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跟加藤學漢語

跟加藤學漢語

王旭明

加藤是日本人,全名是加藤嘉一,經常在網路、報紙和電視節目中露臉露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身普通人的服裝、一副老北京的樣子,活脫脫一個中國小夥子!殊不知,幾年前他還是一個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講的純老外,短短几年間,他是怎樣的變成一個地道的中國通的呢?僅就邁過語言這一關而言就足令我好奇不已了。

來中國前,他沒有上過任何語言學校,他曾戲稱如果有新東方漢語學校,他也許會上。當他決定放棄日本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到北京大學求學後,首先意識到的就是自己需要過語言關,否則課都聽不下去。來到中國,懷著這種強烈的需要心理,他每天花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與賣冰棍的老大媽、看門的大爺、站崗的保安以及商店的售貨員等社會各色人等攀談,閑聊,用他的話說是用幾塊錢購買食品的低成本,學會了一種語言。除此之外,看報紙、聽廣播、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都成為他苦學語言的形式和手段。短短一年多時間,這樣一個一句中國話不會說的日本人,其漢語水平可以基本滿足學習交流和需要了。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加藤學習並感受一種語言的天才因素,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漢語的經驗就是他內心強烈的需要。這種需要成為他漢語的內在動力,也成為他如此高效的掌握一種語言的秘訣。試想,我們現在許多中國人學漢語有那麼強烈的需要、有那麼大的內在動力嗎?

說來我與加藤的相識,也與語言表達有關。那是在一次捐贈和公益活動儀式上,加藤作為翻譯為每位發言者同聲傳譯,幾乎每位發言者都有現成稿件並將稿件提供給他。我沒有準備、也不習慣念稿,試探性的徵求他的意見是否可以?出乎我意料是他高興的不得了,連連說太好了,沒問題!當我盡興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念稿的過程中,給人感覺加藤特別享受,時不時還問上我一兩句,交流一下。會議結束後,加藤主動上前拉住我的手說:「先生的發言真棒,講出了自己的話,與眾不同啊!」我說,你誇獎了,應該是你翻譯得好!他開玩笑的說,我又找到一位漢語老師了!就這樣,我們認識並熟悉起來,他也成為我目前為止惟一一位夠得上朋友的外國人。這和學語言有什麼關係呢?兩個字:發現。

學習語言,一定要善於發現,發現身邊的人和事,發現與眾不同的人和事,發現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且揮之不去的人和事,這樣的人和事既是你學語言的素材,也是你學語言的榜樣。

加藤學漢語還有一個秘訣就是真練。短短几年期間,加藤的文筆涉及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每當中國社會生活發生大事都有他的聲音。就拿最近剛剛發生的鐵道部長劉志軍被免職來說,他馬上就寫出了題為《劉志軍的高鐵遺產》的文章,文章挺長,既分析了國際上高鐵建設的歷程,又分析了中國高鐵建設的特點,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或許,解除鐵道部對中國的『綁架』要比解除鐵道部『綁架』中國困難十倍」,儘管對這一結論我不能完全苟同,但從他的邏輯推理上看自成體系。類似這樣的文章我們幾乎在國內外許多媒體上經常見到。幾年間,他用中文寫作的書籍就出版了《以誰為師?》、《一個日本80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中國,我誤解你了嗎?》、《從伊豆到北京》等,加起來至少得有百萬字了吧!姑且不說書寫的如何,就是這百萬字的苦功也是對漢語的真練啊!

有人問陸遊學詩真諦,陸遊回答:「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其實,學語言何嘗不是如此。加藤這麼短的時間,漢語學得這麼好還源於他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博採多聞的生活情趣。他曾是日本國家隊的長跑運動員,到了中國以後,他也仍然堅持鍛煉,三四十里的長跑不在話下。他還做過模特,當過演員,甚至在一部反映中日關係的電視劇當中擔任副導演。他特別善於交流,很多網站、電視台、廣播電台都有過他的足跡。我曾經製作了教育話題討論節目《問教》,多次請他出任嘉賓,他不僅樂此不疲,而且把每一次上場都當成提高語言水平的機會。這種多領域的涉獵和多層次的交流使他成為學習語言的「海綿」,不斷吸收營養,又不斷擠出水份,這個過程是學語言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更是人生的過程。

我們中國人學習自己的母語,也應該有這樣一種文化自覺,跳出語言學語言,伴著人生經歷學語言,那樣的學習不僅會使學語言的效率提高,而且學語言的過程也因此而展示出人生境界的全部美麗。

跟加藤學漢語學得是什麼?可能有很多,至少學語言要有一種需要。這種需要能夠形成強烈的內在動力;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正如一位大家所說,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更需要真練。下真功夫、實功夫、苦功夫,加藤在確實是一個優秀的人,更是一個能吃苦的人;最後還要有點興趣愛好。盡量開闊眼界,拓寬視野,學會與人交流。

一個外國人是如此學漢語的,學得挺好,每一個中國人無論是學漢語還是學外語,是否也可從中悟出點什麼?!

推薦閱讀:

《一天世界》博客:改寫知乎通告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指的反義詞嗎?
《越人歌》(白一平-沙加爾 2014)
行走在漢語寫作的高原上——讀張煒的《你在高原》

TAG: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