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清宮/赤壁詩詞

過華清宮 杜牧版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注釋

  1、華清宮: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遊樂之地。 

  2、綉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築物像一堆堆錦繡。 

  3、次第:按順序。 

  4、一騎:指一人一馬。 

  5、妃子:指貴妃楊玉環。 

  6、探使:帝曾使探試探安祿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 

  7、亂拍:安祿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宮人拍節亂。

作者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祖居長安南郊樊川,因稱杜樊川。工詩、賦、古文。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為晚唐大家。也擅長創作詠史絕句。《過華清宮》便是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過華清宮》同題作品共有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與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並稱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詩》存詩八卷。

品評

  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為重要。長安是當時的國都,明皇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綉成堆」的鏡頭。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綉,故稱綉嶺。用「綉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 「綉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築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捲起「紅塵」的高速日夜賓士,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壓根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為什麼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幹什麼的、「妃子」為什麼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串懸念。最後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確,捲風揚塵,「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誰都會認為那是飛送關於軍國大事的緊急情報,怎能設想那是為貴妃送荔枝!「無人知」三字畫龍點睛,蘊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並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生聯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

  此詩以「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衝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思、布局之妙,令人嘆服。

賞析

  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慾,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揚貴妃的驕奢淫侈。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後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提示詩歌主旨。「一騎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並列推出,啟人思索,留有懸念。「無人知」雖三字,卻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長安回望綉成堆」,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詩人在京城眺望驪山,佳木蔥蘢,花繁葉茂,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一堆錦繡。驀地升騰起一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是回顧歷史。驪山「山頂千門」洞開寫出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末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答案。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一騎紅塵」賓士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卻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到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既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安史之亂」的禍根。

  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遊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貴妃一笑這樣一件「小事」突現出來,·4220·《唐詩鑒賞大典》

  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一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一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一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詩以「回望」起筆,層層設置懸念,最後以「無人知」揭示謎底。這不僅揭露了唐明皇為討好寵妃的歡心而無所不為的荒唐,同時以前面渲染的不尋常氣氛相呼應,全詩無一難字,不事雕琢,清麗俊俏,活潑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確是唐人絕句中的上乘之作。

  《過華清宮》其一: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與以上兩首不同的是,這首詩另翻新意地選取「荔枝」這一特殊物象將貴妃的恃寵而驕,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和驛騎會汗淋漓,苦不堪言銜接成一幅畫面。全詩通過以小見大的獨特視角,選擇「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衝突烘托全詩的中心主題,構思、布局之妙,令人嘆服。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寫法特別之處需要我們慢慢品味。

  如果只是讀前三句「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不讀最後一句,恐怕我們讀者會產生很多懸念。其一,我們壓根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從長安回望驪山;,再者,我們不明白「山頂千門」為什麼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還有,我們恐怕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幹什麼的、「妃子」又為什麼要 「笑」……詩歌有卒章顯志的寫法,所以當我們讀完最後一句「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會恍然領悟:原來,捲風揚土,「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只是為了把新鮮的荔枝儘快送到楊貴妃嘴裡。但是這確實是我們「無人知」的,一個否定句,既解了懸念,又畫龍點睛,蘊含深廣。

  讀完首句,皇帝在當時的京城—長安,日理萬機,而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綉成堆」的鏡頭。次句承 「綉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築群。這時候, 「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聽到皇帝諭令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捲起「紅塵」的沒日沒夜賓士,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比映襯,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雖是無言的譴責恐怕勝過千言萬語。前三句詩並未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樣句句講荔枝,就會太平淡很多。

這正如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春秋時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 而最終導致國破身亡典故。「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也沒有機會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蘊藉。

李約版

過華清宮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賞析

  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輕。結果,兵變作亂,帝後升天,惟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裡。

[編輯本段]

李賀版

過華清宮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鑒賞

  唐朝是在玄宗李隆基的手上發展到了它繁榮的頂峰然而又是在他的手上開始了唐帝國的衰落。這一切,華清—— 曾經是那麼繁華的華清宮,是歷史的見證人;這一切,都可以作證。正因為如此,中唐之後,多少文人墨客經這個地方,都忍不住要通過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歷史感慨。一部《全唐詩》中,有多少以華清宮為題材的詩作啊!

