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百年影星個性郵票 (紀念郵票 2)

從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問世至今,中國電影走過了百年歷程。中國電影與中國人民休戚與共,記錄了可歌可泣的中國歷史,再現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書寫了輝煌的藝術篇章,創造了膾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  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中國電影基金會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同意,組織電影藝術家和電影學者,廣泛徵求意見,鄭重遴選出不同歷史時期在中國銀幕上留下了難忘形象的128位影星,經國家郵政局批准,印製發行了一套精美的個性化郵票。這是獻給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的一份精心製作的厚禮。回憶百年中國電影的輝煌,重溫中國電影留在幾代觀眾心中的真、善、美的感召力量,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留下一份有意義的記憶。 于是之、王心剛、王玉梅、王曉棠、王馥莉、張良、盧燕、歸亞蕾、田華、仲星火、劉曉慶、成龍、張瑜、張艾嘉、李小龍、李仁堂、李默然、楊在葆、周潤發、龐學勤、林青霞、祝希娟、趙子岳、唐國強、夏夢、秦漢、郭振清、陶玉玲、崔嵬、康泰、葛存壯、劉世龍、郭允泰、曲雲、李健、謝芳、潘虹

于是之(1927年7月9日-2013年1月20日),原名於皛,原籍天津,1927年7月9日生於河北唐山,中國話劇代表人物,代表作茶館,青春之歌,龍鬚溝等,1945年曾考入北京大學(後失學);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祖國劇團、北平藝術館、華北人民文工團演員;後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藝委會副主任、副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北京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三屆理事、第四屆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在《青春之歌》《龍鬚溝》《駱駝祥子》《茶館》《洋麻將》等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經典的舞台藝術形象;其文學作品有《于是之論表演藝術》《演員于是之》等。2013年1月20日在北京辭世,享年86歲。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 ,國家一級演員。

1956年,參加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開始電影演藝生涯 ;1962年,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鍔的形象,榮獲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90年,與菲利浦·博薩斯合作導演影片《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 ,該片榮獲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1991年,王心剛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 ;1995年12月,獲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同年當選為"中華影星" ;2005年,獲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同年獲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6年,與翟俊傑導演合作,出演了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而拍攝的獻禮電影《我的長征》;2009年,獲第十二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 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王玉梅,1934出生於山東濟南。演員。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市職工學校文化幹事。1950年後相繼任濟南警備政治部文工團、步兵九十七師文工隊、山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演員。1955年任山東省話劇團演員。是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山東省文聯第五屆副主席。1983年主演影片《內當家》,1984年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大娘,1985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同年在影片《譚嗣同》中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慈禧太后的形象,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1983年曾在電視連續劇《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大娘,獲第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和第四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王曉棠 ( 1934—) 女。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電影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少將。1955年登上銀幕。曾在故事片《神秘的旅伴》中飾小黎英,《海鷹》中飾吳玉芬、《英雄虎膽》中飾阿蘭,演出過《碧空雄獅》、《鄂爾多斯風暴》等。因在《邊寨烽火》中飾瑪諾,獲1958年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演員獎」。因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飾演銀環和金環,1964年榮獲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還創作了電影劇本《翔》,並自編、自導、自演、自譜曲、自填詞、自唱、自制服裝。編導的故事片還有《老鄉》。1995年12月獲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

王馥荔,1949年10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祖籍天津。1967年畢業於江蘇省戲曲學校京劇科。中國內地女演員。

1973年王馥荔出演電影處女作《水上游擊隊》。1975年因在電影《金光大道》中飾呂瑞芳而受到關注 。1980年出演影片《天雲山傳奇》 。1984年憑藉影片《咱們的牛百歲》獲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85年在《日出》中扮演翠喜獲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和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1999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歌舞《大年三十包餃子》。2002年領銜主演電視劇《風帆》 。2004年拍攝農村題材劇《湖上人家》 。2008年在《紅樓夢》中飾演邢夫人。2010年與兒子王驍在《我們是一家人》本色出演。2014年加盟電視劇《碧海雄心》的拍攝。獲第七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第九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和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第01、13屆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是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影協江蘇分會副主席。

