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聽《瀏陽河》寫下處女作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聽《瀏陽河》寫下處女作

本帖最後由 文人 於 2012-10-13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11日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稱,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1日晚8點半,莫言在山東高密鳳都國際酒店貴賓接待廳舉行記者發布會。莫言說,接下來我還是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創作上。  授獎詞  魔幻現實主義融合曆史、當下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11日19時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他將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加頒獎典禮。  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其的頒獎詞為:莫言將現實和幻想、曆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法新社的報道稱,莫言將他青春的經驗和在家鄉的經曆放置在了作品中。紐約時報中文網在頭條位置報道說,莫言打破了諾貝爾文學獎被歐洲作家所壟斷的局麵。  據新華網官方微博透露,莫言將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4萬美元)獎金。  莫言調侃  意味著這段時間要接待記者  據媒體報道,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文學獎宣布者對記者說,當他電話告知莫言獲諾貝爾獎的消息時,莫言的反應是:「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他狂喜並惶恐)」。  談及對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莫言11日晚在記者發布會及接受央視電話采訪時說,「諾貝爾獎是一個重要文學獎項不是最高獎項,隻代表評委的看法。我對我的主要作品比較滿意。」而當記者問到這次獲獎對他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的時候,莫言則調侃,對他個人而言意味著這段時間要接待媒體記者。莫言說,未來將按照我既定的方向,腳踏實地,描寫人的生活,描寫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上寫作。  記者11日在莫言個人新浪認證微博上發現,從下午6點起的2個多小時內,粉絲增加了近4萬。他在8月27日發布的一條微博也被網友們紛紛轉發,留言也從下午的幾百條漲到現在的4000多條 。  "中日對決"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失之交臂  因為諾貝爾文學獎嚴格的五十年保密製度,讓媒體報道熱門人選的主要依據多為博彩公司的賠率排行。莫言較長時間內一直以超低賠率位列歐洲博彩公司競猜榜單榜首。臨近結果公布之際。村上春樹以1?4的賠率超過了莫言,排在首位。莫言憑借1賠9的賠率與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並列第四。  多年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直被冠以「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人」的稱號。他曾多次處於各大博彩公司賠率表前三名,卻至今未得獎。有評論稱,得獎熱門作家往往最終得不了獎。評委會認為,既然這個作家已經被這麼多人關注,那就沒必要再給獎了。  11日下午,央視新聞中心的官方微博稱,央視首次受邀采訪諾貝爾文學獎,而全球獲準采訪的僅有三家電視台。這條微博還指出,「法新社此前報道,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很可能在中國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中產生。這難道是莫言獲獎的信號?」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莫言和村上春樹的爭奪是一種「中日對決」,引起了兩國人民極大的關心。法國《世界報》稱,兩名亞洲作家最有可能獲得本次文學獎,在中日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這個獎的競爭意義很特別。  市場反應  得不得獎都狂歡?  莫言出版物成搶手貨  作為奪獎熱門人選之一,莫言的部分作品在其獲獎之前已在京城斷貨,尤其是其代表作《蛙》——莫言此作去年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在京城已經很難買到。在網路上,莫言的書也在大賣。記者11日上午登錄京東商城圖書板塊搜索莫言的《蛙》,得到的結果是「該商品暫時已售完」。  據上海文藝出版社工作人員透露,莫言的獲茅盾文學獎的小說《蛙》從2009年出版至今共印刷20萬冊,因為諾獎的關係,近日庫存的5000多冊已被搶購一空。