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笛:語言文字與思維的關係
06-10
蘆笛:語言文字對思維的影響徐先生最近在網上推出《關於文字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討論了語言和思維的基本關係,比較了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的特點,並預言了人類語言文字的發展大趨勢。他認為,中文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早在幾千年前便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非但無落後可言,而且還如精工表一樣「領導時代新潮流」(按,這是我用自己的話代他表述,最後一句話乃是80年代初從國內電視廣告上看來的)。徐先生的論證過程如下:1)人類思維時使用的工具不是語言而是形象,而所謂「形象」,其實也就是圖象。抽象思維是以符號進行的,而那符號其實是圖象符號,因此,「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2)漢字作為表意符號系統,在本質上屬於圖象符號,能直接用于思維。而拼音文字因為是音符,在用于思維之前必須先翻譯為圖象符號。相比之下,拼音文字多了一重翻譯手續,比較笨重不靈。3)圖象符號比聲音符號更言簡意賅,涵義豐富,「信息量大,簡潔、形象、明了」,現代漢字雖已不再是象形文字,但它仍然多少保留了後者的「形象意義與符號合一,直觀、無須經過多重翻譯的特點,思維、交流速度快等等特點」。4)當代文明和科技的發展趨勢,是「從拼音文字到表意符號,圖畫,具體形象,音像(錄音錄像),多媒體綜合發展的方向。而不是……向拼音文字方向發展」,例如美國的交通標誌就「越來越採用簡潔明了的表意表形符號,尤其是像形符號,包括紅綠燈等等」來代替原來的拼音文字說明。5)漢字改革的失敗證明了它的存在的合理性。於此,徐先生得出了結論:漢字這個「中華民族創造的人類歷史上的瑰寶」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方向。以上是我對徐文的理解和總結,若有誤解之處,敬請徐先生指出,謝謝!必須指出,徐先生和許多網上高手不同,還是知道世上有「論證」這檔子事的,而且論證堪稱嚴密。可惜,他的出發概念完全錯了,導出的結論自然也就無法成立。下文就徐文涉及到的重大概念,講述我自己的理解。錯謬之處,敬請方家砸磚。一、所謂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愚以為,徐先生的基本觀念錯得一塌糊塗。所謂「形象思維」,指的是思維的主要對象與內容是形象,主要用於藝術領域,例如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塑造、風景描寫、內心世界刻劃等等。美術、戲劇、舞蹈、建築等造型藝術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思維的特點是「表現」而不是「發現」,是「創造」而不是「推導」,是具體想像而非抽象論證。它使用的多是所謂「意象」而非抽象符號。抽象思維則完全不同,它的內容是抽象而不是具體的。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涉及到的抽象概念只能用抽象符號來代表,誰也沒本事用具體的圖象來表達「偏微分」、「熵」、「加成反應」、「轉座子」、「唯心主義」、「通貨膨脹」、「民主法治」這些抽象概念,就連「抽象」這個概念本身,都無法用圖畫或其他造型符號來表示。正因為此,從種系發生來看,形象思維先於抽象思維,象形文字先於表意文字或表音文字,藝術先於科學。這原因很簡單:前者更直接,更具體,更依賴於感性經驗,而後者則需要在前者的基礎上上升到一個較高層次。哪怕是原始社會也有壁畫,但人類只有進化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現科學。古代中國遲遲沒有完成這一進化,因此儘管有相當燦爛的文化藝術,卻一直未能建立自然科學。但這隻在種系發生上成立,於個體思維則不然。任何一個有過抽象思維經驗的人都知道,無論是閱讀,是聽課,是交流,還是獨自思考,使用的思維工具都是抽象符號而不是具體圖象。哪怕是閱讀老子孔子寫的原始粗疏簡陋的著作,您也無法用具體圖象來理解和轉述「仁」、「道」、「禮」那些抽象概念。