張良,原名張慶鑄,遼寧本溪人,1933年8月18日出生。1948年參加人民解放軍,先後任東北野戰軍衛士劇團、北京衛戍師宣傳隊演員。1950年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前線戰地宣傳隊演員,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後,先後在華北軍區文工團話劇團、瀋陽軍區抗敵話劇團任演員。1955年,張良應長春電影製片廠之邀,在故事片《董存瑞》中飾演董存瑞。他以樸實無華、充滿激情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平凡而偉大的戰士董存瑞的形象,成為觀眾最喜歡的電影演員之一,被瀋陽軍區評為「一級先進文藝工作者」;影片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本人獲演員一等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第五屆理事,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被國家人事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2009年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12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盧燕(英文:LisaLu,1927年1月19日-),原名盧萍香,盧燕香,盧燕卿,旅美華裔影人,祖籍廣東中山縣,1927年1月19日出生在北平,成長於上海。主要職業包括演員、製片人、影片策劃及解說配音等,曾三次獲得華語影壇歷史悠久、權威性高,被業界譽為華語電影界之「奧斯卡」的金馬獎。她不僅能用英語和漢語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美國的電影、電視和戲劇舞台上表演,還擅長表演京劇和崑曲,其突出的藝術造詣使她獲得了聯合國國際和平藝術獎,她還曾被ChineseDailyNews(WorldJournal)選為「北美地區百大傑出華人」。

歸亞蕾,1944年6月2日出生於湖南長沙,原籍浙江吳興,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中國台灣女演員。

1966年憑藉在瓊瑤劇《煙雨蒙蒙》中飾演陸依萍一角獲得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70年憑藉電影《家在台北》獲得第16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第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78年出演電影《蒂蒂日記》,獲得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配角。1991年以電視劇《她的成長》首次獲得第26屆台灣電視金鐘獎戲劇類女主角獎。1993年與李安合作電影《喜宴》,獲得第3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1995年以後轉往中國大陸發展,參演電影《女兒紅》,獲得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女主角。1997年以電視劇《聖母瑪麗亞》榮獲第32屆台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獎。2008年憑藉電影《雲水謠》獲得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2015年1月8日,參演的電影《重返20歲》上映。

田華,1928年8月出生於河北唐縣,中國女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1950年因在電影《白毛女》扮演「喜兒」被觀眾熟知。1958年在影片《黨的女兒》中扮演李玉梅。 1959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1980年主演電影《法庭內外》,憑藉此片獲得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2008年參演青少年勵志電影《尋找成龍》。2009年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同年客串演出賀歲喜劇電影《戒煙不戒酒》。2011年參演溫情電影《飛越老人院》。

仲星火(1924年2月5日--2014年12月25日),安徽亳縣(今亳州市)人,著名電影演員, 人民藝術家。先後在故事片《南征北戰》、《今天我休息》、《李雙雙》、《405謀殺案》、《巴山夜雨》、《月亮灣的笑聲》、《天雲山傳奇》、《相思女子客店》等經典影片中塑造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角色,曾獲得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演員,從一名普通百姓走上大銀幕的,出演的角色平實正氣,純凈無華,有血有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電影事業同時也是演員生涯的黃金時期。2014年12月25日仲星火於中午11點52分,在上海黃浦中心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1歲。

劉曉慶(1955年10月30日-),重慶涪陵人,197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國家一級演員。

1975年走上銀幕。1987年,憑藉主演的電影《芙蓉鎮》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1988年,憑藉電影《原野》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1980年, 正式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同年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91年,主演電影《大太監李蓮英》。1995年,主演電視劇《武則天》。2004年,主演電視劇《長河東流》。2005年,主演電視劇《寶蓮燈》,飾演王母娘娘。2010年,主演電視劇《雲袖》。2014年1月,獲得2013中國時尚大典時尚影響力人物獎。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全國表演學會副會長、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藝術顧問等。2016年主演奇歷史話劇《武則天》。

