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銀屑病辨證論治絕技1

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徵辨證分為風熱郁表、血熱抉饅、血虛風燥、濕熱互結、沖任不調、肝腎陰虛六型,並自擬驗方白虎丹加減治療數百例,一般連服1—3個療程(月)即可痊癒,總有效率達96%.效果滿意,療效顯著。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疑難雜病,與中醫「白庀」、「松皮癬」等病類同。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散在的紅色丘疹或斑塊,皮損表而覆蓋有銀白色鱗屑,是一種慢性具有複發傾向的紅斑鱗屑性皮膚病,由於本病病程冗長,頑固難治,易於複發,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採用白虎丹、紅瑪瑙藥膏等專病新葯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一、風熱郁表型:多發於冬末春初,患者多數是初發或舊病複發之初期

癥狀:皮疹發展較快,呈紅色或深紅色,四肢外側或前胸後背較多,亦可見之頭而髮際邊緣。丘疹表現為點滴狀或錢幣狀,表面覆蓋少量銀白色鱗屑,鬆動易脫落,剝刮鱗屑可見有篩狀出血點。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部分患者伴有發熱、口渴咽干、咽痛、周身不適等,發病前多有外感、咽炎、扁桃體炎等病史。

病因病機:此型患者體內素有蘊熱,外感風熱邪氣,邪氣鬱結腠里,外不能透表,內不能滲泄,郁滯肌表。

治則:宜疏風解表,清熱涼血。

方葯:自擬白虎丹方。

處方:白鮮皮30 g,紫丹參30 g,虎杖15 g,赤芍15 g.蚤休15 g,威靈仙15 g,白僵蠶10 g。

用法:服白虎丹方20~30劑,丘疹即可消退。可將白虎丹方如上量稱准研粉,煉蜜為丸,以善其後。

二、血熱挾濕型

癥狀:多發於四肢彎側,皮損潮紅,局部浸潤潮濕,常見患處有抓痕樣血絲,身熱,口乾不渴,四肢睏倦,心煩納差,舌質紅,舌苔黃厚或膩,脈沉滑或滑數。

病因病機:此型患者多數喜食辛辣魚鴨厚味,致使脾胃損傷,濕熱內蘊,鬱結腠理,留櫛經絡,阻遏氣機,泛發成患。

治則: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處方:白虎丹加土茯苓60 g,生薏苡仁30 g。

用法:上藥連服30劑,患者皮膚潮紅開始變淡,滲出液減少,繼用30劑,皮膚紅斑可望消退。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及雞鴨魚羊等食品。

三、血虛風燥型

癥狀:病程日久,病情穩定,皮損不再擴大,或有少數新發皮疹,皮膚乾燥,皮疹色淡,鱗屑較薄,部分患者皮損中央已恢復正常皮膚,四周呈弧形皮損,經久不退,有輕度的瘙癢感。舌質淡白,苔薄白或無苔,脈象弦細或緩而無力。

病因病機:患者素體虛弱或久病損傷營血,或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致使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

治則:宜益氣養血,潤燥止癢。

處方:白虎丹加烏蛇肉15 g,雞血藤15 g,合歡皮15 go

用法:上藥連服30劑,皮損即可恢復正常,此型患者飲食不可過於單一,忌食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四、濕熱毒互結型

癥狀:四肢軀幹、腋窩、腹股淘紅斑糜爛,或可見丘疹狀膿皰,膿皰此起彼伏,融合成片,患者煩熱,心煩,口褐或關節腫痛,小便黃或大便秘結,腹股溝或頜下淋巴結腫大,舌質紅,苔黃膩或薄黃,脈濡滑或弦滑。

病因病機:濕熱內蘊,郁久化毒,濕熱毒互結,郁滯肌膚。

治則:宜清熱滲濕,涼血解毒。

處方:白虎丹加土茯苓60 g,生薏苡仁60 g,槐花30 g.旆薟草15 g,全蠍10 go

用法:上藥連服30劑後,皮疹色可變淡,膿皰滲出液減少,鱗屑消退,改用白虎丹丸劑,每日3次。此型纏綿難愈,經常反覆加重,臨床既要注意膿皰與皮疹色澤變化,叉要注意苦寒葯傷胃的弊端,適當加入健脾化濕葯如砂仁、白蔻仁、佩蘭等葯,以免造成脾虛毒戀遷延的結局。

