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悅目的詠春詩詞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在春風和煦,春光明媚之際,借景抒情,詠物言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春佳作,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有人說,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寫春大國,即使將零星散句集在一起,也足可編纂成洋洋大觀的詠春巨著。詩人詠春,體現了他們從不同角度對春天進行的著意描摹。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展示給人們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的絢麗畫卷。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極盡筆力寫意描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詩人捕捉湖光、早鶯、新燕、春花等錢塘湖的春景,恰到好處描繪出一幅春滿人間,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詠春,表達了他們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唐朝詩人楊巨源寫道:「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在他看來,繁花似錦,遊人過眾,喧囂的氛圍會沖淡春天雅緻的清景。南宋詩人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首詩猶如一幅清新雋永,絢麗多彩的春景圖,讀罷如春風撲面,心曠神怡。詩人詠春,有不少曲折委婉地反映詩人的情懷和抱負。杜甫的《春望》中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句子,流露出作者因安史之亂,身在異鄉,憂愁交加的心情。清代的龔自珍,在政治抱負得不到實現,被迫辭官南行的路上吟道:「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心情。還有一些詩人特別崇尚晚春的風采,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王淇的「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沫新紅上海棠」描寫的都是晚春色彩。有的詩人把春光比年華,賈島的「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告誡人們莫要蹉跎歲月虛度年華。韓愈有一首題為《晚春》的惜時詩:「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作者觀察晚春時節花草樹木所發生的自然變化,用擬人的手法提醒人們要愛春莫誤春,要珍惜青春年華,奮發有為。詩流詞海,佳句妙語猶如銀河的星星,數不勝數。我以為最為奇特有趣的莫過於令人百讀不厭的詠春迴文佳句。有一首《春閨》詞,順讀是:「飛花落盡春歸早,客游遨處青青草;芳樹曉啼鶯,愁勞夢又驚。魂銷香惹袖,翠積眉山皺;微顰小立時,多愛意遲遲。」如果您把它倒過來重新斷句,意境煥然一新:「遲遲意愛多時立,小顰微皺山眉積;翠袖惹香銷,魂驚又夢勞。愁鶯啼曉樹,芳草青青處;遨遊客早歸,春盡落花飛。」明代有個叫蔣一葵的詩人寫了一首隻有10個字的《詠春》迴文詩「鶯啼岸柳弄春晴,曉月明。」寥寥幾字看似平凡,倘能識破機關,竟可變成一首七絕:「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曉月明;明月曉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這首迴文詩獨具妙趣地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圖,這嫵媚的春色多麼動人心扉!近日,我欣賞到一首《舞東風》(七律)改為一首通體回的《虞美人》,詞很奇妙,很有工夫。原詩是:「不見玉人留洞府,空教燕子占風流。少年撫景漸虛過,終日看花坐獨愁。曉日倚羅稠紫陌,東風弦管咽朱樓。堤邊柳色春將半,枝上鶯聲喚客游。」改成詞後面貌一新:「堤邊柳色春將半,枝上鶯聲喚。客游曉日倚羅稠,紫陌東風弦管咽朱樓。少年撫景漸虛過,終日看花坐。獨愁不見玉人留,洞府空教燕子占風流。」經這一改,變詩為詞,回返往複仍充滿溫潤的春氣,溫暖的春色和溫和的春光!宋代祥符末年,一位叫陳朝老的大學士寫的一首《暮春》六言迴文詩,另闢蹊徑,歷來為文人讚歎佩服,詩曰:「纖纖亂草平灘,冉冉雲歸遠山。簾卷深空日永,鳥啼花落春殘。」短小精悍的詩作精彩地勾勒出一幅暮春時節的山水畫,讀後別有一番景象在腦幕。品賞迴文詩聯,不能不提到古代有個叫溥行的文人寫的趣味無窮的對聯體詠春迴文詩:「清波碧柳春歸燕;細雨紅窗晚落花。」倒讀後雖然上聯與下聯易位,但是順讀則「清波」與「細雨」交相對稱,倒讀則「花落」與「燕歸」成為平仄對仗,十分工整,奇特之處仍是春意盎然,不失詩意,足見作者苦費匠心,藝術功底深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