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終結論」下的中國道路

「歷史終結論」下的中國道路
周峰
2010年05月12日10:0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歷史終結論」下的中國道路--中國共產黨新聞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留言社區網摘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福山,這個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的自由主義學者,在1989年蘇東劇變後,提出「歷史的終結」觀點,並在《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中,從哲學和政治(科)學兩個方面來對其進行論證。他認為,「歷史的終結」並不是指實際「歷史事件」的終結,而是在歷史哲學(普遍歷史)的意義上,主張「歷史方向的進程」——意識形態的演進到達了其終點,即在自由主義民主之外,沒有其他系統的意識形態具有真正的競爭可能。這個把黑格爾與馬克思嫁接起來的哲學論題被福山用來支持他的政治學論題,那就是西方的現代政治經濟制度是世界歷史演進的方向,它是一切國家和地區現代化進程的普遍方向。  但福山所言的西方政治經濟制度——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制度,卻在新近發生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遭遇到了極大的諷刺。這種西方普遍主義的發展方式在世界愈普遍,帶來的結果並不是福山所稱的「價值追求」,卻是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價值世界的失序和顛倒。當西方普遍興起召喚「現代馬克思」出場的呼聲時,「歷史的終結」所指謂的也許不再是「社會主義的終結」,而是「資本主義的終結」。  同時,在此次並未見底的經濟危機中卻真正崛起了一種中國現象。中國社會依賴過去30年來的市場經濟的摸索與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起與人民民主專政結構基本相適應的市場經濟制度和社會發展結構。這種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不僅使得中國擺脫了羸弱的面貌,而且為世界政治經濟的穩定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中國現象,使得西方眾多的學者高呼其已經成為一種「中國模式」,這種模式打破了西方普遍主義發展路徑的壟斷地位,表現出一種具有典範意義的異質性的現代化實踐道路。  2004年5月11日,英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喬舒亞·庫珀·雷默撰文「北京共識」,他認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動力和發展物理學,這就是「北京共識」——「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貿易這樣的傳統思想。它有足夠的靈活性,它幾乎不能成為一種理論。它不相信對每一個問題都採取統一的解決辦法。它的定義是銳意創新和試驗,積極地捍衛國家邊界和利益,越來越深思熟慮地積累不對稱投放力量的手段。它既講求實際,又是意識形態,它反映了幾乎不區別理論與實踐的中國古代哲學觀。『北京共識』從結構上說無疑是鄧小平之後的思想,但是它與他的務實思想密切相關,即實現現代化的最佳途徑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是試圖採取休克療法,實現大躍進」。  在雷默看來,「北京共識」打破了新自由主義的霸權世界的幻想,是對新自由主義的取代。同樣,美國學者羅伯特等人也認為,「中國後改革時代的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許多進步主義者視中國為一種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經驗表明,在現存世界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一種可行的、可資選擇的經濟發展模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則直接點出,中國「是作為一個成功地融入全球市場而拒絕華盛頓共識傳統理論的國家的榜樣」。在世界範圍內,對於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範式的判斷已經完全成為一種「中國模式」。  甚至在此次危機之後,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倫敦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MartinJacques),在2009年6月底推出新書《當中國統治世界時》(WhenChinaRulestheWorld:TheRiseoftheMiddleKingdomandtheEndoftheWesternWorld),在書中他明確反對西方的普遍主義(universalism)。他指出,歐美一些國家成功地實現了現代化,於是他們一相情願地以為,中國無論是自然進展或必然發展,最終會遵從西方的範例。但是,雅克認為,中國不會沿襲西方的現代化規劃,「中國的傳統思想,是求同存異」。中國非主流的發展模式,將會接替西方國家在各個領域的主導地位,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此論一出,引起世界嘩然。但顯然,中國一貫追求和平與發展的主張,使其絕不會統治世界。
【1】【2】

(責任編輯:秦華)
相關專題
· 聚焦中國模式

推薦閱讀: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去過一個算及格,全去過的太幸福了
中國道教秘傳養生強身術——武當祖師功
中國道教協會
中國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TAG:中國 | 歷史 | 道路 | 國道 | 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