成龍,1954年4月7日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蕪湖,國家一級演員,大中華區影壇和國際功夫影星。他擅長功夫片,電影的諧趣風格及袁和平設計的活潑靈巧兼具雜耍性的武術動作,其主演的電影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200億元。

1960年進入中國戲劇學校學習戲曲,以武師身份進身電影圈。1978年成龍拍《蛇形刁手》和《醉拳》走紅。1994年,主演的電影《紅番區》在美國公映後大受歡迎,使其成功打入好萊塢。1997年香港回歸,江澤民在宴會上敬酒時稱成龍為「大哥」,從此「大哥」的稱呼成為了成龍的代名詞。2006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十大慈善之星」。2007年,成龍被韓國民眾選為代表「中國大人物」之一,僅次於毛澤東、鄧小平,高居第3名。2012年8月24日 《紐約時報》評選出史上20位最偉大動作巨星,成龍榮登第一位。2013年,成龍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2014年,成龍再次當選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成龍與周潤發、周星馳、並稱「雙周一成」。2016年8月30日,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系首位獲獎華人。截至2017年,其主演電影在全球的總票房超過200億元。2017年9月30日,其參演的動作電影《英倫對決》在中國上映;12月22日,其主演的科幻電影《機器之血》在中國大陸上映。

演藝事業外,成龍熱心公益事業。2004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2006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十大慈善之星」。

張瑜,中國電影女演員。祖籍山東肥城,1957年10月19日出生於上海。1973年上海華山中學初中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7年初登銀幕,主演了《春苗》、《第二個春天》等片。1981年5月,因主演《巴山夜雨》榮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因主演《廬山戀》榮獲第四屆「百花獎」、因主演《廬山戀》 和 巴山夜雨 榮獲「文匯獎」 、因主演榮獲文化部頒發的「政府獎」最佳女主角獎。一年獲四冠。 1982年5月,因主演 小街 榮獲上海電影製片廠頒發的「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5月,因主演 明姑娘 榮獲文化部頒發的「政府獎」。 1984年5月,榮獲文化部頒發的「中國電影十佳演員獎」。1985年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影視製作。從1991年開始,張瑜在台灣拍戲三年,除了《李師師》外,還拍了《黃土地外的天空》、《紙婚》、《紅花記》、《斬王爺》等片。1993年回大陸重返影壇。出演或導演的影片有《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太陽有耳》、《太陽火》等,其中《太陽有耳》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銀熊獎,80年代金雞百花雙料影后。90年代的台灣電視連續劇女王。21世紀銀幕上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 如今的張瑜是一家影視文化公司的掌舵人。1993年12月,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家學會頒發的「表演藝術家特別貢獻獎」 。 1995年12月,榮獲廣電部頒發的「傑出表演人材獎」。 2005年12月 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家學會頒發的「百年百名表演藝術家獎」 。2009年12月8日 榮獲「人民喜愛的藝術家」稱號 。

張艾嘉(Sylvia Chang),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祖籍山西五台。中國台灣女演員、歌手、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台北美國學校。

1972年,19歲的張艾嘉成為嘉禾公司旗下的女演員;同年,參演首部電影《龍虎金剛》。1976年,憑藉《碧雲天》得第1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1981年以《我的爺爺》奪得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86年,自導自演電影《最愛》,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英國國家電影院特地舉辦了「向張艾嘉致敬」的焦點專題。2002年,主演《地久天長》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香港影評人協會、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1995年,擔任編劇及導演的電影《少女小漁》獲得第40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編劇獎。1999年,張艾嘉執導的電影《心動》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1985年7月,張艾嘉發行首張專輯《忙與盲》,名列「台灣百大唱片」第19名。1992年,推出專輯《愛的代價》,並由李宗盛為其創作同名單曲《愛的代價》。2014年起,擔任金馬獎主席。執導的電影《念念》2015年4月30日上映。2016年4月,出版書籍《輕描淡寫》。2017年10月27日,其執導的親情電影《相愛相親》在中國大陸上映。2017年張艾嘉卸任金馬獎主席一職。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電影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他在香港的4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他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的遊戲》《青蜂俠》。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2周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1999年《時代周刊》列出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李小龍與英國已故王妃黛安娜、美國總統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由香港七家電子傳媒聯合舉辦的「世紀娛樂風雲人物選舉」,李小龍榮登「娛樂風雲人物榜」的首位。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2003年,美國《黑帶》雜誌推出李小龍逝世30周年紀念專輯「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於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

