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康皮膚科臨床經驗集》10

方劑,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葯的原則則制訂出來的。一個方劑的組成,往往要經過長時間的醫療實踐,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逐漸形成的。朱老醫生幾十年來自已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經驗方,有些是根據前人經驗成方,在運用臨床實際上踐中,又憑其心得幾經化哉,加以增減,刪紊就簡,更合取精用宏,擴大了治療範圍。現編集其經驗方及常用方,分內服、外用兩大類。內服方劑中,為了便於參考,又歸納為除濕、消風、清熱等幾類。在外用藥方面,其大部分經驗方的組成,配製方法比較簡單,易於取材,而有較好療效,適於工農兵需要,符合簡謙便驗的要求。值得提出的一點是,朱老醫生還提供其師傳外科良方《章氏經驗方》,很有參考的價值,使其免於日久散佚。同時亦部分收取了國內報導過的經驗方及我院其他老中醫的部分常用有效驗方,如五石膏、苦參酒、四黃膏等,特彙編一起,以供參考。 一、 (一)湯劑 湯劑,俗稱湯藥、煎藥。湯有蕩滌之意,使病邪速去,具有吸收快,作用速,且能隨證加減,靈活使用等優點。 [經驗方] 1、除濕葯類: 利濕清熱方(濕疹一號方) 處方:生地30克黃芩9克赤苓9克澤瀉9克車前子9克(包)木通4.5克六一散9克(包) 功用:利濕清熱。 主治:急性濕疹,下肢丹毒,帶狀皰疹等。 方義:本方由龍膽瀉肝湯精簡而成。生地涼血清熱;黃芩燥濕清熱;赤苓、澤瀉、六一散淡滲利濕;車前子、木通導濕從小便而泄。用於濕熱型,舌紅,苔黃膩,脈滑等證。 健脾除濕湯(濕疹二號方) 處方:蒼朮9克炒白朮9克厚朴9克陳皮9克茯苓9克豬苓9克澤瀉9克六一散9克(包)桂枝9克。 功用:健脾理濕。 主治:泛發性濕疹,帶狀皰疹(水皰型),天皰瘡等。 方義:本方由除濕胃苓湯增減而成,蒼朮、白朮、陳皮、川朴健脾化濕;豬苓、茯苓、澤瀉、六一散淡滲利濕;桂枝通陽化氣。用於脾濕型諸證,身起水皰、滲水,而具有脾胃癥狀,如脾運不健、大便溏泄、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等證。 3)滋陰除濕湯(濕疹三號方) 處方:生地30克元參12克當歸12克丹參15克茯苓9克澤瀉9克白蘚皮9克蛇床子9克。 功用:滋陰養血,除濕止癢。 主治:亞急性濕疹,慢性陰囊濕疹,天皰瘡等。 方義:生地、元參滋陰靖熱;當歸、丹參養血和營;茯苓、澤瀉除濕而不傷陰;白蘚皮、蛇床子除濕止癢。用於濕疹反覆不愈, 日久傷陰耗血,舌淡苔凈或光之證。 4)芳香化濕湯(濕疹四號方) 處方:藿香9克佩蘭9克蒼朮9克陳皮9克茯苓9克澤瀉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 功用:芳香化濁,健脾理濕。 主治:亞急性濕疹,錢幣形濕疹,慢性濕疹等。 方義:藿香、佩蘭、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蒼朮、陳皮健脾燥濕;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白蘚皮、地膚子除濕止癢。用於濕疹,具有脾胃諸證,如胃納不馨、消化不良、大便溏薄之證。 5)小兒化濕湯 處方:蒼朮6克陳皮6克茯苓6克澤瀉6克炒麥芽9克六一散6克(包)。 功用:健脾化濕。 主治:嬰幼兒濕疹。 方義:蒼朮、陳皮健脾燥濕;茯苓、澤瀉、六一散滲濕清熱;炒麥芽消食和中,用於兒童濕疹,而有消化不良、納食不多、乳積之證。

