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一萬零一條理由
第一章 一個走運的人
有一個人,特別難忘。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真走運啊!」
可這個人並非我們看來特別幸福的人。她開著一家小小的雜貨店,沿街伸出只有一扇門寬的櫃檯,店子出售一些糖果、煙草之類的小東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沒有一點積塵。
店主老是端坐在那裡,含笑地招呼客人。閑下來時,她就勾下頭用絲線編織些小飾物,諸如手鏈啦,髮帶啦,
隨後就掛在店子里,有誰喜歡就買走。
最初,我是被她編的一個精巧的筆袋所吸引,淡綠色的,像最嬌嫩的草。
「今天真走運呵。」她說,「春光多美!」
她的讚歎是那麼由衷。
「這筆袋就像春的顏色。」我說,「特別美。」
「我真走運,」她說,「遇到了一個知道我心思的人。」
我買下了這個筆袋。不知怎的,也牢牢地記住了這位製作者,也許是受到了她溫和友好的對待;也許是她單純
的落落大方的眼神;也許就是她那句「真走運呵」。
我經常會順道去看看那家店子,有時買些東西,有時只是看看。因為在我的生活圈裡,很少有人認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來已經過得相當不錯了,但他們本人仍覺得還缺少許多,遠遠抵不上「走運」這個詞。
可這店主,多麼平凡。終日坐著,等待人們光顧,還得一張一張撫平那些亂糟糟的零錢。但就是這個人,每天把頭髮梳得漂漂亮亮,穿著得體的裝束,安詳而知足地活著。
有一天中午,我路過店子,她正在吃午飯,就著開水吃一隻大大的糯米團。看見我,她笑笑,又說自己真走運,吃到了香甜的糰子。
「你該到對面的店裡吃一碗發燙的面。」我說,「那才舒服。」
可她說,那糰子可不是普通的東西,是她的一位老顧客親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非常健康,還能爬山呢。
「我有這樣的朋友,」店主說,「真幸運。」
她喜歡扎紮實實的生活,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她從不虛榮,不在意別人的目光,因為她自己就能證明她很走運。
那一次,我在店子里買了個她編的髮網,綰頭髮用的,我說去爬黃山時,我要用它來盤起頭髮。
她讓我歸來時替她帶一張山上的照片。她又說著:「真走運呵!」像是恭喜我,又像在說她分享了這個「走運」。
歸來後,我如約前去把我拍攝的最好的一張照片帶給她。我還慫恿她,哪天請人照看一下店子,親自爬上黃山。
「有纜車吧?」她問,「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樣。真幸運呵,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快樂了!」
「不必坐纜車,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說。
「是呵!是呵!」她笑笑說,「我夢到過。」
後來,我搬遷了住處,好久沒去店子。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它來,便匆匆趕去。
可是,店子雖沒關掉,但換了另一家店主。我問起她來,新店主說,她去世了。隔了一會,他又說,那個人真有禮貌,她倒下時,許多人去抬她,她還睜開眼,說:「謝謝,我真走運。」
我怔了許久,問:「那你知道,她去世前去爬了黃山么?」
店主正忙著做生意,這時突然停下活計,說:「爬山?不會吧?」
後來我才知道,她是個下肢癱瘓的女子,坐在特製的
輪椅上看管小店。而我,由於她陽光一樣的微笑,從沒在意她缺少什麼。
我會常常想起她,想起那由衷的一聲「真走運呵」,因為它是點燃人良知的一片光芒。第二章 活著的一萬零一條理由
不知是由於天性中的憂鬱、孤獨,還是因為成長的受挫、痛楚,有一段時間,我心裡時常會冒出許多有關生命
的疑惑。而那時,我的外祖母已年屆八十,銀髮飄飄,說話氣喘吁吁,走路時雙手不停地哆嗦,像被巨大的無形之手牽引著。但她卻像一棵頑強的老樹,勤勉地活著,將慈愛的笑容給予她所愛的人。
外祖母常說活著的理由有一萬零一條,所以她才留戀生命,留戀那曬進來的滿房間的陽光。當我追問她究竟那一萬零一條理由是什麼時,她總是笑而不答,並讓我自個去尋找答案。
我果真去準備了個本子,到處找人攀談,請他們說出活著的理由。很快,那些理由鋪天蓋地而來:有個常來送信的郵差說,他活著是為了親人,他愛他們,要與他們廝守,共度長長的一生;有個鄰居是大學生,他說活著是為了榮譽和生命的尊嚴;我還問過一位陌生的過路人,他說為了不白白來人世一趟,他要到處走走,看看,跋山涉水,去領略生命中的許多潛藏的景觀,這就是他活著的理由。
最難忘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少女,她長著圓圓的白白的臉,走路都已經軟著膝蓋了,還常常出來坐在樹下,傾聽鳥兒的歌唱。她起初並不知曉自己的病情,後來有人說話不慎露出了口風,少女卻沒有為此哭泣,而是更長久地坐在樹下,抱住她愛的樹。很久很久以後,人們才發現她在樹榦上刻下三個字:我要活。
漸漸的,我那本子上記載的理由已有數百條了。過了一年,又變成了數千條。雖然遠不及外祖母所說的那般浩瀚,但字裡行間的真摯動人,卻足以說明:熱愛生活,善待他人,懷有追求,是多麼明智和高尚的選擇。
隨著閱歷的增加,那個本子密密麻麻地記載了無數個活著的理由,它層層疊疊,甚至有的還相互重合,但它們中間熠熠閃光的便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黎明,有了期盼,有了轉機,有了續寫未來的可能,有了對生命價值的思索,有了創造奇蹟的起點。
然而,並非人人都能眺望到希望,因為希望總在遙遠的前方,具備放眼長望的能力的人才能看到它。我曾聽一位身世坎坷的少女談及,十六歲那年她遭受了一次巨大的不白之冤,她發誓說,如果第九十九天她還討不回清白,就毀滅自己。可到第九十天時,她看到了希望,及時修正了誓言。結果,她抗爭了整整一年,終於得到了公正的結局。
斷斷續續好幾年,我都認真地搜集著一條條「理由」,終於有一天,我不再熱衷於這方面的抄錄,而且,我估計,也許那兒的理由已達到了一萬條。
就在這時,外祖母病危。我趕到醫院去看她。當時,她定定地睜著眼,側著雙耳,專註而又陶醉地聆聽著什麼。我悄聲問她在聽什麼美妙的聲音。
外祖母喃喃地說:「我在聽心跳的聲音。」
這何嘗不是世上最美的仙樂呢?生命多麼輝煌燦爛,多麼值得去珍惜。
我流著淚,鄭重地將這第一萬零一條活著的理由鐫刻在心中,永遠,永遠……第三章 分別的日子
不久前,我辦出國講學,結果簽證辦晚了,實在趕不上了。我家的小孩聽說後,狂喜得載歌載舞,一得意,不由吐露真言,說是這一陣,她每晚臨睡前都要祈禱一遍:「簽證不要下來呀!」
這小孩像只小蝸牛,出門也背著自己的小房子,小小的觸鬚探到點潛在的危險,就將身子縮回最安全的棲身地。
小孩讀了六年的書,當初曾像一團熱情的火,呼啦啦,奔放著一路燒出去,而如今,見到了一些不如意或是不公平的事,回到家,面對父母寬容和藹的笑容,她像個歷經滄桑的人,常常輕聲嘆息一聲:「家裡真好呵!」
每次聽說我要出差,她會哭喪著臉說:「你又要走了!」隨後,隔一天就要追問一句:「你又要走了?」把這當成一件牽腸掛肚的心事。
每逢出差在雙休日,小孩會送我到樓下,隨後飛奔而回,慌慌張張的,常常會一不小心撞在陌生行人的懷裡。我知道她是急著趕回家,獨自站在高高的窗檯前親眼目送我,看我走出弄堂,坐上車,越開越遠,直至消失。她慌不擇路是害怕錯失了那個送別的程序,所以,每回見她抽身而去時,我都會有意放慢腳步,暗自計算著她是否已趴在窗台上了。
在小孩心裡,這紛繁的世界裡能給予她陽光的人還是很少很少呵,沒有比與父母廝守更富有安全感的。
有一次出差,我提前辦完了事,改了機票匆匆返回。那天正好是周六,我輕輕打開門鎖走進房間。小孩正彎著小身體埋頭做功課,她抬頭瞥瞥我,淡然一笑,又埋頭做起來,並不理會我。
「喂!」我輕聲叫道。
她抬首看看我,訥訥地問:「媽,你是真的嗎?」
我笑起來,說:「當然!」
她小心地伸過手碰碰我,觸摸到了我的袖子,又摸摸我的臉頰,忽而燦爛地笑起來,說是她想我不可能提前回來的,還以為是幻覺又跑出來了。
在我們分別的日子裡,小孩會一往情深地想念我,焦慮地幻想我歸來時的歡樂,她還會環抱住我的衣物,勾下腦袋把小臉埋在裡面。事隔數年,她還對我出差的日期記得分毫不差。
「那天,是一九九六年二月二日,你去北京,是星期五晚上!」她娓娓道來,「你拖著行李箱走呵走,像拉著一條狗,走得很慢,你坐上一輛強生計程車,車子開得慢極了,我以為你改主意,不想走了。」
那是我跟司機說:「我女兒在樓上目送我呢。」
司機回道:「真難得!」於是,他慢慢啟動,車子開得像跳慢四步舞,輪胎在水泥地上艱難地磨著。
她又告訴我說,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星期四,正好是暑假返校日,她從學校慌裡慌張往家跑,想著:媽媽走了還是沒有走呢?她想一定是走了,一定是走了。推開門,發現我還在整理衣服,往箱子里放,她有多驚喜,心裡在說:原來媽媽沒走,媽媽還在!
她時常為與我短暫的離別而流下滾滾熱淚。
我總感覺,她給予我的真情既是一個孩童對於母親的熱愛,還有碰壁後的無處可給的深厚友情,這個失意的小孩把想索要又想付出的種種情感都一股腦兒掏了出來,交在我手上。
這是一個重感情的小孩,她能理解我的奔波,也會在每次分別後團聚的日子裡格外珍惜。可一個小孩僅從家庭里獲得愛和關注是遠遠不夠的。
當一個小孩在童年期遇上的是善待和仁慈時,才會懂得人間的溫情,才會重情和善良。在我們做小孩時,曾遇上過一些師長、鄰居或是素昧平生的人,他們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的愛護,我們往往記住的不僅是他們的姓名,同時還是人類的光輝和美德。我們從自身的經驗中相信,做一個關懷小孩的人是多麼富有詩意,多麼無愧於未來。第四章 高樓生活小記
蝸居高樓數年,時常從微觀上念及高樓生活的種種妙處,無非是離日月星辰相對近些;或是多少逃掉些工業污染的塵埃;還有就是能從高處俯瞰大地上的芸芸眾生。人是很奇怪的,起點一高,極易寬大胸臆,弄不好還會產生些狂妄的念頭。
然而住得高卻未必看得遠,只因不遠處立著兩幢層高相仿的高樓,擋去風光無限。我暗自將其中一幢叫做王屋山,另一幢叫做太行山,並深切理解當年愚公為何率領沒有窮盡的子孫挖山不止。直至有一天,有個住在我們樓後的熟人告訴我,她最恨我們這幢樓,因為它像根柱子似的立在那兒,擋住她的視野,我才知彼此彼此,恨又如何!
只是聯想到樓與樓尚且如此,那麼人與人,思想與思想呢,或許生活中真該給旁人留出空地來。
然而,高樓生活卻又是教人相互靠攏,數百人集居在一個水泥外殼裡,同飲一箱水,同觀一片天,加之成天聚首電梯房共同晃著肩上上下下,不說彼此知曉姓氏筆畫,就連彼此親戚的臉相如何,狗叫黑箭還是叫瑪麗也一清二楚,甚至,住得相近的,連貴鄰的菜單也能從廚房飄出的氣息里略知大抵概況。
這種見縫插針的人際想來可怕,但實際卻無礙,高樓生活的設計定局在嚴謹之上,屬於深居簡出格局的;走廊四通八達,門一進一進的,鮮有鳥語花香,連進出的小孩,臉上都帶點無趣的表情。高樓里最有活氣的當數門衛們,制服一穿,老當益壯,只是這個差使不知怎的極易政變,人馬常換常新,而且是一朝門衛,一朝規矩,我就幾番被新來的門衛攔住盤問,有幾次都由家裡的鐘點工站出來證明我確屬此高樓之良民。有時見又換新門衛了,就極想學著鐘點工,左手提一滿袋子青菜,右手拎幾條活魚,那埋頭居家過日子的樣子,別說是新門衛心悅誠服,就連自己也感覺回歸了想要的質樸生活。
居住高樓的最大困惑是出行不便,原本拔腿就能去的地方,如今還需仰仗電梯,何況,電梯常常搗蛋,不聽人言,站在那兒死等電梯而不得,往往悲哀地聯想到「束之高閣」四個字。高樓下有塊安民告示的小黑板,那兒稱得上是自由論壇——送牛奶的愛在上面寫:交牛奶費今日截止;房管部門大筆揮揮:後天清洗水箱;推銷商來寫:美
國甜橙,價優。大凡這些信息都像登場起鬨,眾人過目便忘。惟有一次,有個淘氣包在黑板上寫下龍飛鳳舞的字:明日停電,無電梯。立時,黑板前人頭攢動,人心惶然。
當然,身居高樓也能過出非常閑適的生活,守望門戶,自成一體,瓶里插上些許草花,養幾株來自農田的谷穗,房子雖小,窗開得很大,以便讓思緒飛出去翱翔;白天筆耕,夜間苦讀,這樣的日子過一百年也是飛快呵。只是每每見有人卷著鋪蓋搬離高樓,總不免悵然,略帶傷感,彷彿靜止的相安無事的生活開始湍湍流動,留在原處
的則有被遺棄之感。
由此一想,才知心存對高樓生活的見異思遷。人畢竟是大地上的生靈,無根,居住與人生同理,若踩著踏踏實實的地面易得落地有聲的底氣。不過,話又說回來,儘管人性思念著另一種生活,但安居廣廈幾近潮流。也許這一人生驛站的體面、文明、新潮在捕獲人心。更何況,盡享現代建築的恩澤,高高在上,品品名茗,讀寫人生,這不
是幸福又是什麼!
