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後天八卦是怎麼來的呢?★★★★★
作者:郭順紅
一、「八卦」的本意是什麼?
八卦的「卦」,是一個會意字,從「圭」從「卜」。
「圭」,指「土圭」,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
「卜」,測度之意。
「卦」者,由古人觀測日影工具土圭(圭表)的意義引伸而來,是天體測量的工具,目的在於觀測日月運行,立八圭測日影,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這就形成了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
爻有「陰陽」兩類,陽爻表示陽光,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這些星象之學,古稱「天文」。
三才的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
三才的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結合,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一橫叫「二爻」,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二、「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是如何來的?
(一)、「先天八卦」的來源及其演變
1、伏羲傳說
「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距今約七千至一萬年。
伏羲,又稱「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太昊」等,《史記》中稱「伏犧」,華夏太古三皇之一,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中國神話中與女媧一樣,龍身人首、蛇身人首。
另有一說,伏羲即「盤古」。
盤古,「盤」字古義為「開端」,「古」即「葫蘆」,寓意生命繁衍。
炎帝、蚩等部落的一部分從黃河流域遷徙到南方以後,其先祖伏羲在傳說中演變為盤古,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當中,演變出「盤古開天地」的傳說。
我國甘肅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節。
2、伏羲畫八卦
傳說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做「八卦」。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
從前,人們對天上會長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地上會刮大風、起大霧,不知道是咋回事。很多人去問伏羲,他也說不出個原因。有一天,伏羲在蔡河(流經淮陽伏羲南門前的一條河)捕魚,逮住一個白龜。白龜蓋上有「花紋圖」(這就是「河出圖」的傳說)。
伏羲沒事兒就琢磨白龜蓋上的「花紋圖」,在地上比著,根據白龜蓋上的花紋畫畫。折一根草稈兒,就畫一畫,畫著想著,想著畫著,畫了九九八十一天,畫出了名堂。他用一通道兒當陽,一斷道兒當陰,一陽二陰,一陰二陽,來回搭配,畫來畫去,畫成了「八卦圖」(這就是「八卦出河圖」的傳說)。
後人把伏羲養白龜那個坑叫「白龜池」,畫八卦那地方叫「畫卦台」。
八卦衍生「易經」,開華夏文明。近代之求籤或擲杯,實是「易經」之簡化版。因其製造八卦,人奉之為神,尊其為八卦祖師。
(二)、「後天八卦」的來源及其發展
3、「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的出處
A、「先天」與「後天」出自《乾·文言》:「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先後天八卦」之說,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兩種八卦的「方位」排列方式的不同,因此其所具備的「數理」也同樣有所不同。因其不同的「方位」排列而形成的圖式就是「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
在宋代以前,沒有「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組合結構。
宋代道士陳摶精於易學,開闢了「圖書解易」的先河,據傳陳摶根據《說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章句而創造出一個「先天八卦圖」,也稱為伏羲八卦圖;
先天八卦 B、根據「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的章句而創造出了「後天八卦圖」,也稱為「文王八卦圖」。
後天八卦
這兩個八卦圖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3、後天八卦的前後脈絡:
《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後天八卦,以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
如象徵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
《說卦傳》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這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註:後天八卦的這種解說順序正是按照先天八卦的「陰陽對待」的順序展開的。這正應證了---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的法則。)
邵子曰:「乾統三男於西北,坤統三女於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
後天八卦的「序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為中宮,乾六、兌七、艮八、離九。(註:後天八卦的「序數」是由「洛書」確定的,因此,「洛書」、後天八卦與「九宮圖」一致)
4、後天八卦的「次序」是怎麼來的呢?
實際上是由「四時、八節」的「卦象」而來:
震卦一陽由下爻初動,衝破二陰的壓抑,代表著生髮之機(象徵春日之生),故位於東方(木);
巽卦二陽重於一陰之上,有流動風行之象。震為生髮之動(位於東方),生髮之動必流行起來(巽),流行的結果就是萬物的競相媲美而至繁盛,離為繁盛(位於南方),故「巽卦」位於震卦與離卦之間(東南)。
離卦為二陽佈於一陰之外,代表著光明與繁盛(象徵夏日之長),萬物競相綻放,故位於南方(火);
兌卦二陽收於一陰之下,代表著澀斂與收穫(象徵秋日之收),故位於西方(金)。
坎卦為一陽藏於二陰之中,代表著寒涼與納藏(象徵冬日之藏),萬物內斂收藏,故位於北方(水);
艮卦一陽止於二陰之上,二陰疊聚,有安止靜極之意。坎為納藏(位於北方),納藏必然安止,止(艮)極必動,震為動為生髮(位居東方),故艮卦位於坎卦與震卦之間(東北);
乾坤為偏陰偏陽之卦,故處於「偏位」,坤卦偏陰故處於偏南方(西南),乾卦偏陽故處於偏北方(西北)。萬物不可能永遠成長繁盛,經過大地的茲養(坤之養)後則將歸於收穫斂藏,故坤居西南;萬物收澀之後還要經天陽之歷煉(乾之戰)才能納固歸藏,故乾居西北。
這就是為什麼乾卦位居西北、坤卦位居西南。
後天八卦的卦象(爻象變化)將天道「四時八節」的流轉與人們的勞作起居結合在一起,揭示自然陰陽生殺流轉之機,四時五行與後天八卦的結合,正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內涵。
歷史上易理派很少有人能夠結合「卦爻」將《說卦傳》中「帝出乎震」一章(即後天八卦)的八卦次序解釋清楚,幾近失傳。
5、後天八卦講「流行」,形容周期循環,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陰陽的依存與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後天圖是從四時的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律。
後天八卦圖從《周易-說卦傳》中可以看出,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轉換點」就表現在「四正四偶」的八節上,這就構成了按「順時針」方向運轉的後天八卦圖。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於此可見這些卦圖的實質了。
二、「來氏太極圖」的演變
這是平常見到的「太極圖」,「易學」發展到明朝,出現了一位天才的易學家----「來知德」,他從平常見到的「太極圖」發展出了一個「太極圖」---易學上稱為「來氏太極圖」(如下圖)。
來氏太極圖
「來氏太極圖」是最接近「太極」本義的--「太極」的本來意思就是「宇宙混沌初開時的樣子」。
「來氏太極圖」確切地表達了「星系」的運動,看下圖的星系運動。
星系運動
「來氏太極圖」與「星系運動圖」是不是一樣呢?