2、消風葯類: (6)涼血消風散(消風一號方) 處方:生地30克當歸9克荊芥9克蟬衣6克苦參9克白蒺藜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功用:消風清熱。 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等症。 方義:本方從《醫宗金鑒》消風散增減而成。生地、當歸、甘草涼血潤燥;知母、生石膏清肌熱;荊芥、蟬衣消風;苦參、白蒺藜祛風止癢。適用於血熱生風,風燥諸證,舌質紅,脈弦滑數。治 玫瑰糠疹可加紫草涼血清熱,人工蕁麻疹加紫、桃仁。 7)養血消風散(消風二號方) 處方:熟地15克當歸9克荊芥9克白蒺藜9克蒼朮9克苦參9克麻仁9克甘草6克。 功用: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等。 方義:熟地、當歸滋陰養血;荊芥、白蒺藜、苦參消風止癢;蒼朮健脾;麻仁、甘草潤燥。適用於血虛風燥,皮膚乾燥、脫屑、瘙癢之證。 8)消風清熱飲(風疹一號方) 處方:荊芥9克防風9克浮萍9克蟬衣6克當歸9克赤芍9克大青葉9克黃芩9克。 功用:消風清熱。 主治:急性蕁麻疹。 方義:荊芥、防風、浮萍、蟬衣疏風清熱;黃芩、大青葉苦寒清熱;當歸、赤芍和營活血。適用於風熱型,舌質紅,苔薄布。脈細滑等證。 9)祛風勝濕湯(風疹二號方) 處方:荊芥9克防風9克羌活9克蟬衣6克茯苓皮9克陳皮6克銀花9克甘草6克。 功用:祛風勝濕,佐以清熱。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等。 方義:本方由局方消風散精簡而成。荊芥、防風宣散肌表風邪;羌活祛風勝濕,蟬衣散風熱、消癮疹,合而用之使濕隨風去;陳皮、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中;銀花、甘草清熱化毒。適用於風濕熱類型的皮膚病。 235— 用法:水煎服。兒童用三分之二量,幼兒用半量。 10)固衛御風湯(風疹三號方) 處方:炙黃芪9克防風9克炒白朮9克桂枝9克赤白芍(各)9克生薑3片大棗7枚。 功用:調營固孜孜不倦,以御風寒。 主治:冷激性蕁麻疹。 方義:本方為玉屏風散合桂枝湯組成。黃芪、白朮、防風固表御風;桂枝、白芍、生薑、大棗調和營衛,發散風寒;佐赤芍活血祛風。日久發作不休可加烏梅、五味子酸收之品。 11)健脾祛風湯(風疹四號方) 處方:蒼朮9克陳皮6克茯苓9克澤瀉9克荊芥9克防風9克羌活9克木香3克烏葯9克生薑3片大棗5枚。 功用:健脾理氣,祛風散寒。 主治:腸胃型蕁麻疹。 方義:蒼朮、陳皮、茯苓、澤瀉、大棗健脾助運;荊芥、防風、羌活、生薑祛風散寒;木香、烏藥理氣止痛。用於身發風疒疒,納呆腹脹、噁心嘔吐、大便溏泄、腹疼陣作等證。 12)活血祛風湯 處方:歸尾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荊芥9克蟬衣6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祛瘀,和營消風。 主治: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等。 方義:本方根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重用活血葯歸尾、赤芍、桃仁、紅花等,佐以荊芥、蟬衣、蒺藜消風;甘草調和諸葯。用於蕁麻疹日久發作,以及皮膚瘙癢不止,舌質紫,脈細澀 等證。 13)止癢熄風方 處方:生地30克元參9克當歸9克丹參9克白蒺藜9克煅龍牡(各)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症,陰囊瘙癢症,女陰瘙癢症等。 方義:生、元參滋陰潤燥;當歸、丹參養血潤膚;煅龍牡、白蒺藜熄風止癢;甘草潤燥。適用於血虛陰傷,皮膚乾燥發癢。舌淡苔凈,脈細弦諸證。 14)養血熄風方 處方:黃芪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紅花9克元參9克荊芥9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功用: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症(老年性)。 方義:當歸、白芍養血潤燥;元參滋陰潤燥;紅花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氣;黃芪補氣,氣行血亦行;荊芥、白蒺藜消風止癢、甘草潤燥。