第六章 情歌
總覺得好的情歌應該像一塊芬芳的蜜,藏在心底里,永不融化。在苦短的人生歷程中,一想起那熟稔動人的旋律,心中便會泛起某種溫情:誰都曾有過相信愛情會來到的好時光。
那種情歌總是符合永久的愛情真諦,歌的背後彷彿默默地站著個熱烈而又忠誠的男子,或是衷情而又含蓄的女子。嘴裡唱著這樣的歌,愛情的高尚、神聖、無悔無怨便像畫卷似的展開。愛情是生活中的一部重頭戲,好的情歌無疑是其中最美妙的一段仙樂。
只是如今有些情歌不知怎的越唱越苦,有的甚至於幾近哭訴。特別是某些男歌手,聽著他們的歌,直覺上就是一個愛情遊戲中的老手,透出的氣味也不正,無非是自憐、自悲,甚至逼進某種狹隘的絕望中。那樣的情歌里彷彿帶些砒霜,真要深陷其中,恐怕一眼望出去,愛情和生活全都是傷痕和碎片。
其實,在情歌中抒發愛的失落,愛情的可遇不可求,甚至於愛情的破滅也未嘗不可,現世的愛情已失卻古典的詩情和浪漫,純情也成為一種奢侈。但無論如何,愛情仍是人類情感中升華得最純粹的,它的光輝永遠也不會黯淡。因而,美好的情歌應該是大氣的,呵護人的靈魂的。唱著它,慰藉心靈,從而寬大視野。
我比較喜歡聽女歌手唱愛情,比如李娜,她的歌聲有一種盡心去愛、充滿不落的渴求的激情。又比如葛洛麗雅·伊斯特芬的歌,她的《歡樂時光》、《愛你太深》、《天意》豐潤、滑順,用歌聲詮釋了人類彼此的關愛與感動,愛情的神秘誘人,以及濃厚的感恩色彩。
有一年去香港,曾有人問我是否有意為幾首曲子填寫愛情方面的歌詞,被我婉拒。好的情歌歌詞,如同愛情一樣不可強求,它的靈感應該是帶有天賜色彩的。更何況,空有好詞好曲,若無大氣磅礴的歌手來傳唱,也是徒勞。
葛洛麗雅·伊斯特芬的歌之所以能催人淚下,很大的因素是她對人生與愛情的頓悟和熱情。這個歌手曾遇上過一次毀滅性的車禍,醫生斷言她將終身癱瘓,永不能生育,結果她克服重創,浴火重生般地復出,並且奇蹟般地生下了愛情的結晶,一個天使似的女兒。這樣堅強而有生命力的歌手,開口歌唱對生命、對愛情的領悟,從心靈中
散發的激情澎湃,那番豐厚的心靈底蘊,就連石頭也會被打動,別說是常人。
最令人難忘的是在新德里聽一個印度藝人唱情歌。那是個老人,七十來歲,從衣著看他,又窮又老,但他的目光清清白白,歌聲誠摯而又蒼勁,他邊唱邊撥動著手中的木琴,那種弦樂完全排斥技術主義,是最為自然和簡單的:如同馬蹄落地;如同嘆息;如同一陣小風拂過;如同鐵匠在勞作、鳥在扇動翅膀,在這樣的拙樸的伴奏下,一往情深的歌聲響起……
在情感生活淡薄的現今世界,一首好的情歌仍能讓人刻骨銘心,流連忘返,它昭示著人類關於美妙愛情的夢想永遠不會幻滅,一代一代,聽者如雲。
第七章 跑銀行
按國人的習慣,也許視跑銀行為隱私的一種。有一次我去銀行辦事正撞見一位熟人在存款,猶豫著是否要上前請安,就見對方扭過頭去假意沒認出我。其實又何必呢,不論取款還是存款都是一種甜蜜的活動。特別是捏著錢興緻勃勃去存款的人,是既有餘錢又曉得為將來盤算的,那種人屬於紮根於塵世的樂觀主義者,真是值得恭喜。
坦率說,我並不太愛跑銀行,進門就覺得笨拙,搞不清利率,有時還填錯單子,而銀行職員則是嚴格的,有的臉色還帶著華爾街的神氣。不過有一次的經歷卻讓我對銀行職員刮目相看,那回我把錢送進櫃檯,那人竟退回我兩百元,我拒不承認自己馬大哈到點錢也出錯的地步,便又堅決地將錢推進去。他見我如此禮讓,只得將款子再清點一番,無疑,必錯的是我,不過這個錯誤使我進賬錢財,所以還錯得蠻幸福。
另有一次因臨時急用,我去銀行提前支取,這時的心理活動較為複雜,總有些慚愧,彷彿有點出爾反爾,不守信用。偏偏那銀行職員又逼問一句:你是叫某某某嗎?口氣里似乎帶點潛台詞,好像我不該叫這個名字似的。後來才知,她的兒子是我的讀者,此問正為了驗明正身。正是那次跑銀行,我被一位老人拉住,她說她不識字,讓我替她填存單。她穿著舊衫,手中攥著一沓卷邊的錢,叫我分四個名字存。我以為是化名,結果她告訴我那是她四個兒子的名字,她說這些錢都是她小票換大票,慢慢積攢起來,想存著作為百年之後給兒子的心意。我看著那位顫巍巍的老人,淚水險些落下來。這位衰老的母親總想留下些什麼給孩子,可能給的她在數十年中幾乎都奉獻殆盡了,包括親情、關愛、庇護,然後就是最後一次的盡其菲薄的所能,人呵人,母親呵母親,總是這樣。
以前的時候,銀行還時興叫號。由報號員007、008地吆喝,聽了很覺不適;我的一位朋友說她也不喜歡變成代號,提議說還不如改用十二生肖來替代。我起初還覺得這設想別出心裁,富有童心,但轉念一想又覺更為不妥,若是報號員大叫:豬!狗!那不是罵人一樣么?好在現在文明多了,一對一辦理銀行業務,大廳里還設保安呢。
說到這保安,保護安全功不可沒,然而個別的先生卻實在不成樣子:穿制服、戴帽子,外表還算斯文挺拔,然而骨子裡卻透出粗魯,公務在身的閑人最可怕,有的保安打量儲戶時飛眼掃人腰包,日光放肆得彷彿在審查那些錢財來路正否。聽說銀行都設有監控器,建議這些先生放幾盤帶子觀賞一下自己易惹事端的禮儀。
從兩年前,我就慫恿女兒將零花的小錢存進銀行,她起初不肯,覺得錢放在口袋中摸得著特別實在,後來聽說錢能生出利息,就開始財迷心竅,拿了點小稿費就急巴巴地存進去。有一次她看到存錢的那家銀行搬遷了,驚慌得不得了,惟恐人家變卦不認賬。
存款跑銀行將來也確實會有風險。然而每當我牽著女兒的小手,以存款人的家長之身份跑銀行時總感特別的安詳,也許是看著女兒走進常人的生活模式中去了。世界上有一千條理由說常人的生活很平庸,而卻有一萬條理由說明常人的生活很實在,包括偶然跑一趟銀行。
第八章 送我厚禮的那個人
那個人是女性,自稱是我的同行。說實在的,她的創作熱情常常令我汗顏:對她來說,世上的事塗塗抹抹最輕鬆,她興緻勃勃地伏案疾書,文稿一摞又一摞,而且,她還自配插圖,大筆揮揮,隔一陣就出版一本大作,她那樣的勁頭和才華讓我不由心懷嫉妒。
那個人有時也令人感動,誰欣賞她,或是對她的作品說上一兩句好話,她便心花怒放。有時還慷慨地拿出珍貴的文稿相送。隔好久,還會念叨起稱讚她的人的名字;倘若遇上對她作品不屑一顧,或是對她本人不敬的人,那也沒關係,她有點馬大哈,也不太懂得去怨恨,過一會就忘了,仍認為自己的作品妙不可言。
那個人的最大美德就是對人好,特別友善,熱情似火。別人約她去做客,她總是心急火燎,每次都提前抵達;她若約了別人上門,也同樣毫不鬆懈,早早打電話過去,小聲懇求道:「不要遲到噢!」在她看來,朋友或親人就該多多聚會,共度美好時光。
還有一次,那個人在商店裡遇上一個藍眼睛高鼻樑的老外。那個人一句英文也不懂,而老外一句中文也不懂,但他們卻一見如故。那個人為老外指了路,兩個人藉助手勢互通姓名,還攀談了一陣,臨別時兩個人依依不捨,「飛吻」了一個。這似乎有點過於親昵了,不過,那個人就是奔放,不掩飾自己的好感。她的外交手腕讓人發現,還有比語言溝通更深得人心的東西。
那個人每日早出晚歸,是個大忙人,可鄰居家一隻叫尼克的小狗走失了卻使她夜不能寐,她擔心尼克找不到食物,怕它被不愛它的陌生人拐走。她還為鄰居難過,一隻活生生的小狗突然不見了,而它的小狗窩還在,只是空著,冷冷清清,主人的心應該會空落落的吧?那個人為這件事把心操碎了一百遍。
那個人的守信用我是深有體會的。有一次,我與她約定在車站碰頭,偏巧那天我外出開會,而那又是一個拖拖拉拉的會,待我走出會場已離約定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我想那個人一定是獨自回家了。路過車站我望了一眼,卻發現那個人仍站在夜色中,因為腳站累了而不停地交換站姿。與她做伴的,只有一棵忠誠的樹。
不過,那個人有時也麻煩,冷不丁會提出一串問題,這些問題大到宇宙天體,小到雞毛蒜皮。看你被問倒,她分外高興,沒準會把答案告訴你,原來她有時是存心找茬,考考你。有些問題儘管你回答精確,但也不必自鳴得意,因為她不會滿足,仍會一個勁地追問下去,直至你詞窮。假如哪一次你不肯服輸,搪塞了她的提問,這下,你倒霉了,她會牢牢地記住你的愚蠢。
那個人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人,但對待生活,她愛憎分明,並不比我們這些複雜的人遜色,而且,她知道怎樣獲得幸福。不過,近來她好久沒出作品了,她在忙更重要的事:她想給盲人設計一種有美妙響聲的衣服,穿上它們,人們就能關注到世上的盲人,並成為他們的眼睛和親人,她看見盲人篤篤地敲著棍子,心裡就不好受。
當然,那只是個美麗的夢想。那個人有太多的奇思怪想,她常常一個人坐在小房間里喃喃自語,享受夢想。
那個人其實沒送過我什麼禮物,她一般不送人什麼奢華的禮物,她送出的厚禮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返璞歸真,什麼是快樂和美好,什麼是一個人的初衷。
那個人那一年才八歲。那一天,當我欣賞著她自己裝訂出版的作品時,她把小頭顱倚著我的肩,甜甜地睡著了,她是那麼信賴我,信賴這個世界,她的真情又是一份豐厚的禮物:讓我們相信,我們也能做一個給世界帶來厚禮的特別真摯的人……
第九章 花朵的夢想
有位記者在新千年即至時,打起背包,去世界各地採訪一些少年兒童,想讓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談談對將來的看法,不出意料,這些年輕人很樂於吐露真言,只是,他們呈現的有關將來的夢想灰濛濛的,充滿了戰爭、貧困、疾病以及厄運的陰影,令人驚訝。
有的孩子說世界將變得很冷很冷,白天像黃昏一般,黃昏就如現在的黑夜,而黑夜則變得漆黑一片,如同鑽進黑洞;還有的孩子說,人類將變得像機器人,沒什麼聰明與愚蠢,只要在頭皮里裝塊晶元,人人都與天才無異;另有孩子說,將來會有戰爭,還會有戰犯以及更多的罪犯,很多人找不到好工作,他們會因為羨慕他人的錢財而淪為盜匪。
這些孩子的可怕的夢雖有一部分是出自於天真無忌,有一點脫口而出的成分,但總體上看,還能察覺他們對這瞬息萬變的世界心懷恐懼與不安。他們心情惶然,充滿憂愁,他們看到了負面的東西,牢牢記住。
世界的確是如此不完美,戰事時有發生,能源危機、大氣污染、自然災害、毒品,它們像毒蛇一樣纏著人類;更何況,還有人間的悲歡離合、成長的不適、生活的動蕩,這些都會是催人悲觀的因素,人生哪有完全如意的呢?