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見下圖。
這是在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發現的彩陶--距今6000年。
現在的「太極圖」則來源於下圖:
這同樣是馬家窯的6000年前的彩陶。
在遠古時代,「太陽」都是一個圓圈裡再畫一個黑點,「黑點」表示太陽黑子,這就是為什麼遠古時代的神話里說太陽里有「烏鴉」的原因。
「太陽」廣而言之代表恆星,兩個恆星間的飄帶表示相互間的作用力,這是現代太極圖的原型。
現代太極圖離直觀已經有點遠了,側重在表達哲學內涵。
我們現在具體闡釋一下「來氏太極圖」的內涵:這種「渦漩式」的結構,也正是世界的基本結構---
在宇宙中,不僅銀河系是這樣的「渦漩」狀態,太陽系也是這樣的「渦漩」狀態,許許多多的星系,都是這種狀態;
在我們的周圍,地球磁場是這種狀態,颶風和龍捲風也是這種狀態;
微觀領域的原子是這種狀態,電子的磁場也是這種狀態;遺傳基因也是這樣的渦旋結構。
藤本植物中,牽牛、南瓜、四季豆、扁豆等的攀援莖也是渦旋向上生長的,菟絲子等藤蔓植物也是渦旋向上生長的,氣團的運動也是渦旋,很多植物的花朵,果實也是渦旋(如圖)。
所以,就有了「天道陽順、地道陰行」--這是自然規律!
起絨草
薊
松果
那麼,這種渦旋有什麼規律呢?
當然有的,那就是按「斐波那契」的「數列排列」的。
現在先來說說什麼是「斐波那契數列」。
公元1202年,斐波那契的傳世之作《演算法之術》出版。在這部名著中,斐波那契提出了以下饒有趣味的問題:
「假定一對剛出生的小兔一個月後就能長成大兔,再過一個月便能生下一對小兔,並且此後每個月都生一對小兔。一年內沒有發生死亡。問一對剛出生的兔子,一年內能繁殖成多少對兔子?」(如下圖)
第一個月是一對未成熟的兔子,
第二個月是一對成熟的兔子,
第三個月是二對兔子,
第四個月是三對兔子,
第五個月是五對兔子,
往下不斷繁殖......於是便得到一個數列:「1,1,2,3,5,8,13,21,34,55,89,……」
在這個數列中,從第三項起,每項都等於前面兩項的和。
我們的例圖引用了花朵和果實,你可以看見那上面有許多「渦旋」。這些渦旋從中心向外盤旋,有些是「順時針」方向的,還有些是「逆時針」方向的。
在薊的圖裡,標出了兩條不同方向的渦旋。我們可以數一下,順時針旋轉的渦旋一共有13條,而逆時針旋轉的則有21條。13、21這正是斐波那契數列相鄰的兩個數。
「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科學的其他分支,也有許多應用。例如,樹木的生長,由於新生的枝條,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時間,供自身生長,而後才能萌發新枝。所以,一株樹苗在一段間隔,例如一年,以後長出一條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舊萌發;此後,老枝與「休息」過一年的枝同時萌發,當年生的新枝則次年「休息」。這樣,一株樹木各個年份的枝椏數,便構成斐波那契數列。
這個規律,就是生物學上著名的「魯德維格定律」。
向日葵花盤和松果的螺線、植物莖幹上的幼芽分布、種子發育成形和動物犄角的生長定式,都遵循著「斐波那契數列」。
事實上許多常見的植物,我們食用的蔬菜如青菜、包心菜、芹菜等的葉子排列也具有這個特性,只是不容易觀察清楚。儘管這些順逆渦旋的數目並不固定,但它們也並不隨機,它們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相鄰數字。
所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指的就是「斐波那契數列」。
所以,就有了「天道陽順、地道陰行」--這是自然規律!--「對待者數」,講的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遵循的規律!「先天八卦」,講「天道」、講「對待」,就是講自然規律的!
先後天八卦的來歷---河圖洛書太極圖
「太極八卦」的物質基礎及其應用
---論證「先後天八卦」的來源
(之一)
劉光宇
轉自:http://www.yihun.com/Article/yxlt/yxltt/200812/1456.asp
「河圖洛書」歷來被人們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說它是中國古代的「數理、天文、地理、曆法、氣象、音律、醫學」等諸多高明學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諸多未被人們理解的宇宙奧秘。人們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故而歷代研究者,都急於知道其具體涵意與答案。
「數學」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嚮導,人們離不開數學,否則,就不能正確分析和把握客觀事物,就不能正確認識客觀世界。
太極圖與河圖洛書解析。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太極圖、河圖、洛書」是三個最古老的圖形,太極圖就是「道」的示意圖,河圖是「陽」的示意圖,洛書是「陰」的示意圖.
幻方(縱橫圖)——解法
「幻方」最早記載於我國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時期《大戴禮》中,這說明我國人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經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規律。而在國外,公元130年,希臘人塞翁才第一次提起幻方。我國不僅擁用幻方的發明權,而且是對幻方進行深入研究的國家。公元13世紀的數學家楊輝已經編製出3-10階幻方,記載在他1275年寫的《續古摘廳演算法》一書中。在歐洲,直到574年,德國著名畫家丟功才繪製出了完整的4階幻方。
摘要:一部《周易》,「簡捷明了」。因「象、數、理」寓其中,不需再去說明。《周易》繫辭講得好,「一陰一陽謂之道」,即凡事都一分為二,《周易》之書也一樣,因其過於簡捷,隨著時間變易,語言環境變遷,思辯方式的演變,弄得繁縟末節,反而不能明了了。
其實,《周易》有其深化,完善的過程,有其內在規律性。「數、象、理」是其核心內容,「占」是其技術手段及應用。
《伏羲八卦次序圖》主「數」;(備註:《伏羲八卦次序圖》不是《先天八卦圖》)
《先天八卦圖》主「象」;
《後天八卦圖》主「理」;
「占」是以對「數、象、理」之綜合應用。
《周易》是「數、象、理、占」的提煉、歸總和綜合應用。
1、「太極圖」的形成
「太極圖」的形成過程---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確立過程,是古人通過對「日月」的實際觀測記錄下的數據並根據「日月」的運行規律確立了「二十四節氣」,由此畫出了「太極陰陽」圖。
2、《伏羲八卦次序圖》的形成
A、古人在「太極圖」的基礎上「畫卦」,形成了「伏羲八卦次序」。
B、「伏羲八卦次序」,也叫「先天八卦數」。它最早的基本的含義之一就是「數」。因此,《伏羲八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的精髓在於「數」。
C、《伏羲八卦次序圖》確定了八卦符號具有「數」的含義,並且由此演變了《伏羲六十四次序圖》,其「384爻數」與「閏年周天數」相吻合。
D、當時的《伏羲八卦次序圖》還不具有「東、南、西、北方」空間(「方位」)上的意義。
3、《先天八卦圖》的來源--「先天八卦圖」來自「真河圖」和「四象」。
A、古人通過對「月亮」的實際觀測,通過對「月亮象」的變化觀測,首先發現了「月亮」這個天體運行的八卦圖——畫出《月亮象八卦圖》,以此來表示月亮象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B、古人通過對「太陽」的實際觀測,根據晷影的長短變化,畫出《太陽晷象八卦圖》,以此來表示太陽的連續循環運動。
C、古人通過對「太陽」和「月亮」的實際觀測,發現太陽和月亮都是「東升西落」,且認為其運行方向為「逆時針」運轉(在今天看來,古人的這種「逆時針」的運行方向實際是錯誤的)。
D、後來古人又把「月亮象八卦圖」和「日晷象八卦圖」這兩個圖合二為一,得到了《先天八卦圖》。
E、《先天八卦圖》者,是指先發現的天體運行的八卦規律圖。它的主要內涵是以日和月的「形狀」變化規律來展示日和月的循環運動並且與之相合。