本報綜合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聽《瀏陽河》寫下處女作  莫言:作家要作為老百姓去寫作    有位農民,整天彎腰勞作,與驢馬打交道,非常貧困,冬天連棉衣也穿不上。後來聽說,寫文章的作家可以「一天吃三頓餃子」,他決意用寫作來改變自己的生活。這位農民是莫言。  莫言曾義正言辭地說,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個獎去寫作,不管是茅盾文學獎,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他始終認為自己的文學成就是「世無英雄,豎子成名」。  聽到《瀏陽河》,寫下了處女作  11歲莫言就失學了,在草地上放牛放羊,小小的他就感到身邊的樹木、草還有牛羊都是可以跟人交流的,它們不但有生命,還有情感。  1973年,莫言跟著村裏人去昌邑縣挖膠萊河。冰天雪地,三個縣的幾十萬民工集合在一起,指揮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著湖南民歌《瀏陽河》,那情那景讓他感到心潮澎湃。「夜裏,躺在地窖裏,就想寫小說。」莫言跟母親要了五毛錢,去供銷社買了一瓶墨水、一本筆記本,趴在炕上,就開始寫。書名就叫《膠萊河畔》。「那部小說寫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記不清。如果說我的小說處女作,這篇應該是。」  相識張藝謀:莫言像生產隊小隊長  1987年,莫言和張藝謀相識,從此,兩個人的命運被改寫。  莫言看到張藝謀像個生產隊的隊長,就把版權給了他。在莫言看來,因為所有的人都說他像個農民作家。而有趣的是,張藝謀第一眼看莫言,也認為莫言就是生產隊的一個小隊長、記工員。  《紅高粱》電影快開拍的時候,莫言一開始對鞏俐的印象一般,認為鞏俐離他心目中的「奶奶」形象相差太大。在他的心目中,「奶奶」是一株鮮豔奪目、水分充足的帶刺玫瑰,而那時的鞏俐更像不諳世事的女學生,他懷疑張藝謀看走了眼,擔心這部戲將砸在她手裏。事實證明,他的判斷錯了。這個電影拍出來後讓莫言也感到了一種震撼,畢竟在視覺、色彩上營造出這種強烈氛圍的,《紅高粱》是新中國電影第一部。  反對「作家要為老百姓去寫作」  中國作家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被捧到非常高的地步,說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時代的代言人,高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莫言認為,這不僅是對作家,也是對小說作用的一種不太正確的估價。  莫言反對「作家要為老百姓去寫作」的口號。聽起來,這口號平易近人,但實際上它包含了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好像每一個作家都肩負了指明一個什麼方向的責任。他覺得這個口號應該倒過來,就是作家要作為老百姓去寫作。「因為我本身就是老百姓,我感受的生活,我靈魂的痛苦是跟老百姓一樣的。我寫了我個人的痛苦,寫了我在社會生活中的遭遇,寫出我一個人的感受,很可能具有普遍的意義,代表了很多人的感受。」  莫言的小說中從來不曾出現完美的「高大全,紅光亮」人物。由於童年大部分時間在農村度過,莫言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的影響。  本報綜合  人物簡介  說不盡的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於1956年生於山東省高密縣。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係列鄉土作品崛起。先是以一部《透明的紅蘿卜》震驚文壇,然後《紅高粱》達到了其創作的高峰。隨後,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分量的長篇小說,如《豐乳肥臀》、《紅樹林》、《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勞》、《酒國》等,近年新作《蛙》2011年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此外,莫言還曾獲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義大利第三十屆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福岡亞洲文化獎等獎項,並曾位列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國作家實力榜第一位。 福岡亞洲文化獎肯定了莫言對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成就,認為莫言不僅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  莫言作品  《紅高粱家族》  小說中,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家族裏的先輩們,爺爺、奶奶、父親、姑姑等,一方麵奮起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麵發生著讓子孫後代相形見絀的傳奇般的愛情故事。書中洋溢著莫言獨有的豐富飽滿的想像力、令人歎服的感覺描寫,並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檀香刑》  莫言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曆史背景,用搖曳多姿的筆觸、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靈活現地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  《生死疲勞》  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並無罪惡,因此在陰間裏他為自己喊冤。