李仁堂 (1930-2002)演員,山東諸城人,1930-2-28生於吉林撫松。1949年從北京通州潞河中學參加了熱河省文工團任協理員、演員,演出秧歌劇、二人轉等民間戲曲,後隨文工團改為話劇團,出演了《風暴》、《以革命的名義》、《雷雨》等20齣劇目。1956年主演的話劇《青松嶺》搬上銀幕,從此開始銀幕生涯。1974年,因演出影片《創業》而引起影壇注目。1975年,任河北省話劇院演員,後任副院長。並曾任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因在影片《淚痕》中扮演朱克實,獲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上海電影文匯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主演的影片還有《元帥之死》、《子夜》等。1994年,因成功地扮演《被告山杠爺》中的山杠爺獲1994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主角獎。「中華影星」表演成就獎等。李仁堂生前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 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因心臟病突發,於2002年6月24日在山東逝世,享年73歲 。

李默然(1927年12月21日-2012年11月8日),原名李紹誠,生於黑龍江省尚志,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原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1947年10月,入哈爾濱文藝家協會文工團,擔任話劇演員。1960年首次涉足影壇,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甲午風雲》中飾演民族英雄鄧世昌,一舉成名;後參演話劇《八一風暴》、《第二個春天》、《智取威虎山》、《報春花》及電影《花園街五號》等。1986年,獲中國戲劇家協會"話劇表演藝術家"及"話劇終身榮譽獎"。2007年,獲第十七屆白玉蘭戲劇藝術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11月8日去世,享年85歲。

楊在葆,電影演員,導演。安徽宿縣人。1935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是中國當代著名表演藝術家、導演。1959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後任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員。1965年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楊在葆身材魁梧健壯,性格開朗,雖然從未當過兵,卻常被人認為是軍人出身,在銀幕上他是以演軍人而成名。歷任上海青年話劇團、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主演《年輕的一代》、《從奴隸到將軍》、《原野》等影片。在《血,總是熱的》中飾演羅心剛,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七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在《代理市長》中飾演肖子云,1986年獲第九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周潤發(ChowYunfat),1955年5月18日出生於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開平。中國影視演員、攝影家,國家一級演員。

1974年畢業於TVB藝員訓練班,主演了《網中人》《狂潮》、《上海灘》等20餘部劇集。1976年初涉影壇,在80年代憑《英雄本色》、《賭神》等電影在香港電影鼎盛時期開啟了槍戰片、賭片等類型片先河,成為香港「暴力美學」風格電影的代表人物。90年代與成龍、周星馳並稱為「雙周一成」。1995年遠赴好萊塢發展。主演了《安娜與國王》、《卧虎藏龍》等多部不同風格的電影,曾兩次擔任奧斯卡頒獎嘉賓。1999年在洛杉磯中國城「中央廣場」留下手印,2000年獲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特別成就獎,2004年憑《喋血雙雄》等影片中塑造的槍手形象成為全美最多人收藏其DVD的男演員前三名 。2005年被香港網民評為「經典電視劇小生」第一名;2007年獲美國AZN電視台 「亞洲卓越獎頒獎禮」終身成就獎 。

此外,周潤發還熱衷於公益事業,200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 2003年獲頒特區政府銀紫荊星章,同年, 其奮鬥歷程被寫入香港啟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成為首位被列入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

