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躬譏誡...沉默寂寥— 譯文及釋義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聽到別人的譏諷告誡,要反省自身;備受恩寵不要得意忘形,對抗權尊。 殆辱近恥 林皋幸即: 知道有危險恥辱的事快要發生,還不如歸隱山林為好。 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疏廣疏受預見到危患的苗頭才告老還鄉,哪裡有誰逼他們除下官印? 索居閑處 沉默寂寥: 離群獨居,悠閑度日,整天不用多費唇舌,清靜無為豈不是好事。   省躬譏誡  省是反省,躬是自己的身體,引伸義為自己、自身,反躬自身。《論語?堯典》里有兩句話「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常被後世帝王引用,是不是真話就很難說了。果真能做到一身擔起天下人的不是,不但自己的錯誤不推卸責任,百姓或下屬的失誤,也由我一人來承擔。這才是大慈、才是孔子講的仁,這樣的人就是聖人,就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地藏王菩薩。   譏是譏諷、嘲笑,誡是告誡、勸慰。聽到別人的譏諷嘲笑、規勸批評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急赤白臉地分辯,就是「省躬譏誡」的意思。   不是自己的過錯,別人說也沒有說你嘛,真是自己的錯就一定要感謝人家。古人說:天堂的人聞過則喜,苦海的人聞過飾非,地獄的人聞過則怒。我們是哪一界的人,不用等死了以後,現在不就清楚得很嗎?   寵增抗極,殆辱近恥。  榮辱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順境和逆境。榮寵、尊榮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的高潮。辱是外辱,外來的他人的污辱,是一個人倒霉難堪的低潮時期。人是一榮俱榮,一辱俱辱,禍不單行。人在倒霉的時候是牆倒眾人推,位置爬得越高,跌得也越重。   榮和辱是一對,有榮就有辱,所謂榮辱與共。不願有辱的結局就不要拚命追求榮,榮來了,辱也就同時到了。老子對此看得非常清楚,老子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辱都不是好東西,哪個來了都嚇我一跳,跟大病在身沒什麼兩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寵增抗極」。   抗是通假字,通亢,極是極限。榮寵增加到了極點,物極必反,寵就變成辱了,所以說殆辱近恥。乾隆的寵臣和紳還不是寵增亢極嗎?乾隆對他的榮寵無以復加,人稱他「二皇帝」,結果是乾隆死後第三天就開始清算他,第十一天他就被賜死了。真是「生前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人去了」,最終弄了個「和紳跌倒,嘉慶吃飽」。  殆是時間副詞,表示將要、迫近的意思。恥辱還不一樣,內心的羞愧為恥,外來的欺凌為辱。《論語》有「恭近於禮,遠恥辱也」一句。無禮就會變寵為辱,外有辱,內必有恥,恥辱就一起都來了。感覺到勢頭不對勁,要倒霉,怎麼辦呢?有沒有辦法避免呢?有啊!那就是「林皋幸即」。   林皋幸即  林是山林,皋是水邊之地。莊子說過:「山林歟!皋址歟!使我欣欣然而樂歟」!(《莊子?知北游》)「林皋幸即」就是,趕快退隱山林,辭官別作了。這個時間、空間既然已經不屬於你,就趕快退隱,還能幸免於難。幸就是慶幸、吉而免災,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古代做官,官場如戰場,伴君如伴虎,事事處處都得臨深履薄。一個不檢點,自己受辱事小,家族、老師都要跟著受牽連,責任就大了,所以一見勢頭不對,就要準備辭官下野,退歸林泉,作隱士去了。古代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看看《隱士傳》就明白了。下一句的「兩疏見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疏廣疏受預見到危患的苗頭才告老還鄉,哪裡有誰逼他們除下官印? 索居閑處 沉默寂寥: 離群獨居,悠閑度日,整天不用多費唇舌,清靜無為豈不是好事。   兩疏見機,解組誰逼。  兩疏是漢宣帝時候的疏廣、疏受叔侄兩個人。此二人曾為太子太傅與太子少傅,是皇帝的兩位老師,位高名顯。二人怕樹大招風,只幹了五年就主動告老還鄉,榮歸故里,人皆高之。機是機兆、先兆,是事機萌動,但還尚未發出之時的微小狀態,《易經》里就有「幾者動之微,君子見機而作」的話。  解是解除,組是組綬的簡稱。組綬是一種絲質有刺繡的緞帶,窄的叫組,寬的叫綬。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或用來拴勳章。後世有受勛,用不同顏色的綬帶掛在胸肩等部位,以示自己的官階、品級,象袁世凱的大元帥服,綬帶顏色掛得快開染坊了。   解組是將組綬解下來,表示辭官不幹了。「誰逼」是有誰逼你了嗎?沒有,是自己辭官不做的。疏廣、疏受叔侄見到事情苗頭不對,就見機歸隱,辭官不做了,有誰逼迫他們這樣做呢?   歸隱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下面一段話很有意味、很美,文學意境極高,是《千字文》里文學意境最高的幾句話。我們讀的時候也要能隨文入觀,隨著文字的描寫,我們的視野要隨之在字裡行間展開,象攝影機的鏡頭一樣,時而是長鏡頭的遠眺,時而是近距離的特寫,才能體驗詩文的美和讀書樂的享受。   索居閑處,沉默寂寥。  索居是一個人獨處,索是蕭索、冷冷清清,閑處是無所事事、清靜悠閑。沉默是沉靜、不多講話,寂寥是心中空空洞洞、沒有雜念。   兩句話聯起來意思是:離群獨居,悠閑度日,不談是非,何等清靜。這是人常說的「享清福」。但世間的鴻福好享,清福不好享。整天高朋滿座,勝友如雲,車水馬龍,兒孫繞膝,忙不完的事,待不完的客,這是鴻福。一旦退下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到了屋內形影相弔,屋外葉落鳥鳴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受不了,「享清福」享死的人不在少數。為什麼呢?你的修養不夠,定力不夠。  前面講過了,「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內心追逐外物習慣了,又沒有修心的訓練,內心守不住,沒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事,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才有真享受。當然,這與一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本篇文章來源於: 人生智慧 | http://www.rszh.net 原文鏈接:http://www.rszh.net/html/qianziwen/2009/0522/28021.html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甘露法洋》-- 《菩提道次第廣論》釋義開示(香港版)
祈竹仁波切 | 【事師五十頌】釋義開示(20)
格言聯璧——釋義
《六祖壇經》原文、注釋及釋義
子女【祐之預測:《秘授滴天髓闡微》釋義(84)】

TAG:沉默 | 釋義 | 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