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額四大公園
50年代上海風光明信片
寒露一過,這幾天溫度一記頭下來了不少,但老清老早在公園鍛煉的人們卻依然堅持著。如今上海公園遍布,無論住哪兒,家附近總能找到公園,便於老百姓們晨練做操。
上海原為濱海斥鹵的地方,據載,上世紀50年代上海灘人口大約亦500多萬近600萬間,大部份人口集中在黃浦、老閘、泰山、新成、長寧,邑廟、虹口這十條區中。市區公園實在太少,設備也太簡單,不能夠供這麼多居民的游息。但除了公園之外,市區雖大,在這範圍內沒有山,也沒有湖泊,可給居民登臨遊覽。因之,每逢假日,尤以炎夏的晚上,人們局促在鴿子籠般的屋子裡,實在悶得難過,只有跑到公園鬆一口氣。但公園內人一多了,便覺得擁擠嘈雜,失去了公園應有的清曠幽靜的意趣,往往使人望「園」興嘆!
1930年代中山公園
在日人投降後的一二年間,上海市政當局曾有擴充公園並收購市中區跑馬廳和靜安寺路(現南京西路)愛儷園作為公園的計擬,因為事實上免不了種種困難,這個計擬經熱烈宣揚後,後來便毫無聲息了。
現存的閘北公園、人民公園、襄陽公園、衡山公園等等都是上了年紀的公園,但今天先不說這些,上海灘舊有的四大公園、屬黃浦、中山、復興、虹口公園。
黃浦公園
中山東一路28號
最古老的,要算黃浦公園,園址原是蘇州河口的一塊淺灘。
黃浦公園前名外灘公園和黃浦灘公園,又前俗呼外擺渡橋公園,建於1868年,距現在已一個半世紀了,是上海、也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園林。
黃浦公園大門,1872年
園的面積雖很小,但位置卻占形勝。它在外擺渡橋南堍,北依蘇州河,東臨黃浦江,適當江河匯流,在前時蘇州河尚未污濁到發黑,船隻也很少,自然不會塞滿河面,這裡東眺歇浦,奔流洶湧,輪艦出沒,北覽淞江,煙波浩渺,帆影上下,尤以晨曦夕照,霞光掩映;和月夜時,蟾影倒射,銀波瀲灧,景緻的佳勝,當年實居全市公園的首座。
公園初建時,舊公共租界當局竟蔑視地主,不準國人入內遊覽,甚且於門前啟掛「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的侮辱牌;經無數次的交涉和官廳抗議,始有為華人另闢公園之議,1889年就蘇州河南岸里擺渡橋的東邊建築華人公園,惟佔地僅六畝二分,園址既狹小,布置也極簡陋,實無遊覽價值。
黃浦公園舊照
辛亥革命後,素抱偏狹見解的西人,依舊不改變態度,只是將前時「華人不準入園」字樣,改稱「本園專供外僑游息之用」,對於著西裝國人,並不禁阻入園遊覽。
至民國16年前國民革命軍克複上海以後,舊公共租界當局將「本園專供外僑游息之用」字樣取消;西人自然仍是自由進入;國人則限制請領定期年券,每張一元,限本人用一年;券額有一定限制;普通居民不易購到,惟以後限制尺度便逐漸放鬆了。
抗戰勝利後,園內設備頗多損壞,中央音樂亭僅存遺基,原有兩個噴水泉,現僅近門口一個尚不斷地飛濺雨珠,另一個僅養著幾條紅鯽魚而已。此外除十數株大樹,一座大茅亭,一座茶棚,便沒有什麼。40年代末的一個大風暴,園內八十餘年老樹被拔起七株,變成幾個大水窪,其他茅亭花木均破壞不堪。經過相當時間始修復,老樹仍種下去,雖說事後看不出痕迹,但50年代那時候,到這裡來散悶納涼的人們也漸漸多了,還是要當心的:當浦江大潮時,你如坐在園內較高處,一瞬間便園在水中央,沒那麼容易出來了!