本方適用於老年氣血日衰,血不養膚,皮膚乾燥發癢,舌質淡苔凈之證。 15)烏蛇驅風湯 處方:烏蛇9克蟬衣6克荊芥9克防風9克羌活9克白芷6克黃連6克黃芩9克銀花9克連翹9克甘草6克。 功用:搜風清熱,敗毒止癢。 主治: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泛發性神經性皮炎,扁平苔蘚,結節性痒疹等症。 方義:烏蛇、蟬衣搜剔風邪;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祛風止 癢;黃連、黃芩清熱燥濕;銀花、連翹、甘草清熱敗毒。用於風熱之邪內郁日久,未經發泄,皮膚劇癢,使風濕之邪復從表而出。 3、清熱葯類: 16)皮炎湯 處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銀花9克連翹9克竹葉9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營涼血,泄熱化毒。 主治:藥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 方義:本方由犀角地黃湯、白虎湯增減而成。生地、丹皮、赤芍清營涼血;知母、生石膏清解肌熱;竹葉輕清風熱;銀花、連翹、生甘草重在解毒。適用於中藥毒及風毒腫之證。證見舌質紅絳,脈滑數等。 17)增液解毒湯 處方:生地30克元參12克麥冬9克石斛9克(先煎)沙參9克丹參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銀花15克連翹9克炙鱉甲9克炙龜板9克生甘草6克。 功用:養陰增液,清熱解毒。 主治:剝脫性皮炎,紅皮症。 方義:生地、元參、麥冬、石斛、花粉、沙參養陰增液;鱉甲、龜板滋陰潛陽;丹參、赤芍涼血和營;銀花、連翹、甘草清熱解毒。用於毒熱傷營耗液,而致皮膚剝脫,潮紅等證。

18)消炎方 處方:黃連6克黃芩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蚤休9克銀花9克連翹9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癤腫、毛囊炎、膿皰病、丹毒、腳氣感染等。 方義:黃連、黃芩苦寒瀉火;丹皮、赤芍涼血清熱;銀花、連翹、蚤休、甘草清熱解毒。適用於一切火毒諸證,大便乾結,可加大青葉、大黃。 19)涼血清肺飲 處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黃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9克枇杷葉9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肺胃經熱。 主治:痤瘡、酒皶鼻。 方義:生地、丹皮、赤芍涼血清熱;黃芩、枇杷葉、桑白皮清肺熱;知母、生石膏清胃熱;生甘草清熱解毒。用於脾胃積熱。上蒸於肺。而成肺風粉刺、酒刺、酒皶鼻諸證。如大便秘結,可加大黃、大青葉。 20)白疕一號方 處方: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山豆根9克白蘚皮15克草河車15克大青葉15克紫草15克黃葯子12克。 功用:涼血清熱,解毒治瘡。 主治:牛皮癬進行期。 方義:生地、生槐花、紫草涼血清熱;山豆根、草河車、大青葉清熱解毒;白蘚皮消風止癢;黃葯子涼血解毒。用於牛皮癬進行期,血熱風燥之證。 21)白疕二號方 處方:土茯苓30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板藍根15克威靈仙15克山豆根9克草河車15克白蘚皮15克。 功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牛皮癬早期。 方義:土茯苓、白蘚皮、威靈仙祛風除濕;板藍根、山豆根、草河車、忍冬藤、生甘草清熱解毒。 22)去疣二號方(馬齒莧合劑二方) 處方:馬齒莧60克蜂房9克生苡仁30克紫草15克。 