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精神疾病
06-10
生活節奏越變越快,很多人適應性比較弱,就會出現種種的「後遺症」反應,情感小編也接觸過不少存在心理問題的青年和中年人,他們有些喜歡抱怨,見到人就會說自己的悲慘遭遇;有人具有明顯的強迫症,或者多動症,還有一些甚至接受過專業的心理治療,並長期服藥。先按例科普一下:抑鬱症: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癥狀: 心情抑鬱、情緒低落、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抑鬱症發病率很高,幾乎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抑鬱症患者,因此它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焦慮症主要癥狀: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等。絕大多數輕度焦慮症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月經不調、食慾減退、頭昏眼花、恐懼焦慮,嚴重時有某種瀕死感等。強迫症主要癥狀: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患者在生活中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自知力完好,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強迫觀念、強迫回憶、強迫性動作(有時會毫無原因的重複相同的話語好幾次、對自己做的大多數事情都要產生懷疑、時常無原因地計數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經常沒有必要地反覆做某些事情,例如檢查門窗,開關,煤氣,錢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在某些場合,很害怕做出尷尬的事、有潔癖、幻想症等表現) 強迫症多在30歲以前發病,以腦力勞動者常見。其性格主觀、任性、急躁、好勝、自制能力差,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覆思想,事後不斷嘀咕並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工作認真負責。 妄想症主要癥狀: 妄想症的發病率大約是每1萬人3宗,發病前的性格特症多為孤僻、不合群。缺乏對人之基本信賴,敏感且較自私自利以自我享樂為目的富於猜忌、鬥氣。 無法看清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與他人之看法。 內心確實有一些他個人認為不可告人之秘密,內疚非常,很怕人知道。缺乏認識自己動機與態度之能力。被害妄想(把實際與他無關的事情,認為與他本人有關係。堅信周圍人的或某些團伙對他進行跟蹤監視、打擊、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飲水中放毒等)、嫉妒妄想(堅信配偶對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蹤監視配偶的日常活動,甚至檢查配偶的內褲等,想方設法尋找所謂的證據。) 偏執狂主要癥狀:常感到自命不凡、才華出眾、精力充沛,逐漸發展到自己是「發明家」、 「音樂家」、「預言家」等,因此別人會產生嫉妒心理而對其進行迫害。偏執狂的人格一般是完整的,無衰退情況,如果病人隱瞞妄想內容,則與正常人無差異,本病始終不會出現幻覺。社交恐懼症主要癥狀: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選擇恐懼症主要癥狀:面對選擇時會異常艱難,無法正常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在幾個選擇中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候很恐慌,驚慌失措,甚至汗流浹背,最後還是無法選擇,導致對於選擇產生某程度上的恐懼。購物狂主要癥狀:指完全不假思索地購買各種過生活所需的物品,如衣物、小裝飾品等,一天不買幾樣東西,就覺得堵得慌。該種現象較常出現於女性,但也有男性,他們尤其在各大商場掀起打折狂潮的時候瘋狂的購物。---------------------------------------------------------------------------------------------我就簡單選取這幾種普遍性比較高 而且基本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類型進行討論~其實要克服這些小精神隱患,很簡單:深呼吸、保持樂觀、幻想、肯定自己、學會放鬆、轉移注意力、放聲大喊、保持睡眠充足等等!但是方法都知道、道理我們都懂,真正實踐起來,真得很難。我們總是在生活中習慣隱藏 在工作中慣性偽裝 在感情里逃避受傷這,沒有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可以輕鬆 開心無慮的生活。雖然夢想很美好 現實很殘酷。這,沒關係。人,要在成長中不斷認識自己,學會自省,敢於剖析,敢於承擔。來吧!一起來說說抑鬱、焦慮、強迫、妄想、偏執、恐懼症、購物狂,隱形精神疾病,你有過幾種?你身邊的人有嗎?是如何治癒克服的?面對生存的種種壓力。你通常選擇如何發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藥趁熱喝好?還是涼了喝好?讓三甲名醫教會你如何喝中藥!
※為什麼很多病情在夜間就會加重?
※發燒燒到39度以上是什麼感覺?
※經絡瑜伽 手指這處變化應警惕疾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