人的天性中有憂鬱,因為我們的心靈是那麼敏感,我們更容易體察人生的遺憾與悲苦,也就是說,我們的目光往往更容易看到「失去」而不易看到「獲得」;我們索要的永遠超過我們所能夠得到的。
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就是這樣的灰濛濛,她說人活著沒意思,總會苦得不成樣子,最後去死;她有美好的歌喉卻不唱歌,說再唱也沒有黃鸝鳥唱得好;她有豐盛可口的一日三餐卻對著它們說:無非是酒肉穿腸過。
她看不到她的「獲得」,她沒發現因為有死亡所以生才更壯麗;因為有「不幸」所以幸福才值得格外珍視。
我看過一張凱文·卡特拍攝的非洲的照片,一個渾身骯髒、餓得奄奄一息的女孩倒在地上,半閉的雙目里露出几絲弱光,她雙手前伸,摳在泥地里,艱難地一步一挪地朝食品發放中心爬去。凱文·卡特,這個南非攝影家看到那女孩時,在放聲痛哭中攝下這張苦難的照片。
為何那個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女孩沒有生存的質疑呢?與其說這是出於一種求生的本能,還不如說是一種人活下去的勇氣,一種人類精神的光華。
人的精神的芳香使得沉重的人生變得富有意義。我們的夢裡應該有這種色彩:熠熠發亮的,引人前進不輟的,而且,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立足於創造,把世界變得完美些。
這個夢的顏色其實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高遠美好的夢,給人以開闊的視野,豐厚的動力,能使人看到蘊於痛苦之下的幸福、黑暗過後的黎明。於是,人類不再害怕與驚訝,也不甘於陷在悲觀的低吟淺唱中。
當然,對將來的擔憂是客觀存在的,但如果能登高一步,看一看過去、現在與未來,便會發現,人類已面臨過無數的災難與浩劫,然而,它們並未損傷我們人類的銳氣,反而磨礪了我們。人總是能夠戰勝這一切的,包括自身的怯弱。
若能看到這一點,看到我們在失去中的獲得、在苦難中的堅強、在幸福中的勃發、在創造中的輝煌,那麼,我們的夢將是絢麗的。
世界的顏色是多彩的,因為有了會追求會創造的人類。
第十章 女兒心
做女孩那會兒,我和女伴們時常會不由自主地談及各自的母親,像是一檔固定的節目。母親在我們眼裡都有些落伍:心腸很好,但喜歡嘮叨,常令人啼笑皆非。只有兩個女伴例外,其中一個說她的母親實在可氣,無論她如何如何孝順,母親總是偏心愛她的哥哥,從不在意她,這很傷她的心,她是永遠也爭不到母親的寵愛。另一個女伴的母親我們都見過,她是個小個子,但目光銳利得出奇,有點火眼金睛,她管女兒管得極嚴,女兒稍一違背她的意旨她就亂吼,有時還用手打女兒的頭。
就在那一陣,有個女伴被一個年長的男子騙了,她傷心欲絕,說她不想痛苦地活在世上。她看淡了人生,甚至半夜從家裡跑出去,整夜地在路邊徘徊,盤算著選擇怎樣的死法。大家勸她,說什麼她都咬著嘴唇搖頭。這時,有個人說了句:「做媽媽的目睹孩子的死會有多難過!」
頓時,那位心灰意冷的女伴淚如雨下,她那眼看要撒手歸去的靈魂被拽了回來;她發誓說,要為母親而活。又過了些年,她的母親患病而死。她為母親送完終,想到的還是必須好好地活,否則母親在天之靈會不安的。她說母親很愛她,她活得有模有樣是對母親最好的回報。
那一位家有小個子嚴母的女伴,她最終在選擇職業上與母親的設想完全相反。母親眼裡噴出怨火來,大吼大叫,瘦削乾巴的身子氣得簌簌發抖。但就在她離家去報到的那天,母親一邊拍著她的頭,一邊吼道:「好好乾吧!」女伴俯身望母親,只見其頭頂上的叢叢白髮。她心中那番酸楚的感觸終身難忘!
至於另一位總抱怨母親偏心的女伴,有個時期遇上了挫折,在她生命的低潮期,母親無限慈愛地呵護她。她說現在才知,母親並非不寵愛她,而是看她很爭氣因而把關懷給了當初體弱的哥哥:母親總是這樣,格外體恤最需要相幫的孩子。
又過些年,一群群女伴又聚在一起。這時我們已獨立成人,脫離了母親的庇護,可我們仍不由自主地談及母親。我想,我們之所以難以抹掉那個心中最溫馨的影子,是因為每個人都是從母親那兒出發的,而且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再也找不到比她更有恩於我們的人。
前不久,我在整理舊相冊時看到了母親一幀少女時代的照片。那時的她清純、文氣,笑容矜持,如花蕾初綻。我的心裡潺潺地流淌過疼惜,母親也曾有過花季,也做過被人寶貝的女孩。而如今,那一切都已消逝。她推開另一扇門,將鮮花和陽光無私地給予後代。
我匆匆地離家去看母親,我忽然像小時候那樣依戀她。半路上,我看見一位母親擁著個女孩,女孩的臉緊貼在母親腮邊,兩個人親昵地說笑,過路人都多看了她們幾眼:多麼美好、甜蜜的一對母女,周圍的一切因為她們而生動萬千。小女孩說:「媽媽,我長大了會待你好的。」小女孩會漸漸長大,會有許多事要顧及,不知她是否會淡忘兒時許下的諾言?但願不會,因為善待母親是人生第一要事。
但也不知怎的,每次見到母親,我滿腹的話就無法表述,說的都是平凡的家常話,母親回的話也如此。我想,也許最珍貴的情感往往難以用語言表達,只有用心來傳敘罷了。
第十一章 滴水之恩
我們當時的班裡,有個名叫金龍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麗堂皇,可品行卻是一塌糊塗。他有點「鬥雞眼」,眼睛總像是在凝視鼻尖的正前方;頭髮理得極短,根根豎起;而且學習成績也很爛。當然,他最大的特點,一是窮,窮到非拖欠書雜費不可;還有就是愛打架,誰冒犯他,他就掄拳頭。有時他也打輸,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的腮幫子被打腫了,頃刻間一張臉脹大了一圈,像豬頭。
我和金龍幾乎沒有什麼交往,那時我是個膽怯的女孩,我保護自己的訣竅是:不去招惹金龍這樣的首惡分子,甚至連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有一天輪到我值日,卻發現金龍捂著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掃的速度,故意看著窗外。隔了一會,忽聽「哐」的一聲,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齒將嘴唇咬出血來。
我不得不跑過去問他怎麼了,他只是搖頭;我拿出手巾給他擦血,他沒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來抹去。
後來我才知道他腸子有病,有時會痛昏過去,可他怕貧窮的父母擔憂,從不對家人言及,每次發病都是靠自己的免疫能力,慢慢挨過去。
又過了不久,班裡排演大合唱,準備國慶節全體上台演出,並且規定每人準備白襯衣藍褲子,可金龍說他不參加。知情的人說,他沒有白襯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覺得少一個人不好。於是我就出面向鄰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襯衣交給金龍。金龍先是推讓,面紅耳赤,最後還是接受了。
演出散場後,金龍將襯衣還給我,他居然把襯衣疊得工工整整,就像一個非常斯文的男生,這令我非常驚喜,忽然感覺他並不是那麼可恨。
不久,班裡就傳出閑話,說金龍在他的小本子里記著我的名字。有人說那是個黑名單,上了那個名單可能要挨拳頭了;也有人說,金龍鍾情誰,就把誰的名字記下來。
這兩種說法對我來說都是可怕的。可直到畢業,金龍都沒來找過麻煩,弄得我倒在心裡藏了個謎團,甚至又恢復了冷淡的態度。
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鬧市與金龍相遇。此時,他已是個沉穩、溫和的父親了,說起當年的生活,他忽然說:「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單冊里……」
我幾乎叫出聲來:「為什麼?」
他說他至今還保留著那個名單冊,那裡記的是幫助過他的人的名字,他是個不慣言謝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達深藏於心的感謝和敬意。
人與人骨子裡也許都是記情的。另一個我認識的女孩,也是家境貧寒到眼看要挨不過去了,後來社會送來了關懷,她的同學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將同學們的贈物放在箱中,捨不得動用,說是每天打開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圍有那麼多的關懷、愛心,就忍不住喜極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們,這是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還有一位學音樂的年輕人,懷才不遇,四處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樂大師,大師認為他有天賦,就給了他一張名片,並在上面寫滿讚揚的話。那年輕人從此敲開了音樂殿堂的門,步入成功。後來,他無論走到哪裡,總把那張名片帶在身邊,一來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來,提醒自己成為一個仁愛的、關懷他人的人。
世界因為這大大小小、綿綿不斷的人與人的關懷而變得永恆,事實就是如此。
第十二章 人與汽車
對於機械的構造以及操縱機器這類事,我是天生的笨拙。為此我是又喜又憂,喜的是世上哪有完人,人常是這樣,在某些方面弱智一點,在其他地方便冒出些許看家本領,既然與這些鋼鐵家什無緣,那就只求盡多地聚些才能在文字方面。至於心懷遺憾的是,我從小酷愛汽車,長久地凝視飛馳而過的汽車總是幻覺那化成一匹匹飛馬,能夠載著人去夢想的地方。
當然,人是極容易愛上汽車的,因為它確實是個上好的東西,它圓了人類日行千里的奢望,給予人們以往所可望而不可即的觀念和想像力,它使人類抵達了自由奔騰的新境界,甚至,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自一九○八年亨利·福特開始批量生產T型汽車,迄今不過九十餘年,這門新興工業席捲而起的發展旋風足以說明,在當代生活中,它具有異乎尋常的力量。
汽車已無所不在地滲透於我們的生活,駕駛汽車者也成為龐大的一族。平心而論,我見過的車技最棒的司機幾乎都在山野,不在都市。其中有個名叫恩主的藏族小夥子,他駕一輛舊依維柯載我們從梅里雪山山腳下的德欽趕回迪慶中甸,夜深了,海拔四千米的險峻山路上閃著寒冷的雪光,從路邊的斷崖陡壁下冒出一團團濃霧,汽車似乎只有貼著山腳才能蹣跚前行,就是這樣,恩主的車仍在疾駛,彷彿騰雲駕霧,他把持方向盤時的那種怡然,真是達到了人車一體的境界。
另外,多年前還有一次,我去四川峨眉山,包下一輛個體汽車,車子臨開時,車主才將司機招來,我一看,那人竟是位獨眼龍。儘管如此,他在盤山公路上將車開得風馳電掣,還常常將雙手從方向盤上移開,真是令人驚魂難定。一路上,他大談他曾把車開得滾下山崖,車子掛在尖石上,而乘客都從破車門裡抖落出去。事後才知,他這是在要挾乘客,乘客若服軟,奉上若干小費,他就能把車開得平穩非常,我至今仍為自己那種咬緊牙關,豁出來冷眼觀望的勁頭而自豪。
大約是在年前,我又抱著這種豁出來的勁頭去學駕駛,於是,這所駕駛學校就有了個技藝極臭的學員。我的師傅姓張,很是苦口婆心,每次見到這樣的好人坐在我開的車中頭一點一點地做鞠躬狀,我都心生愧意,只恨朽木不可雕也。不過,比起我的一位相知的文友,我還算是塊特殊材料。她在學車期間,慌亂之中錯將油門當剎車,將站在車前指指點點的師傅一頭撞進水溝。
與丈夫相約一塊去學車,是因為懼怕人與人之間不帶感情色彩的競爭,不料,摻和情感的競爭也麻煩。在學車進程中,這位先生實在好為人師,對我的車技頻頻指責,還自稱為戴師傅。不過,每次坐丈夫開的車,總是為其擔驚受怕,毫無享受之感。我的另一個朋友表現更絕,她坐其夫開的車,每每便在一旁督戰,叫著:「當心!剎車!」而且說腿酸難忍,原因是她為丈夫捏一把汗,喊剎車時還非得在腳下使勁,暗自幫丈夫做踏剎車的動作,那是令人感慨的,自己人呵,相伴中有著柔軟無盡的瑣碎,更有催人淚下的彼此的呵護和親情。
駕馭汽車需要經驗與勇氣的完美統一,然而,我認為更高的境界則是理智與思想以及對人的珍視。我不是個開車好手,但我信奉勻速前行。只因汽車再聰明也僅僅是機器,它不懂在黃昏時,應該體察行人歸心似箭的心情;也不明白下雨天要禮讓抱著嬰孩的母親,而駕馭汽車者能賦予它這樣的好心和智者風度。另外,適當的車速真正符合一個偉大亘古的物理現象:勻速前進,風景無限,車速過快,視野越窄。不僅駕車如此,生活何嘗不也被包含在其中?悟到了這一點我十分欣慰,似乎已不枉這一番對汽車的痴迷,以及對生活和人的敬畏之情了。
第十三章 好客
自小就有東方人傳統的好客傾向,喜歡家裡人來人往,而且最好是遠途而來的客人,有點神秘,難以捉摸。這種對來客的特殊要求來自於我的一個女伴的經驗:她有一大門親戚,就住在相鄰的弄堂里,他們經常趿著拖鞋,套著汗衫不請自到。這樣的客人雖然彼此不生分,但也失卻了主客間的彬彬有禮,甚至某種期盼和驚喜。
當然,這已是一種相互爛熟的關係,不存在客來客去的分寸和情致,那兩大家人在一塊的不分你我,無所顧忌,不知怎的不像是人來客往,倒像是聚眾鬧騰。
最難忘的是自己成立家庭後第一次請朋友上門來做客。當時,真是怯生生的,惟恐難以使朋友盡興。後來才慢慢發現,較客人而言,主人才是一個靈魂性的人物,從某種角度說,還能左右客人在這段時間內的幸福還是痛苦,比如主人熱情,客人就倍感溫馨;再比如,主人端出什麼待客,客人就得用什麼,天經地義,別無選擇;主人要是盛情留客,客人一時半刻就無法脫身。