功用:解毒去疣。 主治: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 方義:馬齒莧清熱解毒;生苡仁除濕去疣;紫草涼血清熱;蜂房以毒攻毒;合而用之,去疣解毒。 用法:每日水煎服一劑,七劑為一療程,至多二個療程進行觀察。 23)去疣三號方(馬齒莧合劑三方) 處方:馬齒莧60克敗醬草15克紫草15克大青葉15克。 功用:清解解疣毒. 主治:扁平疣,傳染性軟疣。 方義:馬齒莧、敗醬草、大青葉清熱解毒;紫草涼血清熱;綜合起來,清解疣毒。 用法:水煎服劑為一療程,至多服二個療程,進行觀察。 24)去疣四號方 處方:當歸尾9克赤白芍(各)9克桃仁9克紅花9克 熟地12克牛膝9克赤小豆15克山甲片9克。 功用:活血去疣。 主治:多發性尋常疣、跖疣。 方義:本方以山甲片為主葯,取其攻竄之力。其餘均為養血活血,以助其勢。 用法;每劑水煎二次,另加黃酒一兩,早晚分服。五劑為一療, 至多二個療程,進行觀察。 4、其它類: 25)皮癬湯 處方:生地30克當歸9克赤芍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6克。 功用:涼血潤燥,祛風止癢。 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 方義:生地、不娼妓、赤芍涼血潤燥;黃芩、甘草清熱解毒;蒼耳子、苦參、白蘚皮、地膚子祛風除濕,清熱止癢。此方適用於血熱風燥之證,起紅色丘疹,瘙癢極甚,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等。 26)風癬湯 處方:生地30克元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紅花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6克。 功用:養血和營,消風止癢。 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 方義:生地、當歸、白芍、丹參養血和營;元參、甘草滋陰潤燥;茜草、紅花活血;黃芩除濕清熱;苦參、蒼耳子祛風除濕; 白蘚皮、地膚子除濕止癢。本方適用於血虛風燥之證。證見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淡,苔薄布等。 27)通絡活血方 處方:歸尾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香附9克青皮9克王不留行9克茜草9克澤蘭9克牛膝9克。 功用:活血祛祛瘀,通經活絡。 主治:結節性紅斑,硬結性紅斑,下肢結節病。 方義:歸尾、赤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王不留行通經活血;青皮、香附理氣,氣行血亦行;茜草涼血清熱;澤蘭活血破瘀;牛膝引葯下行。用於風濕阻於經絡,氣滯血瘀,結聚成核,紅腫疼痛。

常用成方]

1、除濕葯類: 28)龍膽瀉肝湯 處方:龍膽草9克黃芩9克炒山梔9克生地30克車前子9克木通6克六一散9克(包)(或用滑石9克甘草3克)(當歸、柴胡) 功用:瀉肝膽火,利濕清熱。 主治:急性濕疹,脂溢性濕疹,濕疹樣皮炎,帶狀皰疹,下肢丹毒等。 方義:生地涼血清熱;膽草、黃芩、梔子苦寒利濕清熱;車前子、木通、六一散導濕下行;當歸、柴胡一般可不用,如在肝膽經部位,亦可用柴胡,如耳部濕疹(旋耳瘡)。本方適用於濕熱俱盛型諸證及滲出水多的皮損。 處方來源:李東垣方。 29)除濕胃苓湯(減味) 處方:蒼朮9克陳皮6克厚朴6克炒白朮9克豬苓9克茯苓9克澤瀉9克六一散(包)9克(滑石、甘草)(防風、梔子、木通、肉桂) 功用:健脾理濕。 主治:亞急性濕疹,帶狀皰疹(水皰型),銀屑病,天皰瘡等。 方義:本方合平胃散、五苓散加味組成。蒼白朮、厚朴、陳皮健脾燥濕;豬茯二苓、澤瀉、六一散淡滲利濕。適宜和於脾濕型諸證,由於脾運失健,濕從內生,熱象不顯,而見舌淡,苔白膩,胃呆,便溏者。 註:後四味可不用。