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未都:談法律

原題:第1285篇·法律來源:作者新浪博客

道德是人類社會理想追求的上限,個人可以終身追求道德並獲得內心滿足;集體也可以此為標準相互幫助、監督,共同達到彼岸。這個精神追求的上限不設邊界,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而社會共同認可的法律則是理想社會治理的下限,清晰可見,越過此限即獲懲處,這個懲處必須他人完成,自我只能後悔,最重的懲處可以按律合法地剝奪犯法者的生命。

人類本質上與獸類沒有區別,區別來自於進化過程中的文化形成。當我們知道羞恥時,懂得了男女有別,就要控制性慾,不能為所欲為;當我們知道畏懼時,發現自然界未必我們人類最強,做事就要慎始慎終,做人不能恃強凌弱;當我們知道艱難時,就會明白努力是一生要做的事情,幸福不會平白無故地降臨,不要投機取巧,期望不勞而獲。

但在羞恥畏懼艱難之間那條界限十分模糊,人類開始借用法律試圖劃清。隨著文明的進展,法律划出的界限需要不停地調整,以期適應統治者的要求,還要兼顧被統治者的最大心理承受,否則統治者就會被推翻,中國以及世界幾千年來的文明推進都在說明這一點。

法律的誕生容易應用難。由於法律為社會的下限,要想讓社會充分和諧,法律必須配備其它。西方人常以宗教配合法律,宗教約束思想,法律約束行為;東方則以道德修養為精神花園,法律多用來嚇唬人,成為擺設。古代中國,強大的德治系統將法治拋在身後,一個人若有醜行,先出不了家門,後躲不過宗族之法,家法宗法如果不能置於你死地,還有梁山泊的綠林好漢。

由於種種歷史及文化的原因,國人在法治面前總是誠惶誠恐,無論法律如何保證,百姓仍抱有不信任態度。只要燦爛的道德星空被烏雲遮蓋住,哪怕是短暫的一刻,法治的光芒也總是長夜殘燭,飄忽不定,不能照亮路途,讓人無法秉燈前行,此時,懷念滿天星斗的過去遂成為一種情緒瀰漫在社會上空,讓人無所適從。

推薦閱讀:

馬未都 | 鮑勃·迪倫為何拒絕諾貝爾獎
馬未都:收藏是條受盡煎熬的不歸路 真正的收藏家才是精神貴族
紀錄片《收藏馬未都》2013
大師馬未都也曾因為他人掌眼而被如此對待...

TAG:法律 | 馬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