我就做過被盛情挽留的客人,開心溫暖中有著感嘆和不如意。那是一個單親家庭,朋友的孩子七八歲。這個小男孩每次總是瞞著他母親早早撥來電話,聽我答話就明知故問地說一句:「你還沒出來呵?」有時,他會隔十分鐘撥一次,有點等不及了。直到有一次,撥過來沒人接了,這才舒出一口氣,飛跑到弄堂口來候著。最好玩的是,他會在我抵達後,悄悄地把我的皮包和鞋子藏起來,不讓走,一定要保證過不久再去,他才放行哩。其實,客人在時,他也沒太多的話,最多是當客人說到他時會倏地抬起頭,感激地一笑。他還是孤獨,祈盼多一點愛撫。所以每次去這位朋友家我都會多坐一會,喚著這小孩的名字與他說說話。
我見過最奇特的來客是一位外埠的朋友,她說想喝點我煮的雞湯,我說歡迎歡迎。結果她上門來時竟像遷移似的提來五口大箱子,滿滿地堆了半間房子,而且一個個都沉甸甸的,像是裝著金銀財寶。問下來才知,她要坐中午的航班,為了能從容地品嘗雞湯,只能把行李來回倒騰,省下些時間。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哦,為了多見朋友一面,捨得不厭其煩地大忙一番。那樣的人,即便不開口,也會暖著人心的。
待客之道中最沮喪的事要數說好要來的客人,突然變卦說不來了。那彷彿是一朵花結了花苞卻無法綻放;一個句子有了逗號卻無法繼續,活活憋在那裡。
我還覺得邀請父母來做客是最溫馨的,在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里和老人敘敘家常。昔日的一家人分掰成兩家人,腦子裡想什麼就絮絮地說什麼,既有一家人的鬆弛,又有兩家人的得體,那是待客的最高境界了。
不過,如今的潮流是另外一個樣子了,待客往往都在飯館酒肆,彼此進退自如。但我覺得這也是現代人善於將自己藏起來的一種表現,其實,相熟相知的朋友連相互的家都未拜訪過,那個中的感情應該是跛行的,因為惟有上門做客才能更多地看到一個人的生活痕迹。
人與人的美好往來,包括好客的天性,永遠是一種美德,它既是人內心的熱情與強大,也是一種軟弱,與人共處時,時光流逝飛快,生活會更容易,更舒心。
第十四章 校園生活
我常跑校園,小學、中學、大學都去,到了國外也會找學校進門兜一圈,那種急切程度彷彿不僅僅是職業需要,而是從骨子裡生出來的一種情結。只可惜從小到大,我的那些母校不是被兼并了就是因故搬遷了。說實話,再回母校已找不到原汁原味的記憶了,連畢業前悄悄鐫刻上自己姓名的那堵牆亦被推倒了,這是件傷心的事。
先生在一所大學當教授,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與校園毗鄰而居。那是些令人歡喜的日子,我們常去擠食堂吃大鐵鍋里煮出的飯菜;在人聲鼎沸的大禮堂看電影;或是聽合唱隊的女生唱歌,那種生活帶著一種年輕人的芳香。
最最美不勝收的是黃昏在校園散步,校園裡豎著高高的旗杆,圖書館燈火通明,帶著一種上進和朝氣。校園內的樹往往較公園的樹少一些雕琢,我喜歡有幾棵粗枝大葉的樹;它們也喜歡我,每次我漫步到此地都會飛落幾片葉子表示問候。站在校園,總有些神聖的感覺,目光看出去是如此,靈魂中閃過的更是一片非常晶瑩剔透的景象。雖說現今的校園生活已不似以往那般純凈,多了許多五花八門的東西,但與塵世相比,仍有一種隔岸相看的純潔和乾淨。
人在校園裡待久了,嘴裡講的辭彙也常飄著書香:學生、先生一叫,相互間就有些脫俗,也有些閉塞。先生在那兒當博士生導師,我因而沾光做了他不少弟子的師母。我的觀點是這種博導當得古董些為好,做學問的人越老越值錢,容易讓弟子望而生畏。可先生卻老穿著布褲子、運動鞋,裝束上多少有點年輕人的浮誇。有一次我撞進書房,卻見他比劃著胳膊在唱「彎彎的月亮」,後來才知是為校慶排演節目。演出那日據說大禮堂學生觀眾爆滿,這位博導還像模像樣地留了不少舞台劇照。又過了一陣,我在同仁相聚聯歡時看見北大教授曹文軒載歌載舞,這才釋然;人在校園,即便有幾根白髮,心中仍會存有些激動不安的語言,外人難以讀懂,也不必去讀懂。
校園生活是一種經歷,那種經歷帶來的最大財富是有一大撥同學。一個同學抵十個熟人。人與人彼此一稱同學,心胸便敞開許多。一道成長,一道求知,同一個起點,這就形成了鐵定的好感和親近。人往往可以不記別的情,可卻不由自主地念及同學之情。我參加過的幾次同學相聚,無不帶著那種讓人心軟的情緒:真切的問候,細細的追索,美好之中又帶著清高和矜持,不似別的社交場合的人物關係,亂糟糟地夾裹著私下交易。
我常對女兒說,將來我要送你去住校園,睡硬板床,吃大食堂的粗茶淡飯,到圖書室去搶佔座位讀書到深夜。去那兒並不僅僅為了文憑,而是去過真正的校園生活,那是一種美好的年輕人的經歷,帶有一種特別明媚的光澤。這種光澤會零星地存在著,不論多久,驀然回首,它仍在閃爍。在它閃爍光芒的那一刻,人都會發覺自己被輕輕地觸動著,因為曾有過的純潔其實是生活中最美麗也是最精髓的東西,它將留在心底直至永恆。
第十五章 香格里拉並不遙遠
對於地處滇西北的迪慶香格里拉,我夢縈魂牽。當然,我對所有美名傳天下的地方都存有著難以遏止的心動。在我的觀念中,最為理想的生活模式就該是:寫作、旅行;再寫作、再旅行。套用一句老話,即為:假如我不在家,那我一定是在旅行;假如我不在家,又沒在旅行,那我肯定是在去旅行的路上……
「香格里拉」在當地藏語中意謂:心中的日月。我認為它那最奧秘神奇的好看之處,在於天然的瞬息萬變。我們幾乎在一天之內「走」過了世上所有的季節:一會兒是芳草青青的金沙江畔,一會兒便到了冰雪皚皚的雪山峽谷;先是廣袤無際的千里草原,後是密林之中的粉白色民居;隔了一條河,翻過一座山,就是另一種民族風情了,人們的服飾,村落的布局,甚至牧羊女的山歌都變了,是簇新的韻味了。
在穿行香格里拉大峽谷群時,我幾乎成為一個沉默的人,只顧凝望著近處碧綠的草甸,那分布著的秀美旖旎的蘭花、龍膽、百合;遠處則是一派雪域高原的壯麗,潔白痴情的雪峰,映襯著湛藍的湖泊。這奇異的美景讓人嘆息、發獃,一時難分天上人間。
置身於縱橫的河谷、靈秀的山川中,時時能感受到心靈的憩息。在現代都市忙碌而躁動的生活里過久了,跑到這雪峰群山腳下,親近著大自然,傾聽大地松濤的聲息無異於精神上的吸氧。博大的自然具有難以抗拒的感召力,久久地面對它,倏地,心裡像點起了燈,彷彿有亮光搖曳,教人心生感動。在那一刻,質樸而安靜地思忖著該如何活著,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對待愛情,定會較往日通達些許。
慓悍、曠達的康巴漢子也可屬於香格里拉一道出彩的人文景觀,他們活躍於牧區、叢林、高原,策馬賓士,辛勤勞作。這些漢子帶有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驕傲、驍勇、勤勞、神秘,眼裡閃著不被馴服的勃勃生氣,猶如雪山般的尊嚴。
香格里拉的民歌多如繁星,大都是質樸而又單純的,帶有天然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氣息,記得曾有個叫旺堆的年輕的康巴漢子,他為我們唱過一首又一首當地民歌,卻不說一句與歌唱無關的話。他穿著金絨藏靴,頭戴金邊帽,身著氆氌製成的楚巴,配以銀刀、護身符,是個本性赤誠、純潔,用歌聲詮釋心靈的康巴漢子。
他深情地唱著一支古老的歌,大意是有個少年愛上了一個少女,他經常站在雪山腳下低聲吟喚她的名字,而從未在她面前有過示愛的表達,終於有一天,不知情的少女離他而去。那是一支帶給人永久嘆息傷感的歌,陰錯陽差被辜負的愛情,傷痛與無奈,久遠而茫然。那真摯中帶有悲涼意味的情感,聽來真是讓人感覺一唱三嘆,恍如隔世,這刻骨銘心的愛,這天老地荒不變心的鐘情,樸實動人的心跳果真存在?
旺堆的另一首歌更為永恆、綿長,叫做:香格里拉並不遙遠。歌聲格外衷情、淳厚,那是歌唱他的家鄉,讚美那至純的愛,那人神共擁的山水湖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意境。這古老的至善至真的理想熠熠生輝;香格里拉並不遙遠,因為那至高的境界正是人們內心的聲音,它是我們的夢想。
我從迪慶香格里拉帶回若干歌帶,留著身心疲憊時傾聽這純凈明澈的歌。可惜,後來我無論如何都尋不到它們了,也許它們遺失在歸途中,也許被湮沒於雜蕪的物件里,我們痛失了太多太多珍貴的東西。幸好,它們時時在我記憶中閃爍。
就在此刻,我寫著香格里拉並不遙遠時,分明看見了它的光澤。它是我們心中的日月,滋潤、慰藉著現代人容易乾涸的心靈。
第十六章 孤獨紀念日
有人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重活一次。說實在的。我欣賞這句話,並且常常會在我的那個「孤獨紀念日」里重溫當時的心境。
那件事始於一場鬧劇。在校園裡,這一類稀奇古怪的鬧劇常演常新,比如某女生的眼鏡盒找不到了,最後發現被人扔在垃圾箱里;或是某男生充當好漢從高處跳下,結果磕掉了半顆門牙。而這一次,事態更嚴重些,是黑板上出現一幅粉筆畫,畫了些穿裙子的小人,都長著豬頭,邊上還配著嘲諷女生沒頭沒腦的話。
這絕對是觸犯眾怒的。一時間,女生堆里開始聲討男生。其中有個姓史的女生,長得人高馬大,聽說她常常要揍那些看不順眼的男生;有一次還將兩個小痞子的衣領揪住,然後提起來,反正,挺女權的。這位女中豪傑提議在黑板上改畫男生長豬頭,以示女生不好惹。一時間,應者如雲。
我也不知自己是怎麼說「不」的,我說這麼做無非是給校園增加一出鬧劇,還不如暗中學幾手男生的開拓性思維。我說到這兒,史同學已經氣得五官錯位,兩隻鈴鐺似的眼裡彷彿飛出無數發炮彈。
從那天起,我被神秘地晾在一邊。據說史同學背地裡給我定了個「叛徒罪」,並逐個找跟我有交往的同學說悄悄話。
獨自穿行在校園裡,那是一種人群中的孤獨。我只得為自己訂了個「孤獨紀念日」,一個人咬緊牙關對付孤獨。那種害怕被眾人捨棄的心情常常在夢中出現。我的感覺糟透了,彷彿原來走的是美好明凈的大路,莫名其妙地誤入險象環生的崎嶇小道。
我開始留意書刊中關於戰勝孤獨的辦法,有一種方法是深呼吸。我甚至還發明了自己編的「深吸舞」。只是那種舞跳起來得做誇張的吸氣動作,有點像垂死掙扎。
另一種辦法是跟鄰班的一個女生學的,她很孤獨,並說這個世界不公平,但她乾脆躲在心靈的陰影中,把世界看成是敵意的。她看見有人笑,就會說:你為什麼不想想哭的時候?看見別人穿漂亮的衣服,就認為這無非是讓別人看的;她要是撞上誰在唱歌,哪怕是嗓音出眾,歌聲婉轉,她照舊會說:哪有鳥兒的歌聲好聽。有一次,我的作文得了獎,放學後,她特意一路尋來,說:「你永遠比不上莎士比亞!」
我忽而感到,我永遠不要像她那樣!我需要友情、愛和人們相互間的攜手。於是,我制訂了一個計劃,每天主動出擊,跟一位同學說話,建立外交關係。我沒想到,一切都那麼順利,到後來,女同學們交頭接耳地競猜我下一個建交的會是誰。甚至,當我叫到史同學時,她昂著頭,大聲說:「到!」
我的孤獨紀念日就此告一段落,說實在的,我很感謝它讓我體驗到孤獨的心境,它有點傷人,但卻太自然了,那是全人類都會有的感覺,因為人既是社會的人,也是個體的人,於是,孤獨常常是一種真實的情懷。只是,高明的人往往能走出它。
許多年後我才聽史同學說,當初她們之所以排隊似的與我和好,除了同學之誼,還有就是她們敬重熬得過孤獨的人。
我忽而想起在孤獨的日子裡傾聽風聲,在那時渴望著變得完美,以及幾近絕望地對友情的祈求,不由喜極而泣:它使我的心靈成熟、凈化,並不再害怕孤獨,更何況,人與人的相攜共進是如此美麗,如此充滿契機。
第十七章 真情歲月
人們喜歡孩子首先是因為他們不懂設防,稱得上是性情中人,而且,孩子往往更能體察人間悲情。前一陣我家養了三隻小雞,取名哆、來、咪,後來來和咪都先後死去。它們死的那天全家都不好受。女兒竟長時間地垂著小腦袋為來和咪悼念;她一整天陪著哆,惟恐它傷心。在她的目光里,人和小雞都只有一顆心,怎麼也不忍看著那顆心發痛、破損。
還有個孩子被選去演一齣電視劇,演到苦戲部分,導演啟發她想像那些世間的悲慘:失去父母;最親密的朋友突遭車禍,等等,導演話未說畢,孩子已大放哀聲,而且她被觸動得太深,以至於勾著頭啼哭不止。結果戲反而無從拍攝。導演抱著孩子又買新衣服又逛遊樂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這孩子重綻笑顏。
據資料顯示,有百分之五十的成人難忘童年,依我看遠遠不止這些。我們其實可以同一切人談論童年,這是一個永不衰敗的話題。每到人們談及小時候如何羞怯、纖細,如何護著心愛的東西東躲西藏,如何一聽宇宙的奧秘就心神搖蕩,這時,面容上會升起奇異而柔弱的光彩,唇齒間都會漫出夢的氣息。
有一次我去採訪一位女囚,起初兩個人對峙著,一問一答。然而一涉及童年生活,她便滔滔不絕。她憶起小時候立過的誓言,它們簡單、高貴、清清白白,她就是從那兒出發去尋找幸福的,可是最後她忘記了自己的初衷,走向別處,此時封存的記憶紛紛復甦,看著童年的純潔自我,心中柔腸寸斷不由淚光閃動。
然而,最能體現孩子博愛、真情的還是他們的繪畫。我非常欣賞上海兒童想像畫藝術中心的孩子們的畫。無論是飛禽走獸、精靈、飛船,那些大膽的線條,富於原始美感的絢麗色彩讓人嘆為觀止。我時常在他們的畫展里流連忘返,從中傾聽到心靈的吟唱,宇宙的聲息,以及許多視線永遠抵達不到的東西。
中心的指導老帥周文富是個沉默的人,他的訣竅似乎就是三條:鼓勵、鼓勵、還是鼓勵;充分保持孩子天然的創造能力,由他們奇思怪想,由他們尋摸到真實的渴求,暢通自由地繪畫真實的心靈世界。
我的女兒也在中心學畫,我好生收藏著她許多富有才情的畫,有一日整理起來,居然有三抽屜之多。那些紙片都是她一邊愉快地哼著歌,一邊信手畫來,她似乎是找到了一個秘密暗道,通過它去講述孩童時期的深奧和浪漫,憂鬱與慾望,它們都是寶貝。
那些兒童畫給成人一種提示,它留有人之初的心靈印記,每個人,不論是硬派還是冷漠,循著它,都能找到最初的真心。
不久前去母親家度假,無意中打開舊式的三門五斗櫥,居然從中翻到兒時的幾件愛物,將它們捏在手心,真是恍如隔世。我開始尋找五斗櫥後小時候私自刻下的量身高的記號,它們還在。我原以為永遠地拋下了它們,徹底地忘卻了,現在它們突然跑出來,還是歷歷在目,怎能不讓人百感交集!