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30)涼血除濕湯 處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忍冬藤15克苦參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豨薟草9克海桐皮9克六一散9克(包)二妙丸9克(包) 功用:涼血清熱,除濕止癢。 主治:丘疹性濕疹(粟瘡) 方義:生地、丹皮、赤芍涼血清熱;忍冬藤清熱解毒;豨薟草、海桐皮、苦參、白蘚皮、地膚子除濕止癢;六一散、二妙丸利濕清熱。 處方來源:自擬方。 31)萆薢滲濕湯 處方:萆薢9克生苡仁9克丹皮9克黃柏9克赤苓9克澤瀉9克通草3克滑石9克 功用:導濕清熱。 主治:濕臁瘡(下腿濕疹)。 方義:諸葯導濕下行,用於濕熱下注諸證。 處方來源:《瘍醫大全》。 32)溫腎健脾方 處方:吳萸、補骨脂、仙茅、益智仁溫腎助陽;蒼朮、茯苓、小茴香健脾理濕。用於腎陽不足,脾濕內生,陰囊發涼,潮濕、出汗、發癢之證。 處方來源:自擬方。 2、消風葯類: (33)活血疏風方 處方:當歸12克丹參12克赤芍9克紅花9克荊芥9克威靈仙9克白蒺藜9克苦參9克 功用:活血疏風,除濕止癢。 主治:陰囊濕疹,皮損黯黑,搔癢略見出水。 方義:當歸、丹參、赤芍、紅花重在活血;荊芥、靈仙、蒺藜、苦參重在祛風,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 處方來源:自擬方。 34)祛風燥濕湯 處方:烏蛇9克獨活9克白芷9克蘽本9克黃柏9克白蘚皮9克銀花9克甘草6克。 功用:驅風、除濕、清熱。 主治:腎囊風(陰囊濕疹、陰囊神經性皮炎) 方義:烏蛇、獨活、白芷、蘽本、白蘚皮驅風止癢;黃柏、銀花、甘草燥濕清熱。適用於風重於濕,腎囊乾燥發癢,搔後略有出 水之證。 35)疏風清熱飲 處方:荊芥9克防風9克牛蒡子9克白蒺藜9克蟬衣4.5克生地15克丹參9克赤芍9克炒山梔9克黃芩9克銀花9克連翹9克生甘草6克。 功用:疏風清熱。 主治:蕁麻疹(風熱型)。 方義:荊芥、防風、牛蒡子、白蒺藜、蟬衣疏表祛風;生地、丹參、赤芍涼營清熱;黃芩、山梔、銀花、連翹、甘草熱解毒。 處方來源:自擬方。 36)烏蛇搜風湯 處方:烏蛇6克羌獨活(各)9克防風6克炙僵蠶6克生地15克丹皮9克丹參9克赤芍9克黃芩9克銀花15克。 功用:搜風祛邪,涼血清熱。 主治:慢性蕁麻疹。 方義:烏蛇、僵蠶搜剔風邪;羌獨活、防風祛風外泄;生地、丹參、丹皮、赤芍涼血清熱;黃芩、銀花清熱敗毒。適用於風邪久羈,纏綿不愈之症。 處方來源:自擬方。 37)搜風流氣飲 處方:荊芥9克防風6克菊花9克僵蠶9克白芷6克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9克烏葯9克陳皮6克。 功用:疏風達邪,和營理氣。 主治:赤白游風(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腸胃型)。 方義:風熱阻於營分則發赤腫,風熱阻於氣分則發白腫,又稱 風注。又有風熱阻於臟腑,氣機失利則腹疼泄瀉,均宜此方治之 38)止癢永安湯 處方:荊芥9克防風9克麻黃6克桂枝9克白芷6克羌活9克蟬衣6克當歸9克赤芍9克佻仁9克紅花9克。 功用:祛風散寒,活血和營。 主治:冷激性蕁麻疹。 方義:前六味葯,辛溫祛風散寒;蟬衣散風;歸、芍、桃、紅活血祛風,調和營衛。用於遇風著冷即起的風菩畾之證。 39)通經逐瘀湯 處方:地龍12克角刺9克刺蝟皮9克佻仁9克赤芍9克銀花9克連翹9克。 功用:通經化瘀,活血消風。 主治:慢性蕁麻診。 方義:地龍、角刺、刺蝟皮通行經絡,搜風止癢;佻仁、赤芍活血化瘀;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用於瘀血阻於經隧,營衛之氣不得宣通,風邪久郁而致風菩畾日久發作之證,兼風寒者加麻黃、桂枝。 40)潛陽熄風方 處方:生熟地(各)15克當歸9克何首烏9克紫貝齒30克磁石15克生龍牡(各)15克代赭石15克珍珠母30克白芍9克。 功用:潛陽熄風,養血和營。 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慢性蕁麻疹。 方義:紫貝齒、磁石、生龍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潛陽;生熟地、當歸養血;白芍和陰血,瀉肝火;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