五、沖任不調型

癥狀:此型患者皮疹表現與婦女經期、孕期有關,在孕期皮疹鱗屑消失或減輕,產後或經後丘疹加重,伴有頭暈、腰酸、四肢睏倦等癥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緩或沉細。

病因病機:屬精血不足,沖任虧損。

治則:宜養肝腎,調沖任,固精氣。

處方:白虎丹加土茯苓30 g,生首烏30 g,菟絲子30g,合歡皮15 g,白芍15 g,五味子15 g。

用法:上藥連服45劑,皮損部位恢復正常,服藥期間忌食豆類食物。

六、風濕痹阻、肝腎陰虛型

癥狀:丘疹紅斑鱗屑成點滴狀或錢幣狀,同時伴有關節腫痛,屈伸不利,腰酸腿軟,頭暈耳嗚。舌體胖,舌邊多有齒痕,脈濡細。

病因病機:屬肝腎虧虛,外受風濕邪氣痹阻經絡,久羈不愈。

處方:白虎丹加蚤休15 g,骨碎補15 g,烏蛇肉15 g,細辛10 g,全蠍10 g,蜈蚣3條,菟絲子30 g,稀薟草30 go

用法:此型患者極頑固難愈,往往纏延數月乃至數年,臨床中應標本兼顧,靈活施治,多攝營養品,節制房欲,謹防外感。

【病案舉例】

劉某,女,40歲,1988年5月26日初診,患者10年前於四肢、兩腿內側、胭窩部出現紅斑及小膿皰。當時診斷不明,在某醫院治療後緩解。 1989年2月因發高燒,3天以後發現四肢及前胸後背出現紅色斑疹、小膿皰,在某醫院診斷為膿皰型銀屑病,經治療40餘天未見效果。

刻診:可見頭部、胸、腹背及四肢廣泛性膿皰疹、表面糜爛,有輕度滲出液,斑疹基部腫脹,色紅浸潤,部分表皮有黃色脂性落屑。脈象沉滑,舌質紅,苔薄黃。

辨證:屬濕濁內蘊,氣血失和,外感毒邪,部滯肌膚。

治則:以滲濕降濁、清熱解毒法。用白虎丹加減。

處方:白鮮皮15 g,虎杖15 g,赤芍15 g,槐花15 g,白蔻仁15 g,紫丹參30 g,蚤休30 g,生薏苡仁30 g,稀薟草30 g,威靈仙10 g,白僵蠶10 g。

二診:服上藥2劑以後,皮損明顯好轉,滲出液膿皰減少。部分膿皰消失並露出紅色基底,表面無靡爛,舌體淡紅,舌苔淡白,脈弦緩,仍遵上方。

三診:連服15劑,亦未產生新皮疹,原有皮損基本消退,在上方基礎上加入合歡皮15 g,生黃芪30 g,玉竹15 go

四診:連服20劑,皮損全部消失。辨治銀屑病體會

銀屑病發病總因內外合邪,血燥為本,風毒為標。『注重舌、脈,應用四診合參,在動態辨病的基礎上,將銀屑病分為風熱證、風寒證、濕熱證、血熱證、血燥證、熱毒證、膿毒證、陰虛證、沖任失調證、肝腎陰虛證等10型, 銀屑病中醫稱之為「白疕」、「松皮癬」、「乾癬」、「風癬」等。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紅斑、丘疹、鱗屑為特點的常見慢性皮膚病。 臨床觀察該疾病發病率高,容易複發。現代醫學對其病因、病機尚未完全闡明,國內外西醫多採用階梯治療方法。西醫治療確有療效,但副作用非常大, 銀屑病按病情的發展,可分為進行期、穩定期和退行期三期。臨證時三期不能截然分開,應以皮損色澤為依據,結合舌、脈,四診台參加以詳細區分。

進行期,因濕熱毒邪人血,邪盛正未衰,正邪相爭於血分,面表現為血熱之象,血熱時皮損多為鮮紅。治療應以涼血、解毒、疏風為主。此期銀屑病多現血熱之象,熱盛生風,聚而成毒,在膿皰型銀屑病中又現熱毒之象,此期治療應著眼於涼血、解毒、疏風,臨床上多以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此期應慎用活血之品,因話血葯大多溫燥,應用時,可耗血助風,風助火勢,而使疾病呈現蔓延之勢。