因為不明白這簡單原理,徐先生才會「見微知著」,從交通符號的改變中尋找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方向。他理解的抽象思維活動,似乎就是看到紅燈踩剎車,看到綠燈踩油門。卻不知道交通符號之所以如此設計,乃是提高路人或司機的反應速度,因為形象符號直觀,不假思索,而閱讀理解有個速度問題,這恰恰說明圖象符號無助於深刻的高層次理解,只有助於促發簡單的條件反射。他卻竟然據此不但預言中文的前途,而且預言世界文明走向!因此,徐先生所謂「思維以圖象符號為基礎」之說,任何一個有點思維經驗的人恐怕都不會同意。他的錯誤是把「抽象符號」當成了「圖象符號」,而這就是他立論的全部基礎。把這一柱石抽去,則徐氏理論便立即倒了。二、語言與思維的關係那麼,抽象符號的實質是什麼?愚以為其實是聲音信號。有那麼多學者認定「語言是思維的基礎」,並非毫無緣故。有過思維經驗的同志想來都能同意,無論是聽課,是閱讀,是交流,還是獨自思考,都不是無聲的。聽課就不用說了,看書時讀者也在心中念念有詞。除非內容簡單,若不把某段話在心裡讀出來,您就根本不會明白它的意思,越是艱深複雜時越如此,有時甚至要反覆讀上許多遍才能領會作者的意思,閱讀康德的著作就是最好的例子。獨自思索時也如此,例如思索比較「民主」、「專制」之優劣時,您的腦子裡根本就不可能出現什麼具體圖象,只會是「有聲獨白」,只是那聲音信號停留在大腦里,沒有發送到發聲器官去「物化」而已。總而言之,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在思維時,腦子裡出現的不是什麼圖象,而是聲音。當然,這說的是大多數情形。斯大林說:「不可能想像沒有語言的思維,也不可能想像沒有思維的語言」,這話說得太絕對了。現成的反例徐先生已經提到,那就是天聾地啞者照樣有思維能力。但那些人是怎麼思維的,誰也不知道,無法深入探討。我不敢說自己不懂的事,只能存而不論。就連正常人在思維時,也不一定處處使用語言,所謂「直覺」就是如此。在很多情況下腦袋裡並沒有什麼「內心獨白」,也沒有什麼循序漸進的嚴謹推導,朦朧之間突然就一步飛躍到了結論。這大概就是禪宗所說的「頓悟」,女性就最擅長這種直覺式思維:)除了使用聲音符號思考外,人類當然也使用圖象符號甚至具體形象,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克庫勒發現苯環。又如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們建立的種種物質結構模型(如著名的波爾原子模型和華生-克里克的DNA雙螺旋模型)都是形象模型。至於數理思維則主要是使用所謂數學語言亦即表意符號系統。但最常見的思維方式還是還是「內心獨白」或「內心對白/辯論」。從個體發生來看,語言乃是先天就有的能力。猴子再訓練也不會說話看書,而人類不用專門訓練,天生就會說話,後天決定的不過是使用何種語言而已。嬰兒學說話根本不是什麼有意識的學習,而是先天具有的官能因被外界環境觸發而自然表達出來,如同他們天生就要長大一般,與成人學習外語完全是兩回事。這現象表明人類大腦在進化中獲得了能遺傳的語言能力。因此,從個體而言,語言甚至先于思維發生。孩子學講話無非是表達某些簡單意願,開頭是無意識地重複大人的話語,到智力發育到一定程度才明白那些早就學會的單詞的意思。個體在獲得思維能力之前就學會了語言,學會文字也必須依賴語言,難怪思維要以聲音信號為主要工具。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語言對於思維是何等重要。人類優於其他動物的無非是智力,沒有先天遺傳的語言官能,這種優越性恐怕無從體現。因此,「語言是思維的基礎」之說,我認為在大部分情況下確實成立。三、中文其實也是聲符論者在比較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優劣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前者當成了絕對的音符,把後者當成了絕對的意符。徐先生不但犯了這錯誤,而且更把「意符」當成了「圖象符號」。後一錯誤已經在上面說過了,這兒要指出的,乃是中文其實也是一種聲音符號,可惜爭論雙方常常忘記了這一基本事實。所謂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之分,其實是相對的。