  李賀這首《過華清宮》同上一首一樣,也是一首嚴謹的五言律詩。它主要刻畫的是華清宮今日之冷落蕭瑟,且追述了華清宮清寂冷落的開端,其冷落之原因也不言而自見前人曾云:「 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議論者為最上。」前人又云:「詩文要含蓄不露,便是處。」這也就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李賀這首詩是得含蓄妙處的佳作。

  詩的開頭兩句先從氣氛上渲染:黯淡的月色,更增加夜的凄楚;在寂寞、凄涼的宮中居然傳出似哭聲般的烏鴉叫聲,令人毛骨悚然。古人認為烏鴉是不祥物,經常用它來形容荒涼恐怖。如李商隱寫隋堤之凄涼說:「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韓偓寫泉州溪縣經過兵火之劫後,這樣形容當時情景:「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都是以烏鴉來渲染凄涼。李賀這裡寫曾經是那樣繁華熱鬧的華清宮,在凄清的月色下傳出了烏鴉的悲鳴,那凄涼之狀就如見如聞了。

  接下去中間兩聯,承接著第一聯的氣氛,用精雕細刻的筆法,繪出華清宮的荒涼、冷落、蕭瑟。那荒涼的霧靄嵐氣,籠罩著宮殿,使硃紅色的格子窗也顯得那麼黯淡無光;石階折斷了,爬滿了紫青色的蒼苔。

  這是宮室外邊荒涼的情景。這一幅景象對宮室外邊的滿目荒蕪的情形作了精確的刻畫。寫到這裡,詩人還沒有收住他那精細之筆,他馳騁幻想,用兩個出色的細節寫宮殿裡邊的冷落:桌子上,精緻的玉碗里,還盛著殘剩的酒液;銀燈上罩著的燈紗,污點斑斑,破舊不堪。宮殿里的冷落更帶著一種狼狽的氣氛,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想。大概這是逃跑到四川去的皇帝跑之前還在尋歡作樂,酒宴上觥籌交錯,燈燭輝煌;跑時來不及收拾一下,所以還留下這麼一幅狼狽的情景吧!

  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諷剌,但含而不露,沒有直接指斥他耽於逸樂,而是用兩個細節來引動人的遐想。

  清人方扶南認為本詩「結句佳」,這是很正確的,表面似乎是說:逃到蜀地去的皇帝還沒有音訊時,溫泉就長出野芹的葉芽了。這裡實際上有兩層深意:一是說明華清宮的凄涼不是今天始,而是由來已久,皇帝逃蜀之時已經開始凄涼;其二,更重要的是含蓄地點明造成華清宮這樣凄涼冷落的,正是那逃亡蜀地的皇帝。

  這首詩從多方面來刻畫出華清宮凄涼的景象,它從氣氛、宮殿外邊、宮殿裡邊、凄涼的由來這不同側面落筆,把華清宮的冷落蕭瑟寫得悲切感人,形成了具有悲劇美的意境。詩人之所以選取這個題材來加以描寫,乃是由於詩人憂國憂時思想的表現,那曾經那麼繁華的強大帝國,現在也就像華清宮一樣沒落了。

  華清宮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唐王朝也失去了往日的鼎盛。這,正是詩人主旨之所在。華清宮,在詩人筆下乃是唐王朝的縮影。李賀是關心著國家命運的,他並非像後人所描繪的那類「鬼」氣遍身的詩人。

醉赤壁》——林俊傑《JJ陸》中第五首

  作詞:方文山

  作曲:林俊傑

  專輯:JJ陸

  落葉堆積了好幾層 而我跺過青春

  聽見 前世誰在淚語紛紛

  一次緣份結一次繩 我今生還在等

  一世 就只能有一次的 認真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揮劍轉身 而鮮血如紅唇

  前朝記憶渡紅塵 傷人的不是刀刃

  是你轉世而來的魂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策馬出征 馬蹄聲如淚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進這山城

  我一路的跟 你輪迴聲

  我對你用情極深

  洛陽城旁的老樹根 像回憶般延伸

  你問 經過是誰的心跳聲

  我拿醇酒一壇飲恨 你那千年眼神

  是我 醉醉墜入赤壁的 傷痕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揮劍轉身 而鮮血如紅唇

  前朝記憶渡紅塵 傷人的不是刀刃

  是你轉世而來的魂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策馬出征 馬蹄聲如淚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進這山城