穩定期,因邪氣漸化,營血漸耗,氣血循行受阻,而表現為血瘀之象。血瘀時皮損多暗紅或色素沉著。

退行期,因邪氣已衰。陰血耗傷,陰血不足,運行不暢,而表現血虛之象。血虛時鱗屑多,皮損多淡紅或色素沉著。

穩定期、退行期治療應以養血滋陰、益氣活血熄風為主,慎用苦寒滋膩之品。此時因熱勢漸退去,但仍有餘熱留滯。表現以血虛、血瘀為主,血虛則易生風。且進行期時熱邪又耗傷氣陰,所以此期治療應以養血滋陰、益氣活血熄風為主,因本病為慢性病,一般進行期治療時間長,且多用苦寒清熱之品,至後兩期時,脾胃多呈現陽氣虛衰之象,表現為腹脹、納獃等,所以用藥時要慎重,慎用一些苦寒敗胃及滋膩礙脾胃之品。

在動態辨病的基礎上,結合四診所收集的資料及現代藥物研究,進行辨證論治。把銀屑病分為10型:

一、風熱證

尋常型銀屑病多見此證。

主要癥狀:皮損多發於軀體上半部,斑丘疹色紅,鱗屑多而乾燥,鬆動易落,可有口乾、口渴、瘙癢甚,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治則:宜疏風清熱。

方葯:選消風散(《外科正宗》)去苦參、木通,加野菊花、赤芍。

處方:當歸15 g,生地15 g,蟬蛻15 g,荊芥15 g,蒼朮15 g,野菊花15 g,防風12 g,知母12 g,牛蒡子12 g,赤芍12 g,胡麻仁10 g,石膏20 g。

二、風寒證

此型成人比較少見,多見於兒童和初發病例,此型臨床辨證時要慎重。

主要癥狀:紅斑不鮮.鱗屑較厚,抓之易脫,冬季加重或複發,夏季減輕或消失,特徵性癥狀為怕冷,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濡滑。

治則:宜疏風散寒。

方葯:選用桂枝湯加減。

處方:桂枝10 g,白芍15 g,制附片9g(先煎半小時).麻黃6g,甘草6g。

待皮損漸退,善後可加用玉屏風散。

三、濕熱證

主要癥狀:皮損多發於腋窩、腹股溝等皺摺部位,紅斑糜爛,流滋浸漬、瘙癢,或掌趾部有膿皰,伴有納呆、胸悶,或女性帶下增多色黃,苔薄黃膩,脈滑。

治則:宜清熱利濕,和營通絡。

方葯:選消風導赤湯(《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牛蒡子15 g,地膚子15 g,生地15 g,赤芍15 g,黃連12 g,薄荷12 g,白鮮皮20 g,銀花10 g,燈芯9 go

四~血熱證

見於急性進展期、紅皮病型早期(水腫性腫脹)。

主要癥狀:皮損不斷增多、顏色紅,有明顯的出血點,瘙癢,鱗屑增多,怕熱,大便於結,小便黃赤。苔黃或白,舌紅,脈滑數等。

治則:宜清熱涼血解毒。

方葯:選用犀角地黃湯加減D

處方:水牛角粉30 g,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生地15 g,丹皮15 g,白花蛇舌草30 g。

加減:如熱毒重,出現咽痛,可加用山豆根、木蝴蝶等。

五、血燥證

主要癥狀:該型皮損以下肢皮損為重,病情穩定,皮損不擴大,正常皮膚均乾燥,鱗屑多,易脫落,或有苔蘚樣變。在關節處可見皸裂,伴有頭暈眼花,面色白,舌淡,苔薄,脈濡細。

治則:宜涼血潤燥。

方葯:選用沙參麥冬合二至丸加減。

處方:沙參20 g,天花粉20 g,白花蛇舌草20 g,麥冬15 g.桑葉15 g,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玉竹12 go

加減:若皮膚特別乾燥時,桑葉可改為桑白皮,因桑葉發汗強,發汗之力不低於麻黃,易傷陰液。

六、熱毒證

此證多屬於紅皮病型或膿皰型。

主要癥狀:全身皮膚髮紅,或呈暗紅色,甚則稍有腫脹,脫屑細小,皮膚灼熱,或可見散在或密布分布的膿皰,伴有壯熱,口渴,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質紅絳、苔薄,脈弦滑數。

