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陰陽/陽虛者,晝輕夜重;晝重夜輕說 /論陰陽

目錄 陰陽的現代定義 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陰陽分形集 諸子中的一家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陰陽的現代定義  定義3 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全集U)」下的兩個種概念「陰(集)和陽(集Y)」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係。陰陽的內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變集)」肯定對象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變集Y)」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補(∪Y=U=1,1-Y=),其總和等於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陽外延的和或並(+Y=∪Y=U)。   (1998年,1999年.數理陰陽與實質,數理醫藥學雜誌 1999年第1期)   中醫應用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補充說明:   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象。對這些正反現象,中醫用陰陽來加以概括。從每組正反兩方面對立的意義來說,表證、熱證、實證可歸屬於陽證範疇;里證、寒證、虛證可歸屬於陰證的範疇。因此,陰陽八綱中總綱,一切病證都可以歸之為陰證或陽證的大原則中。   一、陰證: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懶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脈沉細無力。   二、陽證:面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干,苔黃,脈數有力。   此外,臨床上還有陰虛和陽虛、亡陰和亡陽等證。這些病證的名稱中雖然都有陰陽,但實質上都是以虛證為主,應屬陰證。   三、陰虛:由於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所致。主證為低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無苔,脈細而浮有力,重取則無脈。   四、陽虛:由於陽氣不足,「陽虛則生寒」所致。主證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苔白,舌質淡,脈細無力。   五、亡陰:汗多而粘,口乾喜冷飲,煩躁,面色潮紅,畏熱,舌紅而干,脈虛數而無力。多見於大失血或脫水的病人。   六、亡陽:冷汗出,惡寒,手足厥冷,氣息微弱,喜熱飲,舌淡,脈微欲絕。多見於休克的病人。 陰陽學說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係。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製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癥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來闡釋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周易_<乾坤譜>中有陰陽對演圖.如上圖: 陰陽分形集  陰陽五行分形集   中醫古老的"陰陽說"實際上是最古老的"樸素文字分形論",它是以陰陽的二元(或三元)為分形元的二分(三分)法,具有分形自相似,無標度,多層次的二(三)進位,循環,放大或縮小的最簡單,最古老的"中醫分形集"之一,其分維是1(相似維數).可以容易地構造出陰陽分形集,它們類似康托集(見鄧宇等的"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誌>>;.鄧宇等的"陰陽的科學本質及數理化建構"<<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8,2:59-61). 諸子中的一家  中國春秋戰國時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小說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為代表)、墨(以墨子為代表 )、道(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 ) 、法(以韓非子為代表)4家 。 代表他們政治和學術觀點的著作分別是《論語》、《墨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 陽虛者,晝輕夜重;晝重夜輕說 古人曰:「陽虛者,晝輕夜重」又曰:「晝重夜輕」。陽虛晝重或晝輕,應據其患在上還是在下,即在陰還是在陽,或現陰脈還是陽脈而斷之。陽虛,陰虛指人的正氣而言,素體陽虛者,晝輕夜重。晝屬陽也,陽虛者得晝之陽而陰持平所以晝輕而夜重。晝重夜輕者,指人體陽虛受外邪的侵襲,或陽本不虛而受外邪的侵襲,而得晝之陽氣助人體之陽與病邪相爭有發熱的現象者為晝重也。晝輕者,指陰陽氣機得以平衡而晝輕。晝重者,指人體的陽氣得晝之陽而與邪爭,現激烈爭鬥之象顯得證狀加重而稱晝重也。一指正陰正陽二氣的平衡,一指正陽之氣與邪氣相爭。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虛自汗,陰虛盜汗,此又為辯證要點。陰陽所表現的部位與時間的不同,出汗的部位和時間也就不同。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即人之陰陽應揉合才能不被外邪所侵,體內的陰陽平衡,才無陰陽盛衰之弊。然陰陽平衡者,難也!醫者需精研天地,陰陽,升降之道。人得陽氣生,失陽氣死。陽氣者,少陽生生之氣,衛陽之氣,太陽之陽氣,少陽之平衡陰陽之氣,陽氣宜少不宜壯。有如「易」之逆數者順而能生,順數者逆則死也。萬物極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有如熱極生寒,寒極生熱為變則通也。不變則不通,不通則死也。有如人病高熱不退者,極而不變必死也。萬物都在極而變中生,在極而不變中死。余之所述實屬平常之理,然習中醫知其常理者又有幾人?冷眼觀之欺世盜名者多矣. 論陰陽 天道長,地道短。人得陽氣者生,得陰氣者死。萬物陰陽揉合者才能生生不息,陰陽離決者死。天地者陰陽之道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變化之父母也,陽變陰化,生殺之本始。故萬物及人體的上下、內外、左右、臟腑、經絡、前後、氣血、手腳等等全在陰陽二字之中。如果醫者真正能將陰陽二字認識清楚了,則臨床辯證容易也。人應天地氣機而生,天地氣機的變化由人體臟腑氣機而應之。天地氣機的變化從五運六氣中可知,從二十四節氣的交替中可知。所以,知天地氣機運行及節氣交替之理,則人體五臟六腑、經絡、氣血的運行亦可知也。不知十二經絡,開口舉手便錯;不明五運六氣,讀盡方書無濟。病有標、復有本,求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六氣的標本從標,從本,從中,學醫者不可不知。如能悟通是理則醫道更精深一層矣。五臟屬陰,六腑屬陽。而五臟之中又分陰陽。六氣屬陽,之中亦分陰陽。總之,能將陰陽分清者,知天地氣機升降者,為高明的中醫。願同道與我共同參研醫易之道,共同提高。使祖國的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天道長,地道短。人得陽氣者生,得陰氣者死。萬物陰陽揉合者才能生生不息,陰陽離決者死。天地者陰陽之道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變化之父母也,陽變陰化,生殺之本始。故萬物及人體的上下、內外、左右、臟腑、經絡、前後、氣血、手腳等等全在陰陽二字之中。如果醫者真正能將陰陽二字認識清楚了,則臨床辯證容易也。人應天地氣機而生,天地氣機的變化由人體臟腑氣機而應之。天地氣機的變化從五運六氣中可知,從二十四節氣的交替中可知。所以,知天地氣機運行及節氣交替之理,則人體五臟六腑、經絡、氣血的運行亦可知也。不知十二經絡,開口舉手便錯;不明五運六氣,讀盡方書無濟。病有標、復有本,求得標,只取本,治千人無一損。六氣的標本從標,從本,從中,學醫者不可不知。如能悟通是理則醫道更精深一層矣。五臟屬陰,六腑屬陽。而五臟之中又分陰陽。六氣屬陽,之中亦分陰陽。總之,能將陰陽分清者,知天地氣機升降者,為高明的中醫。願同道與我共同參研醫易之道,共同提高。使祖國的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天有陰陽,地有高下,人體四肢有上下長短,日有晝夜,經絡有手足及陰經陽經之說。人有前後左右腹背之分,有男女老少之別,男左女右之說。天地萬物皆在陰陽易醫八卦之理中。
推薦閱讀:

陽虛
腎陽虛的癥狀有哪些 腎陽虛的10個臨床表現【圖】
陰虛和陽虛的癥狀、氣虛和血虛的區別及調理
手足冰冷也有可能是陽虛證哦
陽虛證醫案彙編2

TAG:陽虛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