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鮮卑、烏桓、蒙古到後來的契丹和女真,他們有之間什麼聯繫呢?
中國北方民族不外乎三大族系:肅慎、東胡、穢貊。東胡系出鮮卑、契丹、蒙古,濊貊系出高句麗,肅慎系出滿族及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現在統稱「通古斯民族」。
先說鮮卑。
鮮卑,屬於東胡支系,最早是游牧於大興安嶺一帶的古代民族,語言應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在匈奴統治北亞草原的年代,鮮卑一度曾是「匈奴別部」,源於東胡被匈奴打散,分別退居鮮卑山和烏桓山,於是分稱鮮卑族和烏桓族,都受匈奴節制。
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首次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之後,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佔據蒙古草原。
鮮卑在魏晉之際大興,其中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權,慕容部建立諸燕政權,西魏則是鮮卑宇文部所建立。這一時期,鮮卑族共建立了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併。
之後,鮮卑逐漸融入其他民族,作為民族逐漸消亡。
鮮卑人主體為東胡支系的北亞黃種人。1980年在大興安嶺北段發現的嘎仙洞(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證實鮮卑拓跋部起源於這一帶。
但是鮮卑中也有高鼻深目的所謂黃頭鮮卑,可能是白種人。《世說新語·假譎》載王敦稱晉明帝為:「黃須鮮卑奴」,黃頭指的是金髮,黃須指的是黃鬍子,可見晉明帝的相貌特徵是金髮黃鬍子,具有白種人相貌特徵,其生母為荀氏,燕人。
烏桓,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後又同為匈奴別部。其族屬和語言系屬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諸說,未有定論。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
3世紀初烏桓大部分歸附曹操,有萬餘落入遷中原,漸與漢族融合。留居塞外的大多並於鮮卑。
作為烏桓發源地的烏桓山,據考證在今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西北140里的烏遼山。
蒙古,始於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的東北亞游牧民族。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以東胡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稱,後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於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游牧部落,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蒙古」一詞是「忙豁勒」的音變,最早見於唐代,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至於「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元代文獻。
契丹,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 「契丹」之名,始見於北齊天保五年(554年)成書的《魏書》,將與之關係最密切的庫莫奚放在一起。關於契丹人的起源,一說「是匈奴和鮮卑融合的產物」,一說「起源於鮮卑系別部而不是鮮卑的直接後裔」
2004年以來,在有關專家用DNA技術認定達斡爾族及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為契丹族後裔的消息公佈於眾之後,阜新成為解開契丹源流問題的「重地」。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原來,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契丹人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女真,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最早的生息地可能是在西伯利亞。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 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期。
1115年,女真部落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設斡朵里、胡里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和水達達。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1635年,建州女真首領皇太極改為滿州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
推薦閱讀:
※教你如何聯繫和邀約,約到心愛的「女神」!
※明明很思念,卻不願意主動聯繫的星座
※桃花運與你的婚姻的聯繫
※相位的聯繫(原)
※聯繫他之前,忍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