說前者是「意符」,是說它們與發音缺乏嚴密的合理的聯繫,如阿拉伯數字一樣,可以脫離發音而存在。但這話的意思,是說那些符號代表的意義並不因發音方式改變而改變甚至喪失,並不是說它們可以變成無聲的符號。漢字和拼音文字的區別,是它沒有忠實記錄並準確指示語音的功能,因而成了一種很笨拙的聲符。每個字彙都需要重複機械記憶才能記住發音。但脫離了發音,它也就喪失了指意的功能。類似地,說拼音文字是「聲符」,是指它能忠實記錄並指示語音,並不是說它沒有表達意義的功能,否則它根本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在表意功能上,英文單詞和中文單詞毫無區別,閱讀都是個同樣的「望文會意」過程。總之,所謂「聲符」和「意符」的區別是相對的,漢字有聲,拼音單詞也指意。因此,使用漢字進行思維的方式與使用拼音文字並無不同,仍然是「內心獨白或對白」。此時思考者的腦袋裡並不是如徐先生的想像一般,萬籟俱寂,只見一群漢字列成方陣作啞舞。識文斷字者思考時和文盲一樣,都在心中念念有詞,區別只在於前者有閱讀能力而已。但這閱讀其實是把圖象符號轉化為聲音符號。因此,徐先生在此恰好說反了。閱讀確實是個翻譯過程,但不是如他所說的把聲符譯為圖象符號,而是把意符譯為聲音。如果不完成這翻譯,讀者就常常無法理解其意思。而這就是為何舊式教育特彆強調背誦。所謂背書,其實無非主要是記憶一堆聲音信號而已。這就是為何人在背誦古詩詞時常常陶醉在那情調之中,但不一定能把字都寫對。使用拼音文字進行思維其實也是同樣過程。英文功力到了一定程度,您根本也就不會去逐詞拼讀,而是不假思索地把一個個單詞翻譯為聲音信號,和閱讀中文並沒有什麼差別。外國初學者還多了個將外語翻譯為母語的過程,但那翻譯其實是把一種聲音信號譯為另一種聲音信號,並不是翻譯為圖象符號。功力到了一定程度便可省略這過程,能直接進行所謂「英語思維」。但那思維和漢語思維本質毫無區別,都是用聲音信號進行的。因此,愚以為,無論是使用中文還是英文,思維本質都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以聲音信號為思維工具。兩者都同時具有聲符和意符的功能,區別只在於聲音和形狀符號的關係是否緊密合理。漢字因為沒有注音功能,使得初學者在建立形狀符號與聲音的一一對應關係時必須花許多功夫,但這種對應反射一旦建立之後,閱讀理解過程與鬼子並無本質不同,都遵循「符號→聲音→意義」的反射鏈。四、漢字的弊病由上論述可知,徐先生對漢字的歌頌無法成立,最成問題是他那「存在即合理」的論證方式,用漢字無法廢除來論證其優越性,卻不知道「生命力」不一定等於「優越性」。例如癌細胞的生命力比正常細胞強多了,難道那就是其優越性的證明?漢字無法廢除的原因我早就說過無數次了,乃是因為漢語是單音節語言,若使用拼音文字勢必引起巨大混亂,無法再用作思想交流工具,這隻說明漢語的弊病難以根治,豈能反倒視為其優越性的證明?另一方面,某些批評甚至抨擊漢字的人又走火入魔到了可笑地步。例如有人曾把使用漢字和人腦的發育聯繫起來,將中國人不善於抽象思維歸結於漢字。有人更荒唐到把中國的一切弊病都歸於漢字,甚至鬧出把中國足球隊輸給日本歸結於漢字作祟的天大笑話來。我認為這些宏論都沒有什麼根據。漢字對思維當然有影響,但那是間接的。它主要的弊病我已經在舊作中反覆說過了,那就是不是注音符號,因此沒有記錄語言的功能,不能與口語同步發展,也缺乏接納外來語的能力,更只能使用既有字彙造詞,由此導致了為徐先生激賞不已的「信息量大,簡潔、形象」的缺陷,妨礙了思維的清晰與精細,等等。我過去沒提的一個問題則是看了徐文才想到的。如上所述,在大多數情況下,思維其實是無聲話語,但因中文同音字太多,思維就不能完全脫離形象符號。例如我多次強調指出許多國人分不清「權力」和「權利」。在陳述這主張時,心裡光念念有詞還不夠,腦海里還必須出現那兩個詞的模樣。同理,孔子在建立「仁」的儒學中心概念時,那字樣也一定會出現在腦海里,否則無法與同音字「人」分開。思維時除了使用聲音信號外還必須使用圖象符號,這豈不是多了一重累贅?因此,如果漢字本身真對思維有直接影響,那似乎也是不利於思維速度與清晰度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男女關係33個絕妙比喻【544.7】
※精彩解說男女關係
※婆媳關係的處理
※處好教練的關係 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男女關係的精闢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