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二代」大不同 古人推崇「以德育人」

在中國古代,人們理想的人生模式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齊家則是家庭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人們推崇「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中國古代官員的教子之道,除了普世的家庭教育內容,如關於尊敬長輩和立志勤學等,還有倡導為官儉樸、清正廉明的官員教子特色。諸葛亮教子: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西蜀丞相一生忠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遠,希望自己的兒子「志存高遠」。諸葛亮非常喜愛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但同時又對他的成長充滿了擔憂。諸葛亮在寫給他的哥哥諸葛瑾的信中說:「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雖高居相位,卻一生儉樸,他不但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後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司馬光教子:儉樸北宋司馬光教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儉樸」二字。當他看到兒子在讀書時用指甲抓書頁,便教導他要愛護圖書。司馬光雖官居高位,但他的生活卻十分節儉,「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訓儉示康》。司馬光為了教育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常常列舉史事以為借鑒。他對兒子說過,西晉時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祟「以奢糜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準生活豪侈冠於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由於司馬光教子有方,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了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李晟:西平禮法李晟是唐德宗時期著名的大將,因為收復長安有功被封為西平王。雖為武官,李晟卻從未忽視對子女的教育。李晟的一個女兒許配給吏部尚書崔樞為妻。一次李晟做壽,其女也從婆家趕來為父親慶賀。當宴會即將開始時,李晟發現有一婢女走到女兒身邊低聲耳語,女兒聽罷便起身離席而去。過了一會兒女兒又回來了,李晟就問發生了甚麼事情,女兒答道:「婆婆昨夜身體不適,已派人探候。」李晟大怒,當下斥責:「我不幸有此女,大奇事﹗如為人婦,豈有阿家病,不檢校(音『較』)湯藥,而與父做生日﹗」立刻派人送女兒回婆家。而李晟也在宴會結束後,親自來到崔家探病,並向親家請罪,原諒自己教女無方。李晟教女的故事在當時傳為美談。在當時功勳家庭中,李晟的家規頗有名氣,當時的王公大臣都尊稱其家規為「西平禮法」,成為一時的表率。柳氏家族:家法嚴謹唐代柳公綽一門顯貴,柳公綽與其弟柳公權、其子柳仲郢、其孫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嚴謹聞名於世,柳氏家法成為時人教育子孫的榜樣。柳公綽對子女們要求十分嚴格,一到災荒的年月,家中雖然儲備甚足,但擺在子侄們面前的卻始終是一碟菜。柳公綽通過這種方法教育子孫要勤儉持家,同時還要勤學苦讀。柳公綽十分重視長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時,一次其子柳仲郢前來看望。柳公綽要求他在距離衙門很遠的地方就要下馬,以示對長輩的尊敬。同時還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種職員,不要因為職位低而輕視他們,也要對他們行晚輩之禮。在嚴謹家法的影響下,柳玭寫下了《誡子弟書》和《柳氏序訓》,從做人到治家,集中體現了柳氏家法的精髓。包拯教子:為官不廉不準回鄉北宋包拯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包拯認為為官者:「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腐化,因而自述《家訓》教育後輩子孫。包拯在《家訓》中給後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就是說,包家後世子孫當官,如有貪贓枉法者,開除族籍,不準再回包家;死後也不準葬入包家祖墳。不遵從包拯此訓,包拯就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子孫。這在封建時代是十分嚴厲的家法。包拯還囑家人請工匠,把這則《家訓》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堂屋東壁,讓子孫後代時刻念頌,世代不忘。


推薦閱讀:

官二代、富二代會上知乎嗎?
宮水三葉算是某種典型的官二代么?
歪唱《我爸是李剛》竄紅網路 聲討不負責官二代
如何撬動家裡的人脈資源去經商
官場啟示錄:為什麼「官二代」的人生往往很糟糕?

TAG:古人 | 官二代 | 德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