龐學勤,1929年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1944年,參軍,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文工團員、炮兵連指導員。電影演員。代表作品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1986年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長 。後任珠海市人民政府顧問。2015年10月12日凌晨,電影演員龐學勤在珠海與世長辭,享年86歲。

林青霞是台灣電影女演員,祖籍山東萊陽,1954年11月3日出生於台北三重。曾被譽為東南亞第一美女,拍過一百多部電影,角色從青春玉女演到女俠,她是港台電影界唯一能橫跨文藝、武俠兩種不同電影風格的也是走紅時間最長的女明星。1976年:《八百壯士》獲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90年:《滾滾紅塵》獲第二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93年:《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提名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祝希娟,1938年出生於江西贛州,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1962年憑藉主演的電影《紅色娘子軍》獲得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曾創造6億觀影人次) 22大影星,此後又拍攝了《燎原》、《啊!搖籃》、《法人代表》等影視劇。1962年獲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個明星之一。後又在《燎原》、《啊!搖籃》等影片中飾演角色。還曾導演兼演齣電視劇《為明天祝福》、《江南明珠》等。

趙子岳(1909.6.1.~1997.3.25),演員,山西古縣人。1932年肄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曾任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員。1937年起先後任安澤縣犧牲救國同盟會工作團、中共太行區委會、太行山劇團、太行軍區先鋒劇團及軍區京劇團工作,任團長等職。趙子岳以擅長扮演農民角色著稱,擅長喜劇風格。除電影外還參加拍攝了《尋找回來的世界》等十餘部電視劇,有口述作品《趙子岳傳》存世。趙子岳是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1997年因病去世。

唐國強,1952年5月4日出生,中國知名影視男演員、導演。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79年,因在《小花》中飾趙永生,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青年創作獎、「電視十佳演員」、「首屆全國百佳電視工作者」獲得「金鷹」最佳男主角和「飛天」優秀男演員提名。198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後在《今夜星光燦爛》、《路漫漫》、《高山下的花環》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88年,參加拍攝《到莫斯科去》、《三國演義》、《雍正王朝》、《開國領袖毛澤東》。1998年,出演《長征》,榮獲第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的稱號。2003年,獲第22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金鷹獎等。

夏夢(1933年2月16日-2016年11月3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香港電影演員及製片人。

1947年,夏夢隨家人遷居香港,1950年由毛妹介紹,加盟演藝圈,簽約香港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在長城主演電影《禁婚記》嶄露頭角,1953年,主演的古裝片《孽海花》參展愛丁堡國際電影節。1956年加盟鳳凰影業公司,1966年主演《迎春花》後息影,移居加拿大。1979年創辦了青鳥影業公司,擔任總監製,擔任總監製,重返了她闊別將近十年的電影圈,開山之作是有關越南題材的《投奔怒海》。影片於1982年上映後,一舉奪得了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美術指導等多項榮譽。1984年監製的《似水流年》獲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2015年,夏夢獲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2016年11月3日凌晨,主持人曹可凡發布微博稱一代傳奇影星夏夢去世,享年83歲,並配文字圖片悼念。

秦漢,1946年4月24日生於中國上海,祖籍四川華陽,本名孫祥鍾,中國台灣男演員。就讀過士林中學、開平高中。1966年畢業於中影演員訓練班。父親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名將孫元良。秦漢演出過多部瓊瑤的作品,其中包括電影以及電視劇。1977年以《煙水寒》巴拿馬影展最佳男主角獎,1978年以《汪洋中的一條船》獲亞洲影展「悲劇電影演技最感人男星獎」及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1988年以《庭院深深》獲法國第一屆華語影視片金獅獎最佳男主角獎 。

