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世界的中國宋錢,曾經堪比美元!
本文為天眷堂特約撰稿人徐靈岩(金刀客)老師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1、宋代貨幣具有多樣化宋朝銅錢如此之多,反映了宋朝時期經濟的繁榮,繁榮的商業往來促使貨幣的需要激增。而在政治上,王安石變法中的免役法即以雇代役,實際上就是勞役的貨幣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貨幣的流通。
宋代有多種形制的貨幣使用:
交子(紙幣)已經發明並在社會上流通;
白銀、鐵錢、銅錢也是當時重要的貨幣,其中又以銅錢佔據著主導地位。
正因為如此,各大銅場冶煉的銅都用於鑄錢,鑄錢的機構便相應設置起來,同時嚴厲管制銅料,禁止民意私有,宋初規定犯「銅禁」7斤以上者就要被奏裁處死。
各種各樣的宋代貨幣:
南宋「陳二郎 鐵線巷 十分金」一兩金鋌一枚,重:37.2g 上海泛華36800元
南宋 「京銷銀 重拾貳兩半」「新州解發淳祐四年鄂州岡銀」銀鋌,重:442g,廣南東路新州於淳祐四年上解到湖北鄂州的綱銀 北京保利126500元
康定元寶鐵錢說明:北宋仁宗趙禎康定元年(1040年)鑄。現僅發現小平鐵錢,錢文隸書。因康定年號僅存一年,故康定元寶存世量較少,是存世量巨大的北宋錢幣中的存世量比較稀少的品種 西泠4065元
南宋·臨安府錢牌
南宋·臨安府行用錢牌。南宋戰亂不休,除繼續鑄行銅幣外,更大量發行鐵錢,為便於貨幣流通,更鑄大面額的錢牌供急需。
錢牌分銅、鉛兩種,呈條形,上端有圓穿。正面均鑄錢文「臨安府行用」五字楷書,銅質牌背銘「准貳佰文省」、「准三佰文省」及「准伍佰文省」;鉛質則低額,記「准壹拾文省」、「准肆拾文省」、「准陸拾文省」、「准壹佰文省」等。「省」為紀值,意「省陌」,即以不足百數這錢作百數使用。
南宋·臨安府行用准陸拾文鉛質錢牌 西泠80500元
2、宋代貨幣年號多、書體多
宋錢不但數量多,品種也多,原因是宋朝一代前後改過57次年號。隨著每次年號的更改,朝廷就會用新的年號命名鑄錢。有時同一年號還會鑄造兩種不同的錢幣,如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就同時鑄造有「聖宋元寶」和「崇寧通寶」兩種銅錢。
聖宋元寶 古泉園地120元
崇寧通寶小平 古泉園地2780元
從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開始,一監所鑄造的銅錢儘管銅質、大小、厚薄和內外邊廓完全相同,但其錢文的書法卻有差異,書體真、草、隸、篆俱有,堪稱百花齊放,還可以互相配成「對子錢」。
宋錢中的書法:
真書:宣和長寶真書 古泉園地460元
草書:
小平至道元寶
隸書:
重和通寶 隸書·北宋 天眷堂微拍239-11成交價:RMB 32000
篆書:
重和通寶 篆書·北宋 天眷堂微拍219-15成交價:RMB 29120
3、宋錢具有國際貨幣的性質
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覺睡醒,忽然發現「絕無一文小錢,在市行用」。也這就是說,台州城鬧「錢荒」了,市面上幾乎找不到一枚銅錢流通了。市面流通的錢都被日本商船收購走了。這些日本商船「先過溫(州)、台(州)之境,擺泊海涯。富豪之民,公然與之交易。倭所酷好者銅錢而止,海上民戶所貪嗜者,倭船多有珍奇,凡值一百貫文者,止可十貫文得之;凡值千貫文者,止可百貫文得之。」(包恢《敝帚稿略》)日本看中宋朝的銅錢,低價出售日貨,大量回收銅錢,「以高大深廣之船,一船可載數萬貫文而去」,難怪台州一日之間發生「錢荒」。
宋朝是歷史上一個經常鬧「錢荒」的朝代。如:
宋仁宗朝慶曆年間,江淮出現「錢荒」;
神宗朝熙寧年間,「兩浙累年以來,大乏泉貨(貨幣),民間謂之錢荒」;
哲宗元祐年間,「浙中自來號稱錢荒,今者尤甚」;
南宋初期,也是「物貴而錢少」,南宋後期,「錢荒物貴,極於近歲,人情疑惑,市井蕭條」。
從北宋到南宋,「錢荒」鬧個不停,老百姓常常發現,市面上的錢用著用著就不見了,不知流到哪裡去了。
許多宋朝人認為,是銅錢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錢荒」。宋朝經濟發達,與日本、東南亞、阿拉伯乃至非洲開展密切的國際貿易,宋錢差不多成了這一貿易區的國際貨幣,有點接近今日美元的貨幣地位。
不但日本「所酷好者銅錢而止」,交趾跟宋人交易,也「必以小平錢為約;而又下令其國,小平錢許入而不許出」;爪哇國也用胡椒交換宋錢。今天在東非、印度、波斯灣等地,均有宋錢出土。宋人說,「緡錢原為中國財寶,而今四方蠻夷通用之。」這並不是誇張之詞。這些與宋朝通商的國家,「得中國錢,分庫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