F、《先天八卦圖》首先,標示了日月運行的循環性,克服了「伏羲八卦次序圖」日月直線型運動、不能循環的問題。
G、《先天八卦圖》只表示「形狀」的改變,沒有「方位」的意義。也就是說,《先天八卦圖》中的「八卦」不具有「五行」的屬性。把《先天八卦圖》配「五行」,是把它繁雜化了。
4、《後天八卦圖》的形成軌跡
「先天八卦圖」來自「真河圖」,「後天八卦圖」來自「洛書」。
太極圖→二十四節氣→《伏羲八卦次序圖》→「先天八卦數」
+《真河圖》→《先天八卦圖》;
《真河圖》→《洛書》→《後天八卦圖》
5、《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所表達的內涵
《先天八卦圖》主要是對事物「象」的表達,是以「月亮象」為主要表達對象的。
《後天八卦圖》主要是對事物「理」的表達,是以「太陽功能」(能量變化)為主要表達對象的。
《伏羲八卦次序圖》為「體」,《先天八卦圖》為「用」。
《先天八卦圖》為「體」,《後天八卦圖》為「用」。
《後天八卦圖》主「理」,主要的內涵是配「五行、方位」,體現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制、合、化」上。
《先天八卦圖》主「象」,主要的內涵是「卦象、爻象」。如一個卦由下往上讀為:由內而外,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由下往上,前後、左右之分,上圓下方,內圓外方,上白下黑……等之應用。
《先天八卦圖》主「靜」,為立體的、空間性的。
《後天八卦圖》主「動」,為平面的,時間性的。
《先天八卦圖》表形態,《繫辭》第一章講得好:「天尊地卑,山澤以能氣,雷風相博,水火不相射」。
《後天八卦圖》配「五行、方位」,表時間流動。《繫辭》講得好:「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這裡乾卦主西北,秋冬之時。其「數」就是《八卦次序數》。
本文論述「數、象、理」是根據「日、月、地」三者運動關係而來的,具有客觀性。「日、月、地」運動是地上一切能量變化,生命活動之源泉。任何生命活動和社會現象都脫離不了「日、月、地」天體運動節律及其影響範圍,即都超越不了太極八卦規律。也就是任何事物都遵循太極八卦之「數象理」。故太極八卦具有物質基礎,具有客觀性。致於「占」,則類似於當今的生命「克隆」技術,是一種信息克隆。
自古以來,對待《周易》一直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肯定。持肯定態度者,傾畢生精力,學習,研究,應用《周易》。歷朝歷代以來,著書《周易》可謂汗牛充棟。一種是否定。持否定態度者極力歪曲,打壓《周易》的研究,應用。尤其是「唯物主義」認識論佔領思想陣地以後,認為「八卦」的應用,是「無根無據的迷信」。
不管是肯定也好,否定也好,《周易》的研究與應用,由過去官方太卜掌握,到後來流入民問,持久不衰,除《易經》之外,世上沒有任何一種學問,持續研究,應用幾千年而不衰,這不是僅僅用「文化熱」現象能解釋得了的。
那麼,「太極八卦」到底蘊含了什麼?也就是說「太極八卦」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
1、《易》文化淵源及其演變
就象一個運動健將,回顧性觀看他蹣跚學步的影像,正確的態度是即不能誇大他蹣跚學步的作用,也不能否定他幼雉行為的存在。今天回顧性總結中《易》文化及其演化過程,未免覺得人類早期的認識是那麼幼雉,甚至可笑。但是,否定它,就無從探討「太極八卦」的物質基礎,過分誇大,高推聖境,就又會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步,仍被認為是「迷信」。
我們今天應用最普遍,最方便的高科技機器莫過於電子計算機(電腦)。它也不是一朝被發明,被應用的。也不是一個人的功勞,這中間有一個複雜的過程。先是人類發明電,繼之生產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等電子原件,經過若干年,組裝成收音機,又經若干年,發明集成電路,組裝成電視機,後才有計算機。單是計算機也有一個性能優越化,功能多樣化,攜帶便捷化的過程。
《易》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在人類矇昧無知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對天體簡單的認識,後歷經「三聖」,再到無數實踐、探索、補充,發展起來的。是有其物質基礎和內在規律的。
《繫辭》雲「古者包羲氏仰觀天文……」,那麼,他仰觀的什麼天文?有什麼樣的天文反覆出現,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亘古不變?人類從野蠻的動物狀態進化到文明狀態的人時,應當說還不知日、月周期及規律。但是日、月又是反覆出現和可以感知的存在。於是就有了種種關於日月的崇和拜神話傳說。在種種的神話傳說中,現在已經分不清哪些是想像的結果,哪些是認識的過程。而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既使稱不上一個「科學家」,也能被稱為上古時期的一個偉大的「觀測家」。是他最早觀測日月,創立「太極、八卦」圖畫
1.1「太極圖」的形成過程---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確立過程
從伏羲氏起就已經有了對日月的觀測及記錄.古人最早觀測日影的工具是「土圭」,用土築成,上圓下方,分三點設立(立著的叫圭或立圭,卧著的叫表或叫圭表)。見上圖1。以「日出、日入」兩點定東、西,平分兩半,中間一垂線為子午線定南北。(把圭表放在南北線上,有立表的一端在南)。後來把「立圭」改成立「八尺標杆」,操作一樣,記錄每天(重點在二十四節氣)中午時的日影長度。以一年之中,立柱的陰影在圭表上最大距離者為冬至節,最小者為夏至節。把圭表劃成十二段(分二十四節氣),如圖2所示。記錄日影的數據,某地觀測台記錄數據如表1。(摘自《周易全書》P2338。團結出版社)
上圖2「圭表」本是一個「直尺表」,上頂端為「夏至」點,下頂端為「冬至」點。
另,二十二個節氣共用十一個刻度。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驚蟄=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穀雨=處暑;立夏=立冬;小滿=大暑;芒種=小暑。見圖2。
那麼,把圖2圭表標尺刻度作一個等變數處理,使之成為一個圓形。如上圖3所示。
這樣,把「24節氣」均勻分布在一個圓圖上,再把表1的數據分別填上,得出一個實測數據圖。見下圖4。
從表1和圖4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夏至日影長為1尺6寸。留有一個「小尾巴」。假設某觀測點,夏至點日影為「0」,也就是說,為作圖方便,我們把每一個節氣的數據都減去1尺6寸。那麼,修正以後的圖形如圖5。如圖5為圖4中每一個向量都減去1尺6寸後修正「桃心圖」。
古人觀測日影,不是單純為觀測而觀測。觀測的目的在於弄明白日月運行規律。在修正數據圖中(圖5),圓中的「桃心形」每一條線段,可以理解為某地理位置在24節氣的日影實際長度,而桃心形外與之對應的空白部分,表示白天增加的部分。更進一步分析和觀察得出結論,從冬至到夏至,日影雖在縮短,白天實際是在延長,只到夏至白天達到最長。那麼,過夏至點以後,日影又在延長,白天實際在縮短,只到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晝夜時間總量不變。
這裡只要換個角度看問題----上半年看白天,白天在增加;下半年看夜晚,夜晚在延長。把從夏至到冬至逐漸延長的陰影看作夜晚的一部分,平移到大圓圈的邊上,而晝夜時間問題不會改變。圖象卻出現了奇妙的變化----具備了「太極圖」的雛形。
圖6中陽影和陰影分別表示:上半年白天在延長的同時,仍有夜晚的存在,故「陽魚」中有陰眼。下半年黑夜在延長的同時,仍有白天的存在,故「陰魚」中有陽眼。於是把圖6修改成圖7。
以上為「太極圖」的演化過程,沒有人為的因素,完全是根據實際數據而來。只是在作圖時,按比例縮小而已。所以說,「太極圖」是有物質基礎的。
1.2「八卦」的由來
以上推演了「太極圖」的形成,具有客觀性,是先民觀測、記錄、提煉的結果。
那麼,八卦是何意?由何而來?為何只有「八經卦」,每卦三爻,而不是十六卦,每卦四爻或其他的形式?也就是說,「八卦」、「六十四卦」是由什麼決定的?
