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十三釵》野心昭昭:花費6億棄「中國風」(圖)2012年01月17日 10:18
2012年01月17日 10:18來源:時代人物 作者:劉月嬌
字型大小:T|T
0人參與0條主評論 0條評論0條總評論 列印 轉發
張藝謀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典型的張藝謀作品,也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來拍過最有誠意也是最大野心的作品。其創作模式延續了第五代的製作傳統,講述個體在大環境中的痛苦和選擇。張藝謀挑選了嚴歌苓的著作,而一個好的改編劇本是成功的基石;張藝謀向來擅長發掘新人,所以推出了飾演玉墨的倪妮,眼光不凡;此外,每一個重要的當代導演都有自己處理視覺畫面的一套手法,張藝謀的獨特就在於攝影和色彩,這點在影片中有突出表現。就像把《金陵十三釵》交給姜文或陳凱歌來拍,那必然是另外一副模樣:黑色或者更加宏大。
2002年後的國民大導演
某網友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吸過毒、賣過身、個性獨裁、有冒險精神、敢於挑戰禁忌話題、想像力豐富到異想天開的程度、常常做出讓人無法預料的事……那麼他註定是一個好導演。
所以根據慣例,我們若要知道張藝謀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導演,首先得證明他是同性戀。和其他名導相比,張藝謀的基情本色隱藏得比較深,讓人難以一眼識破,比如早期頻頻得獎的優秀影片,大多是突顯女性特點的,所以很難將他與「同性」聯繫在一塊。身為陝西人的他的性格里有著「最陝西」的剛毅一面。「從我的性格來說,很低調,有時候一根筋,就是只做好一件事情。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很專註的一直下去,這是陝西人的性格之一,包括我父母也是這樣。這種性格干藝術更合適,你讓我去做生意幹什麼的,我不行,腦子沒那麼快」。
張藝謀在梨園打拚了這麼多年,拿過柏林金熊獎,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京奧後被官方奉為國寶,早年還拍過禁片,總的來說,也算是好導演了,當然,在通往好導演的路上張藝謀是走了不少彎路的。
2002年前的張藝謀,和2002年後的張藝謀,完全可以單獨分成兩塊來討論。2002年後的張藝謀,從「是不殺,是和平」的《英雄》開始,到「我叫你摸上面,你偏要摸下面」的《十面埋伏》,再到母子亂倫、父子相殘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那個改編自《血迷宮》的《三槍拍案驚奇》,張藝謀的作品票房口碑都沒有成為正比。《英雄》開始,那個曾經拍出《活著》的、有良心的電影導演似乎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在故事內容上吹捧集權、在技術層面上熱愛團體操的陝北暴發戶。這是讓人很痛心的。
鑒於張藝謀這十年來的坎坷失策,《金陵十三釵》持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態度。一方面,它將南京大屠殺里日軍的禽獸行為昭告於眾,特別是那些還認為這場侵略戰爭是「中日戰爭」的外國友人;另一方面,《金陵十三釵》里的壞人其實不那麼壞「、」壞人也是有悲傷的過去「、」壞人也是被逼成為壞人「、」壞人最後良心發現,自殺了「這樣荒腔走板的電影。
電影里某些地方,張藝謀還是張藝謀。用南京話來講述台詞,顯然是想掩蓋大量英文台詞的違和感,尤其是如前所述,玉墨大量英文台詞里的非東方思維。有些元素,封閉感;壓抑;色調渲染;對諸如皮影戲、青紗帳、染坊、舊上海歌廳這些色彩感十足的元素,以及所有女性遭受壓抑的細節,都很關心。
伴隨著秦淮景的江南小調,《金陵十三釵》的片尾字幕升起的時候,我們知道這次張藝謀沒有失手,他終於,終於在昏睡了十年之後,拿出了一部有水準的誠意之作。
「謀女郎」的修鍊
導演選演員是個很科學的過程,張藝謀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演員的訓練要接近人物,要站在鏡頭前面去表演,有時候看起來更像心理學,作為導演就是要發現這個人,帶領演員站在攝影機面前,勇於把自己表現出來,這就是我的工作。首先是她是這塊料,然後是跟她配戲的人,我們的團隊,一起共同完成的。我們戲中的小演員們個個都是「水龍頭」,哭戲表現相當好,說哭就哭說停就停。來源:時代人物 作者:劉月嬌
字型大小:T|T
0人參與0條主評論 0條評論0條總評論 列印 轉發
影片慶功宴
影片中玉墨的表演不用多說,一代秦淮頭牌的風情,全在她舉手投足間。即便站立在姐妹們中間,一眼就能把氣質不凡的她辨認出來。這一次眾多「謀女郎」,表現是否達了我們的預期。