中山公園
長寧路780號
黃浦公園實在太淺狹單調,不足三分鐘,全園便可游遍了。和黃浦園相反的,而具有闊大幽深的意趣,足夠一二個鐘頭漫步流連的便是中山公園。上世界中期,中山公園是全市面積最大,設備最佳的公園。
中山公園舊照
早在鴉片戰爭前,這一帶均為農田、墳地,僅在今華東政法學院以東的吳淞江邊有一個名為吳家宅的村落。清咸豐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年),英租界當局以防備太平軍進攻租界為名,越界強行闢築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當時任英租界防務委員會主席的英國人霍錦士·霍格(JamesHogg)及其兄弟也乘機以低價購買了吳家宅以西極司非而路兩旁的大片土地,不久又在路南修建了一個佔地70畝的鄉間別墅。
霍格兄弟
霍格兄弟是租界早期的大地產商。他們於咸豐四年(1854年)以前在花園路(今南京東路)開辦了一家霍格兄弟公司(Hogg Brothers & co.),中文名稱為兆豐洋行,因此,他們的別墅也習稱兆豐花園。
中山公園舊照
民國3年(1914年)3月初,上海公共娛樂場基金會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建議,原兆豐花園仍保留不少名貴樹木,綠化面貌沒有受到破壞,如果買下這片土地,只需稍加整理,就可以作為公園對僑民開放。在當月20日召開的公共租界納稅人年會上通過一項決議,批准買下這塊土地作為新建的風景公園和植物園的核心部分。會後,工部局立即辦好土地手續。因為沒有重大的改建工程,所以在修建過程中也不阻止外國遊人入內。
同年7月1日,工部局頒布公園遊園暫行規則四條,從此正式對外國人開放,但同樣,不準華人入內遊覽。經過上海人民的長期鬥爭,於民國17年公園及動物園售票對華人開放。公園定名為極司非而公園(Jessfield Park),因為這裡數十年來習稱兆豐花園,所以在工部局內部以至報刊上極司非而公園和兆豐公園兩個園名通用。另外,由於公園地近梵皇渡(原址位於公園西北面,今滬杭鐵路二號橋東)故又稱梵皇渡公園,民國33年6月改名為中山公園至今。
極司非而公園(Jessfield Park)入園規則
入園規則譯文
1.本公園只對外國人開放,
2.本公園只在白天及傍晚對外開放,
3.穿著不整不得入園,
4.馬匹、小馬、車輛及自行車不得入園,
5.狗不得入園,
6.嚴禁掏鳥窩、採摘花朵或其它損毀灌木、植物以及草地的行為,照看孩子的參觀者或其它人士請設法避免這種損害的發生,
7.嚴禁射擊、划船、揚帆駕船、點火以及洗澡。
8.嚴禁開展板球、網球、高爾夫球、足球、曲棍球等體育活動。
9.違反上述規則的人將受到起訴。
中山公園現貌
曾經保存於中山公園的大銅鐘是公共租界的歷史遺物,在近代上海很有些名氣,故而有關文字記載比較多。其中:
1989年編印的《中山公園園志》介紹說:「銅鐘在大理石亭子西邊,重5150磅,上刻『一八六五』字樣,這是上海最早的報警火鍾,是從山東路外國墳山瞭望台於1935年移置公園供遊人玩賞。據記載,此鐘不僅作為報警之用,而且逢到上海人民發生反帝鬥爭時,亦鳴鐘報警。1905年發生大鬧公堂案,當時即鳴此鍾,帝國主義者即槍殺和驅趕群眾。」
復興公園
雁盪路105號
設施較為完全,環境較為幽麗的公園,當輪到復興公園了。
復興公園位於上海雁盪路105號,東鄰重慶南路,南臨復興中路,西近思南路,北與科學會堂等為界。公園有四個大門出入;南門在復興中路重慶南路轉角;北門在雁盪路;西門出皋蘭路;東門出重慶南路。1995年全園面積為8.89萬平方米,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園林文化交融的傑作。
1980年代,在今雁盪路、重慶南路、復興中路、思南路一帶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顧家宅,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最初的雛形。