「卦」者,掛也。「縣(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卦」字,由古人觀測工具「土圭」而來。所以「卦」仍與觀測「日月」這兩個「象」有關。
1.2.1 「太極」概念的出現
從以上推演太極圖我們可知,「太陽」循環一周,這麼一個抽象的過程,是謂「太極」。
同理,「月亮」循環一周,這麼一個抽象的過程,也視為一個「太極」。
廣義的講,凡以一點為中心作圓周運動,或者以一點為中心,向外擴布的一定的空間範圍都視作一個「太極」,用一個圓圈表示。如圖8。後來演變成一個哲學概念,表示任何事物或者發展變化著的事物的任何階段,都可視見為「太極」。
「太極」,一般可以理解為中心點、初始點、原始狀態等。所以太極圈又有「零」的含義,相當於「無」的概念。所以,《老子》曰「有生於無」。
1.2.2 「兩儀」的產生
由上推演太極圖可以看出,「太極圖」是根據對太陽年運動日昝變化觀測而得。
從冬至到夏至,白天在延長,視為「陽」。從夏至到冬至,夜晚在延長,視為「陰」。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把太極圈「一分為二」,一半陽,一半陰。這「一陰一陽」就為「兩儀」。
它與太極概念一樣,演變成一個哲學概念:如以大地為中心,以一定的太間範圍為太極的話,那麼,兩儀就是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繫辭:陰陽二儀配日月)。以人類為太極,則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雄性動物為陽,雌性動物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剛為陽,柔為陰;……。
「陰陽」是普遍的現象,陰陽概念也是最重要的哲學概念。古人取象於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規定陽爻用「」表示,陰爻用「」表示。
1.2.3 「兩儀生四象」
由「太極」一分為二以後,還不能足以說明問題。如上半年、下半年各有160天,還不能細化。太極生兩儀這種「二分法」的規則不打破的話,應當以此辦法繼續劃分上、下半年。恰好在上半年有一個「春分點」、下半年有一個「秋分點」處於各自的中點。這樣,一年就分出「春、夏、秋、冬」四季。
同理,一月分出「朔、望、既望、晦」四象。一晝夜也分出上半天、下半天、上半夜、下半夜來,這樣就出現了四中現象(即「四象」)。
「四象」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分別用符號「、、、」表示。
1.2.4「四象生八卦」
按「一分為二」的數學規則,把圖10中的每一部分再按先陽後陰的順序劃分原有的「四象」,就可以得出圖11的形式,即八個部分。
從圖11我們可以看出,每一步都可以用一個「陰、陽爻」符號表示。那麼,這八個部分,實際就是「八個卦」。圖中陽影用陽爻「」表示,圖中陰影用陰爻「」表示,從內向外排列陰()陽(),就會得出如圖12的八卦來。
我們可以看出,圖12不同於任何一種八卦形式。如此的分法,只是嚴格按照「一分為二的數學法則」,表示的是一種「數」的關係。
《黃帝內經》曰:「陰陽之數各有多少者,曰三陰三陽也」。這裡的「三陰三陽」指另外的數字系統——「太陽、陽明、少陽,少陰」,太陰、厥陰,和本八卦系統意思很接近。
那麼,本八卦各卦數是多少呢?以「二進位」規則,=0,=1,與八卦自然數(十進位)對應關係如下表。
1.2.5「伏羲八卦次序圖」
圖12這種八卦圖不同於任何八卦圖,它只是推理的一個過程。從圖12可以看出,由、、、、、、、是一個連續的漸進的量變過程。
從表2二進位數,十進位數和八卦次序數都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但是,從到,或者從反向直接到,雖然相鄰,卻不能銜接,不能過度,也就是說,圖12雖是圓形,卻不能「流通」,不能表示「日、月圓周運動」,不符合日月循環運行的事實。因為它代表的是直線型變數,而非曲線型變數。
但是,由這八卦所產生的「數」,相重「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講「384爻」,正合閏年384天。
這種即能表示一年之天數,又不能描述日、月循環運行的矛盾情形,在古代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制約著古人對於問題的認識。當時古人為了克服這個矛盾,設想「生十個太陽,十二個月亮」輪流值班的辦法,來解決不能循環運行的問題。這樣,單純把圖12中八卦次序數解放出來,先聖伏羲對此圖作了等量變形處理,以直線型變數表示。借「盤古開天闢地」之說,把「天」和「地」(為天,為地)分開,把圓形圖示等量改變成直線形,保持「八卦次序」不變。這樣,圖13就演變成圖14「伏羲八卦次序圖」了。
「伏羲八卦次序」也叫「先天八卦數」。八卦推導出來以後,我們可以看出,它最早的基本的含義之一就是「數」。
事實上,按照「一分為二」的數學規則,由「八卦」可以再繼續分成「十六卦」,為什麼不分了呢?為什麼所說只有「八卦」呢?
從以上的推導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我們都是以「太陽」為分析對象的,月亮的運行具有同樣的道理。
太陽是一個「大太極」(大周期),在這個大的周期過程中,又包含了12(或13)個月周期(小太極),同時,還包含一年365(閏年384)個日周期。這樣,太陽八卦與月亮八卦相盪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384爻正好合閏年384天。所以說384爻封頂,限定了一個太陽周期(太極)為八卦,一個月亮周期(月太極)也是八卦。而不能有其它的形式。
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每卦只有三爻?
道理很簡單,從八卦的形成過程上看,是因為「太極」被分割了「三次」,而本質上講,每卦三爻代表著「日、月、地」有直接關聯的三大星體。
八卦及其數推導出來以後,我們提出一個基本的問題:為什麼是八卦?兩儀生四象後,四象也可以表示事物運動周期,為何不用四象?如果說用四象表示事物運動周期過於簡單,那麼,「十六卦」應當很「準確」,按一分為二之分法,八卦很簡單地分成「十六卦」,為何沒有「十六卦」之說?