「當時能選的範圍很窄,我們要求有熟練的英語表演,又能講南京話,這個在全國已知的演員里幾乎沒有,只能用新人,淘選了很長時間。」謀女郎「是媒體叫的。我覺得這個團隊這麼多演員,你要叫「謀女郎」的話,就幾十位了。我們從2007年就開始選演員。選中演員之後,開始嚴格訓練。玉墨從三年前就開始訓練。其他演員在開拍前兩個月都開始訓練。所有的大小演員演得非常好。演員能演到這個程度,都是他們自己的努力,導演是個帶領者,但永遠不能替代他們的努力,如果沒有他們,的確就沒有這個電影」。
張藝謀給影壇輸送很多新人,包括周冬雨(已經片約不斷,「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要延續。至於是不是用新人,還是看故事對演員的需求,這個故事誰誰誰演合適的話,那你可能不需要找新人」。
大紅配大綠的中國色彩
《金陵十三釵》用6億投資做到了徹底去中國化:這是從主演、布景、敘事、情感(甚至念白)上完完全全的西方視角。貝爾和他的角色是西方的,「為了生命作出犧牲」的故事模式是西方的,大部分念白是西方的(英語),做到這些的是誰?是最擅長於中國化表達、也最被期待中國化表達的張藝謀。
作為攝影師出身,張藝謀在《金陵十三釵》里毫不避諱地挑選了大紅大綠。那麼,在一場殘酷戰爭的背景下,在一個地獄般的城市裡頭,這些肆意衝撞的顏色應該放在誰身上呢?女性,一群出逃的妓女。她們同三教九流都打過交道,見過不少場面,雖有死亡的恐懼,但不至於為了保命,卻拿一堆破衣裳裹身。
張藝謀導演的天才處,我們素所深知。一句大紅大綠就一磚拍倒,有點委屈他了。咱往細了琢磨他最喜歡的意象:《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紅,封閉的莊園,男權至上的老爺,作為妾侍、生存壓力巨大的女性。《菊豆》里,倫理,情虐,染坊提供的大量顏色,封閉缺光的環境,鞏俐不知第多少次被壓迫然後求解放。《活著》里,比原著小說多出來樣東西:皮影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里,孩子視角里看一風塵女子和幫派鬥爭。《英雄》還是通片幽暗,顏色主題變了五六般。《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沒見過日頭,彩色窗戶、黃金爛漫、勒胸、壓力下驕躁的鞏俐和李曼。《三槍》一喜劇片,特意把閆妮往《菊豆》里的鞏俐扯。油潑面特寫出現若干次。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很簡單:一群妓女和一群學生躲在教堂,日軍要抓學生去「慶功」,妓女們挺身而出,代替了學生。這個簡單的故事,原著作者嚴歌苓用了20多頁的短篇小說就寫完了,如今變成一部145分鐘的電影,它需要做一些什麼樣的變化呢?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問張藝謀,如果你是父親:『你願意和豆蔻一樣保護自己的孩子嗎?」會的,這是每一個成年人的責任。的確,導演說的沒錯,這正是一次關於責任的救贖。
國人最痛心的民族瘡疤,妓女救國的噱頭,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東渡,這些變成商業賣點,其實是很難的。要肩負巨大的對民族、對歷史、對受害的民眾的責任心,又要在藝術上保持自己的創作傾向,還得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這世界上沒有幾個導演做到了這一點。對於《金陵十三釵》的期望,張藝謀自己說「其實導演一生拍很多電影,各種評價都有,我認為很正常。電影出來後大家誇我很高興,這樣一個電影在我的導演生涯中是為數不多的,具有獨特性。這四五年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很難得。我希望大家喜歡它」。
從《金陵十三衩》的外形上看,張藝謀似乎已經走出對自己所崇拜黑澤明的模仿年代,走出「我要把這些展示給老外看,這就是中國」的意氣心態。有評論說,奧斯卡大片都關注人性,關注邊緣的人性光輝,《金陵十三釵》是討好奧斯卡。「中國導演講求事無巨細,所有細節都要一一過目、眼見為實。這一次,小到一顆紐扣,大到武器,我都要親自過問。這也是我的習慣,在中國好像每個導演都是這個樣子,因為我們沒那麼規範,沒那麼專業,都還在發展中,所以要想拍一個好電影,不去細細過問,可能會流失很多東西。貝爾可能注意到我什麼都管。在好萊塢,導演坐在車上跟演員喝咖啡聊天就可以了。我們從早到晚就是這樣,也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金陵十三釵》經得住了市場和口碑的檢驗。這歸功於張藝謀猛然回歸也好,嚴歌苓妙手回春也好,張偉平打砸搶鬧也罷,一部努力讓大多數人滿意同時遵循市場經濟的作品值得尊敬。因為真誠,故事站住了腳、情節打動了人、思考深入人心,一部好電影能做的無非如此。對於創作者而言,相比於虛名、投資、噱頭和炒作,真誠才是真正的硬通貨。
|
1 2 3 |
|
|
1 2 3 |
|
推薦閱讀:
※2012年中國郵市盤點
※2012年最容易犯小人的生肖
※2012年自考中國近代史第二章試題及答案
※2012年龍年生肖運程──狗生肖
※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新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