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吳敬璉 | 蕭三匝的共識網·思想者博客

  我曾幾次面對面地聽吳敬璉先生談話,也曾到他家裡拜訪,他思路之清晰,表達之簡練讓人敬服。他這人喜歡直奔主題,不說廢話。

  吳先生生於1930年,今年85歲了。193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第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正式侵華,歷史註定了中國這一代知識分子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他們的人生底色。

  值得重視的一個現象是,當今中國重要的思想人物不少人都生於1930年,除吳敬璉外,江平、李澤厚、資中筠都生於這一年。這是一群敢於吶喊的人。

  在改革開放最初的20年左右時間裡,吳敬璉以高層幕僚的身份發揮了別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彼時,他是體制內市場經濟的倡導者、推動者。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整體上就是一個逐步市場化的過程,國家政策與吳敬璉的思想高度契合,吳敬璉由此贏得了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家應有的聲譽。

  大概從2000年起,吳敬璉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其言辭也日趨剴切。這一點,從他近年來出版的著作的書名可見一斑:《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2001)、《中國增長模式抉擇》(2006)、《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2007)、《重啟改革議程》(2013)、《直面大轉型時代》(2014)。顯然,吳敬璉的憂思正在不斷加深,這源於中國改革的實踐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他的預期。如果說他以前主要是一個建言者,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個批評家,他把批評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權貴資本主義」。他近年的主張,概括起來就是他的一個書名——「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

  可以說,吳敬璉已超越了經濟學家單純追求市場效率的局限,進而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更為廣泛的領域,正如鄧小平當年曾指出的那樣,政治改革是經濟改革的保障。這是改革的必然邏輯,也是知識界的共識,但要指出這一點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尤其是對一個「功成名就」的經濟學家而言更是如此。要知道,很多經濟學家是以闡釋「中國模式」為己任的。

  吳敬璉對「權貴資本主義」的批評與其說是創見,不如說是其現實感的體現。事實上,早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就已經拿當年的權貴開刀了:

  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禍患應由既得利益階級負責》一文中,經濟學家楊西孟寫道:「這個特殊階級權勢既如此強大,它已使中國社會結構成一畸形,而且一切制度都要以這一階級的利益為中心而加以解釋與運用……這個既得利益階級對於國家財政經濟的控制,是很顯然的;他們的貪婪與殘忍,比之兵禍和天災,是具有同樣的真實性的。討論中國的經濟問題,必須正視這一個大現實,不容躲避。」

  歷史學家傅斯年堪稱當年的「大炮」,其在《論豪門資本之必須剷除》一文中則將炮火直接對準了孔、宋兩大家族。他批孔祥熙「這一派是雌兒雛兒一齊下手,以政治勢力,壟斷商務,利則歸己,害則歸國,有時簡直是扒手」。他批宋子文,「他的作風是極其蠻橫,把天下人分為二類,非奴才即敵人。這還不必多說,問題最重要的,在他的無限制的極狂蠻的支配欲,用他這支配欲,弄得天下一切物事將來都不能知道公的私的了」。

  吳敬璉出生在民國時期,1949年前基本完成了學校教育階段。他的母親鄧季惺是著名的報人,其生父吳竹似、繼父陳銘德都是《新民報》(《新民晚報》前身)的創辦人。如果說吳敬璉繼承了父母那一輩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怕是不為過的。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吳敬璉這一輩知識分子的擔當精神其實來自於儒家士人的優良傳統,可惜如今的新儒家中並不是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擔當精神的。

  時間走過了六七十年,歷史仍然在重演,難免令人浩嘆。但中國知識分子雖歷經摧折,其以道抗命的精神始終不絕如縷,也足可令人欣慰了。所謂「天不喪斯文」,他們的存在帶給人們莫大的希望。

  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時說,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借用這句話來評價吳敬璉,可能也是恰當的。

  在我看來,吳敬璉和不少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學術主張其實大都是常識,但這不是他們應該被指責的原因,因為我們這裡需要的恰恰是常識。在我們這裡,不厭其煩地重申常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實上,我們稱許吳敬璉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主要也是因為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道德力量。一個社會的道德重建固然只能靠每個人起而行之,但典範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向吳敬璉先生致敬!向真正的知識分子致敬!(本文刊發於《中國企業家》雜誌,具體文字略有不同)

推薦 101
推薦閱讀:

【診療方案 】家庭無創正壓通氣臨床應用技術專家共識(上)
李登輝再度否認九二共識 聲稱「大陸打壓台灣」
新型城鎮化諸多難題待解 以人為本重質量成共識
為什麼說《新白娘子傳奇》是部神劇?|共識觀

TAG:思想 | 博客 | 共識 | 吳敬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