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種「多邊主義」的較量
2011-01-25 22:09:09
歸檔在理論視野|瀏覽 6370 次|評論 5 條
美國民主黨上台執政以來,強調用「多邊主義」取代布希政府的「單邊主義」,注重發揮「巧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結合)的作用,以改善美國所處的國際環境。這種新的對外戰略,可以說已經得手,並給中國帶來新考驗。
在布希政府執政期間,美國青睞「單邊主義」,主張「先發制人」,借用網上語言,那就是「誰惹我,我打誰」。短短几年時間,美國一口氣打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同時還準備對伊朗和朝鮮動手。如此而為,搞得世界不安,盟友反目,美國自己也背上了沉重包袱。在此情況下,中國雖然承受了一定壓力,但對外戰略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局勢發生了微妙變化。美國的「多邊主義」和「巧實力」戰略,業已改變了美國的外部形象,改善和鞏固了盟友關係,過去失去的那些東西,正在被逐步找回來。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在歐洲調整了與歐盟和「北約」關係,在亞洲增進了與東盟關係並重新強化了美日、美韓安全同盟。美國外交所取得的成功,明顯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國內經濟乏力的不足。
在今天的形勢下,大國之間的關係,可以避免「零和」博弈,但決不可能迴避競爭。世界就那麼大,相關大國可以在同一空間內和平共處,但相處的地位和方式則不可能相同。有的要作「領導者」,有的則只能處於「被領導」地位;有的要主導、支配全球和地區秩序,有的則只能順從這種秩序安排,這方面決無絕對的平等可言。如果都想扮演「領導者」和「支配者」的角色,大國之間的「和平共處」就無從談起,爭鬥甚或對抗則難免發生。
中國現在面對的就是這種情形。美國搞「多邊主義」和「巧實力」戰略,目的就是要廣交朋友,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繼續支配全球和地區秩序。中國現在具有與美國相同和相等的競爭力嗎?顯然不具備。中國不結盟,這就註定在「多邊主義」的運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中國的「硬實力」和美國不在一個數量級,「軟實力」儘管各有千秋,但要綜合與美國比「巧實力」,無疑存在很大差距。這樣的力量對比,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與美國真正的「平起平坐」,相反在解決自身重大安全關切方面,卻離不開美國的支持與合作。
在東北亞地區,要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中國不可能排斥美國,也繞不開美韓、美日安全同盟。中國在東北亞搞「多邊主義」,主要體現在「六方會談」上,並且扮演著「東道國」角色。然而,「六方會談」抗不過美日韓同盟關係,美國正是依靠這種同盟關係,確立了在東北亞推行「多邊主義」的基石。儘管迄今為止,很難找到比「六方會談」更理想的對話渠道,但美日韓一旦協調立場,這種對話渠道就會被束之高閣。所以,今後如何處理好東北亞的兩個「多邊主義」,使其能夠相互協調起來,對中國無疑是一個重大考驗。
在東南亞地區,東盟本身就是「多邊主義」的產物,但中國支持和介入這種「多邊」機制,卻不能不有所取捨。在政治、經濟方面,中國可以廣泛深入的參與其間,如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等,這些都不會有何顧慮。然而,涉及到南海爭端,中國就不能不迴避甚至反對「多邊」機制,只能主張「一對一」的解決問題。這就是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軟肋」,也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最大難題。相比之下,美國在這一地區介入「多邊機制」和推行「多邊主義」,可以說是無所顧忌。爭取使「南海問題」多邊化、國際化,這是美國的重要目標,也很容易與東盟達成共識。在此情況下,中美兩個大國雖然都介入了東南亞的「多邊機制」,但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卻有明顯差別,兩種「多邊主義」的較量不可避免,這對中國自然也是一個重大考驗。
「多邊主義」是和平發展時代的重要特徵,也是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世界各國都需要順應這一歷史潮流。但要看到,在當今形勢下,有結盟和不結盟的「多邊主義」,也有利益和目的不同的「多邊主義」,這就需要站在國家利益的基本立場上,對其做出甄別和選擇。美國有美國的「多邊主義」,中國也有中國的「多邊主義」,這其中既有能夠相互融合之處,也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對於美國「多邊主義」帶來的挑戰和考驗,中國在戰略上應保持清醒認識,通過總結去年以來的經驗教訓,儘早拿出恰當的應對之策。
0上一篇<<中美都要給對方一個機會 下一篇>>東亞能否迎來合作之年?
推薦閱讀:
※石平:反對宗派主義山頭主義 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魚龍混雜三個「主義」
※民族主義泛濫,中國還有中國人嗎?
※「內生型」恐怖主義將把歐洲帶往何處?
※楊君:怎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