治則:宜涼血清熱解毒。

方葯:選用黃連解毒湯加五味消毒飲。

處方:黃連10 g,黃芩12 g,丹皮l2 g,黃柏15 g,梔子15 g,銀花15 g,連翹15 g,生地15 g,赤芍15 g,野菊花20 g,水牛角粉2,0 g,白花蛇舌草30 go

七、膿毒證

此型多屬膿皰型。

主要癥狀:皮損呈片狀,紅斑上有密集的針尖大小的膿點,有些融合成膿疤,伴壯熱,惡寒,汗出,發熱呈現周期性,時口乾,大便於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宜清熱利濕解毒。

方葯:選用龍膽瀉肝湯台五味消毒飲加減。

處方:龍膽草10 g,梔子15 g,生地15 g,丹皮15 g,赤芍15 g,土茯苓15 g,魚腥草15 g,黃芩12 g,白花蛇舌草20 g,水牛角粉20 g,野菊花2,0 g,銀花20 g。

八、陰虛證

主要癥狀:皮疹色淡紅,舊疹漸退,局部瘙癢,四季皮損變化不大,口乾,舌干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宜養血潤燥。

方葯:選用當歸飲子合二至丸加減。

處方:當歸15 g,川芎15 g,生地15 g,旱蓮草15 g,白芍12 g,防風12 g,制首烏20 g,女貞子20 g,白花蛇舌草30 go

九、沖任失調證

主要癥狀:皮損經前或經後加重,或婦女懷孕時皮疹消失或減輕,產後皮疹出現或加重,伴有月經不調等。皮損紅斑色淡,鱗屑不多,顏色灰白,伴有頭暈耳鳴,腰酸肢軟,苔薄,舌胖邊有齒痕,脈濡細。

治則:宜調理沖任,補益肝腎。

方葯:用二仙湯台四物湯加減。

處方:仙茅20 g,黃芩20 g,女貞子20 g,仙靈脾15 g,黃柏15 g,當歸15 g,白芍15 g,旱蓮草15 g,知母12 g,熟地黃12 go

加減:如經前加重者為血分有熱,改熟地黃為生地黃,加赤芍、丹皮;如經後加重者為血虛,可加用丹參、黃芪。

十~肝腎胡虛證

見於關節型的恢復期。

主要癥狀:具有典型的皮損,皮損顏色較淡,鱗屑少而呈銀白色,伴有關節酸痛,大小關節均可累及。關節變形致畸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肌肉消瘦,咽干舌紅,苔少,脈沉細。

治則:宜滋補肝腎。

方葯:選用虎潛丸加減。

處方:黃柏15 g,熟地黃15 g,猴骨15 g,白芍15 g,知母20 g,制首烏20 g,當歸12 go

加減:如發於下肢者,加牛膝;如發生上肢者,加桑枝。

葯浴

臨床上常用內服藥渣煎水洗澡,一是可節省葯源;二是可增加藥效。但最好是泡浴,用特製木桶盛水,淹及頸部,浸泡後用柔弱之綿布拭乾。泡澡的水溫度要低,一般應低於40℃,最適溫度為37~38℃,如溫度過高易加重皮損。浸泡時,藥水宜淡,加植物油數滴,浸泡後有保濕潤燥之功,是治療銀屑病康復的一個有效措施,同時又可鞏固療效,預防複發。

小兒銀屑病特點

銀屑病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用藥應溫和,更慎用激素。小兒因其獨特的病理特點,銀屑病與成人相比,具有以下特殊性:(1)因小兒為稚陽之體,形體未充,氣血未足,易於感觸外邪,因而複發率較成人高。 (2)因小兒肝常有餘,感受邪氣後,邪易侵入,變化最速,易於轉型,易動肝風,而現神迷、抽搐等癥狀。(3)因其脾常現不足之象,治療應著眼於除濕為主,用藥應溫和,慎用苦寒敗脾胃之品。(4)如見到一些特殊型銀屑病患兒,由於應用激素治療後,出現諸多副作用及更高的複發率,要嚴格控制應用激素。銀屑病辨治