「卦」者,由古人觀測日影工具土圭(圭表)的意義引伸而來,是天體測量的工具,目的在於觀測日月運行,所以有人講八卦是無字天書,是有道理的。
古人長期觀測,發現從冬至到夏至再回到冬至,寒、暑往來是一個大周期,它裡面包含了12個月象的周期,以及365個日的周期。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一個大的周期,象太陽年周期運運動(如圖15)。在太陽年周期這樣一個大的循環過程中,蘊含著12個月的周期。每一個月周期仍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順序排列。也就是說,內八卦(大周期)象太陽年運動,外八個八卦象多個月周期(中周期)。年、月周期又都包含著日周期,就是如上圖中的六十四卦(謂之小周期)。小周期由內八卦三爻和外八卦三爻共六爻組成。見上圖所標記。
這樣,一爻象一天,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象一年(閏年)之全數。
1.3「先天八卦圖」及其意義
《伏羲八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的精髓在於「數」。
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有一個過程,對日月的觀測也一樣。《伏羲八卦次序圖》從數學上講,它是「直線型」的,不能循環流通,被阻礙在由「向」流通的這一步。古人為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十個太陽」和「十二個月亮」輪流值班的神話。
這個神話流傳了許多年,一直到舜帝時代,經過長期觀測才得出結論: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它是連續運行、循環無端的(《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同樣,也只有一個月亮,永不停息的運行著。(《坤》用六:利永貞)。於是「舜命后羿射日」——修改曆法,減去九個太陽,留一個太陽及一個月亮。
通過對「月亮象」的變化觀測,先發現了天體運行八卦圖——月亮象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即「先天八卦圖」。
1.3.1「先天八卦」的由來
《伏羲八卦次序圖》具有積極的意義:確定了「八卦符號」具有「數」的含義(見表2),並且由此演變了《伏羲六十四次序圖》,其384爻數與閏年周天數相吻合。
但是,它是對事物現象表述的一個側面,還不能完整的表述事物的整體活動現象及實質。例如,利用《伏羲八卦次序圖》就不能描述日、月的循環運行的問題。所以說,它與日月的「連續運行」現象不相符。
古人觀測得出結論:日月運行,不僅有「數」的內在關係,還有「象」的外在變化。尤其是月亮有明顯的形象變化規律可循。通過觀測月象的變化和正確表述這種變化規律,就得出《月象八卦圖》。
「古者包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觀」的什麼天文?---「在天成象」及其形象變化最明顯而又恆久不變者,莫過於「月亮」。月亮的變化現象---三十而晦,完全消失,為陰(),初三傍晚,庚方出現彎彎勾月,其象為;初八傍晚,在丁方出現上弦月,其象為,十五傍晚,甲方出現滿月,其象為,這時月亮又大又圓;十六清晨,辛方望月開始虧,其象為;二十三清晨,丙方出現下弦月,其象;三十清晨,月亮又消失在東北(癸)上空(《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其象為。
上左圖中,、、、、、六卦已經有了「位置」,還差、二卦。
在月亮象中,沒有一個「象」是周圍亮,中間暗的離象(),也沒有出現中間亮四周暗的坎象()。
怎麼辦?
根據「伏羲八卦次序數」的大小關係,離卦的大小,實際介於與之間,坎卦的大小,實際介於與之間,於是將、二卦補上,得圖16。
這種「象」的變化過程,本是均勻的,為什麼作此圖時,有間隔呢?
因為這是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觀測到的象。本圖只表示月亮形象的連續變化,「沒有絕對的時空意義」,把它們均勻地分布,得出如下圖17。
月象的變化是這樣的。那麼,太陽的循環運動是否也可以如此表示呢?
太陽雖然沒有形狀的改變。但是太陽在「南回北歸連續運行」過程中,其晷影的長短(形狀)是有變化的。
冬至節氣:日晷最長,全陰無陽,其象為;
立春節:陽初長,其象;
春分氣:陰陽各半;其象;
立夏節:陽盛陰衰,其象;
夏至節氣:陽壯陰絕,其象。
立秋節氣:陰初生,其象。
秋分節氣:陰陽各半,其象。
立冬節氣:陰盛陽衰,其象。
冬至節氣:陰盛陽死,其象回到。
同樣的道理,根據這種晷影的長短變化,畫出同樣的《太陽晷象八卦圖》,以此來表示太陽的連續循環運動。圖18。
古人對天體認識的理論基礎是「大地中心論」和「日月順行」。古時,人們在觀測日月運行時,以「大地」為中心,又以大地為參照系,發現太陽東升西落。更為重要的是認為月亮也是西落的,只是每次升起位置不同而已。這樣圖17的「月亮象八卦圖」也應和圖18的「日晷象八卦圖」有同樣的運轉方向。又因為這兩個圖都是表示「形狀」變化的,所以,具有同等意義,於是把這兩個圖合二為一,是為《先天八卦圖》。
太極八卦的物質基礎及其應用
(之二)
劉光宇
轉自:http://www.yihun.com/Article/yxlt/yxltt/200812/1455.asp
1.3.2先天八卦圖的意義
《先天八卦圖》者,乃先發現的天體運行八卦規律圖。它的主要內涵是以日和月「形狀」變化規律來展示日和月的循環運動並且與之相合。
首先,標示了日月運行的「循環性」,克服了「伏羲八卦次序圖」日月的直線型運動、不能循環的問題。「天上十個太陽輪流值日」的想像,以「后羿射日」宣告結束。
其二:《先天八卦圖》包含了《伏羲八卦次序圖》「數」的意義。或者說,《先天八卦圖》的繪成有賴於「伏羲八卦次序數」在離卦和坎卦中的過度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伏羲八卦次序數圖》為體,《先天八卦圖》為用。
這二者的結合,更好的解決了「年周期、月周期和日周期」三者的關係問題。用現代科學來講: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並且,月球還在繞地球公轉。
這三個周期的運動關係在《伏羲六十卦方位圓圖》一目了然。較《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更能說明問題。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圓圖》內八卦(每卦三爻)是一個「先天八卦圖」,表示「年周期」循環運動。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圓圖》外八卦以內八卦為依託,分八個中周期,表示「月周期」多次循環運動。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圓圖》由內向外,每一個六爻卦也是一個小周期,表示六個日循環運動(六爻代表六天)。總計384爻,又與置閏年384天相合。
第三:《先天八卦圖》只表示「形狀」的改變,沒有「方位」的意義。
