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大的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

以強大的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來源:《黨建》 |作者:記者 翁淮南等 | 上傳時間:2013-03-28 13:57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

郭齊勇: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了中國古代精神,使中國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分量

整體把握,辯證思維。中國古代辯證思維發達,這屬於理論思維,包含了抽象過程。中國思維有兩大特徵,一是整體觀,二是陰陽觀。前者從整體上把握世界或對象的全體及內在諸因素的聯繫性、系統性,反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後者重視事物內在矛盾中陰陽、一兩關係的對立與平衡。【詳細】

張頤武:一百七十多年民族發展歷程凝成中國近現代精神,使中國精神具有明確的民族指向和奮鬥目標

儘管今天的中國仍然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挑戰,但今天我們是在一個100多年的近現代歷史中從未有過的新的平台上,我們所遇到的新的問題和挑戰正是由於我們有著更為高遠的夢想。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詳細】

陳水林:中國共產黨繼承和創造中國現當代精神,使中國精神迸發出巨大力量和絢麗光芒

紅船精神的內涵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90多年來,在黨所走過的每一個歷史階段形成的精神文化,無一不是這四種精神的傳承弘揚。一個黨特別是一個執政黨怎樣才能保持先進性,就在於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就要靠弘揚首創、求實、奮鬥、奉獻這四種精神。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這四種精神是中國現當代精神的精髓,使中國精神迸發出巨大力量和絢麗光芒。【詳細】

井曉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民族特質,使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重溫歷史,積強中國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強心是強國興邦的動力。當下,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匯聚每個人的夢想成就偉大的中國夢,形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正能量。【詳細】

王海平: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時代特徵,使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追求、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是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當動力,提供活力,是時代精神的彰顯。所以,可以這樣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改革創新夢。【詳細】

公方彬: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道路自信,使中國夢具有正確的實現途徑

事實證明,中國道路世界矚目,創造的東方奇蹟得到13億中國人的支持,也得到了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與認可。《歐華聯合時報》說:「中國人民從上百年的屈辱、犧牲、奮鬥的歷史中找到和選擇了一條正確的光明大道。」俄羅斯《政治雜誌》周刊載文指出:「全世界都見證了中國通過完善國家政治體制和進行面向市場的改革而快速地發展與復興。」【詳細】

辛鳴: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理論自信,使中國夢具有堅實的思想基礎

把中國夢講清楚要有理論建構,把中國夢實現出來更要有理論指導,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道路」的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彰顯了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的中國精神,以其高度的科學性和強大的實踐性為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詳細】

葉小文: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制度自信,使中國夢具有堅定的政治保證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關鍵在於制度,「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們有實現中國夢的鍥而不捨的執著,也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不移的自信。中國夢是我們的好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的好制度。好人在這個好制度下充分做好事,我們的好夢就一定能圓。【詳細】

劉福明: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心、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思考中國夢,奮鬥中國夢,就是要去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去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標準。這樣,站在「中國夢」面前,才會有更寬廣的全球視野,才會有更強烈的愛國主義,才會有更自覺的國防觀念,才會有更高尚的人生追求。【詳細】

李捷: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和鑄造者,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

著眼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與發展,中國共產黨還在執政實踐中,注重堅持黨的傳統革命精神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注重堅持黨的先進性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注重堅持黨的建設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注重堅持黨的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詳細】

五千年中華文明孕育了中國古代精神,使中國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分量

中華民族文化是在多樣化的發展中逐漸統一的,在5000多年甚至更長時期多民族融合、多文化融合中,孕育了中國古代文化精神:和而不同,厚德載物。強調「天人合一」,重新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重視「協合萬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視各民族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別性、獨特性,又重視和合性、統一性。在人與人的關係問題上,主張仁愛、和為貴與協調性,愛好和平,反對以力服人。

剛健自強,生生不息。強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創造進取。倡導「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人因此而創造了世界上獨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的文明。無數的仁人志士奮發前行,不屈服惡劣的環境、勢力與外來侵略者的凌辱壓迫,剛健堅毅精神代代相傳。