時過境遷,愛物還是原來的愛物,母親也還是原來的母親,閉上雙眼就能傾聽到她走動時衣裳窸窣作響。然而我們長大了,一路丟失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愛和真情,漸漸變成塵世之人,誰知有朝一日返身去尋覓,是否還能將它重新擁入懷中……
第十八章 世上可有歡樂寶貝?
前些年,我在小朋友送我女兒的賀卡上看到一句贈詞:小鳥,你是個歡樂寶貝。
當時的小鳥真是個天真自在的小人兒,彷彿永遠是歡樂的。她常常隨著微風穿行在公園裡,想著毛毛蟲為何那般難看,狗為何搖尾巴。她對自己對他人都很寬容,記得有一次,都夜間十一點了,她睡不著覺,偷偷爬起來,躲在自己的房間里「咚咚」地灌籃。不但將家人全都吵醒了,還使樓下的鄰居驚魂難定。我生氣地訓了她,她誠懇地接受了,可一張小臉上卻是喜滋滋的。事後,她振振有詞地說,她在想:這時打籃球是錯了,可總比半夜一點再打要好些吧?否則,鄰居會以為出鬼了。
人懷有赤誠的童心,往往是歡樂的。然而單純的歡樂總是脆弱的。小鳥一天天長大了,她人大心大,開始有了源源不斷的煩惱、痛苦:她常常會為堆得老高的、做也做不完的功課嘆息;為學校里不相識的校友遇難猝死而傷心;為同伴的閑言碎語而不安。甚至,是一些在外人眼裡極小的事件:被代課老師錯叫了名字;在食堂買盒飯被高年級學生撞翻了飯盒等等,等等。任何不順當的枝節都可能摧毀她的歡樂。
我勸說小鳥,不妨換一種眼光來看生活。功課多,你若無法抗拒,那就暫且將它當成一個關口吧,能度過如此艱難沉重的一段歲月,今後的路就會走得有耐力。至於同伴中不和諧的聲音,說得在理的你記在心裡,有些不同的聲音能夠長人見識,知曉原來還有人是這樣看待世界的。至於那些無聊的部分,一笑了之。何必去跟無聊糾纏?那會沾上瑣細、卑微的塵屑。
可是,小鳥的臉上頻頻出現著不安和惶然,我知道,她的心裡仍有陰霾,仍充滿疑慮。
歡樂為何不能長久?為何稍縱即逝?那是因為太多太多的緣由。其中之一便是生活的嚴峻多變,難盡人意。人生活在社會中,幾乎每一天都會遭遇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它絕非故事裡描述的那樣輕巧。有一個故事這麼寫著:有一隻小熊帶著一罐蜜糖去祝賀朋友的生日,半路上颳起風,下起雨,小熊滑了一跤,蜜糖全打翻在地。小熊只得將空罐子送給朋友做生日禮物,沒料到朋友歡天喜地,因為它釀有吃不完的蜜糖,正缺這麼個罐子。顯然,這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是作者的美好願望,而我們寧願更多地相信小熊遭風雨時的焦慮,蜜糖打翻後的沮喪以及種種交織著的複雜情感,那才類似我們熟識的生活。
對於少女來說,剛剛褪卻童稚、純潔的年歲,拉開社會厚重的帷幕,難免會為舞台上紛繁的現實所困擾,她們需要抵禦痛苦和不適的勇氣,需要尋找處世的方式。
記不得是哪一天,小鳥告訴我,她找同學交流過了,同學都說她們也有類似的感覺,歡樂常常是來去匆匆。這麼一來,她反而安定了,因為這不僅是個人的隱痛,更是我們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人生中含有不可避免的悲劇意味,而人心則是最敏感、最能體察苦難的。這也是每個人都會有悲傷的緣由。我們能做的,是為世界多創造些美麗,為他人多獻出些美意,將自己的人生之路鋪設得更美好。另外,不妨保留些赤誠的童心、寬泛的目光。
少女的生活中有歡樂,也註定交織著無盡的憂傷和痛苦,這就是長大的標誌。然而真正的成熟則是不僅能把握人生的方向,同時能夠樂觀地悟出:憂傷和痛苦就像天氣,別看它肆虐橫行,但總會過去,一旦心靈達觀了,就如太陽出來,光芒萬丈的好天氣再次降臨。歡樂隨之而來,暖洋洋地照耀著樂於敞開心扉的人們……
第十九章 神聖的地方
我常跑校園,隔些時候不去就有些空落落的。我也不知是因為寫校園小說寫出了什麼職業癖好,還是我就是那種從骨子裡就依戀純凈世界的人。
雖說這些年人們的心情冷了點,學生也不似我們當年那樣群情激昂,世故之風吹進校門。然而,學校仍是有著合唱的歌聲,有著升旗儀式,有著集體主義和求上進精神的地方。不說別的,相互間叫著學號,稱呼對方為同學,那種關係就彷彿脫了俗地乾淨剔透。
曾經參加過一個學生自發組織的拍賣會,似乎是在一個狹長的禮堂中舉行的。在一長排桌子上放著孩子們人見人愛的物品:長毛絨玩具,叮噹作響的風鈴,還有嶄新的鉛筆盒,甚至還有女孩的漂亮頭飾。這些東西聚在一起,真像個小型博覽會。有幾個孩子在高聲叫賣,也有人買,但大多數是看客,他們圍在賣品邊竊竊私語,點點戳戳。
「請買這頭飾吧。」有個小女孩扯扯我的袖子,「它很美,太陽一照會發光的。」
我問:「多少錢呢?」
「兩塊錢!」她說,「請買下它吧!」
我禁不住買下了。因為並不貴,何況那女孩露出央求的目光令我動心。
「謝謝!」小女孩把頭飾交給我,「等它舊了之後,用牙膏擦一擦就會又閃亮的。」
我轉身要走,忽見女孩把兩塊錢投進一個箱子,那個箱子上寫著:為張敏同學獻愛心。
我問誰叫張敏,女孩告訴我,張敏是她們班的同學,身患重病,所以大家就想辦一個拍賣會把所得的錢捐給張敏。
「那些東西,」女孩指指拍賣桌上琳琅滿目的商品,「都是我們帶來的。」
原來,那是孩子們捐獻的愛物,他們守在自己的愛物邊,是想鄭重地把愛物託付給買者。
「這個頭飾是你捐獻的?」我問女孩。
她羞澀地點點頭。
後來,從另一個男孩子那裡,我了解到,拍賣會有一條規定:凡不成交的物品都歸還原主。也就是說,女孩假若不哀求買主買下頭飾的話,拍賣會一結束,她可以重新獲得心愛的頭飾。
我想把買下的頭飾送給女孩,因為那美麗的頭飾戴在她頭上才會更有光彩。可她卻拒絕了,還像受驚的小鹿似的跑開去。因為在她天真幼小的心中,只有奉獻得徹底,才是神聖而驕傲的。
第二十章 芭蕾與孩子
對古典芭蕾,我一直懷有孩童式的仰慕,而且我認為它很適合孩子去欣賞,因為它有純凈的劇情,對愛和情感的善意信任,以及恆久的理性思考,人類肢體的絕倫的感官美,還有就是通過藝術化的足尖舞煥發的扣人心弦的魄力。
孩子有天然的藝術直覺,記得女兒五歲那年,我曾在一個風雪之夜帶她去看《吉賽爾》,她被其中那哀婉的憂鬱劇情所打動,深深地沉浸在那精緻的抒情當中,目不轉睛,直到劇終。回到家後她還念念不忘那一群少女幽靈以及英俊的青年伯爵阿爾布萊特。我關注著她神采飛揚的眼神,為她那小小的靈魂里飛進一些優雅和詩意而慶幸:與藝術相伴的人,即使在傻坐發獃的時候,心情憂鬱、恐懼灰心的時候,仍然擁有深愛神往的美麗境界。
爾後的情景卻有些每況愈下,近兩年來每次帶女兒去看芭蕾、觀演出,她常常會在其間打哈欠,或是悄悄地點著小腦袋打瞌睡。我便輕輕地推著她,提示她飽飽地汲取藝術精華,將美的一幕看在眼裡,爛熟於心。每逢這時,她會歉然一笑,說:「媽,我做功課做得累死了!」我何嘗不知這個緣由呢,心裡疼惜孩子被繁重的學業拖累,又生怕心愛的女兒還未接受良好的藝術啟蒙,她的孩童時代就已飛馳而去。
前不久帶女兒去觀看尼娜·安娜尼雅什維莉及世界明星芭蕾精品專場,那是一場頂尖水準的演出,它顯示了每一位演員的令人驚嘆的藝術造詣:尼娜在《天鵝湖》片斷中詮釋了憂鬱凄美的情致,她的大跳、高度、完美的柔韌性中無不帶著神秘的氣質,那稱得上是藝術最完美迷人的境界;而茵娜·彼得羅娃飾演的吉賽爾,飄逸輕盈得如同漂浮在水面上,彷彿那是靈魂在飛舞,充滿精神之美;《海俠》雙人舞跳得堪稱技藝精湛,彷彿能夠讓觀者體察到血管中夢想翱翔的血液在潺潺流動。《根薩諾的花季》則凝鍊典雅,飽含深意,縈繞於人心,揮之不去。然而,我最愛的小孩卻熟睡在扣人心弦的演出中,我輕輕地晃晃她,巴望她能醒來,然而她卻是疲倦得睜不開眼睛。在孩子的生活中充滿了沒完沒了的紙上勞作,太多的死記硬背,它們耗費了孩子的浪漫天性以及對創造奇蹟的渴求,每當我想到此,心裡只有無聲的嘆息!