《伏羲八卦次序圖》又叫《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其中的「方位」的意思是指某一個卦與左右卦之間的位置關係,不具有空間「東、南、西、北方」的意義。也就是說,《先天八卦圖》中的「八卦」不具有「五行」的屬性。把《先天八卦圖》配五行,是把它繁雜化了。
1.3.3「先天八卦」的數學模型
人類對日月的認知有一個過程。由對日月崇拜到對日月觀測,由十日輪流值日及十二月輪流值月不能循環到一日一月循環運行;由一日一月順行再到日月交叉運行,這樣一個基本的認識過程。
在完成了《先天八卦圖》的繪製以後,古人為了從理論上更好的闡述天體運動,建立了天體運行的「數學模型」——《河圖》,欲從「日月分運動」及「日月合運動」兩個方面闡述天體運動。
《河圖》這個天體運動數學模型是建立在以「大地」為觀測點,以大地為觀測背景的「大地中心論」的認識基礎上的。在這個基本認識的基礎之上觀測所得出的結論必然是「日月順行」。
《繫辭-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這裡的「天」為「乾卦」,為太陽。
這裡的「地」為「坤卦」,為月亮。
繫辭所講的「天一、三、(五)、七、九」表示太陽一個周期(太極)四個特徵點。「地二、四、六、八、(十)」表示月亮一個周期(太極)四個特徵點。
因為有字無圖,後來根據「日月順行」的認識和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就把它作成圖20的樣子。圖20又可轉化成圖21簡潔的表達形式。這樣把圖中「陽數」依次相連視為太陽一周的運行,把「陰數」相連表示月亮一周的運行。
總的結論是:日月順行。
在今天看來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在《洛書》時就得到了糾正。
本文為了探討「八卦圖」的形成過程,所以對「錯誤」的認識也進行了分析。在今天看來這些雖是錯誤的,但在當時卻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日月循環運行」。
因為《河圖》是一個錯誤的圖示,不能表示日月的真實運動,所以,《河圖》雖為《先天八卦圖》而建立的數學模型,卻不能由此指導出《先天八卦圖》來。後來在《洛書》出現以後,就糾正了《河圖》中的錯誤。
根據《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推斷,也許最早時的《河圖》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由於《易》無圖或圖已失傳,導致後人在繪《河圖》時出現錯誤。今人史力生髮現了這個錯誤,把「2、7」和「4、9」的位置對調,得《真河圖》。
但僅有「數」和「象」還不能清楚表達對一個事物的描述。
《列子篇-兩小兒辨日》有這麼一個故事:甲小兒說太陽初出時大,日中時小。因為初出時太陽大如車蓋,中午時小如銅鑼。乙小兒說太陽初出時小,日中時大。因為太陽初出時其溫……。
這裡,甲小兒用的是「象」的表述,即用「大、小」來描述的。乙小兒在這裡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用「理」的表述。即用「冷、熱」表描述。
筆者所講的「理」非《周易》書中卦爻辭的義理,筆者把它定義為「五行」概念。「五行」概念一出,和它相關係的「四方、四季」就密不可分。「五行」之中又有「生、克、制、化」等關係,都可歸為「理」的內含。
「理」—是對事物表述的又一個重要的因素。或者說「理」——主要是對事物「功能、功用、能量變化」的表達。
《先天八卦圖》主要是對事物「象」的表達,是以「月亮象」為主要表達對象的。
《後天八卦圖》主要是對事物「理」的表達,是以「太陽功能」(能量變化)為主要表達對象的。
那麼,《後天八卦圖》是怎樣得來的呢?
由《先天八卦圖》上升到數學模型——《河圖》(《河圖》改為《真河圖》)。
再由《真河圖》而得《洛書》。
後由《真河圖》和《洛書》更高一層次地分別推導出《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
下面摘抄「史力生」《易經科學新解》一書中P78關於《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的推導過程。
一、「先天八卦圖」來自《真河圖》
證明過程:
1.「四象」由「兩儀」生成:
兩儀為「陰、陽」。陰又生出陰和陽,陽也又生出陰和陽,這樣就構成了「四象」。
「四象」的排列順序為:老陽1,少陰2,少陽3,老陰4。
2.我們知道,在「真河圖」中:「1、2、3、4、5」為「生數」,「6、7、8、9、10」為「成數」。
用「真河圖」中央的成數「10」減去四周的「成數」,再用中央的生數5分別減去四周的生數。其結果是:東:10-8=2,5-3=2;南:10-9=1,5-4=1;西:10-7=3,5-2=3;北:10-6=4,5-1=4。參見下圖。
3.將各側所得「1、2、3、4」看作是「四象」。按四象的生成順序可得到:南1為老陽,東2為少陰,西3為少陽,北4為老陰。
4.在「真河圖」中,每側都有奇偶一對數。偶數為陰,奇數為陽。
根據「真河圖」各側的奇數和偶數,在四方所得到的四象上分別「一陰一陽」。為偶數的在看得到的四象上生一陰爻,為奇數的在所得到的四象上生一陽爻。這樣每側就得到兩個卦:
在南方(9、4)的老陽上加一陽爻(9為陽數)構成「乾」,加一陰爻(4為陰數)構成「兌」;
在西方(7、2)所得少陽上加一陽爻(7為陽數)構成「巽」,加一陰爻(2為陰數)構成「坎」;
在北方(1、6)老陰上加一陰爻(6為陰數)構成「坤」,加一陽爻(1為陽數)構成「艮」;
在東方(3、8)所得的少陰上加一陰爻(8為陰數)構成「震」,加一陽爻(3為陽數)構成「離」。
見上圖。
5.將每側所得到的兩個卦按順序排好,得到左下圖。
6.將「東、南側」偶數「8、4」所對應的「震、兌」卦分別「逆時針旋轉45度」,此時將「西、北側」奇數「7、1」所對應的「巽、艮」卦分別「逆旋轉45度」,就得到「先天八卦圖」,見右上圖。
做這樣的旋轉是因為:按照「真河圖」所表示的方位和季節,從南(夏)向北(冬)陰氣逐漸增加;從北(冬)到南(夏)陽氣逐漸增加。
7.此結果說明,「先天八卦圖」來自「真河圖」和「四象」,《易傳上》的有關描述是正確的。
同時也再一次證明了「真河圖」的正確性,而寧朝人所得河圖為俁傳。
8.證畢。
二、「後天八卦圖」來自「洛書」
證明過程:
1.還從「兩儀生四象」證起。
兩儀為「一陽一陰」,「一陽」生出「一陽一陰」,「一陰」生出「一陰一陽」,構成「四象」。
「四象」為「春、夏、秋、冬」。按夏秋冬春的循環順序,「老陽」為夏為1,「少陰」為秋為2,「老陰」為冬為3,「少陽」為春為4。見下圖。
2.將「洛書」中「八方之數」分別與「中央5」相減後得到:四宮得1、九宮得4、二宮得3、三宮得2、七宮得2、八宮得3、一宮得4、六宮得1。
「1」對應「老陽」,「2」對應「少陰」,「3」對應「老陰」,「4」對應「少陽」。
將「四象」填入各宮中,見下圖。
3.「洛書四、九宮」與「真河圖」的夏天(南)對應,「二、七宮」與「真河圖」的秋天(西)對應。
在夏、秋四宮所得四象的下面分別加上陰爻或陽爻,表示夏、秋季節(或南、西方)陰、陽由天而降。
「四、二宮」為偶數,下加陰爻,分別得到「巽」和「坤」。「九、七宮」為奇數,下加陽爻,分別得到「離」和「兌」。
4.「洛書六、一宮」與「真河圖」的冬天(北)對應,「八、三宮」與「真河圖」的春天(東)對應。
在冬、春四宮所得四象上上面分別加上陰爻或陽爻,表示冬、春季節(或北、東方)陰、陽由地而升。
