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艾灸療法介紹

痛經的艾灸療法介紹

痛經是女性在經期中或行經前後發生的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其他不適,以致影響生活和勞動的一種疾病,多見於未婚女性。痛經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經期中或行經前後小腹脹痛或刺痛,有的痛及腰骶部,可伴有噁心,嘔吐或其他不適的癥狀。痛劇時可導致昏厥。疼痛可持續幾小時或幾天,呈周期性發作。

1,氣滯血瘀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行不暢,量少,色紫暗夾有血塊,經暢或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伴胸脅,乳房脹痛,面色晦暗,舌紅,有瘀點或瘀斑。

治則 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取穴 氣海,中極,血海,三陰交,行間。

氣海,血海調氣行血;中極通調沖任;三陰交柔肝調暢經氣,行間調達肝氣。

灸法:最好在月經來前一周開始灸治。每日灸1-2次,1次時間約10-15分鐘。至經期不痛時為止,下一月經來前1周再如法灸。

2 ,寒濕凝滯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或絞痛,甚則痛連腰骶,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血量少,色暗質稀或如黑豆汁或夾有小血塊,面色青白,四肢不溫,舌暗淡,苔白膩

治則 溫經散寒,利濕止痛

取穴 次膠,中極,水道,子宮,地機

說明 次膠調經血,為治痛經要穴;中極,水道通調胞宮,溫經和營;子宮調理氣調經,明暖宮止痛;地

機扶土化濕,通經止通。

灸法:最好在月經來前一周開始灸治。每日灸1-2次,1次時間約10-15分鐘。至經期不痛時為止,下一月經來前1周再如法灸。

3,氣血虛弱 經期或經後小腹部或腰骶部綿綿作痛或經凈後疼痛反重,數日後才停止,按之痛減,經量少,色淡質稀,可伴頭暈目眩,心慌氣短,精神不振,納少便溏,身倦無力,面色萎黃或蒼白,舌淡苔薄,脈細數。

治則 益氣養血,溫經止痛

取穴 肝俞,脾俞,腎俞,關元,命門,次膠,水道,子宮,曲骨,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說明 腎俞,肝俞,關元滋肝腎。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氣,培補氣血化之源,利濕散寒。命門溫陽補火。次膠調經止痛。曲骨,血海,三陰交補腎調經,養血止痛。水道,子宮通調胞宮,理氣止痛。

灸法:最好在月經來前一周開始灸治。每日灸1-2次,1次時間約10-15分鐘。至經期不痛時為止,下一月經來前1周再如法灸。

注意事項

經期前一周不能進冷食,不可游泳。經期不能做劇烈運動,注意保暖,特別是腰部和骶部,小腹部。平時常吃膳食纖維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蘿蔔,白菜等。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加重疼痛

推薦閱讀:

用艾灸小腹有什麼好處?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中耳炎的艾灸療法
如何用艾灸來除痘
艾灸治療白癜風(2)關於刮痧
用艾灸治療皮炎[收藏]

TAG:艾灸 | 介紹 | 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