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曆著六道輪回, 一世為人、一世為馬、一世為牛、一世為驢……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沒離開他的家族,沒離開這塊土地。小說通過他和各種動物的眼睛觀察和體味了中國農村數十年的變革。  《蛙》  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穀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以「姑姑」的一生經曆為主線,她是鄉村醫生,幾十年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這位鄉村女醫生的人生經曆,既反映了鄉土中國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靈魂深處的尷尬與矛盾。 中國文學產生世界影響的曆史突破  三湘都市報專訪著名評論家、茅盾文學獎評委、莫言研究權威專家李掖平 

  李掖平,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山東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秘書長。  莫言得獎後,本報第一時間聯係上著名評論家、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評委、莫言研究權威專家李掖平女士。  遠在北京開會的李掖平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我國很多作家寫作的深度和廣度  絲毫不比已經拿獎的歐美作家差  《三湘都市報》:您有沒有想過莫言會得諾貝爾文學獎、或者中國作家誰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問題?  李掖平:想過啊,我特別特別盼著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得諾獎上也確實頗具實力,他的得獎是中國文學在世界產生真正影響力的一次曆史性突破。  另外,我預想的有能力衝擊諾獎的作家,還有張煒、王蒙、賈平凹、湖南的韓少功,這些作家寫作的深度和廣度絲毫不比已經拿獎的歐美作家差。  莫言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堅實的、悲憫的、大愛的立場  《三湘都市報》:您是怎麼看待莫言在中國文壇所處的位置的。莫言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您認為會對中國的文學生態產生何種影響?  李掖平:莫言是中國先鋒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他先鋒性的藝術思維在上個世界80年代就已產生巨大影響,這其中包括作品《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  莫言得獎之後,對我國文學出版界、創作界的發展會有強力的助推作用。在追求深度、高度的純文學創作上,我國勢必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湘都市報》:學界有一種說法,諾貝爾文學獎對政治意識形態的考慮早已經影響甚至支配了它的文學判斷,而莫言作品的民間立場和民間寫作恰好與我國主流的話語與政治形態保持了一定距離,您覺得這是他得獎的優勢之一嗎?  李掖平: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在我個人看來,這是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不尊重和對莫言的一種誤讀。  有些人往往非常武斷地把「意識形態」和「純粹的藝術立場」弄成二元對立。  莫言是民間寫作,這沒有錯,但他更追求人文關懷,他作品的主題有助於人性提升、人格建立、文化反思。我也從不認為他的作品獨立於「體製」、「政治」之外,他作品中引導人性向上、向美的部分,他作品中體現普度眾生的救世意識的部分,他作品中彰顯野性生命力、反思傳統文化的進步與退避的部分,都屬於我國的主旋律。  莫言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堅實的、悲憫的、大愛的立場。  山東高密會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熱點和文化坐標  《三湘都市報》:莫言在山東高密的農村長大,他的很多作品都根植於家鄉的土壤,在一種「懷鄉」與「怨鄉」的複雜情感中,他也成為我國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家。  去年莫言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時候,您說他是山東的驕傲。您覺得莫言獲得茅盾文學獎與獲得諾獎有什麼關聯嗎?  李掖平:從我所了解的信息反饋來看,我不能說兩者有必定聯係,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都了解茅盾文學獎,他們也不會因為莫言得到茅盾文學獎而有所考慮。但是莫言獲得茅盾文學獎,肯定會被真正喜歡他創作的讀者所了解。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會使得我國文學界的影響真正走出國門。  