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全注 說明及凡例 七律簡介 目錄 參考書目 後記
杜甫七律全注 丁 寧
名家評杜甫七律
少陵七言律在盛唐諸公中為最多,能於規矩繩墨中錯以古調,如生龍活虎,不可把捉,自可雄視百代。即太白不能及也。(王嗣奭《管天筆記外編》)
杜之五律五七言古,三唐諸家亦各有一二篇可企及。七律則上下千百年無倫比。其意之精密,法之變化;句之沈雄,字之整練,氣之浩汗,神之搖曳,非一時筆舌所能罄。(黃子云《野鴻詩的》)
七言律詩至杜工部而曲盡其變。其氣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無美不備,無奇不臻。橫絕古今,莫能兩大。(管世銘 《讀雪山房唐詩鈔》卷一八《七律凡例》)
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備,為一變。(舒位 《瓶水齋詩話》)
杜甫的七律標誌著杜詩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登峰造極之作。(方牧 《論杜甫的七律》)
杜甫對七律這種形式的運用已達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地步了。(莫礪鋒 《杜甫評傳》)
少陵七律兼備眾妙,衍其一緒,胥足名家。 (錢鍾書 《談藝錄》)
《杜甫七律全注》 作者:丁寧 共 214頁
說明及凡例
在七律方面,杜甫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創作了超過前人總數的七律,藝術上登峰造極。而且,一般認為,杜甫的七律在所有杜詩中,也是成就最高的。
可惜的是,遍查所有書店和圖書館,竟然找不到一本當代出版專論杜甫七律的書。唯一近似的是清人邊連寶的《杜律啟蒙》,包括杜甫的五言和七言律詩,並加以注釋。但主要問題是書中的注釋太過簡略。
故此筆者不揣冒昧,勉為其難,尋章摘句,為杜甫現已知的全部七律151首(不包括8首七言排律)一一全部加以詳細注釋,並按
有關體例說明如下:
一、編排順序
本書中的杜甫七律按仇兆鰲《杜詩詳註》(即「仇注」)的順序編排。杜詩注本甚多,以仇氏注本最為詳盡。仇兆鰲在杜詩研究上花了20 年工夫,所定順序基本符合至今為止的杜詩編年研究,後人的杜詩編排也是以仇注為基礎,且相差不大。這樣,如果需要進一步參看其他書籍,會比較方便。
二、年代、地點和杜律演進階段
注釋中標出了每首七律的年代(以及杜甫當時年齡)和地點,以便讀者了解作品的背景。筆者不是,也無意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只是本著「拿來主義」,有關資料主要來自韓成武等著的《杜甫詩全譯》,並參考
杜甫生於公元712 年,逝世於770 年,按照一般的演算法,應為享年58歲(即770 減去712)。
另外,葉嘉瑩在《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一文,將杜甫七律的發展演進劃為4 個階段,確屬真知灼見。筆者亦從此說,在書中予以引用。
為控制篇幅,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引文略有刪節。
三、詩體
在杜甫的151 首七律中,有118 首為嚴整七律,嚴格符合平仄和對偶要求。
另有38 首為拗體,即有意識不依常格,變動平仄規定。一般來說,對杜甫拗體七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但「拗體自然不是律詩的正軌,後代模仿這種詩體的人是很少的。」(王力語)。關於拗體的進一步說明,可參看王力所著的《詩詞格律》。
本書在目錄中對每首七律的詩體分別加以標註。不過,在正文中,除個別情況外,未就平仄等問題進行進一步探討。如有興趣進一步研究杜甫七律平仄問題的讀者,可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網站上「全唐詩分析系統」找到杜詩的平仄格
律(包括每首詩所用的韻)。其網址是:http://chinese.pku.edu.cn/tangPoem
四 校記及引用
杜詩有不同的版本,本書中杜律以《全唐詩》為基準,並參考仇注。
趙注、趙曰: 宋朝趙次公(趙彥材),趙注專本亡佚。可見於林繼中著《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
鶴注、鶴曰: 宋朝黃鶴《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
蔡箋、蔡曰、:宋朝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
邵註: 明朝邵寶《
錢注、錢箋: 清朝錢謙益《錢注杜詩》
顧註: 清朝顧宸《辟疆園杜詩註解》
朱註: 清朝朱鶴齡《杜工部集輯注》
吳論、論文: 清朝吳見思《杜詩論文》
浦註: 清朝浦起龍《杜詩心解》
本書中有時提到「舊注」一詞,一般指清朝以前的注釋,主要是宋代所作的杜詩註解。
許多古今注家的注釋轉引自仇兆鰲的《杜詩詳註》和網際網路(Internet),為簡便起見,書中大多隻列出各注家,但未一一註明轉引。原出處的書名凡列於本書「參考書目」的,一般在文中也僅註明注家姓名,書名本身不再列出。所引用的詩,凡是未註明作者的,全部是杜甫所作。封面的題記摘自北島的詩《一切》。
此外,本書的引文,只在引用詩、對話、以及易於引起誤解的地方加以引號。
五 其它
對於本書的評論批評和鞭策指教,均請發電子郵件至下列地址:siomnting@hotmail.com。筆者不勝感謝。
丁 寧
於北京
七律簡介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顧名思義,七律每句七個字(所以稱為七言),共八句。偶數句須押同一平聲韻部所屬的字,一韻到底,不可換韻。七律首句大多不入韻。除了押韻以外,七律的每句詩都有固定的平仄要求,即所謂詩律,符合這種要求的才能算是律詩。杜甫有一些七言詩,例如《夜歸》、《大覺僧人蘭若》等詩中也有對仗,初看起來很像七律,但並不符合平仄要求,一般認為是七古,即七言古體詩。不過,七古和七律只是詩體不同,並無高低之分。
清朝方東樹說:「七律束於八句之中,以短篇而須具縱橫奇恣開闔陰陽之勢,而又必起結轉折,章法規矩井然,所以為難。」(《昭昧詹言》)
一首七律的八句詩分為四聯,每聯兩句:首聯(又稱起聯、破題)、頷聯、頸聯(或稱腹聯)、尾聯。
七律對各聯有不同的對仗要求。對仗,即對偶,俗稱對「對子」,春聯就是最常見的「對子」。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頸聯一定要對仗。頷聯一般要對,但相對比較靈活,偶爾首聯對仗,而頷聯不對仗,彷彿梅花不到春天就提前綻放,稱為「偷春格」。這種說法或許出自唐朝詩人沈佺期的詩句「梅花未發已偷春」。
「偷春格」在五律中時有應用(杜甫五律《寒食對月詩》就中有過這種用法),但七律中非常少,杜甫的七律從未用過「偷春格」。
對仗有寬對與工對之別。工對指字數、平仄、結構、詞性、詞義等等,都要相對。寬對與工對相對而言,要求略松,通常只要詞性相同,便可相對。需要指出的是,在近體詩中,形容詞和副詞有時可以和動詞對仗。關於這一點的詳細介紹,可參看《王力近體詩格律學》第十三章和第二十章。
關於對仗,還有其他一些術語,如「借對」、「流水對」、「自對」等。借對是利用一字多義的現象,或者借用發音(多見於顏色)來構成對仗,如杜甫《曲江二首?其二》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這裡「尋常」和「七