車快開到家了,小孩才驚醒過來,她不安地轉著頭,詢問漏看的內容,臉上帶著無限惋惜!我想關鍵不在於少看半場經典芭蕾,而在於如果我們把孩子束縛在分數、作業之中,那他們很可能會變得缺乏遠見,視線只囿於鼻尖下的那點東西;而事實上,許多人是一出發就忘掉了初衷:每個人在課堂上學到的那些知識遠遠抵不上從社會、人生、生活上所獲取的新知和必要的技能、經驗。更何況,儘管尋求幸福的途徑有萬條,但惟有一個人擁有仁慈、安詳的心,幸福才會與之結緣,而藝術則永遠是吹拂人心的春風
上周收到旅居國外的朋友來電,說在假期中她的小孩被校方請去補習。這種消息太糟了,容易使人失望得脊梁骨發涼,好在後來終於聽明白,在當地,校方督促孩子補習的只有藝術類的課程。我想這可能因為在這務實、匆忙的世界裡,藝術給人帶來的美、優雅以及力量是如此彌足珍貴。它能喚醒孩子的天賦,使他們凝視世界時看到陽光和鮮花,甚至人性的光輝,生活之本質……
第二十一章 瓦爾岱之夜
稍早些時候,我並不對瓦爾岱抱有多少期待,上海作家代表團從莫斯科驅車前往聖彼得堡,中途將在瓦爾岱這個多湖的地方宿一夜,那小城有兩萬來人口,名不見經傳,甚至,沒有中文譯名。我以為對於一個遊歷過許多美名傳天下的地方的人,它也許只是旅途中匆匆掠過的一個逗號。
車抵瓦爾岱時,已是午後,翻過一座山岡,遠眺瓦爾岱湖,不由「哦」地叫出聲來:這既是對美景的驚呼,也是靈魂深處的巨大會意。我從未見過如此明澈、靜謐的湖光,如同一個憂愁女孩的美目,毫無穢氣,真情高貴,使人情不自禁地為之感動,一遍遍深情凝望。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景是富有聖潔的意味的,它攝人心魄,使人倏地產生想流淚的感覺,彷彿戀愛,心都軟了。如果讓我用辭彙來概括瓦爾岱湖的景色無非就是:湖光、水色、湖畔木屋、草木倒映,而它真正的靈性卻是難以言傳的,只有戀上它的人才能諳知其中那熟稔的美妙,因為那些美牽動了我內心的所要,與之暗暗默契。我真想守著它,從黃昏到黑夜,從無風的時候到有風的時候。
力薦我們去瓦爾岱的是俄羅斯作家協會的奧立格先生,他把車開得心急火燎。坐他的車,有時會找到乘飛機時的顛簸感覺。他說有一年與一位長者路過瓦爾岱,也是在翻過這道山岡時,長者突然說了一句:「如果將來能老死在這兒,該多幸福。」後來,奧立格先生便在湖畔買下一座小屋,因為那種能夠抵達極致的寧靜,美麗,令人樂於將來永久長眠於此的地方已越來越稀少。
奧立格先生並非在許多小說中出現的那種慓悍、貪杯、說話大包大攬的俄羅斯大漢,而是身材勻稱、有點謹慎又有點風趣、認真生活的中年人,同時還是一個愛過不知多少女子但情感依然熾熱、單純的人,秉性中充滿俄羅斯人浪漫、凜然的氣質。他多次獨自擔綱接待中國作家們的任務,曾創下過這樣的記錄:為了送一個作家去採風,竟開著車一口氣長驅一千五百公里;還有一次,接待一個四人團隊,誰知其中一個會俄語的簽證沒出,只來了三個既不會俄語也不懂英語的,儘管如此,奧立格照樣與大家打著手勢聊天,有時一下子談三小時,據說彼此相談甚歡。
至於瓦爾岱一帶的生活,節奏緩慢,彷彿一幅凝固了的過去時代的圖景:星期天的大街中央,成群的狗在那兒廝打;有醉漢扶著舊牆軟著膝蓋走路;小販們上午十來點鐘開始設攤,不慌不忙地頂著太陽歇著,待到下午一點就倒騰收攤的事了,他們理直氣壯,不願因為賺錢攪亂休假和悠閑鬆散的日常生活方式。
三三兩兩的小孩們在街區里蹓躂,相比於中國的小孩,他們的課業負擔要輕一點。俄羅斯的衛生部門多次出面干涉,不允許教育部門給予小孩過多的學習負擔,因為這不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然而這些大眼睛、黃頭髮的小孩未必人人都幸福,在他們的父母里,有些是酗酒成性的,三十多歲的人心臟因喝酒喝得衰老得如同七十歲的老人,他們借酒澆愁,頹廢潦倒,顧不上悉心呵護小孩。
有個長著憂傷眼睛的瓦爾岱小姑娘,看見我們買水果就走近來,偏著臉守在一邊,我們給了她一些水果,她接受了,飛快地跑過去分給同伴。待我們離開時,她跟在後面,小聲問:「你們住在哪裡呵?」她對陌生人不加戒備,充滿好感。她的淳樸、憂鬱使我感動,那清澈的眼神里分明閃動著瓦爾岱湖水的神聖、純潔。
熱情的瓦爾岱人與我們歡聚,都半夜一點了,還開始切熏腸,拉桌子,擺上麵包和酸黃瓜,斟酒吟詩,唱歌聊天。當地的女子葉蓮娜說,她相信在瓦爾岱的星空下許一個美好的有關愛情的心愿是非常有詩意的。這個年輕的女子在愛情方面遭遇過坎坷,但仍然對愛情懷有憧憬和寬容之心,她說兩個應該相愛的人不愛了,沒有愛情卻仍有友情,如有了友情,哪一天說不定又變成了愛情。那種對愛情、對未來不滅的希望使人相信,能給予人們真正幸福的是發自內心的對生活的熱忱。
有個當地人預言,說如果我在瓦爾岱住上三個月,說不定能寫出一本驚世之作。誰知道呢,與什麼驚世之作相比,或許更值得看重的是心靈中充盈安詳質樸的情感,以及永恆的信仰。
我想記住瓦爾岱的星空,匆匆寫出此文,就是為了不讓繁複的日常生活遮擋它的光芒,在我的本意中,應該記住它給予我的感動,至少五十年。
第二十二章 人若有情
我的一位朋友常念叨說,對於一個女孩最大的福分並不是出眾的容貌或飛來的白馬王子,而在於擁有一位慈愛的母親。
朋友家有三千金,她們的母親是個主治醫生,她優雅纖弱,充滿仁慈,她鼓勵女兒大聲說出自己的心愿;她在院子里栽了三棵樹,以三個孩子的名字命名;在她們膽怯和孤獨時她給她們唱歌。三個女兒無一例外都以為母親最愛自己,就因為她的鼓勵總是那麼及時。
有一天,她們失去了最愛的母親。可她們家並沒有傳出那種死了人的悲慘哭喊,特別是三姐妹,她們默默地協助父親料理了後事,顯得十分理智。直到有一天父親出差去了,姐妹三個才抱頭痛哭了一場,因為她們怕父親傷心。那種為親人著想的秉性是她們從母親那兒繼承來的。
這是母親留給她們的最貴重的遺物——愛和仁慈。
母親的愛有時還能創造奇蹟。我認識一位容貌出眾才華橫溢的女孩,愛寫詩,有點林黛玉式的。就在花季時節,女孩遇上些刺激,突然瘋了。她目光獃滯,與親人們反目為仇,幾乎所有的人都搖著頭遺棄了她,惟有她的母親不肯放棄一線希望。她細心呵護,一連數年,頭上的白髮一片片地長出。終於有一天,她的女兒開始明白事理,突然開口說了聲「謝謝媽媽」。她的母親一聽此話,眼淚奪眶而出。
世上最珍愛我們的往往就是母親,母女間有著息息相通的紐帶。由於過於相知,因為母親愛女心切,也因為女孩成長期的迷惘,生活中不時有些母女糾紛。記得中學時,我也時常違抗母親,甚至覺得她的話有點過時,相比之下還是朋友更可親。為此母女便話不投機,時常不歡而散。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那兒碰了壁,才體察到母親的用心良苦。母親的厚道還在於每當我不走運時,她總說:「只要身體好就行,你還可以再開始。」聽了這句話,我就心安了。就如一個行路人,踏踏實實地趕路,因為我無論多晚趕到,母親都會開亮燈等候著我。
直到如今,我自己已是一個母親了,可遇上大事小事,我都不由自主地打電話給母親。有時母親外出了,一整天都不在,我會坐立不安。這時,若撥通一個電話,聽到母親安詳地說一聲:「喂。」知她平安,我會深深地感謝生活,心裡有那份愛和親情,一生足矣。
我另一位女友,前不久失去了慈母,當時她簡直昏了頭,看見母親的照片就要轉過去,不敢對視;追悼會上她撲上去慟哭,試圖牽住母親的手不讓其離去。但是如今她已從萬丈深淵的痛苦中走出。她說以前怕走黑暗的夜路,而現在不怕了,因為走在黑夜裡會感覺母親就在身邊,母親留下的力量無所不在。
母親的愛、親人的愛就像一塊永不融化的蜜糖,它們存在心底,只要輕輕地碰碰,就會泛出芬芳。時過境遷,許多事都會淡忘、消逝,惟有這塊蜜可以受用終身。
第二十三章 中醫情結
近年來難得跑一趟醫院,即便患病也是走一條偷懶的捷徑:翻看丈夫的病歷卡,查證吃何種藥物最為見效。丈夫是個身體一有不適就直奔醫院,將自己託付給醫生的人,所以他的病歷卡厚厚的一疊,史料似的,讀來常常覺得像在做研究常見病的案頭工作。一般說來,我總是從中選出幾味中藥,配齊後服下。這種用中藥自我拯救的滋味特別精彩,帶點祖傳的中國式的揚眉吐氣,彷彿生死都由自己握於掌心。
對中醫那種割捨不掉的好感源於童年,那時,小小的頭顱里有較多的救人思想,幻想有朝一日煉出長生不老的仙丹,或是成為像扁鵲那樣的神醫。最難忘的是小時候弟弟患哮喘,多方求醫均不見效,後來經人介紹求到一位江湖郎中的門下。記得那郎中的外表、裝束就像寫著「傳統」二字:穿灰布衫,手捻及胸的長須,言必談虛實、陰陽、寒熱,他給的藥方也是神神道道的,什麼隔年生的蛤蟆、晒成乾的蜈蚣、霜打三遍的北瓜,還須用不落地的露水做藥引。奇怪的是,弟弟服下這稀奇的葯,先是病症加重,折騰了一陣,所有的病症突然消失。我由此認定,中醫有許多難以言傳的玄妙,那位郎中雖散於鄉野民間,醫道中卻根植著含蓄、內斂的中醫法寶,甚至某種仙氣,否則何以讓藥力埋伏體內,出奇制勝。
成年後,一度對中醫有所疏淡。原因之一是西醫中條條框框多,鐵定的嚴謹,診病、治療無不帶著科學的烙印,即便遇上醫術平平的醫生,仰仗著那些條文也能將病治癒。而中醫卻在各方面顯得寬容、廣泛,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醫師的天賦與悟性。有幾次去看中醫,撞見的都是庸醫,他們草草地觀過舌苔、察脈象時心不在焉,隨後便反問:以前患此病吃何種葯?聽得人心裡冒火,卻不得不如實相告,生怕其開出更差勁的藥方。倒是在國外旅行時,遠遠地看到某處有中醫診所,心裡會倏地一動,想念起中醫那特定的情致,像甘草那樣的人味以及它的種種充滿東方辯證法的醫道。聯想到近年來,不斷有海外的朋友回來看中醫。我想,除了中醫自有魅力,或許它還能承擔起國人思鄉或其他的感情需要,中醫畢竟汲取著我們腳下這塊大地的某種精華、神力。
前一陣,有友人送我一大套中醫學的理論書,閑時讀讀,深深淺淺地感受到這一門學科對當代人保證生命質量有無限大的潛力。在電視里看到有不少外國人也在潛心研究此道,不由心裡發急:中醫在中國這塊地盤上算得上是根正苗紅,倘若國人中不冒出些中醫天才、當代華佗,不創出些令世人矚目的業績,實在是冤哉。
平心而論,這些年也撞見過中醫高手。有一次去看中醫,不料只有個年輕的醫師端坐在那兒,一般說來,中醫師總是越老越吃香,這方面類似於古董的標準。在我的經驗中,老醫師往往熟讀過《醫經》、《黃帝內經》什麼的,觀百病、知人心,視診時叩、聽、切等手段也老辣。不過,我遲疑片刻後還是請那年輕人診病,此人開出七帖葯,配料十分簡單,有點土法上馬的意思。我拎回那七帖葯,一天一帖,一邊服用一邊在心裡打問號,服到第六帖,病症依舊,我就打算將那最後一帖棄之了事,後來轉念一想,且吃了這第七帖葯,以便徹底證實那是一個庸醫。誰料服下這帖葯,病症立馬痊癒,真正的藥到病除。
自那次起,提及中醫都會懷有一種體己的感覺,平平淡淡中帶著一種熱心熱肺的歸屬感,或許,那就是縈繞在心的中醫情結吧。
第二十四章 過去
大凡健在的人都擁有過去、現在、未來。窮也好,富也好,在這一點上絕對公平。所謂現在,往往是緊握於手的,正在進行的那一刻;所謂未來,則是要靠放眼望去,它常常離我們甚遠,在凡人們視線難以抵達的地方;而過去則是最為貼心的,它深藏於人心,宛如樹的年輪,在心裡繞了一圈又一圈。
我珍藏著的「過去」大都與童年有關,這也許是一種職業病。我經常會翻出童年時的舊照,看看那些倒掛眉毛,露出粗笨的小腿的幼稚樣子。還有在照片里齊刷刷站成一排的童年朋友,眼神里有著害怕,也有著特別想要的東西。不知他們後來尋沒尋到夢想要的那樣的生活?熱愛生活的人往往會感覺,人活一世是多麼少呵,於是,就有了「重溫過去無異於重活一次」的說法。我總想,何必奢求「重活」呢,能在「過去」中看明人的來歷,看清自己是有個怎樣的人生開始,再沉思默想片刻,足矣。
近來去青浦朱家角老街走了一趟,踏上那質樸的石板,看著那沿街伸出來的店子的格局,童年時代最熟稔的生活倏地復甦了。
特別是那家醬油店,高大的櫃檯,黑沉沉的木質櫃面,店堂里泛出一種木桶釀造的甜醬味,站在那兒零拷一點辣醬、米醋,真是恍如隔世,彷彿耳畔還響著媽媽親切的聲音,她叫著我的小名,叮囑我不要貪玩,拷完醋快回家。
那條老街所有的景緻都寫著:過去,過去,過去,簡直勾人心魄。最難忘的是那條老街上有一個賣粽子的小店,售出的粽子都是店主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一隻一隻裹出來的。那老太太是典型的江南老人。稀朗的頭髮梳理得好好的,左邊一半,右邊一半,緊貼頭皮。衣飾乾淨合體,手腳輕便,是那種吃得清淡,睡硬硬的木板大床的老人,窮而堅強。她快樂而勤勉地活著,不見半點疲頓。人們見了她便會記住她,而忘卻那些比她年輕比她完美的人。
在我的童年裡也有一個溫暖人心的老太太,也是青浦朱家角一帶的人。似乎叫石榴,「榴」是「留」的諧音。她的耳垂上有兩個碩大的金耳環,晃悠晃悠,令人很想伸過手去輕拉一拉。老太太有一顆慈心,她對每個小孩都那麼溫和,那麼珍視,那其實是最好的恩惠,她讓小孩瞥見,世上確有仁愛和寬容。我還記得她對我說過,「你還小呵,做什麼想做的事都來得及呵!」那是一個擁有豐厚「過去」的老人的贈言,直至今天,我做成一件有難度的事,還會這麼想:果真,還來得及……
前一陣,看到有記者採訪世界各地的兒童,問他們未來會是怎樣的,誰想小孩的回答是那麼灰色,他們的視線里都是疾病、失業、戰爭,以及一些因為羨慕別人錢財而淪為盜匪的人。這些小孩有太少的「過去」,他們心裡沒有根底呵,他們看到了一些負面的東西,再加上人天性中的憂鬱,所以他們的夢裡缺乏亮色。
有「過去」的人有時就像經過風雨的樹,每一次風雨都催著他把根扎得更深廣些。給兒童多一點見識,多領悟人類的精神之花吧,這也是我們對未來的最好饋贈。
每次徜徉於「過去」中,都會感覺過去像一個坑,讓你想著想著就慢慢地陷進去了,變恍惚了;可一旦走出「過去」,又會感覺過去像一座寶庫,讓你會看重「現在」,更何況,美好的「現在」又會飛快地變為豐富的讓人難以釋懷的過去。
第二十五章 叛逆之痛
身處花季時,我是個嚮往自由的人,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生活,喜歡一個人久久地看天空,喜歡假日里騎著舊自行車闖一條陌生的線路……但最愛的是泡在女伴家裡聊天,從傍晚到天黑。
而把這一切稱之為「散漫」,決計改變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有點守舊,太講規矩,與天下的母親一樣,她是個很實際的人。
母親總在我凝神遐想時差我做家務事,常常在我打算冒險時警告我幾句,最難堪的是我在女伴家談興正濃時,她會站在樓下喊我的名字,催我回家。有幾次我想矇混過關,躲在女伴家不應聲,她會仰著頭執拗地叫下去,彷彿那炯炯目光能穿透厚厚的磚牆,看清我所有的劣跡。
我自然是心生叛逆,偷偷地起草過給母親的抗議信,在日記里寫過獨立宣言,甚至,還向女伴哭訴過內心那種苦惱。
女伴靜靜地聽著,突然問:「你媽媽是否為你挑食生氣,再三要你吃不愛吃的菜?」
「是啊!」我說,「她愛管頭管腳。」
女伴又問:「下雨天你懶得帶傘,結果淋了雨,你媽大罵你一頓?」
「就是呀!」我說,「她過於嚴厲了。」
女伴頓了頓,說:「你遇到不喜歡的人就把頭扭過去,而你媽卻讓你學會克制自己。還有,她要求你字要寫得好;要按時入睡;要走路時不駝背;待親戚要熱情……」
「你全知道了?」我說,「我整天就聽她嘮叨這些!」
女伴一時間低頭無語。