《三湘都市報》:那您是怎樣看待山東、高密帶給莫言的,和作者回報給他所根植於的土壤的?  李掖平:莫言常常和我說,他所有的靈感、激情、才情都來源於高密。他的創作之根紮在高密的熱土上,他熱愛故鄉,熱愛北方,他忠於山東漢子的血性、方剛、重義、輕利、豪爽、俠義的性格。故鄉給了他必不可少的剛性,傳統文化的生動、傳奇又賦予了他瑰麗的藝術思維。  至於莫言回報給高密的,他作品所展現的高密風土人情、雄長勇武的生命力,就是他對故鄉最熱烈的謳歌與讚美。他筆下所描繪的純樸、豪俠、精神美德展現了中國鄉村的元氣、活力,這對於重塑我們民族性格,增強民族凝聚力都是很有益的。  要是沒有莫言,中國人可能都不知道有個高密。而現在,特別是在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山東高密會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熱點和文化坐標。  我們要向前看,別再對曆史、過往有更多的糾結  《三湘都市報》:諾貝爾文學獎會不會頒給中國作家,這是每年10月很多人心中的一種疑問。其實,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心更多的是出於社會性和民族心態上,而不是文學上的,您怎麼看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  李掖平: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很正常,也很合理,因為翻譯等種種原因,我們都為中國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表示遺憾,人們有這樣、那樣的猜測也很正常,而莫言獲獎,我認為這體現了評委在褒揚「堅守立場、具有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下的寫作的一種公平和公正。  《三湘都市報》:在您看來,我們該如何對待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項?  李掖平:首先,莫言得獎,我很興奮,但也擁有一顆平常心,我相信我們以前沒有得獎確實存在一定的理由。但我們要向前看,別再對曆史、過往有更多的糾結,我們要看到現實,也可以期待中國更多的作家得獎。  莫言的得獎會促進非通俗的雅文學、純文學的回歸  《三湘都市報》:很多人都沒有了閱讀習慣,在人們閱讀興趣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這次莫言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肯定會在一段時間內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但莫言帶給人們的閱讀感受一直存在爭議。  李掖平:莫言是藝術先鋒氣質展現得最鮮明、最堅決的作家之一。他作品的求變、藝術感覺的突然爆裂,會讓很多讀者接受不了,這是正常的。許多讀者往往更關心人物命運的起伏、情節的跌宕,而不太注重文本內部所展現的憂思情懷、精神品質。莫言得獎可以間接逐步引導讀者去讀更為純粹、純正的文學作品,這會促進非通俗的雅文學、純文學的回歸。  《三湘都市報》:請您給湖南的讀者推薦一部您個人最喜愛的莫言的作品吧。  李掖平:我喜歡的莫言的作品太多了,包括《透明的紅蘿卜》、《檀香刑》,我特別想說《蛙》,在我看來,《蛙》對於多文本的整合的探索非常成功,這成為了一個航標,一個標誌。  記者 王銘俊  眾說  莫言獲諾獎的意義  中國作家獲此殊榮,意義非同尋常。莫言不僅讓當今世界認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也讓中國文學在當代國民心中得以回歸。感謝莫言。  水運憲: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  莫言是無法複製和超越的  諾貝爾獎對於中國作家不重要,但莫言作品對於中國文學很重要。莫言的長篇創作,我認為已經超越我讀過的幾位亞裔諾貝爾獲獎作家的作品。  我特別喜歡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莫言的非凡想像力與對於人性的深層的開掘,獨特的語言天賦與同時代的作家拉開了距離。  他不屬於傳統敘事也不屬於廟堂程式化敘事。他是獨特的,是民間的,是魔幻的;也是現實的鄉土的。但莫言小說的世界又無法用鄉土、魔幻、民間來概括。  解讀莫言,最好是讀他的小說,走入他宏大奇幻的世界。  葉夢: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  莫言獲諾獎  治療中國作家諾獎焦慮症  中國作家確實存在諾貝爾文學獎焦慮症,有些作家為了獲獎,揣摸諾貝爾獎評委會評委的心理取向,參照前蘇聯獲獎作家的獲獎道路,然後天靈蓋朝前,目的性很強地朝那兒衝鋒,讓我感到失望,也讓我看不起。  一般來說,莫言獲獎,中國的作家短時期內不會再獲此獎,這是治療諾貝爾焦慮症的最好藥品。  因為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公認的大獎,所以莫言獲獎,會對年輕的中國作家起到推動作用,讓他們更有自信地寫作,從容地走向世界文壇。  鄭彥英: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文學院院長  莫言是80年代中國文學的「爆破手」  莫言是中國作家中最優秀的,對中國文學最有貢獻,他的文學才華無需質疑。上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經曆了一次小小的爆炸,拉丁美洲是文學大爆炸,中國這個小爆炸中,莫言擔當了一個爆破手的角色。  