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最大的差異:中國喜歡先把人定為有罪
1995年,我初次去美國留學,到今年已經有18年的時間了。這期間不斷往返於兩國之間,讓我對中美文化的差異有了很多個人感受。
這些感受促使著我一直想寫點什麼,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兩國之間文化差異的話題。當然了,我對文化的觀察並不專業,也不像許多專門做跨文化研究的人那樣,有很多的理論依據。這些觀察完全是基於我的個人感受和經歷之上的,因而是為分享,僅供參考。
在提到文化差異之前,我想說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去了解文化差異呢?現在,我們生活的社會,各國文化的融合度越來越高了,人與人之間的很多誤解是由對彼此之間的差異不了解而導致的。所以,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這些差異,就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誤解的發生。
並且,我始終認為文化所帶來的不同並不是一個大問題,人類的很多本質都是相通的。比如,一個人是否勤勞、是否善良、是否助人為樂,這在每個國家都是存在的。又或者諸如懶惰、自私、拖延等某些缺點也是作為「人」的品質而超越社會文化的。在這一意義上,不管你身在什麼樣的國家,說什麼樣的語言,處在什麼樣的文化下,信奉什麼樣的宗教信仰,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總是可以溝通的。
提到文化,我還想說一說我對文化的幾點認識。
首先,文化不是絕對的。拿「守時」來說,很多人知道美國人辦事守時,但在實際中,我也認識一些美國人是不守時的。
只不過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人們認為美國文化更傾向於「守時」,而中國文化更傾向於「不守時」。
所以要知道,文化並不能以一概百,一個國家的文化怎麼樣,並不代表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是那樣的。第二,文化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區別不同特點的一種概括。就比如說「守時」,「守時」就一定比「不守時」好嗎?
在很多國家,人們雖然都不守時,但事情還是一樣可以辦成,並不會被耽誤。況且人家可能更喜歡這種flexibility, 覺得在自由的氛圍下工作更有效率呢。所以,文化不分優劣,我們在這裡討論的中美文化差異,也不是要分出好壞。最後,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文化是變化的。
從前,人們都說中國人不喜歡「守時」,吃個飯都要晚幾分鐘到,人總是陸陸續續才能來齊。但是現在,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國人也越來越看重「守時」這一點了。所以,你會發現,一個國家的文化是不斷變化著的,甚至有時候,變化速度還挺快。
那麼,我所看到的中美文化之間究竟都有哪些差異呢?
首先,美國人非常重視planning。可以說,他們的一生都在做計劃。大的方面,比如他們很早就開始做「退休計劃」或者「教育計劃」;小的方面,比如一次「度假旅遊計劃」或者一次「生日派對計劃」。
這種文化也影響著美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買保險」。保險也是 planning 的一種。為什麼保險業在美國非常流行而在中國不被重視呢?我覺得中美文化對planning 的不同重視程度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普通人都有「買保險」的意識,他們甚至覺得沒有保險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而在中國,保險業還得不斷努力推廣自己,去讓大家了解這個新興事物。另外,美國人做計劃是非常細緻的。給大家舉個例子,如果你要在美國為孩子辦一個生日派對,光這一件事,要做的planning 就很多了。派對的主題是什麼?要邀請誰、不邀請誰?生日蛋糕是什麼樣的?照相由誰來負責?生日過後的Thank you letter怎麼寫等等,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還流行給每個參加派對的孩子一個goody bag, 那麼這個goody bag 中裝什麼東西,也是要提前想好的。我記得我婆婆給我辦個baby shower, 就是在生孩子之前的party, 來客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一個信封上寫上自己的地址,這樣party結束之後我們寄Thank you card時就不用自己寫信封了(不過party之後手寫幾十個感謝信也是把我累了個半死)。不過我當時想計划到這份兒上是不是都失去了party的意義了?計劃各種派對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為一場婚禮做的準備簡直就是難以想像了。
我記得當時在德勤工作時,身邊很多同事都是在訂婚之後,結婚之前的半年就開始做婚禮準備工作了。不過,近些年,中國人在婚禮上的投入也是相當可觀的。
第二個差別,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形式與內容的重視程度不同。
相較來說,美國人更重視presentation和一些外在的東西。
而中國人則更重視內容,正如俗話說,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中國人比較講究實質,而對錶面的一些東西則不是很重視。