為阻止銅錢外泄,當時有人提議:乾脆關閉貿易港,中斷與外商的貿易。認為這才是「拔本塞源」之道。這當然是一種很愚蠢的想法,幸虧宋朝政府並沒有聽從。
4、「沉澱」是發生錢荒的重要原因
今人的研究表明,宋代「錢荒」並不是因為銅錢短缺。換言之,銅錢的外流對「錢荒」或有推波助瀾的影響,但不能說是導致「錢荒」的元兇,因為宋代政府投入市場的貨幣總量是非常龐大的。
北宋時,宋政府每年的鑄幣量高達一兩百萬貫、兩三百萬貫,宋神宗元豐元年間還創下年鑄幣量超過500萬貫的紀錄。這還不包括四川的鐵錢、交子(紙幣)以及貨幣化的金銀。而唐代的年鑄幣量,最高也不到33萬貫;明代近300年的鑄幣總量,還不及北宋元豐年間一年所鑄的貨幣。學者統計,北宋末,宋政府投放於市場的銅錢總量約有三億貫,這個貨幣總量,是足以滿足當時市民的交易之需的。
南宋的「錢荒」則通常表現為「物貴而錢少」,可見並沒有發生通縮,總體的貨幣供應量並不缺乏。況且,宋朝的商業信用工具也比較發達,大宗交易通常不必使用現金,而是採用「賒買賒賣」等方式。
宋朝銅錢很大部分被「沉澱」了。換成最近流行的說法,「『錢荒』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大量的銅錢,在流動性非常低的地方躺下來不動彈了。這裡的「銅錢沉澱」,包括政府的貨幣化稅收將大量錢幣回籠,也包括民間的儲蓄風氣。宋朝的富家普遍有積儲銅錢的習慣,庫藏起來的錢叫做「鎮庫錢」,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錢十萬鎮庫,而未嘗用也。」
因為錢幣被大量貯藏,致使流通領域的貨幣短缺,南宋時,朝廷便出台了一個法令,要求「命官之家存留見錢二萬貫,民庶半之」,其他的銅錢必須變換成金銀、鈔引之類。但以宋朝鬆弛的社會控制,這樣的法令肯定是無法執行的。
位於峨眉山大廟飛來殿的錢山館內,珍藏著目前國內外出土最大的錢幣整體凝結文物,重達16.32噸,含約160多萬枚宋代錢幣窖藏。考古學家們認為這是目前國內外出土鐵錢最多、原始信息保存最完整的錢山實物,因此被美譽為「天下第一錢山」。
2008年在遼陽市四中院內發現了一個大錢窖,有可能是東京路轉運司或私人的窖藏,主要是北宋和金的錢,有10多噸。
經常出土的小批量罐藏宋錢
5、宋朝出現了「毀錢鑄器」的情況
宋朝富室收儲銅錢是為了保值。北宋和南宋都有發行紙幣,北宋時叫交子,南宋時叫會子,尤以會子的流通範圍更廣。但紙幣作為信用貨幣,如果國家超發,就會迅速貶值。南宋後期的會子就貶值得厲害,第一界會子可以兌換近800文銅錢,發行到第十八界時,每貫會子只可兌換銅錢不到200文。這便出現了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市民拚命花掉紙幣,積儲銅錢。
而銅錢超發,錢的面值會貶值,但銅本身的價值卻是穩定的,宋代大量鑄造銅錢,導致銅錢的面值低於材值,一貫錢價值一千文,但如果將一貫錢熔成銅器出賣的話,其值將超過一千文。這就使得「毀錢鑄器」成為有利可圖之事,於是,「江浙之民,銷毀錢寶,習以成風」,「奸民競利,靡所不鑄,一歲之間,計所銷毀,無慮數十萬緡」。而江浙正是「錢荒」的重災區。
面對反覆出現的「錢荒」,宋朝政府的對策是實行「錢禁」,即嚴厲禁止商人攜帶銅錢出境貿易,禁止民間私自毀錢鑄器。這些政策看起來是對症下藥,實際上經不起經濟學的考驗。
宋朝的「錢荒」並不是因為貨幣總量供應不夠,而是貨幣循環過程中出現的「短缺假象」,貨幣總量既然充足,「錢禁」不但毫無必要,而且破壞了市場本身的調節功能。在自由市場中,假如銅錢供大於求,錢的購買力就會低於銅本身的價值,這時候,市場自會驅使人們將銅錢熔為銅器,使市場的銅錢流通量減少,幣值回升;假如銅錢供不應求,市場也會鼓勵「錢監」(宋朝的造幣廠)鑄錢,並吸引民間儲藏的錢幣流回市場。這樣,銅錢的市場流量跟市場需求之間,會自發地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宋朝的領導人雖然有非常明顯的「重商主義」傾向,可惜經濟學知識卻很欠缺,而且比較迷信行政調控的力量,於是將市場的調節機制當成了造成「錢荒」的因素加以嚴厲限制,一邊厲行「錢禁」,一邊鑄幣放水,加大流動性的供應。
推薦閱讀:
※皓月譽金:5.12美元在跌跌不休盼來救兵黃金沖高回落下周區間整理
※為什麼歐元盧布貶值以後美元會迴流到美國?
※中俄黃金原油結算甩開美元,美元即將完蛋
※美元,原油和黃金之間的聯動關係是什麼?
※奇! 3億美元大獎成家族詛咒 引來禍事連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