仁義至上,人格獨立。我們以仁義為最高價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揚至大至剛的正氣,捨我其誰的抱負,強調人人都有內在的價值與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意志,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氣概,守正不阿,氣節凜然,甚至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強調「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主義肯定人民是主體;人君之居位,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保民、養民是人君的最大職務。

整體把握,辯證思維。中國古代辯證思維發達,這屬於理論思維,包含了抽象過程。中國思維有兩大特徵,一是整體觀,二是陰陽觀。前者從整體上把握世界或對象的全體及內在諸因素的聯繫性、系統性,反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後者重視事物內在矛盾中陰陽、一兩關係的對立與平衡。

經世務實,戒奢以儉。我國有現世與實務精神,強調知行合一,踐形盡性,經國濟民,兼重文事武備,明理致用,反對空談高調。又有尊重勞動的精神,倡導勤儉節約,力戒驕奢淫逸,鄙視不勞而獲。

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中國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使中國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力量。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郭齊勇

一百七十多年民族發展歷程凝成中國近現代精神,使中國精神具有明確的民族指向和奮鬥目標

中國夢既是對170多年來中華民族奮鬥歷史中的渴望和追尋的概括,也是當下中國對自己的未來的期許;既是對中國人共同命運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達,也是對普通人個人的希望和追求的表達。

梁啟超在1902年的《新中國未來記》中,寫出了他對中國未來的期望:「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崑崙絕頂來。」在中國面臨危機的時刻,中國夢一直是支撐我們走向未來的最燦爛的希望和最堅定的信念。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從未中斷過的文明。正是這種連續性給了中國人在近現代民族危亡的時刻一種堅定的力量和信念,自己的民族不可能在危機中沉淪,也必然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國人在19世紀中葉之後的奮起,其實正是這種精神的具體而生動的體現。20世紀的中國經歷了中國歷史的低點,我們體驗了國運的衰敗和3000年沒有的大變局,中國人在這種轉變中體驗了痛苦和艱難,也有深沉的民族悲情和苦難記憶,由此也形成了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近現代民族精神。在這一精神的鼓勵下,無數仁人志士開始了中國向何處去,中華民族向何處去的艱辛探索。

和一些國家所具有的殖民主義的歷史完全不同,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沒有侵略和掠奪他人,也沒有擴張和佔領,而是這個民族在追求自身崛起的路上也在表現出自己的「以德報怨」「和而不同」「扶弱抑強」的情懷。這些其實都是中華文化對人類的普遍價值的貢獻和珍重。中國的發展其實不僅僅是這個民族本身的發展,也是中華民族期望的對人類做出貢獻、參與世界的共同發展和繁榮的努力,也會為人類的共同價值添加來自中國的資源。

30多年前,中國人正是在這樣的面對自己的夢想和困難的坦誠之中開始創造我們的今天的。應該說,這30多年,和所有那些曾經流行和廣泛傳播的悲觀失望的預言相反,中國人的努力已經讓「中國夢」有了更加燦爛的前景。儘管今天的中國仍然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挑戰,但今天我們是在一個100多年的近現代歷史中從未有過的新的平台上,我們所遇到的新的問題和挑戰正是由於我們有著更為高遠的夢想。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頤武

中國共產黨繼承和創造中國現當代精神,使中國精神迸發出巨大力量和絢麗光芒

9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形成了代表著時代精華的獨特的精神文化。從黨的誕生所體現出來的紅船精神到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以來又形成了改革創新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文化一脈相承,穿越時空,構成了中國現當代精神集群。

在這些成熟化、社會化了的精神集群中,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之源。2005年6月21日,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的《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的文章指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具體表現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首創精神是核心,是動力之源。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通過新民主主義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獨特道路,充分展現了追尋中國夢的首創精神,形成了道路自信。

求實精神是主線,是理論之魂。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就是靠著實事求是,實現了兩次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理論自信。