麥家,作家,編劇,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解密諾貝爾文學獎評選  每年的十月前後,總有中國人在問: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會不會頒給中國作家?即使不是十月,諾貝爾獎這個透著金光的大蘋果也常常掛在中國作家的眼前。  馬悅然,瑞典文學院院士、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也是諾貝爾獎評委中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漢學家。他曾在公開講話中解密諾貝爾文學獎評獎的情況。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何產生  有資格推薦文學獎候選人的人物和組織包括瑞典學院的院士,與瑞典學院相似的外國文學院的院士,各國作家協會的主席,各國大學文學係的教授們,和已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團體沒有資格推薦候選人,一個作家當然沒有資格推薦他自己。推薦書應該在2月1日之前寄給瑞典學院。  學院每年收到幾百封推薦書,有的推薦書推薦同一個作家。2月初的候選人名單包括100多個作家。瑞典學院成立了一個包括五個院士的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這個委員會2月開始討論名單上的作家。每次開會後,委員會報告給學院,讓大家討論。  到每年的5月底,原來的候選人名單縮短了,最後的名單最多包括5個或者6個作家。文學獎委員會的每一個委員5月底或者6月初得寫一個報告,評價這五六個候選人的文學作品。  9月,學院開始開會的時候,評委每個星期四討論到底應該選誰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最終,得到絕對多數票的作家當選,這起碼需要12個院士參加最後的投票。  本報綜合整理  教育尷尬:新「八股」國文體例須反思  錢學森老人在去世前,曾喟然長歎: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家?沉甸甸的疑問指引我們回頭把目光投向孩子和教育。  我們的中、高考,要學生思考的是《提籃春光送媽媽》和為什麼「摔了一跤」。隨著中國走出計劃經濟時代,作文教學似乎也形成了以「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計劃型作文教學體係。學生從寫人寫事、寫景狀物、寫說明議論,莫不陷入了一種新「八股」的體例中。寫事的作文必須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狀物作文必須是形狀、顏色、結構、味道、品質、用途,學生的每次習作就好比是完成一道數學題。對這類習作的評價,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幾大要點評分。  在中國,一個接受常規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學習看圖說話起,就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作文學習之路,結果是學生「怕」作文,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下筆」,幾乎成所有小學生的通病。學生的作文內容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假話、空話、套話連篇,語言貧乏,毫無文采。  這就是當今作文教學麵臨的尷尬之處:學生作文缺乏個性思想,大多數學生按新「八股」體例寫也挽回不了高考中作文丟掉的20分。基礎教育的作文教學如此,又怎能要求照此方法培養出的人才,寫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驚世之作呢? 據武漢晨報  聲音  中國應少些對諾貝爾獎的「偽關注」  曾經聽到這樣一個段子。一個人告訴他的朋友,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朋友一聽是中國人的名字,大喜。那個人緊接著告訴他,楊振寧是美國籍。朋友臉色即變,唏噓不已。這個例子實實在在地反映出許多中國人對於諾貝爾獎的真實心態——是為了內心自豪一把,而不是為那份科學成就驕傲。這實際上是一種「偽關注」。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諾貝爾獎承載得更多的,是一份「變形」了的民族自豪感。進而言之,對於這樣沉重的一個獎項,更多的人關心的焦點是:是否有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到底為社會、為人類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一個國家,有人能獲得諾貝爾獎,說明獲獎者對人類社會做出了較大貢獻,對國家的進步也有所幫助。但是,隻有每一個人都生活得有尊嚴,都能提高自身素質,對自己的工作、事業精益求精時,社會才能進步。而社會的進步實在比是否有本國的人獲得諾貝爾獎更加重要。倪亞敏

推薦閱讀:

莫言獲諾獎:狂喜並惶恐
外報:莫言獲殊榮 諾貝爾文學獎讓人耳目一新
莫言變了嗎?(下部)
莫言談家庭教育:孩子身上的壞毛病,都是父母教的!
為什麼莫言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後,他的作品才廣泛被閱讀?大眾選擇閱讀物的標準是什麼?

TAG:文學 | 處女 | 莫言 | 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