「真河圖」的「中宮五」代表「土」,也代表「地」。「六、八宮」與中宮五(地)相互作用,其洛書之數的差為奇數(6-5=1,8-5=3),所以分別在六宮所得的老陽上與八宮所得的老陰上加陽爻,得到「乾」和「艮」。「一、三宮」與中宮五(地)的差為「偶數」,分別在少陽與少陰上加陰爻,得到「坎」和「震」。
5.這就得到「後天八卦圖」,見下圖。
6:證畢。
以上完整摘錄了「史力生」有關證明《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的全過程。
比較有趣的是,筆者根據月象推導《先天八卦圖》時,借用了《伏羲八卦次序數》把「坎卦」和「離卦」分別按在適當的位置。而史力生用《真河圖》證明《先天八卦圖》時,應用了《伏羲八卦次序數》直線型思維方法,具體的說,在證明《先天八卦圖》第1步,關於「四象」的順序時是以「陽、陰爻」順序各自再一分為二,化分「陽、陰」的直線型思維方法,照這個方法,再分一步就是《伏羲八卦次序圖》。
從這個意義上講,《伏羲八卦次序圖》為體,《先天八卦圖》為用。
在推導《後天八卦圖》時,筆者認為要有「理」的因素,即要考慮四季、五行方位因素。而史力生在用《洛書》證明《後天八卦圖》的過程中,直接考慮「四季」因素。如「在夏、秋四宮所得四象的下面分別加上陰爻或陽爻,表示夏、秋季節(或南、西方)陰、陽由天而降」;「在冬、春四宮所得四象上上面分別加上陰爻或陽爻,表示冬、春季節(或北、東方)陰、陽由地而升」。
更為有趣的是,史力生在證明《後天八卦圖》時,應用了《先天八卦圖》曲線型(循環性)思維方法。具體的說,在證明《後天八卦圖》第1步,關於「四象」的順序時,是日(或月)作循環運動的四象,如果按這個思路再分一步,(、分別再按陽、陰的順序,、分別再按陰、陽的順序分下去)就得到《先天八卦圖》。
從這個意義上講,《先天八卦圖》為體,《後天八卦圖》為用。
所不同的是,史力生是根據《真河圖》和《洛書》兩個有關「日月合運動」的數學模型來證明「先、後天八卦」的。
總之,從「數、象、理」多層次、多角度證明,得到「先、後天八卦圖」,並且,只有這兩個圖式。一切對「先、後天八卦圖」合理性產生懷疑和對「先、後天八卦圖」畫蛇添足都可以休矣!
太極八卦的物質基礎及其應用
(之三)
劉光宇
轉自:http://www.yihun.com/Article/yxlt/yxltt/200812/1451.asp
1.4 《洛書》及其意義
從日月運行的「數學模型」,按一定的規則得到《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這個數學模型就是《真河圖》和《洛書》。
再仔細觀察《真河圖》發現,只要把「四方」的「四個陰數」「逆時針旋轉45度」,就得到《洛書》。
這一動作說明,《真河圖》和《洛書》是對日月運行這個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的描述。
《洛書》來源於《真河圖》,與日月運行的真實情況相符,表述的是一種自然規律。也就是說,《先天八卦》、《後天八卦》表述的是一種客觀規律,並非主觀臆造。
1.4.1「後天八卦」數學模型
後天八卦數學模型即《洛書》,是一個九格數表.如圖24。是在發現「日月逆行」以後,由《真河圖》轉化而來。「數表」雖然很簡潔,但其內涵卻很豐富.與日月的實際運行又是非常吻合,具有客觀性,非人為臆造.
1.4.2《洛書》的穩定性。
《洛書》具有超穩定性,其任意一邊三數之和等於15。這樣的結果,一方面說明這個「數表」不是人為填寫,具有客觀性,與一個節氣之數相吻合。
另一方面說明日月運行的穩定性,非人力可以操縱,可以控制。
1.4.3《洛書》數列的意義
《洛書》數列之數360,為周天度數,正好為一年之天數。
古以360天為一年,雖後以365天為一年,但周天度數360仍是客觀之數。這也說明《洛書》是表示日月運行的客觀數據,非人為臆造。
1.4.4《洛書》配八卦,體現日月逆向分運動。
由日月順行到日月逆行,這是人類認識自然過程中,逐漸深化、提高的結果。《河圖》有可能就是當時認識的真實記錄,只是流傳有誤。但是,日月運行的方向事實只有一個。今人史力生在《河圖》基礎上提出《真河圖》,並由《真河圖》得《洛書》,很好地解決了「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千古疑案。先天八卦圖的「象」系統,不能承載日月合運動及能量轉換,即五行變化,而《洛書》和由《洛書》推導出來的《後天八卦圖》則可以很好地體現出。
古人仍是「大地中心論」,但「是以大地為中心,以星宿為參照系」時,發現日月逆向運動。《洛書》四陽數一、三、九、七居外,象太陽運行的「四象」。四陰數二、四、八、六居內,象月亮運行的「四象」。五居中,為土,為大地,為地球。這樣,《洛書》配《後天八卦圖》實際表述的是以大地為中心的立體空間圖。這也許是「大地中心論」的理論依據。從圖上看去,地球位於中心,人仍然在大地之看問題,把這個中心視為第一個星體,×1。1乘任何數得1。從圖上看,月亮是去地球的第二個星體,視為2,用「2」乘以四個陰數象,即位:2×2=4,到位。2×4=8,到位。2×8=16,取個位6,到位。2×6=12,取個位2,回到位,得月亮逆行,循環不已。從圖上看,太陽是去地球的第三個星體,視為3,用「3」分別乘以四個陽數象,即位:3×1=3,到位。3×3=9,到位;3×9=27,取個位7。到位。3×7=21,取個位1,回到位,太陽順行,循環不已。那麼,從這個意義上,日月是逆向運動的。
1.4.5 《洛書》數學模型體現日月逆向合運動
從上圖看,日、月運行,可以分別看作是兩個封閉的圓周運動。而我們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和自轉,月亮圍著地球轉。在地上看日月運行,雖然還是逆向運動,但是,因為有南北回歸的存在,每天太陽升起並不是在同一個位置,月亮也一樣。換一句話說,日月雖然作循環運動,但是它不是完全封閉的,而是一種螺旋性的。一張簡單的《洛書》表格,完整地表達了這種日月交叉運行,螺旋型變化的過程。請看以下的分析。
1.4.5.1 太陽運動在《洛書》中的體現
太陽實際的運動是東升西落。在《洛書》中的體現是沿陽數「1、3、(5)、7、9」順向運動。圖27顯示了由直線連結,到曲線變化,再到坐標曲線的演化過程。圖27中的《洛書》是平面圖,其曲線也為平面曲線。
1.4.5.2 月亮運動在《洛書》中的體現
把《洛書》中陰數按2、4、6、8順序連接,可視為月亮的逆向運行路線。圖28顯示了由直線連結,到曲線變化,再到坐標曲線演化這樣的過程。
1.4.5.3 由曲線到圓周運動再到右旋雙螺旋結構
圖29是正弦函數曲線圖.從圖29可以看出,圓周運動可以用正弦或餘弦曲線表示。反過來講,一個正弦或餘弦曲線也可以表示圓周運動。
所以,圖27、圖28由陽數1、3、7、9和由陰數2、4、6、8所連接的曲線完全可以表示日月的圓周運動。同樣的道理,我們完全可以把日月的圓周運動用《洛書》曲線的表現形式來表達。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這樣我們就能看出,《洛書》實際是由兩條曲線構成。這兩條曲線所代表的是一個空間結構,看似都穿過中央五(五代表大地),實際是「繞」大地的,所以。這兩條曲線應當看作是象彈簧一樣的立體結構。把這兩個立體的曲線一合併,就發現它是一個右旋雙螺旋結構。和DNA右旋雙螺旋結構完全一致。
2.太極八卦的應用
以上系統、完整地論證了「太極」,「八卦」的來歷。使我們明白---「太極八卦是研究日、月規律」的學問。所謂「日、月之謂易」正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八卦是無字天書」是有根據的。
「數、象、理」是八卦的核心內容。
那麼,八卦又是怎樣和「占」扯上關係呢?即八卦是怎樣被應用的?
