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三>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三》
三、轉關應該注意些什麼
我覺得,要做好太極拳的轉關,核心是處處皆纏絲,要領是身體各部位要合乎規矩,用意時要逆向思維、周身一體,還有個關鍵就是肢體棚勁不丟、內部神氣相通、動作銜接不斷。分別介紹一下。
1、處處皆纏絲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所在,無論在健身方面還是技擊方面,纏絲勁都在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拳譜云:「纏絲勁發源於腎,處處皆有,無時不然,一衍溢於四體之內,浸潤於百骸之中,達四梢,通九竅,增長內勁無窮」。尤其轉關,更離不開、甚至依靠大小、順逆各類纏絲來完成。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有很多,所謂「百般纏法」,但初練時,只分出順纏、逆纏即可。順、逆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運動中相互矛盾、相互轉化又互為其根的兩種基本纏絲法,它們存在於太極拳整個套路運動過程中。在這兩種基本纏法之下,因方位不同和變換各異,又分出五對不同的方位纏絲。即:左右纏絲、上下纏絲、里外纏絲、大小纏絲、進退纏絲。其中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纏絲合成為一個整圓,同時結合里外,使平面圓變成立體圓,這正是太極式螺旋運動所必具的特色。其次,為了在練拳時有左右逢源、內外結合、周身一家,又有了大小、進退兩對方位纏絲配合,以滿足健身和技擊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極拳每一個拳式,在順逆基本纏絲的基礎上,至少要有三對方位纏絲結合一起進行運動。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使動作在弧線運動時有一定的依據,不論是學習或糾正拳式,也就容易多了。
纏絲勁在健身方面的功用就不多說了,在技擊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當內氣充盈飽滿,在太極圓轉規律的前提下,任何外來侵力均難以侵入。如果沒有旋轉,力與力相碰,產生「頂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運用太極拳的纏絲勁。因為螺旋的曲率半徑是變化的,任何外力壓在螺體上,都能很自然地將壓力用旋轉落空而化去。這是科學的化勁方法,是力學的向心力、離心力的具體運用。
纏絲勁在技擊中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受到外來侵力的衝撞時,用不失棚勁的旋轉力將力點化解,若有餘力未盡,再加力相助,使其撲空栽倒。若對方感到力點被化,隨即抽回時,就要馬上轉勁跟上加力,打其回勁,使對方跌出。這就是引進落空合擊出之法。另一種是進擊時的旋轉穿透力。就是藉機發人時,將周身之力集中一點,快速旋轉加力,如子彈離開槍膛的來福線,有穿透之威力,如掩手肱拳。這兩種勁力都產生於螺旋式的纏絲勁作用,因此在技擊方面,纏絲勁是極其重要的。
2、身體各部位要守規矩
陳式太極拳關於身體各部位的要領,是行拳走架和推手實戰的外形、內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級的要求,這些規矩是學好太極拳的根本,同樣也是做好轉關銜接的根本。它們貫串在整套太極拳動作之中,互相聯繫、互相制約,某一部分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到其他姿勢的正確。必須把各部位姿勢認真地、分節分動作地安排恰當、相順相隨,避免互相牽制,再經過反覆練習,逐漸在連貫動作中把各部位姿勢都能恰當地配合,達到立身中正安舒、動作連貫圓活、上下相隨、周身協調,這是逐步提高轉關技術的必然過程。
如常強調的:虛領頂勁要貫徹始終;頂和襠上提下沉才能立身中正;肩要時刻保持松和沉;鎖骨松沉則胸微內含;肘關節要微曲下垂;塌腰是帶脈有下沉感;松胯要求腹股溝向內凹;圓襠時前後都要鬆開;泛臀不是掘屁股;兩膝要有相合之意;雙腳腳底要放平;通過頂勁領起腰胯松沉,貫通上下之氣,通過松肩沉肘身子放長,貫通左右之氣,等等。這些都是很具科學道理的。大家都有一定基礎,我不做詳細解釋了。希望我們把這些基本要領都做到位,那麼轉關的質量和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有兩個問題很多人關注,我多說幾句:
關於「轉關在肩」的問題:《拳論》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肩關節是上肢極為重要的關節,其活動範圍大,又上承胸腰下起肘腕。肩如能鬆開,才有肘松、腕松,才能有整體上肢關節、肌肉的放鬆,意氣才能下沉,氣血才能暢通,全胳膊往來屈伸便毫無滯礙,使用勁力時也能瞬間聚到肩上,再傳到臂手。肩一般不可自動作出動作,肩部的轉關要靠腰胯左右旋轉和下盤的升降結合,產生立體螺旋,通過脊柱傳到肩上,依賴周身的配合。
關於腰襠的轉關配合問題:腰襠兩部位對太極拳的轉關至關重要,一開一合,一動一靜,腰襠各有專註,且相互為用。腰之要點:擰腰、活腰、塌腰;襠之要點:松襠、合襠、扣襠。發勁時,擰腰扣襠,不扣則散;運行時,活腰松襠,不松則滯;定式時,塌腰合襠,不合則浮。凡塌腰合襠者為蓄勁,活腰松襠者為柔勁,惟出勁時須擰腰扣檔。明白這些道理,行拳接手中便能夠提高轉關質量。
3、要逆向思維、周身一體
轉關時如何用意:太極拳轉關要在「對拉拔長中進行」,在意識上先有這個意念,即若左行還要有向右對拉的意念,若向上還要有向下對拉的意念,若往前還要有往後對拉的意念,按照拳勢動作要求,行左寓右、前進後撐,左發右塌,等等。實際上就是利用矛盾力,它能讓人隨時快速改變方向,因為它沒有定向,所以總能動在人先。
陳式太極拳千變萬化,雖然動作態勢多端,但打拳時,均以腰脊為軸,以手領勁,含胸塌腰,屈膝松垮,五趾抓地,將全身的勁力整合為一處,施加到我們想要達到的地方,這就叫「節節貫串」、協調一致、周身一家。演練者從頭頂到足尖,內有五臟六腑、經絡筋骨,外有肌膚皮肉、毛髮,四肢百骸處處相連為一體,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亂,以意行氣催形變。若要拉開,不但手開足開,心中意念隨之也開;若要閉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與之俱合。一招一勢,凡上欲動下自隨神往,凡下欲動上自領神去,凡上下動中部和神策應,凡中欲動上下輔神主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虛實開合,渾然一氣,則發力自然會迅猛而機靈,轉關中自然能避免枉動,使自己的力量不產生矛盾。凡是不該動的、多餘的、不合理的動作都是枉動,避免枉動才能產生「渾元勁」,才能避免在實踐中犯勁力渙散、勁力太硬和丟、頂的錯誤。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BlueSkyNo1的【太極拳】2
※太極拳 架路區分
※太極拳源流解謎:拳論篇(下)
※太極拳,纏法也——太極基本功,還說正反圈
※《郝為真太極拳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