拿送禮來說,在美國,小孩子們參加生日聚會送的禮物都是很一般的,甚至按大人的眼光看是沒有什麼價值的,但是他們在禮物的包裝上卻別出心裁,會花很大的功夫去弄一個漂亮的包裝。
美國人對presentation 的重視還體現在很多的生活細節處。比如,普通的美國家庭平時吃飯也會把桌子擺的很漂亮,用什麼樣的盤子,菜該怎麼擺,刀叉該怎麼放都是很講究的。而中國人在家的時候,就不會太重視這些「表面」的東西,只要菜好吃就行了嘛。
就像去餐館吃飯一樣,有時候我們不介意去一些路邊攤,覺得要是這些地方也弄得乾淨整潔反而就會失去原來的味道了,但美國人則不會這樣想。美國人是很重視所謂的「形式」的,在什麼樣的場合穿什麼樣的衣服,職場中PPT做的好不好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當然了,現在的中國職場與十年、二十年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變得更加西化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都能感覺到,美國文化更加註重「外在」與「形式」,而中國文化則更加註重「內容」與「實質」。
第三個差異是有關年齡的。
美國人對於年齡似乎並不像中國人那麼在意,或者說他們並不太受年齡的限制。中國人在這方面就很不一樣了,比如,如果你二十多歲了還單身的話,就會被說成是「剩女」;三十多歲還沒生孩子,就會感覺到輿論的壓力。
對於中國人來說,每個年齡階段該做什麼事,似乎都由這個社會幫你規定好了。再舉一個例子,在國內,我們很少能看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還參加馬拉松比賽,但是在美國,這樣的高齡馬拉松參賽者還不少呢。參加任何一個跑步比賽,你會看到年齡段的分布基本上是平均的。
現在的美國老年人社會活動非常豐富,甚至絲毫都不亞於國內的一些年輕人。可見,美國人其實不太會把年齡當回事兒。
可能大家也聽說過,在國外人們一般很少會問別人年齡,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個敏感話題,原因是外國人十分在意自己的年齡,而我倒覺得,事實恰恰相反。美國人其實是不怎麼關注年齡的,他們認為這些並不重要,甚至不值得一談。在工作中,我常會發現一些客戶喜歡把自己的年齡信息寫在簡歷中,說「我是最年輕的……」。
中國人總會把年齡當成是一個或者是優勢、或者是劣勢的東西,但是你看美國人的簡歷,就會發現他們很少提到年齡方面的信息,也不會強調「I am the youngest」這樣的事實。
第四個差異體現在對規則的遵守上。
美國人很講究規則,中國人則很講究規矩。中國人遵循規章制度大多體現在表面上。很多中國人表面上是遵守規則的樣子,但實際行動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了。中國人總想著去尋找一些捷徑,或者找一些所謂的「潛規則」。
美國人則不然,他們認為既然有規則就應該遵守,而且大家都遵守規則的話,就會使事情變得簡單。在我做留學諮詢的這幾年裡,經常會遇到一些客戶說,「我認識這個學校的教授,要不要他出面說幾句好話?」,或者一些家長會問,「你們跟學校那邊有沒有什麼聯繫,能不能幫我們跟招生官打打招呼?」。
這種情況我們都是拒絕的,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在美國人眼裡是打破規則的行為,也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美國人沒有太多的「等級觀念」。這個「等級觀念」體現在很多方面。
比如說年齡,在國外,小孩子和大人們說話都是平起平坐的,大人們也會認真傾聽孩子說的話。還比如在公司,老闆跟員工的關係也是平等的,沒有太多上下級的觀念。如果你在美國學校遇到一個特有名的教授,或者在公司見到一個巨牛的老闆,你會發現他們都很平易近人,聊起天來一點架子都沒有。這種無等級觀念跟美國的歷史革命有很大的關係。
當初美國的獨立革命就是為了要打破森嚴的等級制度,而建國後,美國人也一直引以為豪她的「民主」、「自由」精神和「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此外,美國文化的獨特之處還體現在,他們比較傾向於positive reinforcement, 也就是說習慣肯定和讚揚別人。而中國的文化則傾向於 negative reinforcement。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美國文化是變化的。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時候,美國人也和中國人一樣,喜歡靠批評去鞭策一個人,常常都是只提一個人的缺點,而不提優點。現在,美國文化已經逐漸轉變了,人們喜歡誇獎和讚揚,有時候甚至過度褒獎,而對缺點認識不足。
中美兩國文化的還有一個不同之處,美國文化更加自信。
這樣的自信有時候是一種自豪感,有時候則是一種盲目自大。我個人覺得,美國文化其實很不注重所謂的「國際化」。
美國民眾一般不看外國電影,也不太關心外面的世界。因此,很多中國學生到了美國會覺得「哎呀,美國人怎麼這麼無知,就知道自己國家這些事兒。」有
的美國人甚至還會問中國同學,「現在中國有沒有電?」。這樣的問題常常會讓留學美國的中國同學感到很失望,他們覺得,我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國際化」才來到美國的,沒想到美國人卻是這麼「不國際化」。
我覺得,這可能就跟美國的文化很自信有關係吧。當一個人很自信的時候,他就會對外面的世界不那麼感興趣,從而缺少關注別人的眼光。不像中國人,中國當下的社會文化骨子裡總透著一股不自信,總覺得別人比我們好。當然,文化不分好壞,可能也正因此,中國人也比其他民族更加善於向別人學習吧。
另外一點區別,我覺得跟兩個國家的司法相關。
美國司法一貫是做「無罪推定」,在事實被證明之前,人們不會認為你是罪犯。而中國司法則不然,它喜歡做「有罪推定」,先假設你是有罪的,然後再去找證據證明你是無罪的。
