸的社會制度。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對解決台灣問題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它表明通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實現兩岸統一,完全能夠滿足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國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香港、澳門的穩定繁榮,「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必將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推薦閱讀:

【大家談】「一國兩制」拓寬香港「築夢空間」
隨州:最早的「一國兩制」倡議
林鄭勝選感言:竭盡所能維護一國兩制 修補撕裂
英蒺藜法官牛逼,港獨無罪,為一國兩制執法的警察有罪

TAG:一國兩制 | 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