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戀上中國元素
-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新京報
- 分享:
|
||
|
||
|
||
|
||
|
本周,最新一集007系列電影《大破天幕殺機》在中國上映,其中上海和澳門的場景頗受關注,這一集「007」是該系列電影誕生50周年的紀念之作,也是「007」系列中第一部在中國內地取景拍攝的電影,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外國電影里的中國元素的好奇。對於吃習慣了改良版西式中餐口味的外國觀眾來說,中國元素帶來的異國風情不痛不癢,而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大餐中的中國「香料」顯然不那麼正宗,放了中國「香料」的好萊塢大餐有些眾口難調。 中國元素牽強,中國人難買賬 「請留意邦德從泳池中起身俯瞰上海的鏡頭。這個鏡頭其實是在倫敦金絲雀碼頭的一家酒店裡拍攝的。」24日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向媒體介紹007新電影時說道。
影片裡面的中國元素,並沒有太多深刻的含義。「詹姆斯·邦德追蹤刺客進入一座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遇見一個迷人的、有著神秘過去的賭場女招待。這種情節可以發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大城市,但製作人把它安排在了中國。」美國媒體在報道中點出了近年來頻頻在外國影片中露臉的中國元素的尷尬之處。
當《環形使者》中布魯斯·威利說「別學法語,我是從未來回來的,你應該學中文」時,觀眾尚能會心一笑;而片中令男主角魂牽夢縈卻一句台詞也沒有的東方美女許晴,只能讓觀眾看到一個青花瓷花瓶。
去年11月上映的《鐵拳男子》,打出「昆汀出品」的金字招牌,但還是難免被中國觀眾批評為「像失敗的帶中文字的文身一樣」,滿篇全是中國事,卻全然沒領會中華文化的精髓。網友評論稱:果然這年頭好萊塢影片不放中國元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片。
害怕下料太猛,影響全球發行
北京大學影視藝術系教授李道新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主要是全球化市場導致的結果,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深廣地滲透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電影必然會更多地出現中國元素。
「外國大片越來越多中國元素的一個最顯著的原因是中國電影票房收入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超過日本。對這些大片來說,70%的市場在海外,中國市場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3D和Imax影片。」美國南加州大學長期研究中國電影的斯坦利·羅森教授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如果本來的片中存在一些可能惹惱中國觀眾的內容,有些製片方考慮中國市場會主動刪掉。」
「好萊塢想要的是來自中國的利潤、市場和投資,他們不想放棄任何東西。」羅森說,如果好萊塢與中國合拍影片,就不會受進口配額(34部)的限制。
但矛盾的是合拍片雙方總是同床異夢,好萊塢喜歡把一些很表面的中國化的東西加到片子里,中方則認為這不是真正的合拍片,希望有一些更有意義的中國元素在裡面,所以在片子的拍攝中有很多爭執存在。
好萊塢還要考慮在獲得中國市場的同時,不影響世界其他市場。如果他們加入太多中國元素的話,又擔心在世界其他市場反響不一定會很好。《環形使者》是個很好的例子。它有兩個版本,一個面向中國市場的,一個面向世界其他地區的,在面向中國市場的版本里,加入了大約20分鐘的中國元素。
「好萊塢在學習如何與中國對話」
近年來包含中國元素的外國電影也不乏成功之作,如《功夫熊貓》系列。美國華裔電影人丁媛說:「這和導演以及公司文化有關,夢工廠對影片題材的要求只有一個:講一個好故事。雖然核心價值觀仍然是美國價值,但它尊重中國文化。他們有一個研究小組負責研究裡面跟文化相關的東西。」
李道新表示,外國電影的中國元素良莠不齊,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好萊塢在學習,如何與中國進行對話。」
20世紀初期,西方電影幾乎一致地忽略中國因素,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人的形象或者中國元素才開始出現在西方電影中。但是大部分將中國塑造成負面形象,比如在1968年的電影《傅滿州之血》中,將中國人描繪成奸詐、傲慢、貪婪和迷信的形象。
丁媛認為,「幾十年前的中國元素都是刻板印象,是基於美國社會對中國(電影拍攝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前的中國)的認識上的,中國人和華裔不是主流,只有賣菜啊,黑幫啊,開武術館等。直到李小龍在美國走紅後才出現了新的形式。但這個新形式也變成了刻板印象的一種——功夫演員。現在中國人終於不開雜貨店了,變成了有背景有功夫的黑社會,或者電腦極客。一種刻板印象代替了另外一種刻板印象。」
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這段時間內,中國人的形象在外國電影中開始出現變化。在2001年的《十一羅漢》一片中,一名中國人也成為了11人中的一人,完成艱難的任務。
中國人在好萊塢的形象這幾十年變化很大,「現在美國片里的中國人形象與30年前相比要嚴肅多了。他們把中國人當成真正的人來塑造,有時候正面,有時候負面,至少他們是人,而不是人物形象。」羅森說:「這說明美國人比以前更加了解中國,更多的人有機會去中國,比以前更了解中國。」
著名影片中的中國元素
《2012》
當世界末日來臨之時,只有中國能夠製造「諾亞方舟」,持票人必須跑到中國來上船。
《變形金剛2》
影片以一場在中國上海的打鬥戲開始。該片展現上海作為現代大都市的一面。
《功夫熊貓》
影片採用熊貓阿寶做主角,體現太極武功和古老的中國哲學思想。
《功夫之王》
該片在2008年中旬上映,為了開拓中國市場,電影公司特意邀請成龍和李連杰聯袂出演。
《花木蘭》
以中國古代木蘭從軍的故事為背景的迪斯尼動畫片。影片得到觀眾認可,但是影評家認為,影片的導演沒有真正了解中國文化,沒有很好地詮釋「忠孝」之意。
《木乃伊3》
在《木乃伊3》中,導演將故事背景移到了中國。在接受採訪時,導演表示這麼做是因為崇拜輝煌的中國文化。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儲信艷
推薦閱讀:
※十六年了,香港再也拍不出第二部好萊塢都佩服的電影
※年僅10歲的她晉陞氣質女神,還萌撩好萊塢導演停不下來!
※2010不可錯過的50部好萊塢電影(TO喜歡看電影的你)
※好萊塢性侵醜聞不斷 達斯汀·霍夫曼也幹了!
※好萊塢大片美國遭冷遇中國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