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節的來歷 今年的8月19日,農曆七月七日是中國式情人節。從洋節瀰漫到國學重興,中國傳統的一些節日,對於年輕人的影響逐步擴散,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七夕」節日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中,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這個節日有興有衰,歷經風雨洗禮,不斷變化發展,形成了能夠滿足民眾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傳統節日,調節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萬物間的種種關係,是不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傳說(一): 傳說,天上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織女,聰明可愛、手藝又巧。天上皇宮中的重要織錦都由她負責設計與製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個叫做牛郎的年輕人負責管理。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至荒廢了原本工作。於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鵲告訴這兩個熱戀的情侶要節制,七日見一次面即可。沒想到喜鵲傳錯話,他們以為每天均可相見,更是高興無比,工作完全拋在腦後。玉皇大帝這回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只能見一次面,就是農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許多喜鵲負責搭橋,讓他們兩人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相會。因為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當然有說不完的衷曲、道不盡的悲情,於是那天幾乎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的淚水。 傳說(二):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節的來歷 ,七夕就是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 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是個放牛青年,織女是天上的仙女。織女覺得天上沒有自由就來到了人間。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織女搶走了。當牛郎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用她頭上的玉簪划出了一條銀河,這條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被分開了。王母娘娘只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裡,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橋上見面,這就是七夕節的來歷。 傳說(三):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中國北方,有些農村有這樣的風俗: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擺上瓜果,向織女乞巧。也就是說,希望織女把一手巧藝傳給人間。 在民間還有另一種風俗,就是每到七月初七這一天。就把新出嫁的閨女接回娘家。伯王母娘娘看到新婚夫婦的幸福生活後,強迫他們分開,人們用暫時分離的辦法,避開王母娘娘,以求長久的團圓。所以這一天又叫進節。因為七月正是多雨的季節,所以七月七也常下雨,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會面時流下來的眼淚。還傳說這一天如果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偷看牛郎織女相會的場面和聽到他們的談話。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七夕節的詩詞古詩十九首之一(漢)佚名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七夕(五代·後唐)楊璞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七夕 (唐)權德輿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七夕 (唐)徐凝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鵲橋仙(宋)秦觀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推薦閱讀: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的來歷
《奈克瑟斯奧特曼》奈克瑟斯是什麼來歷?
《斗戰狂潮》主要角色的來歷是什麼?
3.8婦女節的來歷
舞動人生史秋撿的來歷?

TAG:七夕 |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