  我一路的跟 你輪迴聲

  我對你用情極深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

  我策馬出征 馬蹄聲如淚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進這山城

  我一路的跟 你輪迴聲

  我對你用情極深

  我一路的跟 你輪迴聲

  我對你用情極深

片《赤壁》片尾曲

歌詞】

  半月如勾波起雲影映在水中央

  微弱漣漪波浪空夢誰斷腸

  只留在江南水面傷心的流浪

  灰色雨只剩下殘兵和敗將

  幾經輾轉一心到向南的地方

  多少期望到最後留在了身上

  赤一道血光刺眼的光芒

  天下大亂到底誰在逞強

  多少弟兄都搖望著遠方

  赤是東風吹過後才受的傷

  燒盡了所有的是非過往

  到最後我只能用眼淚來歌唱

  (2)影片《赤壁I》片尾曲

  歌手:alan

  曲:岩代太郎

  詞:李焯雄

  【歌詞】

  翻天覆地攜手浪逐浪

  千杯不醉只醉月光 會心一笑不必講

  對看一切都雪亮

  赤手空拳心機里攻防

  鐵臂銅牆也敢碰撞

  今生不枉這一趟

  烈火燒出鳳凰

  把淚風乾 這一仗 心的戰場

  ]贏得漂亮 一起上

  輸也坦蕩 誰怕夜長

  狂嘯當歌 相知 最難忘

  滾滾長江 滾燙 依舊在胸膛

  狂嘯當歌 何妨 驚濤裂岸 不枉

  脫口成句意短情且長

  千杯不醉只醉月光

  會心一笑不必講

  對看一切都雪亮

  赤手空拳心機里攻防

  鐵臂銅牆也敢碰撞

  今生不枉這一趟

  烈火燒出鳳凰

  心裡交戰 這一仗 心的戰場

  一場之戰 一起上

  痛快一場 誰怕夜長

  狂嘯當歌 相知 最難忘

  滾滾長江 滾燙 依舊在胸膛

  狂嘯當歌 何妨 驚濤裂岸 不枉

  這一刻在何方 這一杯我先干

  為你受過傷 是我的勳章

  多少的悲歡 都盡付笑談

  今夜這月光 先喝光

 (1)《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註解: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銅雀:即銅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台,樓頂里有大銅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詩意: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此詩的開頭卻只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一隻與古代戰爭有聯繫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嘆。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於發現了這隻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這一場決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重大戰鬥,英雄雲集,何等壯偉。「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二句論史抒懷作了鋪墊。全詩最精彩的,當然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是議論。「認前朝」,本來可以寫對這場戰爭的回顧,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緬懷,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歷史評價,而是直接的對歷史結局提出自己的評判。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於史家的評價。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概。不直言戰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台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試想英雄如曹操者,於橫掃天下勝利之後,擁江東二喬於銅雀台,弦歌艷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塗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袖人物之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2)《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赤壁為曹操一氣打完官渡,決心拿下赤壁,攻入柴桑(今九江)。

  曹操率兵80萬之多,卻被不敵東吳3萬水兵,其原因有三:

  一、曹操之兵水土不服(天氣有關);

  二、完全是烏合之眾,老弱病殘(也有精銳之師)但都不懂水;

  三、有孔明(諸葛亮)、公瑾(周瑜)之策,以曹操兵力的二十七分之一潰之。

  解析「赤壁之戰」到底為了誰而戰?曹操就為一個女人打過一次仗,是平袁紹那次,為了得到袁紹的兒媳婦甄氏,可後來甄氏讓曹丕給娶了。而電影中只是別人隨口那麼一說而已,當時曹操並沒有承認他是為了一個女人打仗,想像曹操最愛的也不是女人,他又不是紈絝子弟,他最愛的是才子,他明明就是十分愛才子的,要說他是為了劉備身邊的猛將和才子打這場仗,我還可以接受,要說他為了小喬,我是不會信的。因為小喬畢竟是一個女人,就算她再漂亮,曹操也不會用那麼多軍人的生命來換。

  (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4)《滿江紅 赤壁懷古》 戴復古(宋)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5)《赤壁歌送別》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6)詠赤壁——王周(唐)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7)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

  帝子留遺憾,曹分屈壯圖。

  (8)過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吳,皇天未肯遂共圖。

  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

  (9)古戰場赤壁感懷 明 ·方逢時

  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雲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餘落日黃。

  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10)赤壁山 ——明 ·龍仁夫

  踣呂摧袁虎視眈,阿瞞氣勢展江南。

  磯頭一霎東風轉,天下江山自此三。

  (11)赤壁石刻 元 ·朱楨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無窮。

  峭壁窮峙江流東,

  當年麈戰乘東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

  鼎立已成煙焰中。

  大書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還英雄。

  (12)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晝陰陰,指點前朝感慨深。

  夾岸寒濤喧赤壁,空原野燒隔烏林。

  山種已沒三分跡,天地仍含百戰心。

  擊楫中流回首處,荒煙滿樹夕陽沉。

  (13)拜縑—— 明·任喬年

  先生羽扇獨從容,百萬魔消一劍風。

  欲識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14)赤壁懷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15)握瑾懷瑜——楊易

  巴丘琴殤魂慰兄,羽扇美酒兩相擁。

  義會總角舉秣陵,佳配霓裳笑江東。

  水觸三江破樓船,火燒赤壁隳艨艟。

  問天再借五百年,兩分天下與爭雄!

  (16)赤壁——趙翼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分三國,一片山河百戰場。

  今日經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


推薦閱讀:

宋孝宗趙昚書《後赤壁賦》
蘇子的赤壁情結
湖北省「咸寧市」更名「赤壁市」合適嗎,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古詩理解性默寫|《赤壁賦》

TAG:詩詞 | 赤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