奮鬥精神是支柱,是勝利之本。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無論遭受多少困難挫折都不動搖、不退縮、不屈服,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制度自信。

奉獻精神是本質,是執政之基。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堅決同一切腐敗行為作鬥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形成了政黨自信。

紅船精神的內涵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90多年來,在黨所走過的每一個歷史階段形成的精神文化,無一不是這四種精神的傳承弘揚。一個黨特別是一個執政黨怎樣才能保持先進性,就在於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就要靠弘揚首創、求實、奮鬥、奉獻這四種精神。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這四種精神是中國現當代精神的精髓,使中國精神迸發出巨大力量和絢麗光芒。

——浙江嘉興學院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 陳水林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民族特質,使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5000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飽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但仍然在苦難中創造輝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關頭的同仇敵愾,還是眾志成城抵禦重大災害,凝聚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個人命運才會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滴水之微才能匯聚成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

千百年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傳,越燃越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在當代和平時期,民族精神又有了新的內涵,例如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等。

魯迅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我作為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此深有體會。1931年爆發的九一八事變,曾使中華民族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持續最久,最為慘烈的一場苦難戰爭。國民飽受日軍鐵蹄的踐踏,國家經濟蒙受巨大損失,但中國人民的意志卻始終沒有被摧毀。祖國母親的痛苦呻吟,喚醒了廣大民眾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在民族面臨滅種的危難時刻,在極其艱難困苦的險惡環境下,全國的愛國軍人﹑各種抗日武裝、一批批熱血青年屢踣屢起,投入到全民族的抗戰中。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最終我們打敗了侵略者。那時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一種民族精神:「抗戰精神」。

重溫歷史,積強中國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強心是強國興邦的動力。當下,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匯聚每個人的夢想成就偉大的中國夢,形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正能量。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 井曉光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構成中國精神的時代特徵,使中國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在中國夢唱響大江南北之際,人們比以往更強烈地感受到改革創新是中國人的當代精神追求和思想特徵。

要是從精神追求這個角度分析歷史,不難得出結論: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現代化歷史進程,就是中國170多年來仁人志士不斷在批判中改良、革新、革命、改革,探索強國富民道路的過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一直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這100多年的思想史,就是改革創新的思想史及其變奏。甚至可以說現代化的歷史,其實就是改革創新的歷史。

這100多年的思想和精神積澱,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澱,已經達到這樣的程度,即改革創新不僅已經成為觀念形態的思想成果和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已經成為價值取向。儘管當今社會多元化,但在對待改革創新還是因循守舊上,看法還是一致的。改革創新有利於社會發展和民族強盛是當代社會的共識。這也恰好是當代區別於改革開放之前的鮮明特徵,在對待改革創新的價值評判上,基本一致。

這種現象當然說明,首先是事實勝於雄辯,人們在改革創新中得到實惠。但更本質的邏輯在於當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關係的深刻變化與改革創新精神形成互動關係。代表著生產力中最活躍和充滿活力部分的知識分子、掌握著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的階層,獲得越來越重要的話語權,改革創新是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特徵,引領著社會思潮和社會輿論。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出現的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在呼喚著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人們把改革創新作為解決問題的法寶和不二法門,這是當下的社會心態和期待。

實際上,改革創新也已經成為一種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果以旁觀者的眼光來觀察,會發現當代的中國人靈活通達,剛健有為,不斷在創新中進取。當一個民族都能這樣以新思維方式武裝起來,那就將是不可戰勝的了。

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追求、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是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充當動力,提供活力,是時代精神的彰顯。所以,可以這樣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改革創新夢。

——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王海平

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道路自信,使中國夢具有正確的實現途徑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文化創造的結晶。而國家精神和民族精神有聯繫也有區別。國家精神一定是有意識的行為。民族精神突出於文化元素,國家精神則是在文化元素基礎上增加了政治元素。

