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鸞翔繪集 畫者說|李桐,安放在畫中的時光

李 桐 訪 談

問:

李老師,您工作室取名葑山館,寓意是什麼?

李桐(下文簡稱李):

古人疏浚西湖,清理出的淤泥用來堆出西湖的島,湖上只有孤山是個天然島,其他的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都是人造島,就是用杉木打樁加葑草淤泥堆砌。古人把湖上人工堆出的島叫葑山,也有人用葑山代指杭州和西湖。工作室取名葑山館,也是因爲自己工作和生活在杭州。

葑山引 丨143x75cmx7 李桐

問:

這是一塊寶地,在杭州西湖旁邊,棲霞嶺下擁有一個工作室,就擁有那麼多豐富的人文歷史和美妙的景色。

李:

對,這兒自古就是洞天福地,從前嶺上條桃花溪流經麴院匯入西湖,一九四八年,黃賓虹從北平遷來杭州時桃花溪還在,我1979年搬到這邊來,見到的還是黃賓虹在題跋里講到的景象「棲霞嶺上舊有桃花溪,明滅可見」,雨後溪水不小,有幾處橫置青石板,常會有人在那裡洗衣洗菜,這些年山路改造過後,下面這一段變成地下暗溝了,只有春天下大雨的時候溪水才會沿山坡衝下來,漫過石板路,一直流入西湖。傳說古時候棲霞嶺上植有很多桃樹,開花時最美,前人的畫上有過描繪,這是棲霞嶺稱呼的由來。

鳴篪丨 23x45cm 李桐 2015年

我學畫是從朱公祠開始的,原先以爲會象大院里的兄長一樣去插隊支邊,後來知道還有高考,小學四年級那會兒美院恢復招生了。初三時美院附中也復招,但只招一年又停招了四年,陰差陽錯初中畢業後我就輟學,在家學畫和自修高中課程。母親是我的繪畫啟蒙老師,她輔導我基本修完了附中的美術課程。考美院之前,我先是跟童中燾老師學山水畫學了幾個月,後來考慮到自己已經有了不錯的的素描色彩和速寫底子,不如考國畫人物專業,於是又跟吳山明老師學。那時的先生對待學生毫無保留,吳老師把家裡所有我能臨摹的作品都借給我,無論是課堂寫生,還是剛從果洛藏區畫回來的速寫。不僅手把手的示範還都直接讓我拿回家裡來臨摹。還有吳憲生老師、吳永良老師和馮遠老師也都給了我很多幫助和鼓勵。

還有一位國畫系老秘書,周壽年老先生,他把系裡的課徒稿也借給我臨,我用他的借閱卡臨遍潘韻顧坤伯陸儼少的課徒稿。想來考前條件是很好,備受關愛。那時候考美院的競爭太激烈,我八六年考上的國畫系,已經是歷經三戰的老考生了。

問:

一個畫家,選擇哪個城市,跟個人的氣質、興趣有關係,您和杭州的氣息在一個節奏上。

李:

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總圍著西湖轉,西湖好像是我的中心。最早年的創作就有很多表現山水環境的因素,是江南的景色,小時候朱文公祠的場景、杭州西湖周邊的景物。那時有些作品還是先將背景充分構思滿了,再安放人物形象。杭州的環境給我巨大的幫助,讓我慢慢脫開人爲專業的限制,大學裡原本所學的專業會使我局限在人物畫里,對環境想要表達的慾望促使我脫離這種單一的創作母題,開始重視人物所處的環境、畫面中會出現的動物花鳥等等。杭州不大,一面湖一圍山一帶江,生生不息收藏了太多的故事,分明的季節溫潤的空氣一直滋養著我。在人物造型上是對唐宋壁畫、北齊造像包括杭州飛來峰石刻關注和研究給了我極大的幫助,我畫與西湖有關的人,畫湖上我熟悉的人,作品中的形象有我的家人、我的女兒,也許還會是自己的形象投射到畫面里。

蓮台上 丨 l 143x74cmx5 李桐

問:

您覺得您現在想要畫畫,為什麼要畫?

李:

唉,為什麼畫畫。首先是一種習慣,是生活方式,我好像只會做這個。我用這種方式去表達一些東西。另外它是一種傳承,有一種力量在推動你,前人也這麼在作做。他們用這種方式去交代他的人生態度。做了老師以後,這種感受更強,傳承是重要的環節,在學院我教傳統技法、寫生和創作課程,課堂上我很願意多講,多示範,不在乎這個學生將來到底會幹什麼,還會不會再繼續畫畫,但總會有種子埋下。告訴他、教他一種方式,他能夠由此回望,跟歷史串聯起來,跟古人的態度能夠串聯起來,他的當下也能精彩,至少會充實一點。

問:

您怎麼看待傳統?

李:

所謂傳統,不是過去時,也不應是標本,它是在流動的,是到當下的歷史,是血液里的DNA。當代是眼前的現象,傳統與當代不會割裂,更不用對立。我給學生上課講的這些東西不是我的贈與,它不是我的東西,我只是轉述,有別人(前人)告訴我,也會有我自己參的。或許我畫出好畫,狀態好,也會是一個很活潑的例子讓他們感受到。他們精進,乾的精彩,最起碼是能夠安身立命,當然更希望能夠經由他們再往下傳,那就圓滿了。

問:

怎麼評價您成長的時代?

李:

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吧,出生在六十年代,我見證了老師、老先生一輩畫畫和生存的狀態,1986年我進美院的時候,老先生們大都還健在。我小的時候遇到的就更多了,第一堂書法課是父親用腳踏車載著我到陸維釗先生家裡去上的。沒有美展、沒有藝術機構、沒有推廣、沒有拍賣的時候我也經歷過,感受過。都講陸儼少的畫價還有空間,但我見過陸師母在走廊過道,用一個煤餅爐上面煮飯的情形,陸先生在家裡小寫字檯上騰挪出一個小空間,畫斗方的樣子還猶有在眼前。當然現在是更有福報了,世紀更迭因緣際會,我們能去世界各地看古畫,有《宋畫全集》,還有高清數碼圖庫。

拈花 丨 18×74cm 李桐 2015年

其實,畫畫對我來說,首先是有緣,自己的生命因為從事藝術工作而豐盈。繪畫讓我安定下來,會讓我心有著落,讓我心不慌,會讓我的人生時光、情感態度有地方安放。另外,個體在傳承方面所能起的作用太有限了,我儘力把傳統的精華傳播出來,把當下的活做出色,順其自然,不卑不亢。現在真的會覺得因為畫畫自己受益很多,也有責任想告訴學生們畫畫還能給你們帶來什麼。只有熱愛,只有去做才會有所體悟吧。

作 品 欣 賞

秋半 丨 74x35cm 李桐 2016年

四照花-1 丨 79x40cm 李桐

四照花-2 丨 79x40cm 李桐

四照花-3 丨 79x40cm 李桐

四照花-4丨 79x40cm 李桐

聽雨 丨 47.5x35.5cm 李桐 2015年

青歲 丨 35x49cm 李桐 2016年

滿月丨 74×30cm 李桐 2010年

山澗 丨 74×30cm 李桐 2015年


推薦閱讀:

淺夏如煙,腌制一段舊時光
時光不老,你是我迎風而舞的春天
給時光一份淺淺的回眸;給心靈尋一份安暖
時光靜好,光陰曼妙
時光靜好,你在,我在,歲月在,便是安暖

TAG: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