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行善積德 利己利人

行善積德 利己利人

道教是華夏神州炎黃子孫唯一的本土宗教。作為一個道教徒,秉著一顆慈悲之心,正己身而行天道,是我的師公、師父一直以來對我的諄諄教誨。

行善,就是在人間多做善事,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關愛社會。如:將自己平時穿不上的衣服,不再看的圖書捐贈給貧困的山區孩子;在餐館吃飯時吃不完的剩飯剩菜打包起來,給路邊行乞的老者;在旁人感到孤獨難過的時候,主動上去安慰鼓勵他;甚至只是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使人不至於滑道……功德無分大小,鋪橋造路,捐款放生都是做善事,做能力所能及的身邊小事也是善事。抱著一顆真誠的心,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而自有福報降臨到你的身上。

人們常說:「行善積德」。行善大家都知道,何謂積德?積德,有積陽德與積陰德之分。行善而為人知的叫陽德。行陽德的人,能享受大眾的讚揚,也就是世間的名譽。如果做了點善事便大肆宣揚,使世間名譽超過了實際作為而浪得虛名,那麼這種「陽德」,非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多造橫禍。

其實,以前我們道門的祖師爺都在講:陽德雖然也是福,但卻不如積陰德的福報大。何謂陰德?《文昌帝君陰騭文》講的就是積陰德。顧名思義,就是為別人做了好事,不為任何人所知,唯天地日月可見,這就是陰德。這裡,我可以給大家舉個古代的例子:

宋代著名筆記小說《夷堅志》中,記載了一個雪香失釵的故事。有個弓箭手,將大戶人家婢女雪香遺失的金釵還給了她,救了因失釵而欲自殺的雪香。多年後某一日,雪香在河邊浣衣偶遇昔日的救命恩人正在上一渡船,便欣喜的邀請他去自己家做客感謝。弓箭手本以趕路相辭,但礙於雪香的盛情,只好下船隨行。渡船離岸而去。當弓箭手正在雪香家喝茶的時候,忽然聽見呼喊喧囂聲,出來一看,剛才的渡船已經在江中翻載,當時水流湍急,一船的三十餘人,竟沒有一個生還。只有弓箭手逃過這場天災人禍,正如《文昌帝君陰騭文》中說到:「廣行陰騭,上格蒼穹」。這豈不是弓箭手昔日所做陰德而獲取的嘛!

佛教說「業報輪迴」,儒家說「善惡報應」,我們道教則說「天道承負」。這三者雖然名稱不同,對積陰德的解釋卻都是一樣。清代著名的內丹高道劉一明祖師在《道書十二種·因果關》中講到:「蓋天地間一切大小事物,皆有因果。善有善之因果,惡有惡之因果。為善者必有善報,為惡者必有惡報。」即使是修鍊高深的道法,也必須要以積功累德為基礎。

《太上感應篇》認為:「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文昌帝君陰騭文》也說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矅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現代社會中,往往出現善惡無報,行善者不得福,為惡者未遭禍的情況。甚至,一些做了好事卻一時得不到回報的人便慢慢心灰意懶,不再行善去做好事了。豈不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行善積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在歷史上,一人行善積德,惠及子孫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儒家聖人孔子、宋代名臣范仲淹,他們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仍受到人們的尊敬。而那些帝王奸相,窮奢極欲,不顧黎民生死,看似一時顯赫,卻不過是枯骨埋在黃土堆中,甚至遭萬古唾罵。因此,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說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這是值得現代人認真思考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最近轟動一時的藝人房祖名吸毒事件,他們由於家庭生活條件優越,而去沾染了那些價格不菲的毒品。身為他父親的禁毒大使成龍,曾勸導全球孩子不要吸毒,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此事件的發生,他該作何感想呢?

《太上五斗金章長生妙經》中說:「人生下土,命繫上天」。可見人的命運是上天的安排的,從我們一出生下來開始,便由不得自己做主。但是,決定人的一生禍福的卻不止天命這一條,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先天的,而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都是後天的。陰德雖不為人知,但冥冥中自有鬼神記載,因此只要多積德,行善出於至誠之心,默默無聞,堅持不懈,上天必會報答他,命也必定能夠改變。

至此,我們能深刻感受到《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所說:「欲廣福田,須憑心地」,真是千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的命運好與壞,與你平常自心的行善積德有關。讓我們都來做真正的行善者。在這複雜多變的社會中,從容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直面前方的驚濤駭浪,不改初衷,處變不驚,就一定會駛向真善美的彼岸!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行善受戒藏漢歷殊勝日對照///功德億倍的幾個日子
放生真的是行善嗎?
行善積德之微妙
積德行善永遠不會讓你失望,只會讓你的福報會越來越多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TAG: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