司法上的不同給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了不同的影響。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美國,你會覺得每個人都很友好,大街上認識不認識的人都會主動跟別人打招呼。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就是由兩個國家不同的司法理念而帶來的文化差異了。
在「無罪推定」的文化下,人們往往更容易彼此信任。
在美國,人們會預設每個人都很nice, 人們因此會主動跟你打招呼,直到你做了什麼事情讓人們覺得你這個人不友好,他們才會築起防範的壁壘。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社交」是美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中國人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他們覺得社交是一件複雜又痛苦的事情,有時候要有求於人,有時候又要考慮怎麼給人回報,最後也不一定能交到朋友。
但實際上,在美國參加社交活動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大家彼此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人們很容易成為朋友。有時候只需要一次愉快的交談,你就可以收穫一段友情。這就是不同的文化下,人們生活的不同。所以我想,我們的客戶到美國後也不妨積极參加社交活動,為自己建造良好的社交網路。
當然了,中美文化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就是美國人更加獨立。不管在什麼樣的關係中,甚至在婚姻關係中,美國人都會表現得比中國人更加獨立和自我。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裡我就不做贅述了。
剛才我們說了很多美國文化的特點,下面就來看一看中國文化有什麼特色之處吧。
首先,中國人十分「吃苦耐勞」。在中國文化下,「能吃苦」是一個優秀的品質。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一個國家的文化是跟其經濟發展水平是密切相關的。在經濟貧困或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人們生活肯定會吃不少苦,所以過去人們往往都會評價一個人「能吃苦」,以此作為一種褒獎。
我記得我曾經讀到一個客戶的文章,他描述自己是一個十分吃苦耐勞的人,並且提到自己所在公司的一些極端訓練,比如冬天跳到河裡,鍛煉吃苦精神和忍耐力。這樣的事情中國人很好理解,但在美國人看來,這就講不通了。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虐待,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行為。
其次,中國人非常講究「謙讓」。我們從小就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每一個中國人也都知道「謙虛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這一觀念對美國人來說卻是十分陌生的。說到謙虛,中國人的想法是,「樹大招風」和「滿招損,謙受益」。有時候你自己明明挺不錯的,但也不能表現出來,機遇來的時候,也要先推讓一番。這一點同樣也是外國人所不能理解的。
此外,在中國文化下,人們對老年人非常尊重。而在國外,人們會覺得不論長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裡並不是說美國人不尊重老人,只是他們不會像中國人那樣把老年人放到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去對待。
中國文化還有一些特點,比如「為他人著想」,有些時候to be considerate甚至都能到不惜犧牲自己的程度。還比如說「要面子」。
中國人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拿奧運會為例吧,很多國家都辦過奧運會,但是每個國家對辦奧運會的看法卻不一樣。中國人覺得這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因此希望把奧運會辦的盛大輝煌,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地位。而英國人則不會這樣想,他們只把它當做一件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來做。可見,文化差異會導致不同的人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和做法都有不同。我想,許多中國文化的特點也是需要在中國的外國人去了解的,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國社會。
最後,聊了這麼多文化差異,我還是想強調,不管是什麼樣的文化差異,只要我們去了解,都是可以跨越的。文化也是在跟隨時代而改變的。我們要認識世界,就需要了解別的國家的文化,同時也要能夠了解自己。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漸漸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
推薦閱讀:
※袁鵬:中美經貿關係需要升級換代
※日媒:中美相似 都有「寬容的人種熔爐」
※美國表面來勢洶洶其實很弱 中美不會爆發「第二次冷戰」
※收藏457 中美未來繫於教育交流
※孫中山為何做不成華盛頓:中美社會環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