流水對是指一聯中字面對仗,而意義卻前後句相承,講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來,兩句實際是一句,兩句的次序不能顛倒(所以判斷流水對的一個關鍵就是看看兩句次序的顛倒是否影響原意)。它注重情感思緒的自然貫通,兩句連貫而下如行雲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對。流水對是在律詩中頗受人欣賞,藝術性較高,不易創作的一種對仗。如果能有一聯流水對,就使格律森嚴的七律顯得靈動了許多。
自對, 又稱「句中自對」或「當句對」, 指對聯中的字詞句,不僅上下聯相對仗, 而且上下聯自身之中(即所謂句中)也存在對仗。這就使對聯更加工穩, 更增添了對襯美。
杜甫七律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擅長對仗,不僅工穩精美,而且非常自然。其中「借對」、「流水對」、「自對」都很多。但杜甫也不是句句皆工,字字必對。有時(特別是頜聯)還有半對半不對的情況。
七言律詩的創作講究起承轉合。《紅樓夢》里林黛玉就說過:律詩「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起承轉合是七律的基本結構布局。一首律詩共四聯,一般來說,首聯起,或破題,或交待背景,要寫出高遠的氣勢;頷聯承上啟下,進一步闡發;頸聯要有變化轉折,杜甫就非常善於在別人筆力已弱的五六兩句別開生面,更上一層樓。
我以為,把律詩的五六兩句稱之為「頸聯」或「腹聯」都沒有很好表現出它的作用,故稱之為「腰聯」或許更為恰當,它在一篇律詩中就像人的腰一樣,詩是否有氣勢全靠這一聯;尾聯要合,「自去自回」,呼應前面,最好有一種意猶未盡、讓人回味無窮的感覺。起承轉合使詩歌結構既勻稱、和諧,又變化、轉折,各聯意味不同,氣勢各異。起承轉合是一種重要的詩歌結構方法,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作詩公式。
目錄
名家評杜甫七律
說明及凡例
七律簡介
杜甫七律
一、讀書壯遊及困守長安
1. 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一)
2. 鄭駙馬宅宴洞中(拗體)
3. 城西陂泛舟 (拗體)
4. 贈田九判官梁丘
5.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
二、為官時期
6.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
7. 臘日
8.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9.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拗體)
10. 紫宸殿退朝口號
11. 題省中壁(拗體)
12.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13. 曲江二首
14. 曲江對酒
15. 曲江對雨
16. 因許八奉寄江寧上旻人
17. 題鄭縣亭子
18. 望岳 (拗體)
19.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拗體)
20. 九日藍田崔氏庄
21. 崔氏東山草堂(拗體)
22.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三、成都草堂並輾轉四川時期
23. 卜居(拗體)
24. 堂成
25. 蜀相
26. 賓至(拗體)
27. 狂夫
28. 江村
29. 野老
30. 南鄰
31. 恨別
32.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33.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34. 客至
35.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36. 進艇
37. 所思(拗體)
38. 寄杜位
39.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
40.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41.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 (其一)
42. 野望
43.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44. 嚴中丞枉駕見過
45. 野人送朱櫻
46.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拗體)
47. 秋盡
48. 野望
4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0. 送路六侍御入朝
51.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52. 又送
53.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54.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拗體)
55. 九日(拗體)
56. 滕王亭子二首(其一)
57. 玉台觀二首(其一)
58. 奉寄章十侍御(拗體)
59.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60. 奉寄別馬巴州
61. 奉待嚴大夫
62.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五為拗體)
63. 題桃樹
64. 奉寄高常侍
65. 登樓
66.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
67. 宿府
68. 至後(拗體)
69. 撥悶(拗體)
70. 十
71. 寄常征君
四、寓居夔州及漂泊荊湘
72. 示獠奴阿段
73. 白帝城最高樓(拗體)
74. 峽中覽物
75. 雨不絕
76. 返照
77. 白帝
78. 黃草
79. 諸將五首
80. 夜
81. 吹笛
82. 秋興八首
83. 詠懷古迹五首(其二為拗體)
84. 閣夜
85. 小至
86. 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尚書夫人因示從弟行軍司馬位
87. 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請余賦詩 (共二首)
88. 立春(拗體)
89. 愁(強戲為吳體)(拗體)
90.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期走筆戲簡
91.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92. 晝夢(拗體)
93. 暮春(拗體)
94. 即事(拗體)
95. 赤甲(拗體)
96. 江雨有懷鄭典設(拗體)