中國精神與國家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有差異的,但都奠基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主要包括六種元素:一是一統。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強於世界上很多國家和民族。二是厚德。重德是中華民族的最大特點,儒家的核心就是以倫理道德維繫社會,這也是歷代王朝推崇儒家文化的重要原因。三是包容。中國文化史最大的特點是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改造,包括此後的一次次西學東漸。四是勤儉。中國人的勤勞儉約源於一個生存環境相對惡劣,物質匱乏如影隨形,久而久之也就成為一種習慣和觀念。五是克己。儒家文化便提供了一個內斂式或縮小慾望來獲得心理滿足的道路。六是堅韌。中華文化奠基於農業經濟,浸潤著豐富的小農經濟的精神因子。這種文化有著無比的韌性,由此保證民族歷千年而不敝。

當下,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背景下,確立起以國家為主體的精神,符合思想文化建設發展的實際,能有效提升國家軟實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可以說,中國精神是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精神內涵,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中國精神,就有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凝結劑和推進器。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代表著中國各民族的形象,彰顯著中國人的精神風貌。認定中國精神,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輝煌的強大精神力量。

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道路自信,使中國夢具有正確的實現途徑。事實證明,中國道路世界矚目,創造的東方奇蹟得到13億中國人的支持,也得到了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與認可。《歐華聯合時報》說:「中國人民從上百年的屈辱、犧牲、奮鬥的歷史中找到和選擇了一條正確的光明大道。」俄羅斯《政治雜誌》周刊載文指出:「全世界都見證了中國通過完善國家政治體制和進行面向市場的改革而快速地發展與復興。」

——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理論自信,使中國夢具有堅實的思想基礎

把中國夢講清楚要有理論建構,把中國夢實現出來更要有理論指導,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道路」的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彰顯了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的中國精神,以其高度的科學性和強大的實踐性為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這一理論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的,它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承繼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不僅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做到真實、深刻、準確的把握,對這些規律的揭示和闡釋,同樣展現了強大的邏輯力量與超凡的理論魅力。

這一理論又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而形成的最新理論成果,始終著眼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富於創造性,不僅洞察中國社會目前怎樣發展和向何處發展,而且洞察將來怎樣發展和向何處發展,從而信心百倍地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這一理論還是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改造世界、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為動力和源泉,始終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因而,對人民群眾產生強烈的感召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一理論更是有著鮮明的「中國味」,說著「中國話」。這中國味,就是幾千年來積澱在中華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國情感、中國意志、中國願望、中國思維等等,概括來講,就是中國文化的精、氣、神;這中國話,就是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我們走的道路背後的理論依據,把我們奮鬥目標的價值意蘊給大家講清楚、講明白,不是言必稱外國人怎麼想,動不動西方人怎麼說。

高度的科學性讓我們對「中國道理」有理由自信,30多年來的輝煌實踐又讓我們對「中國道理」有資格自信。有「中國道理」做精神支持和思想基礎,中國夢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中央黨校教授 辛鳴

建立在中國精神基礎上的制度自信,使中國夢具有堅定的政治保證

中國夢離我們越來越近,距離已可以丈量。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回想這10年,中國辦成辦好辦妥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難事,努力防止陷入「拉美陷阱」與「東亞困境」。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進入了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新時代;編織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構建了社會保障新格局;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1.8倍,迎來了生活水平的新提升。這10年,上接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要求,中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發展勢頭,下啟本世紀頭20年的發展大局,實現了中國現代化歷程的關鍵跨越。

事非經過不知難,但再難我們也過得來,不能不說我們的制度有獨特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56個民族、底子薄、起步晚的發展中大國,能夠保持政局長期穩定和社會和諧,能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能夠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有其制度基礎和制度保障。這就是根據國情,中國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紐帶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統合起來,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的發展優勢。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具有最大限度地發揚人民民主、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的政治優勢;具有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經濟優勢;具有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優勢;具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形成共同理想、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思想優勢。