本方適用於風燥日久,傷陰耗血,內風不熄,皮膚瘙癢不止,證見舌質淡,苔凈或光,脈弦細等。 處方來源:自擬方。

3、清熱葯類: 41)地丁飲 處方:地丁9克野菊花9克銀花9克連翹9克黑山梔9克半枝蓮9克蒲公英15克草河車9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疔瘡。 方義:諸葯均屬清熱解毒,毒去則腫消痛止。 處方來源:自擬方。 42)消癰湯 處方:銀花15克白芷6克歸尾9克赤芍9克大貝母9克花粉9克炙乳沒(各)4.5克角刺9克炙甲片9克生甘草6克(防風、陳皮)。 功用:散瘀消腫,托毒排膿。 主治:癰、癤病、毛囊炎。 方義:歸尾、赤芍、炙乳沒、白芷活血和營,消腫止痛;貝母、花粉、角刺、山甲托毒排膿;銀花、甘草清熱解毒。 處方來源:《外科發揮》原名仙方活命飲。 43)清署解毒飲 處方:青蒿9克厚朴3克黃連3克丹皮6克赤芍6克 銀花6克連翹6克綠豆衣9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暑邪,解熱毒。 主治:小兒頭面痱毒、熱癤。 方義:青蒿、厚朴、黃連清暑熱;丹皮、赤芍涼積壓清熱;銀花、連翹、綠豆衣、甘草清熱解毒。 44)普濟消毒飲 處方:黃連6克黃芩9克元參9克板藍根15克連翹9克陳皮6克馬勃1.5克牛蒡子9剋薄荷3克(後下)甘草3克桔梗3克(僵蠶、升麻、柴胡)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抱頭火丹(顏面丹毒),痄腮(腮腺炎) 方義:黃連、黃芩、板藍根、連翹、甘草清熱解毒;馬勃、薄荷、牛蒡子輕散風熱;陳皮理氣;桔梗載葯上浮。 處方來源:李東垣方。 45)清瘟敗毒飲 處方:廣犀角3克(研末沖)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黃連6克黃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竹葉9克銀花9克連翹9克元參9克生甘草9克(梔子桔梗)。 功用:清營涼血,清熱解毒。 主治:藥物性皮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尋常性天皰瘡。 方義:本方綜合犀角地黃湯、白虎湯、黃連解毒湯加減而成,原治溫病發斑,氣血兩燔之證。現以治紅斑性狼瘡、藥物性皮炎,毒熱入於營血。以犀角、生地、丹皮、赤芍清營涼血;黃連、黃芩、銀花、連翹、甘草清解毒熱;知母、生石膏清溫熱;元參滋陰;竹葉清心除煩。 處方來源:《溫熱經緯》。 46)解毒毒瀉心湯 處方:荊芥9克防風6克牛蒡子9克黃連6克黃芩9 克梔子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木通6克元參9克六 一散9克(包)(滑石、甘草)。 功用:散風清熱,燥濕止癢。 主治:火赤瘡(皰疹樣皮炎) 方義;荊芥、防風、牛蒡散風;黃連、黃芩、梔子燥濕;知母、生石膏清肌熱,木通、六一散利濕。佐以元參滋陰。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47)清脾除濕飲 處方:生地30克麥冬9克蒼朮9克白朮9克赤苓9克澤瀉9克黃芩9克炒梔子9克菌陳9克連翹9克生甘草6克(枳殼、元明粉)。 功用:健脾除濕,清熱解毒。 主治:天皰瘡。 方義:蒼朮、白朮、赤苓、澤瀉健脾除濕;黃芩、梔子、菌陳、連翹、甘草清熱解毒;佐以生地、麥冬滋陰清熱。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48)芩連平胃散 處方:黃連6克黃芩9克蒼朮9克陳皮6克厚朴6克甘草6克。 