97. 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拗體)
98. 灧澦(拗體)
99.
100. 見螢火(拗體)
101.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
102. 簡五郎司法(拗體)
103. 又呈吳郎
104. 九日五首(其一)
105. 登高
106. 覃山人云居(拗體)
107. 即事
108. 冬至
109. 題柏學士茅屋(拗體)
110.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111. 人日二首(其二)
112. 宇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前湖
113. 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之芳
114. 江陵節度使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115. 又作此奉衛王
116. 暮歸(拗體)
117.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
118.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119. 曉發公安(拗體)
120. 酬郭十五判官
121. 小寒食舟中作
122. 燕子來舟中作
123. 贈韋七贊善
124. 長沙送李十一銜(拗體)
參考書目
後記
參考書目
王力近體詩格律學 (王力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水經注 (酈道元 嶽麓書社1991 年版)
舊唐書 (劉昫 中華書局點校本)
全杜詩新釋 (李松濤、李翼雲 中國書店2002 年版)
全唐詩 (中華書局1960年版)
莊子集釋 (郭慶藩 中華書局1961 年版)
杜甫傳 (馮至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
杜甫評傳 (陳貽焮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杜甫評傳 (莫礪鋒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杜甫詩全譯 (韓成武、張志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杜甫詩論集 (金啟華 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杜甫詩選注 (蕭滌非 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杜甫研究 (蕭滌非 齊魯書社1980 年版)
杜甫研究論文集 (中華書局1962年版)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葉嘉瑩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杜甫敘論 (朱東潤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杜詩藝壇 (韓成武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杜詩全集今注本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天地出版社 1999 年版)
杜詩詳註 (仇兆鰲 中華書局1979 年版)
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 (林繼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杜詩解 (金聖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杜詩釋地 (宋開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杜詩散繹 (傅庚生 陝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杜詩新補註 (信應舉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杜詩鏡銓 (楊倫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杜律啟蒙 (邊連寶 齊魯書社2005 年版)
杜臆 (王嗣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李白與杜甫 (郭沫若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版)
詩集傳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詩藪 (胡應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昭昧詹言 (方東樹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
唐詩百話 (施蟄存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 年版)
唐詩鑒賞辭典 (孫育華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 年版)
唐詩鑒賞辭典 (蕭滌非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 年版)
錢注杜詩 (錢謙益 上海_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資治通鑒 (司馬光 中華書局點校本)
讀杜心解 (浦起龍 中華書局1961 年版)
談藝錄 (錢鍾書 中華書局1984 年版)
楚辭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新唐書 (歐陽修、宋祁 中華書局點校本)
後記
在杜甫七律的注釋過程中,我不斷加深了對杜甫和杜詩的理解。杜甫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在中國詩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彷彿康德之於哲學史,而不作第二人想。
讀杜偶感
律凝肺腑情,詩成鬼神驚。
平生嘆樗散,直道阻棘荊。
卑鄙通行證,高尚墓志銘。
長安明月在,有人死後生!
筆者自註:
五六句出北島《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末句出自尼采詩《看哪這人》:「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張念東譯)。
其它多出於杜詩常用詞。
丁 寧
於北京
推薦閱讀:
※精心推薦 l 世界史閱讀書目
※上海圖書館館藏術數類書目(二)
※超經典書目推薦
※集部楚辭類書目
※二十四史藝文志術數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