實現中國夢,對我們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就要有堅定的自信。要靠不斷積聚、用好、用足我們的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標任務。這就是要使我們的制度自信不成為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而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在整體和局部的匹配上,都不斷與時俱進。我們的制度自信,是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推進位度創新的制度自信。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關鍵在於制度,「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們有實現中國夢的鍥而不捨的執著,也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不移的自信。中國夢是我們的好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的好制度。好人在這個好制度下充分做好事,我們的好夢就一定能圓。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 葉小文

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心、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

中國夢,是一個偉大民族、偉大國家的進取之夢;中國夢,是4億個中國普通家庭的幸福之夢;中國夢,是13億中國平民百姓同享民族復興紅利的人生之夢。中國夢,就是讓每一個中國人具有良好的生存、生活環境,具有成才條件、奮鬥崗位、創業機會,能夠施展才華,實現個人價值。

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實現中國夢,我們必須用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有一位外國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13億中國人民,不能只靠『人民幣』來引領。」這句話幽默又深刻。「中國夢」和「人民幣」是理想信念與物質利益的關係;是當前利益與長遠目標的關係;是現實處境與未來追求的關係;也可以說是核心價值觀與財富佔有的關係。市場經濟創造財富的能力,離不開金錢的作用。但是,治國安邦、興國興邦,不能只靠經濟利益,不能只靠物質槓桿。

這些年,中國在經濟大發展、財富大增加的同時,一些人信念大缺失、道德大滑坡的問題嚴重。中國面對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不能搞西方模式的民主,靠「選票興國」;不能搞西方那種福利主義模式,靠「鈔票富民」。領導中國人民,也不能只是依靠「人民幣」贏得「人民心」。只有「小康精神」,是建設不了小康社會的。唯有用中國精神引領中華民族,才能夠將個人的奮鬥發展與全體人民、全民族的奮鬥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並提升13億人的精神境界。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思考中國夢,奮鬥中國夢,就是要去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去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標準。這樣,站在「中國夢」面前,才會有更寬廣的全球視野,才會有更強烈的愛國主義,才會有更自覺的國防觀念,才會有更高尚的人生追求。

此外,要看到,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由此,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國防大學教授 劉福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和鑄造者,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

真正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實現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整個中國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中國夢犧牲了數百萬優秀黨員,中華民族犧牲了上千萬英雄兒女,英烈們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

一大批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而做出卓越貢獻的黨史優秀代表人物、革命先驅、英雄模範,如李大釗、蔡和森、夏明翰、瞿秋白、向警予、方誌敏、馬本齋、劉胡蘭、董存瑞、羅盛教、黃繼光、楊靖宇、楊子榮、張思德、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沈浩、楊善洲,等等,他們的精神得到傳承,激勵著當代的人們。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和鑄造者。他們與中國精神的歷史演進有密切關係,是當代中華民族精神歷史演進的決定性要素,並對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華民族精神進行開拓與創新。同時,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都積極弘揚與發展當代中華民族精神。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在價值認知上,著眼中華民族發展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在總體要求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機結合;在實踐基礎上,立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參與主體上,倡導全體人民共同參與。

這裡,中國共產黨是弘揚與發展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傑出實踐者,是弘揚與發展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導力量,是弘揚與發展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保障力量。這些,也是中國共產黨能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的原因。

著眼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與發展,中國共產黨還在執政實踐中,注重堅持黨的傳統革命精神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注重堅持黨的先進性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注重堅持黨的建設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注重堅持黨的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與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統一。

我們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候像今天這樣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這麼接近過,但接近說明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作為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歷史重任,經受著時代考驗,必須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要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和推諉之風、奢靡之風,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李捷


推薦閱讀:

女人內心強大會嫁不出去?婚姻能美滿嗎?│閨蜜私語
人民網評:銘記「九一八」,中國在憂患中走向強大
中外交往禮儀〔強大〕
(1)女人與其敏感多疑,不如努力強大自己
經典勵志簽名 要想自己變得更強大,唯一的辦法只不斷的努力。

TAG:中國 | 精神 | 強大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