2.1 八卦是怎樣被應用的?
首先,是實用性的需要。
研究日月運行的規律(即太極八卦)是為了正確向天下發布節氣、天氣變化。只有正確地發布了天氣、節令變化,才能「替天行道」,傳達上天的旨意。最高統治者「受命於天」的「天子」地位才有「合法性」。
所以,在上古、中古時期,「太卜」所掌握的觀測數據和觀測方法,是國家的最高機密。
其二,是其規律性的使然。
《繫辭》「……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是講古人發規了自然界可以歸納,可以類比的規律性。古人用一句「天人合一」給予高度概括。
「一」為何?
《老子》曰:「道生一」。一既是規律性。又有一句古語「天人相應」,即是人與自然現象、天體運行相適應,相對應。
這本是在古代極易理解的一句話。但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似乎是太籠統了。張穎清提出「生物全息律」,即生物任何局部都是整體的縮影,含有個體生物的全部信息。這為後來生物克隆技術提供了理論依據。
據此,有人提出「宇宙全息律」。認為八卦(六十四卦)是宇宙全息之密碼。任何一個卦(局部的信息),都可以「克隆」出整體的信息來。黃鑒老師悟創的《易魂》系列,更加形象的比喻為「時空網路學」,即由八卦系統和干支系統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抓住時空網路中的任意一點,就可以連帶起整個網路。
那麼,這個網路是由誰編織的呢?
本論文的第一部分,論述的「八卦」的來歷,實際論述的是日月的運行規律。
所以說,八卦這張「網」實際是由日月運行編織的。而《黃帝內經》講得也很明白---「干支系統」,實際也是記錄「日月」運行的。簡單一句話,干支系統這張網也是由日月運行編織的。
那麼,為什麼時空網路就可以用於「占」呢?
實際上,在應用八卦「數、象、理」進行「占」的問題上,古老的《易》學與現代的《生物遺傳學》,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殊途同歸了。所不同的是,《易》文化是從宏觀講日月地的運行對萬物的影響;而現代《生物遺傳學》是從微觀講遺傳與變異的規律,萬物都受日月運律的影響。
日、月運行是萬物之綱紀,統領世間萬物。
太陽是大地萬物之父,月亮是大地萬物之母。日月(地)的運行,孕育世間萬物,並且,日月運行的節律,深刻時絡印在每一種生物,每一個細胞的分裂、生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夠遊離於日、月、地「三界」之外不受日月的孕育而生長。
假設雖有「日月地」三星體,但「日月地」的運行規律不符合太極八卦、六十四卦和《洛書》右螺旋雙螺旋結構,也不會有地上生物。至少不是象現在這樣的生物。(研究外星生命者應當注意到這一點,而主張炸毀月球的觀念是絕對錯誤的,是要將人類和一切生物徹底毀滅,不可想像的。將來開發月球,也應提前想到月球的軌道的改變對地球生物破壞的嚴重問題)。現代《生物遺傳學》,從微觀講遺傳與變異的規律,最後與八卦、六十四卦、《洛書》雙螺旋結構完全一致了。比如人的胚胎髮育: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這是新個體生命之始,受精後大約三十六小時,開始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細胞。一邊分裂,一邊從輸卵管向子宮移動。而後兩個分裂成四個,四個分裂成八個細胞。……這一段「生命」的過程用易學的語言講則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八個細胞後來發育成人體八大系統。這樣可以把這八個細胞之一看作新的發育點(太極點)。生物的克隆技術就是用任何一個體細胞(與精細胞不同)發育成一個全新的,與原體擁有相同遺傳信息的個體。
那麼,據此,我們可以認為,太極八卦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過程。克隆技術實則是生命信息的重複再現。據此,我們又可以認為,生命的每一步又都是新的太極點,所以,黃鑒老師利用太極點置換,可以發掘無限量的信息。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染色體內有四對鹼基,組成64個遺傳密碼。由64個遺傳密碼組合成長鏈,為DNA或RNA,其空間結構恬為右旋又螺旋結構。這就歸結到「太極、四象、八卦、六十四和洛書」上來了。
因為任何人,任何事,不能脫離日月地運行總規律,總範疇,所以,可以用太極八卦進行「占」。
總之一句話,地上萬事萬物都有同一個信息原---即「日月地運行節律」。在這同一信息原中的任何一個分支點(即任何人,事),又都可以視作一個新的太極點(信息原),進行信息克隆。
所以,太極八卦之「數、象、理」可用於「占」。
2.2 八卦應用的誤區:
基於以上的結論,易學的應用非常廣泛。黃鑒老師講得好,《易經》講的是認識論和方法論。筆者認為,在易學的領域裡,有一些概念被混淆了:
一是認為《後天八卦圖》用得多、《先天八卦圖》用得少。其實不然。
《後天八卦圖》主「理」,主要的內涵是配「五行、方位」,體現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制、合、化」上。
《先天八卦圖》主「象」,應用範圍同樣廣泛,主要的內涵是「卦象、爻象」。如一個卦由下往上讀為:由內而外,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由下往上,前後、左右之分,上圓下方,內圓外方,上白下黑……等之應用。
二是把《先天八卦圖》的範疇和《後天八卦圖》的範疇攪和著,說不明,理不清。
那種認為乾為南(先天)、為西北(後天),其數為2、7(河圖),又為6(洛書),還為1,屬性為火(先天),又屬金(後天)是錯誤的。
應當講,《先天八卦圖》主靜,為立體的、空間性的。《後天八卦圖》主動,為平面的,時間性的。
《先天八卦圖》表形態,《繫辭》第一章講得好:「天尊地卑,山澤以能氣,雷風相博,水火不相射」。
《後天八卦圖》配「五行、方位」,表時間流動。《繫辭》講得好:「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這裡乾卦主西北,秋冬之時。其數就是《八卦次序數》。
推薦閱讀: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真偽
※警方獲授權拘捕違令者 港府定明後天清除佔領區障礙物
※後天人為改運法
※玄空闡秘32-八干四維輔地支,後天八卦五行成
※(1)先後天卦與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