中學畢業前夕,我和母親又為了一些小事爭執起來。那種母女摩擦是當時最真實的生活。我跑到女伴家告訴她,自己心灰意懶,現在只要有地方肯收留我,我拔腿就走。
女伴驚訝地看著我,說她母親以前也是個嚴母,她從十二歲起就開始跟母親頂嘴,母女之爭從未結束過,直到有一年,她的母親患了絕症。
她母親患的是一種奇怪的浮腫病,像有人在其身體里吹氣,渾身都腫脹開來,最後,她的頭腫得像個燈籠,眼睛都睜不開了。在臨終前,她拉著女兒的手哭了,說她之所以這麼嚴格地管教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優秀起來,長大後遠離別人的指責。
女伴流著淚說,如果有機會重當一次女兒的話,她會選擇另一種方式,即使是叛逆,也是溫和的、理智的。因為母親永遠是一生中血脈相承的、最親近的人,她為自己的過分而心痛。
從此,我再沒抱怨有個愛管教我的母親,遇上母女分歧時,也不再母親說往南我偏向北,而是瀟洒地想:這不過是暫時的,比起母女之愛,它實在微不足道。
直到我真正長大後,母親才寬容起來。現在,只要聽到親友們說我的好話,她總是驕傲地說:我女兒從小就很優秀,彷彿我天生就有惜時如金的好習慣;天生就做事認真,待人和藹,寫字一筆一畫……
母親那不容置疑的語氣讓我相信,天下母親那不朽的苦心。可要真正接受這一點,非要歷遍成長的過程:包括失去與獲得,包括叛逆時的痛楚感覺……
第二十六章 時光是一帖良藥
許多人習慣用「燦爛」或是「無憂無慮」這些字眼來描繪學校生活,而我絕不。作為一個真誠、敏感的人,我身處學校時,經常撞見發怒或不快的事,心頭積滿困惑,而且找不到人可以一吐為快。
那會兒我最不擅長當眾歌唱,每次的音樂考試都成了我的蒙難日。一些歌,在家練得滾瓜爛熟,可一走上講台就唱得結巴起來,有時走音走得追都追不回來。往往我剛唱到一半,音樂老師就揮揮手,說:「好,別唱了,下一個。」她給我的分數是及格,可我從她的臉色來看,總覺得她本想給個不及格,只是怕補考時再聆聽我的演唱,所以便給了我一個pass。
最讓我心懷憤懣的卻是那個物理老師,她說話鄉音濃重,特別是說「槓桿原理」四個字時,總是字正腔圓,拖著長長的調門。所以,她一說這四個字全班都要笑倒。有一次,我身後的女生還插話說:「標準的紹興戲。」此老師是個高度近視,竟把這筆賬記在我頭上,並揚言說在家長會上見分曉。
爾後的一次家長會,母親遲遲不歸,我忐忑不安地出門迎她,卻見物理老師和母親說著話,一路走來。我躲開去,回家後察言觀色,但母親卻隻字不提此事。我為此傷心了許久,感覺連最親愛的人都聽任外人對我的貶低。漸漸地,在所有的科目中,物理我學得最差勁,就因為那個老師,我對其懷有抗拒。
還有我的語文老師,她顯然有那麼一點不公,她時常給我的作文一個「優」,但從不點評我的作文,而是將一些獲「良」或「優」的同學的作文朗聲念出來並大加讚賞。
至於同學間的摩擦就更不勝枚舉。比如我將心裡話告訴別人,後來竟全班都知道了;又比如同桌好友與我爭論一個不規則英語的拼法時不歡而散;還有相好的同學中有人的愛好是向老師打小報告;還有某日穿了一套可心的服裝,可周圍的人都說這種衣服像是二十年前的老古董……
不知相隔多少年,我整理舊物時,竟理出一本音樂課的樂理作業本,只見上面赫然寫著音樂老師的評語:你很認真,但太靦腆……這個評語我以前也將視線從那兒掠過,但卻沒有像如今這麼在心裡頓一頓:每次考試時,莫不是老師不忍強我所難……
至於那些昔日的校友、同學,如今真是難得一聚。一旦相遇,互相間無比親切,往往站在路邊就會大談起來,簡直旁若無人。誰還會在意以往的小打小鬧呢?所記憶的只有那種一塊長大的知根知底的親密無間。
至於對母親的那點怨言更是消逝得飛快,因為那次家長會後大約有一年,我終於問起她,那天家長會後物理老師如何向她告狀的。母親睜大迷惑的眼睛說:「沒有啊,她只是對我談了許多學物理的重要性。」到我年長後,我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家長,因為我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時總是惴惴不安,害怕老師告狀。因為那個人是我的孩子,我將她看得如此重要,每一句可能傷害她的言辭首先都會深深地傷害我。
還有語文老師,我至今不知道她為何不講評我的作文,但我相信她自有理由。只有當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事後,才會懂得寬容,懂得將視線望得更遠,那兒往往有生活和人生的光芒。
時光能使許多困惑、傷痛不治而愈,那往往不是世界變寬了,而是人心變寬了。心一寬,海闊天空。只是我的物理有一年左右的松怠,底子總是相當差。有時在生活中遇到有關物理方面的常識,耳邊揮之不去的是物理老師執拗的聲音:「槓桿原理」、「槓桿原理」,如今再想想它,再無可笑的成分,而變成一種難言的眷戀……
第二十七章 第一聲喝彩
我家附近有戶帶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兒帶女,有點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種滿了花,有時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個水桶里在門口出售。我曾在那兒買過大紅的康乃馨、黃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遞過來時,我都能看見她那雙粗糙的花農的手。
有一天黃昏,我路過那兒,看見院子里有兩株玫瑰開得實在燦爛。它們的花瓣紅得像火焰,我指著它們說想要。女主人搖搖頭,說每年最好的兩朵玫瑰她都要採摘下來寄給遠方的兩個女兒。女主人的丈夫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認為還不如賣掉實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給女兒毫無意思。可女主人執拗地搖搖頭,眼裡卻閃過與年齡不相稱的羞怯。
翌日清晨,我又路過那個鮮花盛開的院子,女主人正守著那兩枝出挑的紅玫瑰,一臉的慈愛,那種真情流露有一種晶瑩剔透的美麗。我忍不住告訴她:我被感動了,我正在心裡為她喝彩。
女主人很吃驚,微微開啟的唇中沒說出一個字,連老花眼鏡滑下來也沒發現。然後,她再見到我時,眼裡充滿親切的神情,有一次她一定要送我一束黃玫瑰,說:「從來沒人這麼說過我。」我回家把玫瑰數了數,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給樓下的漂亮女孩,剩餘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著我內心的祈盼:讓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長的喝彩聲。因為我深知,第一聲喝彩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
在生活的長河徜徉,誰都會有拿不準的時候,感覺自己沒分量,快被命運沖走,若是此時傳來一個振奮的聲音,也許這個人就會成為一座大山。也有人將人生比作球賽,若兩旁沒有真誠的喝彩,這場球賽如何精彩得了!記得我在念初中時有過一個同桌,她牙齒長歪了,說話愛像男生那麼罵罵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樣劈啪作響。我不喜歡她的粗魯,我們兩個有過相互肩碰肩坐著卻一連半個月沒開口說話的記錄。
在一次作文評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沒評上獎,名落孫山,我為此心灰意冷,帶著一種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這時,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發出憤怒的聲音,她說那篇作文寫得很棒,誰撕它誰是有眼無珠。
她其實是說反話在表示對我的喝彩。那是我寫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聲叫好等於是拉了我一把,記得當時我流出了淚水。
那位同桌後來仍然常常帶著好戰的脾氣,我倆也時常有口角,相互挑戰,耿耿於懷。然而我至今難忘這個人,因為她的第一聲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點枯萎的理想種子重新發芽、開花、結果。而且,當我回首往事時,都會遺憾當時為何不待她更溫和一些,因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陽光。
也時常有人跑來謝我,說我某一句肯定的話,使之眼前豁亮了。其實,我早忘了我曾為其喝過彩。不過,那也無妨,當我們看到別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聲喝彩。這樣不僅使對方變得完美,生活充滿愛,也使我們的心靈變得博大。因為只有誠實而又熱忱的人才會由衷地為別人喝彩。
第二十八章 閑情
半年前,我去駕駛員培訓中心學開車,於是那兒有了個有史以來車技最臭的學員。不過,仍有朋友敢於搭乘我開的車,儘管他們在我開快車時膽戰心驚,悔不該沒辦保險;更糟的是,我每一次急剎車都會致使他們做鞠躬的動作,彷彿一車人都在請罪。
然而,開車仍帶給我許多啟示,最難忘的是那個人們容易忽略的物理法則:車速越快,視野越窄。當車子中速前行時,天藍地寬,風景無限;當車輪滾滾向前,風馳電掣時,彷彿鑽入時間隧道,視線窄窄的。
我總覺得這一物理法則也可以用于思考人生:我們的人生之車時速是否適當;是否留有寬大的視野;是否留有觀察、思考、欣賞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會不會只在鼻子底下。
我做女孩時,學業遠不如現在這樣繁雜,但一度變成個奇怪的人,發誓每門主科都要拿好看的分數。那是一段想起來就令人脊樑發冷的日子,每日苦讀,複習到深夜,沒有閑暇,也沒有自我的空間。後來,是我的家人出面阻止了這一切。他們在春光明媚的周日推我出門去玩,第一次我應付性地在外飛快地轉一圈就奔回家去捧我的書本;第二次,他們拉我在皎潔的月光下散步,我隨他們看了很久的月亮;第三次,我一出門就直奔熱鬧的廟會,看鐵匠靈巧地敲打鉛桶,看小販做出鮮艷的面人,跟同齡人交談嬉戲,待我走進家門時竟累得一下子坐倒在地上。
我總在後怕,假如當時就那麼變成了只會死讀課本的人,這樣的人生該有多麼短淺、枯燥。從更大的視角看,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技能大約只佔人生所需的技能、知識的三分之一,許多智慧往往在生活和社會中才能學會。如是一想,我們許多學生從一開始就丟失了至關重要的另外的三分之二。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孩,人生的本意就在於尋求幸福並創造幸福,既為自我,也為他人。可我們往往一開始就忘卻初衷,成為目光只盯住分數和課本的人,而且,越來越急促、快速,最後只是一味轉動、轉動……
我很感激我的家人,他們使我的人生之車勻速前行,使我視野開闊,在那些課本以外的地方豐富充實自己,成為一個充滿創造渴求和力量的人。
當然,我並不是提倡我們的人生之車統統減速,也不是說刻苦學習課本知識不重要,而是說,我們的視線應更寬廣,因為我們是敏感、豐富、仁慈的人類,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去欣賞人生,思索人生,這樣的「閑情」必不可少。
在生活中我彷彿更喜歡這樣的閑情女孩,她們保持著童心,這是她們的權利;她們往往很超脫,保留著女孩愛幻想的天性;適當的閑情使她們優雅,廣受歡迎和愛慕,她們的生活因而多姿多彩。另外,因為她們有了體驗人生、欣賞美的那份閑情,她們充滿自信,生氣勃勃,而這,恰是一個優秀女孩必備的素質之一,何況,這樣的閑情女孩同樣也能是學業上超凡的優勝者。
阿爾卑斯山的入口有一塊牌子,寫著:慢慢走呵,請欣賞呵!我覺得這是一句醒世名言,但願我們的女孩們也能在最美好的年華中記得欣賞最美的風景,思索最耀眼的人生。
第二十九章 習慣
記得有一年高考語文卷的作文就命題為「習慣」,想想出這樣的題還是講理的:誰沒有習慣呢?許多習慣已成自然了,形成固定的行為方式,熟稔於心,成為人性的一部分天性。哪天試試,若要把習慣統統摒棄掉,恐怕舉步維艱,心裡只剩茫然,不知如何做人了。
有的習慣是美妙的,彷彿親密的老朋友,知根知底,閉上眼睛都能憶起從何相識,相知。記得念中學時,有一次來過個代課老師,個子小小的,梳著辮子,面帶羞澀,稚嫩如學子。她推門進教室前總要先把腦袋伸進來張望一番,隨後才小心地跨進來,不似其他老資格的老師,手一背,堂而皇之地走進來。不過,這老師仍將學生們鎮住了:她知識淵博,思路異常敏捷,誰在她身上以貌取人註定是失策的。我們幾個女生紛紛向她討教如何才能如此出類拔萃。她笑而不語,隔了幾天,借給我們每人一本書,說答案在書中。我回家看這是本普通的散文,寫得也乏味,所以翻看幾頁就草草收場。過了幾天,我把書還給她,她接過去翻弄著,說:「你沒有找到答案。」
後來才知,這個小老師頗有心計,她在那書里將其中的兩頁粘住一點。據說,只要精心將這拉開就能獲得她用鉛筆題在書頁之間的贈言。當然,我失卻了這禮物。然而,它使我從此懂得對世界保持一份凡事不僅知其然,還要想方設法知其所以然的熱情。漸漸地,它變成一種習慣,這種嚴謹、通達的對待人與事的態度使我不斷地獲得長進。
習慣還是一個人的根源,寫著一個人的來歷,它還能區分這樣的人,或那樣的人,有教養的人或者惡俗無禮的人。當一個人,理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那麼,除了靈魂需要升華,習慣也得有一番修正。
習慣幾乎都是後天造成的,但稱得上習慣,那肯定是頑固的,形成已久的,所以也就較難修正。不說大的,僅說一些枝節,比如懶散拖拉,我有個同學,諢名「木太太」,就是如此,每次同學們約在一塊聚會,她總是最晚一個到,抵達後還要絮絮叨叨解釋半天遲到的來由。後來,大家達成了共識,每次約她時,總是心照不宣地將時間提前半小時,這樣,當大家趕過來時,她正好姍姍而至……習慣似乎是以小節的面貌出現的,但仍是與一切美德隱隱相關:一個勤勉、誠信、恪守禮貌的人怎麼可能擁有一大串拖泥帶水的壞習慣呢?人們在寬容一些人的壞習慣時,已不知不覺地降低了尊敬的成分。
習慣看似皮毛卻威力十足,有時還左右人的行為舉止甚至思維。良好的習慣助人向上,貴在持久;而不良的習慣也因年代越久而頑劣,積習難改。不過,所有的壞習慣都能尋到根源,那就是缺乏自制力,人最難的就是管束自己,修理自己,這種軟弱,幾乎人皆有之。
更有一種有害的習慣,那就是「習以為常」,讓固有的一切困囿思維,不思改變與奮進。我曾在郊外的公園裡見到過一隻鵜鶘,它被一個頑童捉著剪去了羽翼,還在它項脖上縛了一根黃絲帶。那鵜鶘展開禿了的翅膀試著飛翔,可總是屢試屢敗,那空空的拍擊聲響了一遍又一遍,叫人聽了心裡難受。隔了一陣,我又去那公園,這縛著黃絲帶的鵜鶘羽翼已長出來了,卻不見它拍擊翅膀凌空而飛,不知會不會是它經歷了過多的嘗試,慢慢灰心,習慣了蜷縮在湖畔打發時光?