功用:清脾胃濕熱。 主治:羊胡瘡(須瘡),黃水瘡(膿皰瘡)。 方義: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蒼朮、陳皮、川朴、甘草健脾化濕。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49)升麻消毒飲 處方:升麻9克防風6克牛蒡子9克羌活9克白芷6克 歸尾9克赤芍9克紅花9克銀花9克連翹9克生甘草6克(桔梗山梔)。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消風。 主治:紅雲風(多形紅斑),黃水瘡(濕疹、膿皰瘡)。 方義:升麻、防風、羌活、白芷、牛蒡散風;歸尾、赤芍、紅花活血;銀花、連翹、甘草銀毒。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50)化斑解毒湯 處方:元參12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黃連6克連翹9克升麻9克生甘草6克(牛蒡子)竹葉30片。 功用:滋陰解毒,清肌熱。 主治:丹毒,紫癜,漆瘡(漆性皮炎)。 方義:本方由化斑湯合清胃散加減而成。原治熱入陽明發斑之證。元參滋陰;知母、生石膏清肌熱;升麻、黃連、連翹、甘草清熱解毒;竹葉輕清風熱。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51)顧步湯 處方:黃芪30克當歸30克牛膝15克元參15克石斛15克銀花30克菊花15克地丁30克公英30克生甘草15克。 功用:行氣活血,清熱解毒。 主治:脫疽(脈管炎)後期。 方義:黃芪補氣行血;當歸、牛膝活血和營;元參、石斛養陰;銀花、地丁、公英、菊花、甘草清熱解毒。 處方來源:《外科真銓》。 52)枇杷清肺飲 處方:枇杷葉9克桑白皮9克黃連6克黃芩9克 (原方黃柏)甘草6克(人蔘) 功用:清肺經熱。 主治:肺風粉剌(痤瘡)。 方義:枇杷葉、桑白皮、黃芩清肺熱;黃連清心火;甘草解毒。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53)涼血四物湯 處方:生地30克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9克陳皮9克紅花9克黃芩9克赤茯苓9克生甘草6克。 功用:涼血清熱,活血祛瘀。 主治:痤瘡,酒皶鼻。 方義:生地滋陰涼血;當歸、川芎、赤芍、紅花活血破瘀;黃芩清上焦之熱;佐以陳皮理氣;赤茯苓清熱利濕;甘草清熱解毒。適用於痤瘡日久,酒皶鼻中期。舌質紅,苔薄黃膩等證。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4、活血葯類: 54)和營消腫湯 處方:當歸尾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黑山梔9克大貝母9克花粉9克絲瓜絡9克木通6克炙甲片9克炙乳沒(各)6克。 功用:活血和營,消腫解毒。 主治:一切癰腫(膿瘍)。 方義:歸尾、赤芍、桃仁、葯花活血化瘀;山梔清熱;貝母、花粉、甲片、木通通絡消腫;乳香、沒藥活血止痛。 處方來源:章氏經驗方。 55)獨活寄生湯(加減) 處方:獨活9克桑寄生9克防風已(各)9克桂枝9克秦艽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牛膝9克細辛6克茯苓9克甘草9克。 功用:祛風除濕,通絡活血。 主治:皮痹(硬皮病),脈痹(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以此方加減治之。 方義:獨活、寄生、防風已、秦艽、茯苓祛風除濕;當歸、赤芍、川芎和營活血;桂枝、細辛、牛膝溫經通絡。 處方來源:《千金方》。 56)當歸四逆湯 處方:當歸12克桂枝9克赤芍15克細辛3克甘草9克大棗7枚潞潞通9克(原主為通草) 功用:溫經散寒,活血通脈。 主治:雷諾氏征,多形紅斑(風寒型),脈管炎等證。 方義:當歸、赤芍活血和營;桂枝、細辛、潞潞通溫通血脈;甘草、大棗甘溫益氣。