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柳宗元的一次靈魂之旅

山總是默然不語閱遍人間千年的滄桑而人的靈魂卻總是沒有著落惶惶然不知所之如山一般的沉靜是難以得到的一種境界需要不斷地覺悟和修鍊

山總是默然不語,閱遍人間千年的滄桑。而人的靈魂卻總是沒有著落,惶惶然不知所之。如山一般的沉靜是難以得到的一種境界,需要不斷地覺悟和修鍊。近日,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柳宗元在這篇文章中寫出了發現"西山"之美的巨大喜悅,揭示了"西山"與自己內心世界融為一體的心理過程。通過悟讀此文,我想搞清楚,柳宗元的心靈是如何與"西山"融為一體的,身處困境的柳宗元是如何在對"西山"的感悟中消化心中的痛苦、釋放內心的苦悶的,他是如何實現心靈的自我救贖、完成他命運的重大逆轉的。這些問題是我完成自我天命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柳宗元此文必有以教我。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自余為僇人",一語表明了柳宗元寫作《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時的身份。僇人(lù rén)本意是指當加刑戮的人,後泛指罪人。我們來看看寫作此文前柳宗元之所以成為罪人的坎坷經歷。公元八O五年,歷史上影響很大的永貞革新轟轟烈烈發動,在140天後黯然失敗,銳意進取、披肝瀝膽的革新主將"二王八司馬",一個個灰飛煙滅。二王相繼死於邊地,柳宗元則被發配至僻壤的永州。此時柳宗元剛過而立之年、被貶之痛初歷,又加喪親之痛,命運把他折磨到了"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飽,或時寒熱,水火互至,內消肌骨"的地步。 這個時候,柳宗元的心境是"恆惴慄","惴慄"一詞是恐懼而戰慄的意思。柳宗元的心靈處於驚魂未定,恐怖不安的狀態。他必須找到一種辦法,排解這種巨大的痛苦,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在這種心情下,柳宗元開始了自己孤獨而盲無目的的山中漫遊。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一詞,狀徐行貌。柳宗元在緩慢的、漫無目的地行走。這個時候,他心性低落,興緻全無,垂頭喪氣,無視美景。這八個字分明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柳宗元漫遊諸山時的消極狀態。他的心中此時根本沒有風景。當年的阮籍常常自己驅車,任意遊走,行至路窮處,放聲大哭一場而歸。這是一種極度悲涼的痛苦。此時的柳宗元正和當年的阮籍一樣,陷入了一種無以名狀的痛苦之中。所以,柳宗元到了山中也不賞景,只是"披草而坐,傾壺而醉",往往以酒精麻醉自己,"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柳宗元如此描寫自己漫遊中的醉態。一味求醉的心態告訴我們,柳宗元根本不是來看景的,他不戀景而只戀醉,借酒消愁,消沉苦悶,消極逃避,極度迷茫的內心世界,被柳宗元以極其精準的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柳宗元以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下去,那麼中國文學史上就不會有讓我們如此傾心的柳宗元了!那麼,柳宗元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逆轉的那一刻的呢?

柳宗元眼中和心中的"西山" 因為西山的"怪特",柳宗元終於找到了西山。 "始得"二字為初得、才得之意,二字中透露了柳宗元得見西山的驚喜,而"宴遊"一詞,則寫出了"西山"帶給他的生命的喜悅。 那麼,這一次與"西山"的相會和前幾年的漫遊諸山有什麼巨大的不同呢? 遇見"西山"的方式變了:"過、緣、斫、焚、窮、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這九個動詞,寫盡了登"西山"的艱難,也道盡了柳宗元必見"西山"之決心。幾乎游遍永州山水的柳宗元,此前卻不知"西山",說明"西山"一直是鮮為人知、深藏不露的。西山的隱秘更加激發了柳宗元探尋幽境的決心,探險之旅給柳宗元帶來了一種巨大的快樂,莊子"箕踞鼓盆而歌" 式的遨遊姿態則顯示了柳宗元必欲登頂而"一覽眾山小"的情懷。 醉酒的方式也變了:"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幕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柳宗元的這次醉酒才真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也"。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他看到了"西山"的美: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這是柳宗元眼中所見之美。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這是柳宗元心中所得之美。如此美景讓他有豁然開朗醍醐灌頂之感,不醉不足以更深刻地體悟"西山"之美。如此深邃而特立的美,令柳宗元依依不捨,流連忘返。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這既是柳宗元對"西山"的感悟,也是對自己的神思的描述。他的神思悠悠然與天地之氣相應,而無法找到它的邊際;而他的情懷浩蕩與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盡頭。此刻,柳宗元頓感自己"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心神凝定,形體彷彿已經消散和萬物融合為一體。 柳宗元已然把自己看成了大自然的一員,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 西山"有什麼樣的魅力,會讓柳宗元突然就泯然釋懷而至"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呢? 深居僻壤隱而不露浩氣無涯洋洋無窮的西山,得天地之靈氣,坦坦蕩蕩,洞察萬物,高貴而謙和,正合了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的精神追求,而西山的特立獨行、卓然不群,天性靈秀、與世無爭、隱而不顯的品質,與柳宗元內在的精神追求瞬間得合,令柳宗元瞬間頓悟。這種深刻的生命體驗終於化解了他心中巨大的痛苦。 可以說,是"西山"教會了柳宗元應該如何看待生活,告訴了他如何在人生最處困境之時奮起逆轉命運的道理!就這樣,柳宗元終於完成了一次對自我心靈的救贖,也完成了他對命運的逆轉!從此以後,在貶居永州的十年里,柳宗元從人生的谷底漸漸登上了文學藝術的高峰,他不僅完成了華夏最美散文《永州八記》,而且還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寫了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封建論》、《天對》、《六逆論》等著作。

始得西山宴遊記唐 · 柳宗元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推薦閱讀:

《尋找靈魂的歸宿史鐵生創作的終極關懷精神》
你們都搞錯了,佛教根本不相信有靈魂存在
同性更能夠成為你的靈魂伴侶?!
靈魂的味道
薛之謙復婚: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靈魂伴侶

TAG: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