顧家宅公園為舊法租界最大的園林,舊法租界存在期間,每年7月14日法國民主紀念日,法僑在園中舉行盛大慶祝會,滿園樹林遍懸紅綠電炬,草坪露天舞會,遊人摩肩接踵,極一時之熱鬧。所以,當時也俗稱「法國公園」。
1925年顧家宅公園
(法國公園,現復興公園)
早期的法國公園只佔有現在復興公園的中部位置,面積不大。1917年,公董局聘用法籍工程師約少默(Jousseaume)負責公園的大規模擴建和比較徹底的改建。設計方案於1918年基本通過並開始施工,工程邊設計邊修改,直至1926年完工。
正因為公園早期主要由法國人設計施工,所以整體風格和布局都帶有歐洲風味。最顯著的特點是公園布局中軸對稱,呈格子化、圖案化,以花卉、樹木、亭榭、山池見長。
192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開始發售五張門券相聯的年券,每券1美元,使用5人次。公園向華人開放後,門券價格不變,公園從高價的門券中取得巨大的收益。
1930-1940年代顧家宅公園
1943年汪偽政權「接收」上海租界,一度將園名改為「大興公園」。抗戰勝利後,1946年元旦,公園更名為「復興」——有「民族復興」之意,當時總面積已有119畝,面向廣大市民開放。
虹口公園
四川北路甜愛支路280號
上海四大公國,除了上述的黃浦、中山、復興三公園外,當為虹口公園。雖然現在它叫「魯迅公園」,但老底子一直慣稱「虹口公園」。
早在19世紀末,這裡已為公共租界工部局所屬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界外靶子場,後來划出一部分建成公園,1905年建成並開放,初稱「新靶子場公園」,1922年改稱為虹口公園。因有廣闊的體育運動場地,常被軍隊、警察作為操練和閱兵的場所,最早使用公園的是租界的准軍事組織萬國商團,上海周圍政治、軍事形勢一有風吹草動,萬國商團就入園操練。20年代各派軍閥為爭奪上海而發生混戰時,萬國商團每天清晨和傍晚入園操練達兩年之久。
1930年代虹口公園大門
虹口公園是在靶場基礎上擴展而成的,面積略小於兆豐公園,但比其他公園都大,1906年局部對外國人開放,1909年全面對外國人開放,1928年對中國人開放,是蘇州河以北地區最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
1932年4月29日,在虹口公園內發生了「虹口公園炸彈案」事件,轟動全國乃至東亞。朝鮮抗日義士尹奉吉向主席台投擲炸彈,炸死佔領軍司令白川、日本僑民居留團團長河端,炸死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駐滬領事村井、佔領軍軍艦隊長野村、師團長植田、領署書記官友野。此案激起了上海市民的抗日情緒。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上海淪陷,公園被日軍佔領,並改名為「新公園」。因周圍日僑居住較多,中國人很少敢去公園。到戰勝利後,公園由中國政府接管,改名為「中正公園」(中正即蔣介石之名),但百姓仍稱它為虹口公園。新中國成立後,將公園和體育場分開,命名為虹口公園和虹口體育場。
魯迅墓
魯迅1927年從廣州來到上海,生活9年間,他多次來到虹口公園。魯迅逝世時人們就想將虹口公園改為魯迅公園,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1956年10月,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魯迅墓從萬國公墓遷到虹口公園內。1988年虹口公園正式改名為魯迅公園,虹口體育場則重新改建,並易名為虹口足球場。
推薦閱讀:
※父子攜游——旭山公園對聯賞
※約!約!約!羅田首處高山梯田花海,4月19日正式開園迎客……
※福州公園萬株鬱金香綻放引遊人
※美國黃石公園「搬到」北京了,周末玩去嘍
※[原]五感公園
TAG: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