我在那兒站了好久,可連一遍搏擊長空的拍翅聲都沒聽見。它什麼時候才會飛翔呢?我至今仍想著當初應該蹚過河去,將它高高拋起,親眼看著它忽悠悠飛起來。
那麼,我們每個人的能夠飛翔的心,是否也已被習慣收攏住?還會不會飛得高遠?
第三十章 習慣
記得有一年高考語文卷的作文就命題為「習慣」,想想出這樣的題還是講理的:誰沒有習慣呢?許多習慣已成自然了,形成固定的行為方式,熟稔於心,成為人性的一部分天性。哪天試試,若要把習慣統統摒棄掉,恐怕舉步維艱,心裡只剩茫然,不知如何做人了。
有的習慣是美妙的,彷彿親密的老朋友,知根知底,閉上眼睛都能憶起從何相識,相知。記得念中學時,有一次來過個代課老師,個子小小的,梳著辮子,面帶羞澀,稚嫩如學子。她推門進教室前總要先把腦袋伸進來張望一番,隨後才小心地跨進來,不似其他老資格的老師,手一背,堂而皇之地走進來。不過,這老師仍將學生們鎮住了:她知識淵博,思路異常敏捷,誰在她身上以貌取人註定是失策的。我們幾個女生紛紛向她討教如何才能如此出類拔萃。她笑而不語,隔了幾天,借給我們每人一本書,說答案在書中。我回家看這是本普通的散文,寫得也乏味,所以翻看幾頁就草草收場。過了幾天,我把書還給她,她接過去翻弄著,說:「你沒有找到答案。」
後來才知,這個小老師頗有心計,她在那書里將其中的兩頁粘住一點。據說,只要精心將這拉開就能獲得她用鉛筆題在書頁之間的贈言。當然,我失卻了這禮物。然而,它使我從此懂得對世界保持一份凡事不僅知其然,還要想方設法知其所以然的熱情。漸漸地,它變成一種習慣,這種嚴謹、通達的對待人與事的態度使我不斷地獲得長進。
習慣還是一個人的根源,寫著一個人的來歷,它還能區分這樣的人,或那樣的人,有教養的人或者惡俗無禮的人。當一個人,理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那麼,除了靈魂需要升華,習慣也得有一番修正。
習慣幾乎都是後天造成的,但稱得上習慣,那肯定是頑固的,形成已久的,所以也就較難修正。不說大的,僅說一些枝節,比如懶散拖拉,我有個同學,諢名「木太太」,就是如此,每次同學們約在一塊聚會,她總是最晚一個到,抵達後還要絮絮叨叨解釋半天遲到的來由。後來,大家達成了共識,每次約她時,總是心照不宣地將時間提前半小時,這樣,當大家趕過來時,她正好姍姍而至……習慣似乎是以小節的面貌出現的,但仍是與一切美德隱隱相關:一個勤勉、誠信、恪守禮貌的人怎麼可能擁有一大串拖泥帶水的壞習慣呢?人們在寬容一些人的壞習慣時,已不知不覺地降低了尊敬的成分。
習慣看似皮毛卻威力十足,有時還左右人的行為舉止甚至思維。良好的習慣助人向上,貴在持久;而不良的習慣也因年代越久而頑劣,積習難改。不過,所有的壞習慣都能尋到根源,那就是缺乏自制力,人最難的就是管束自己,修理自己,這種軟弱,幾乎人皆有之。
更有一種有害的習慣,那就是「習以為常」,讓固有的一切困囿思維,不思改變與奮進。我曾在郊外的公園裡見到過一隻鵜鶘,它被一個頑童捉著剪去了羽翼,還在它項脖上縛了一根黃絲帶。那鵜鶘展開禿了的翅膀試著飛翔,可總是屢試屢敗,那空空的拍擊聲響了一遍又一遍,叫人聽了心裡難受。隔了一陣,我又去那公園,這縛著黃絲帶的鵜鶘羽翼已長出來了,卻不見它拍擊翅膀凌空而飛,不知會不會是它經歷了過多的嘗試,慢慢灰心,習慣了蜷縮在湖畔打發時光?
我在那兒站了好久,可連一遍搏擊長空的拍翅聲都沒聽見。它什麼時候才會飛翔呢?我至今仍想著當初應該蹚過河去,將它高高拋起,親眼看著它忽悠悠飛起來。
那麼,我們每個人的能夠飛翔的心,是否也已被習慣收攏住?還會不會飛得高遠?
第三十一章 至尊的獨立
人都是要長大要獨立的。記得十四歲那年我初次離家,參加學校組織的為期一個月的學農,也就是住在遠郊的農民家裡,與他們同吃同住。那時我怯怯的,有點像躲在松林里探頭探腦的小松鼠,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害怕。然而期滿歸來時,心裡就有了點底氣,我還特意去照相館拍照為證,在照片上,我的神態有點老到,彷彿一個有閱歷的人。我將它視為珍寶保存在厚厚的相冊里,因為它是一個至尊的見證,記載著一個女孩的初次獨立,並且預示著後面尾隨著許多充滿榮耀的辭彙:羽毛漸豐,小荷露尖,青春年華……
後來我做了母親,我很愛我的女兒小鳥,但卻明白無論母女之間如何情深意切,我們仍然是兩個獨立的人。小鳥四歲那年,組織上顧及我繁重的寫作任務,撥了一個寄宿幼兒園的名額給小鳥。那個幼兒園有草木蔥鬱的大花園,木梯子上鋪著熱烈的紅地毯,一切都很完美。臨行的那天夜裡,我在燈下給小鳥準備行裝,在她的小衣服小被子上綉著名字。忽然,我扔下了針線,淚如泉湧:一個女孩小得連自己的用品都無法辨認、看管,那她如何表達心意,如何維護愛和尊嚴呢?獨立是要有長長的準備的,是一種積澱後的崛起。終於,我們放棄了這個名額。
一晃,小鳥升中學了,被一家寄宿制學校錄取,我再次為其準備行裝,看著她六神無主,我便把她所愛的物品統統裝進行李,我其實是個重視精神生活的人,但我永遠認可物質往往會對人產生奇效,對於一個走入陌生環境的女孩,攜帶的愛物能夠慰藉她的心。臨行前,小鳥在我的厚相冊里翻弄著,說要帶一張媽媽的照片,我慫恿她帶我學農歸來的獨立照,可她拒絕了,選了一張我穿便裝、笑容安詳的照片貼身裝著,還說:「這張才像我心目中的媽媽!」她不知道我如今的這份安詳是如何獲取的。
小鳥住校的第一個月里,頻頻向我訴苦:半夜睡不著,伸手找不到媽媽;女浴室的門壞了,洗澡時門會突然洞開;去學校的小賣店看看,因為她是個理性花錢的孩子,遲疑著比較價格,結果被店員斥責;就連鑰匙圈壞了這樁小事,也會成為她獨自流淚的借口。她在電話里哭泣,說感覺到離媽媽越來越遠,她想放棄獨立。
我說小鳥你必須試著解決這些事,至少試一試,萬一解決不了,你再打電話給我。掛斷電話後,我整天都守著電話機,一旦有朋友的電話進來,我只能三言兩語,說我正在等一個最重要的熱線電話,稍候再打給他們。確實,眼下我最大的心愿是幫助一個女孩站起來,獨自邁出第一步。
小鳥的求助電話遲遲不來,我心裡空空的,整理著她的小房間,那裡充滿著小女孩甜膩的氣息,催人心軟,而且我還瞥見她留著的一根小竹棍,她曾戲言這根竹棍留著將來打丈夫,她害怕會找個惡丈夫,害怕獨自面對這紛繁的世界,害怕迷失童心和愛心……剎那間,我心亂如麻。
就在此時,小鳥打來了電話,說浴室門已經報修了,現在雖還是壞的,但她每次都在上面粘上透明膠,再大的風也吹不開;小賣店的人這兩天已知她的秉性了,不再冷言冷語;同桌和她一塊修好了老虎鉗,另外,她晚上想家傷心,後來累極了,撲通一聲倒在床上熟睡了,翌日清晨,看見太陽出來了,忽而感到心情豁然開朗。
如今,小鳥依舊每天打來電話,只是內容變了,她總是興緻勃勃地告訴我她中午去了圖書館,晚飯後跟同學一塊散步。她總在電話那端說:我很好,你好嗎?我便在電話這端說:我很好,你好嗎?那正是我心裡呼喚的那種兩個心心相印的平等的人在對話。
小鳥沒去拍照立志,我送了她一個穿中學校服的珍妮娃娃,悄悄地把它當成小鳥獨立的見證,因為一個女孩走向真正的獨立,慢慢地擁有了為自己設計未來道路的勇氣和能力,這真是令我喜極而泣的喜事。
第三十二章 謝謝你的沉默
去年冬季一個寒潮來臨的下午,我在外面遇上些不愉快的事,又逢下雨,手邊沒傘,待我像濕羽毛的鳥那樣撞進編輯部時,心懷沮喪,彷彿處在一個冰窖中。
這時,電話鈴響了,是個初三男生打來的,他口氣怯生生的,嗓音非常年輕。他在電話另一端向我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他念初三,隔著窄窄的過道,同排坐著一個女生,她的名字非常特別,叫冷月。冷月是個任性的女孩,白衣素裙,下巴抬得高高的,有點拒人千里。冷月輕易不同人交往,有一次他將書包甩上肩時動作過火了,把她漂亮的鉛筆盒打落在地,她擰起眉毛望著不知所措的他,但終於抿著嘴沒說一句不中聽的話。
他對她的沉默心存感激。
不久,冷月住院了,據說她患了肺炎。男生看著過道那邊的空座位上的紙屑,便悄悄地撿去扔了。
男生的父親是腫瘤醫院的主治醫生,有一天回來就問兒子認識不認識一個叫冷月的女孩,還說她得了不治之症,連手術都無法做了,惟有等待,等待那最可怕的結局。
以後,男生每天都把冷月的空座位擦拭一遍,但他沒對任何人吐露這件事。
三個月後,冷月來上學了,仍是白衣素裙,只是臉色蒼白。班裡沒有人知道真相,連冷月本人也以為診斷書上僅僅寫著肺炎。她患的是絕症,而她又是個憂鬱脆弱的女孩,她的父母把她送回學校,是為了讓她安然度過最後的日子。
男生變了,他常常主動與冷月說話,在她臉色格外蒼白時為她倒來熱水;在她偶爾哼一支歌時為她熱烈鼓掌;還有一次,聽說她生日,他買來賀卡動員全班同學在卡上簽名。
大家議論紛紛,相互擠眉弄眼說他是冷月忠實的騎士,冷月得知後躲著他。可他一如既往,緘口為貴,沒有向任何人吐露一點風聲,因為那消息若是傳到冷月耳里,準是殺傷力很大的一把利刃。
這期間,冷月高燒過幾次,忽而住院,忽而來學校,但她的座位始終被擦拭得一塵不染,大家漸漸已習慣了他對冷月異乎尋常的關切以及溫情。
直到有一天,奇蹟發生了。冷月體內的癌細胞突然找不到了,醫生給她新開了痊癒的診斷,說是高燒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會殺傷癌細胞,這種概率也許是十萬分之一,純屬奇蹟。這時,冷月才知道發生的一切,才知道鄰桌的他竟是她主治醫生的兒子。
冷月給男生寫了一張條子,只有六個字:謝謝你的沉默。男生沒有回條子,他想起以前那件小事上她的沉默……我聽完男生的電話,大聲追問他的姓名和學校,我如此迫切地想進入這個充滿真情的故事,不料,電話斷了。
男生後來沒再來電話,也許他願意用沉默來保證冷月平靜的生活,他的沉默寄寓了多少善意,多少尊嚴,多少人該有的良知。從某種程度上說,奇蹟是他和她共同創造的。
我把這故事告訴朋友們,他們有的認為那是男生杜撰的故事;也有的說沒遇上過這樣的事,但他們更樂於相信世上有這份情意。
而我,常常想起這故事,因為它每次都牽疼了我的心。
推薦閱讀:
※沁蘊心語:與你相約,好好活著
※人活著不是為了品味痛苦
※哲理語句:活著,就要善待自己。別跑到別人的生命里當插曲。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你來,我熱情相擁。你走,我坦然放手!
※為活著而活著——讀《活著》有感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