郭振清,漢,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樸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陶玉玲,1934年10月28日出生在江蘇鎮江,中國大陸影視女演員。陶玉玲先後參加《二泉映月》、《歸宿》等影片的拍攝。因在電影《任長霞》中扮演任長霞的母親獲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因電視劇《張培英》的表演創作獲全軍第五屆電視劇最佳女演員獎。並於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獲表演藝術成就獎盃。於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授予的"百位優秀演員"稱號、國家人事部廣電總局授予的"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代表作品有《霓虹燈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

崔嵬(1912-1979.2.7),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暉、崔浚、瘋子,後改名崔嵬。山東諸城市昌城鎮王家巴山村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劇作家。1956年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和導演。是中國劇協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第二、三屆常務理事,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2年因在影片《紅旗譜》中飾演主角朱老忠獲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影片十餘部,《小兵張嘎》於1980年獲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戲曲藝術片《楊門女將》於1962年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代表作品紅旗譜,青春之歌,小兵張嘎。1979年2月因肝癌在北京逝世。

康泰,(1927—1985年)原名劉秉璋。1927年出生於北京。中國電影演員。少時受母親熏陶,喜愛唱歌和表演。1934年在家讀私塾。1935年入北平新街口小學。1941年入北平市立第四中學讀初中,1944年於北京第四中學畢業,後入北京影藝學院。1945年入華北電影公司。抗戰勝利後在北京業餘劇社和戲劇宣傳隊三十隊任演員。1947年起任上海國泰影業公司演員,曾主演《玫瑰多刺》等10多影片。1952年後任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渡江偵察記》、《海魂》、《青春之歌》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1979年主演影片《苦難的心》(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1年主演影片《第二次握手》。1982年在《特殊身份的警察》中飾演李淵風。曾於1980年獲得第二屆電影小百花獎優秀男主角獎。他在1985年1月21日在廣州拍完影片《公寓》最後一個鏡頭,於次日凌晨心臟病突發,猝然去世,享年58歲。1995年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126位「中華影星」之一。

葛存壯,1929年1月13日出生於河北衡水市,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

1949年,葛存壯加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開始了電影演員的生涯。1960年,因在電影《紅旗譜》中飾演馮蘭池而被人熟識。1974年,出演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影片《南征北戰》。1997年,出演電影《周恩來偉大的朋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2013年,在電視劇《徐悲鴻》中飾演齊白石。

2016年3月4日8點33分,著名表演藝術家葛存壯因腦梗引發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7歲;

劉世龍,1930年生於安徽省蕭縣一個小知識分子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父親在1938年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姐姐劉子也隨父參加革命。母親主持農村婦救會,劉世龍家一度成為黨的地下聯絡站。   

1939年9月任新四師九旅獨立團文化幹事,1941年,劉世龍成為蕭宿銅總隊宣傳隊隊員,成為骨幹,1946年任二野七縱19旅宣傳隊豫皖蘇軍區文工團任戲劇隊隊長,1947年,劉世龍被編到7縱隊19旅56團,進軍大別山,後又被編入2野16軍48師文工團,隨軍進軍大西南。時任文工隊長的劉世龍,剿匪中任中隊長,到瀘州一帶剿匪,1949年任二野十六軍四十八師文工團戲劇隊長、文工隊隊長。這期間,他參演了40多出舞台劇,如《兄妹開荒》、《白毛女》等。1951年由解放軍16軍保送,先後入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校學習表演,1953年畢業分配到長影演員劇團任演員。曾主演過《英雄兒女》 (飾王成)、《劉三姐》 (飾阿牛)、《鴻雁》(飾李方飛)、《戰洪圖》 (飾丁勝河)等15部影片。另外他還參演了多集電視劇。導演了電視劇《二林小傳》和《追尋》等。

2017年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郭允泰,中國影視男演員。原籍山東沂南,1928年12月1日生於黑龍江寧安。1939年在山東參加八路軍。1941年後在山東一一五師團宣傳隊、濱海軍區政治部文工團、魯南八師文工團任演員。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任山東野戰軍三縱文工團、第三野戰軍二十二軍文工團戲劇隊分隊長、隊長。194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3年後主演《智取華山》、《怒海輕騎》等影片。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任新疆歌舞話劇院演員,在《八一風暴》、《萬水千山》等話劇中扮演角色。1980年回北影廠,主演《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大地之子》等影片。並參與拍攝電視連續劇《木魚石的傳說》、《感情》、《大江東去》等。1985~1987年任北影演員劇團團長。