用於陽虛不足,氣血運行不利,不能溫故知新養四末,而見手足發涼紫紺,脈沉細之證。 處方來源:《傷寒論》。 57)通竅活血湯 處方: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9克紅花9克老蔥3條生薑9克紅棗7個麝香0.3克(絹包) 功用:活血化瘀,通竅活絡。 主治:斑禿,酒皶鼻,蕁麻疹(血瘀型)。 方義: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麝香通竅;姜棗調和營衛,老蔥通陽入絡。 處方來源:《醫改錯》。 58)陽和湯 處方:熟地12克白芥子9克鹿角膠9克肉桂末3克炮姜炭3克麻黃3克甘草6克。 功用:溫經散寒。 主治:陰疽,附骨疽,脫疽(脈管炎)虛寒型。 方義:熟地、鹿角膠溫補助陽;炮姜、肉桂、麻黃溫通散寒;白芥子祛寒逐痰;甘草協和諸葯。 處方來源:《外科全生集》。

5、養血葯類: 59)四妙湯 處方:生黃芪15克當歸12克銀花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補氣養血,固正解毒。 主治:癰、疽後期,生肌長肉。 方義:黃芪補正氣;當歸養血和營;銀花、甘草清熱解毒。 處方來源:《外科精要》。 60)當歸飲子 處方:當歸9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首烏9克黃芪9克荊芥9克(防風)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功用:養血熄風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症。 方義:四物、首烏養血滋陰;黃芪補氣,氣行血亦行;荊芥、蒺藜祛風;甘草潤燥。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61)地黃飲子 處方:生地9克熟地9克當歸9克元參9克丹皮9克紅花9克白蒺藜9克生甘草6克僵蠶6克首烏9克。 功用:養血滋陰,熄風止癢。 主治:風瘙癢,血風瘡(皮膚瘙癢症)。 方義:生熟地、當歸養血;首烏、元參滋陰;丹皮、紅花活血壓計祛風;白蒺藜、僵蠶熄風止癢;甘草潤燥。本方適用於血虛風燥,皮膚乾燥,搔癢出血之證。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62)養血潤膚飲 處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天冬9克麥冬9克花粉9克當歸9克黃芪9克升麻6克黃芩9克桃仁9克紅花9克。 功用:滋陰養血,潤燥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症,牛皮癬靜止期(血虛風燥型),紅皮症等。 方義:二地、二冬、花粉滋陰潤燥;黃芪、當歸補氣養血;升麻、黃芩清熱;桃仁、紅花活血祛風。適用於日久傷陰耗血,血虛風燥之證,皮膚乾燥、脫屑、瘙癢,舌質經絳等證。 處方來源:《外科證治》。

6、消痰軟堅類: (海藻玉壺湯) 處方:青皮6克陳皮9克半夏9克大貝母9克當歸9克川芎6克昆布9克海藻9克海帶9克連翹9克獨活9克甘草6克。 功用:消痰軟堅。 主治:癭瘤、痰核、皮膚豬囊蟲病。 方義:青皮、陳皮、半夏、貝母消痰;昆布、海藻、海帶軟堅;當歸、川芎活血;獨活、連翹散結;甘草反佐。 處方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


推薦閱讀:

腳氣反覆發作瘙癢難耐,老中醫推薦3個土方法,輕鬆治癒不複發
黑色素瘤不僅會長在皮膚上,也可能藏在這些隱蔽的身體部位
不要讓別人喂寶寶堅果、不要給寶寶喝酒、不要隨意親吻寶寶!
醫療人工智慧戰火升溫 首個皮膚科人工智慧診斷系統上線
老中醫坐堂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36 癬菌疹

TAG:經驗 | 皮膚 | 皮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