曲雲(1928.11.8-) ,著名電影表演女藝術家。山東牟平人。在群星匯聚的中國電影銀幕上,有這樣一位演員,她所塑造的影視人物有近百個之多,卻無一例外的都是"母親"這一個形象。這些不同類形的老年婦女的形象里留下了她從青春年華到滿頭華髮的人生歷程。

曲雲從1956年進入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演員,長於塑造各種類型的老年婦女形象。經典之作有電影《苦菜花》、《布穀催春》、《天山行》、《葯》、《失去的歌聲》、《金不換》以及電視劇《泉水默默流》、《天倫》等。上世紀90年代,還加盟了張國立鄧婕夫婦合作的力作《康熙微服私訪系列》,飾演一位農村大媽。

李健,女,(1917-2008),原籍北京,1917年9月14日生於山東青島。曾在青島西鎮小學、文德中學就讀。1937年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營政訓處電影股任演員。1938年在武漢「中制」攝製的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中飾一農村大嫂,後參加四川旅外抗敵演劇隊。1938年後在成都中華戲劇學會,重慶國立實驗劇院,青年劇社任演員。李健的銀幕形象多是老太太,最廣為人知的角色就是《紅旗譜》中的嚴大娘、《小兵張嘎》中的嘎子奶奶和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的徐志摩奶奶。2007年,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頒發的「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2008年12月1日15時,在北京北醫三院因病逝世,享年91歲。

謝芳,1935年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謝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天資聰敏,喜讀詩書,酷愛文藝。1951年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因為她素質好,又勤奮,很快便成為歌劇院主要演員,與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顯一時,頗露才華。 一九五九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青春之歌》,謝芳被著名導演崔嵬選中,扮演林道靜而一舉成名,轟動了中外觀眾,從此步入影壇。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革命時期的小知識分子陶嵐的形象。1963 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隨後,她又拍了《舞台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電視劇《女經理的一天》、《舞台新姐妹》、《燈火闌珊處》等。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知識婦女形象。她的表演優雅大方,氣度不凡,對人物心靈刻畫,質樸無華,尤其是她那一雙善於傳情的被人稱為"會說話"的大而聰慧的眼睛,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大陸女演員,表演藝術家。她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和開創電視廣告模特時代,並首任省級影協主席的華人藝人。

1979年,潘虹憑藉《苦惱人的笑》一舉成名。1983年至1994年,先後獲得四屆金雞獎(三屆最佳女主角,一屆金雞獎特別獎),三屆金鳳凰獎和三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一屆百花獎、華表獎、上海影評人獎和中國長春電影節,以及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和義大利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等多項國內外最佳女主角。1988年至2011年,潘虹先後獲日本評選的「世界十大影星之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世紀之星」;對中國影壇有突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和中國電影百年優秀演員;大世界吉尼斯頒出的獎項――獲得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次數最多的人; 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群英盛典突出貢獻人物 。2016年2月,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謀殺似水年華》上映。2017年8月10日,其參演的《我們的愛》在江蘇衛視首播。

中國電影家協會先後為她舉辦過三次表演藝術研討會。以日記題材的《潘虹獨語》和《潘虹表演藝術研討會》,以及多篇隨筆日記、散文集被多家出版社編成雜誌、教科書篆寫專欄。圖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開心麻花電影》第三部?
《捉妖記》第二部有哪些明星加盟?
楚喬傳第13集劇情介紹是什麼?
如何看待《夏洛特煩惱》中的夏洛的愛情?
這部年度十佳國產片慘遭冷遇,章子怡都為它叫屈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個性 | 紀念 | 郵票 | 影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