銀屑病俗稱「皮癬」,中醫稱為「松皮癬」、「白疕」。本病系機體陰陽氣血失調,感受六淫之邪而發。臨床以血熱型、風濕熱型、血虛挾風挾濕型、氣虛挾濕挾風型多見。正確辨證是治療成功的前題。要辯證準確,掌握傳變規律,仔細診脈查舌,確定陰陽氣血虛實狀態。銀屑皮損是疾病變化的表面現象,其傳變是由衛到氣,再到營血,以至傷血、傷氣的演變過程。實證脈多浮、弦、滑、數,虛證脈多沉細無力,只有把局部特點和整體結合起來,才能辨證準確。掌握扶正祛邪、養血潤燥、祛風解毒3個要點,正確處理祛邪與扶正的關係,是該病是否能治癒的關鍵。正盛邪實,應集中藥力祛邪;正虛邪實,若正氣尚支,仍以祛邪為主,佐以扶正之葯;若正氣虛弱,應以扶正為主,兼祛余邪。切記勿犯虛虛之戒。

一、血熱型

主證:丘疹、斑片多佈於體表衣遮部位。皮損鮮紅,鱗屑薄而多,基底紅亮,有篩狀出血點,熱則劇癢,且口渴,便秘,目赤,舌紅絳尖赤,苔薄白,脈沉細數或弦數。

治則:涼血祛風。

用白疕1號方:生槐花30 g,紫草20 g,丹皮10 g,生地30 g,荊芥10 g,蜂房20 g,丹參20 g.白茅根30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費某,女,19歲,1998年1月4日初診。自述1996年12月身起丘疹,斑片,熱則癢甚。

查體:胸背、下肢外側有紅色丘疹,斑片,覆白色鱗屑,基底紅亮,有出血點,脈沉細數,舌紅無苔。

診斷:銀屑病。

辨證:血熱挾風。

治則:涼血祛風。

處方:槐花30 g,生地30 g,丹皮30 g,白茅根30 g,苦參9g,竹葉9g,蜂房12 g,地骨皮9g,甘草6g。

二診:服3劑後癢減,皮損開始消退。

三診:繼服21劑,皮損全部消減。

觀察至今未複發。

二、風濕熱型

主證:丘疹、斑片多佈於下肢及肝脾經循行路線,皮損周圍紅暈,鱗屑厚,基底潮紅,陰天癢甚,夏季加重,舌淡潤,苔黃膩或白膩,脈弦滑數。

治則:祛濕散風清熱。

以《醫宗金鑒》消風散加減化裁:木通9 g,蒼朮9g,苦參9g,知母9g,荊芥9g,防風9g,當歸9g,牛蒡子9g,蟬蛻9g,生石膏20 g.生地12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耿某,女,18歲,1998年1月8日初診。其父代訴,患者6歲時曾患牛皮癬,在當地治癒,1997年10月複發,多方治療無效。現皮損佈於胸背,四肢,斑片狀覆白鱗屑,色暗紅,搔之滲液,苔白,脈緩。

診斷:銀屑病。

辨證:濕蘊肌膚,復感風邪。

處方:木通9g,蒼朮9g,苦參9g,竹葉6g,茯苓9g,白鮮皮9g,荊芥9g,防風9g,當歸12 g,何首烏12 g,蘄蛇6g,甘草6g。

二診:煎服6荊後,又配服祛濕止癢丸。

三診:2月27日複診,皮損大部消退,僅下肢少量皮損,前方蘄蛇改3g,加雞血藤20 g。

四診:服6劑痊癒。

三、血虛挾風挾濕型

主證:皮膚粗糙,呈淡紅色或赭石色,鱗屬薄而破碎,基底厚,出血點少,表面皸裂,痛癢相兼,春秋、冬季加重,脈細滑,苔薄白。

治則:養血祛風,燥濕止癢。

處方:生地15 g,當歸12 g.何首烏12 g,白芍12 g.白蒺藜9g,荊芥9g.防風6g,烏梢蛇6g,茯苓12 g,薏苡仁20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郭某,男,20歲.1999年1月4日初診。自述患牛皮癬4年,今冬泛發全身,瘙癢。見頭頂、胸背、四肢布滿大片皮損,覆白鱗屑,屑破碎,基底淡紅,脈沉滑數,苔薄白。

診斷:銀屑病。

辨證:血虛挾濕挾風。

處方:當歸12 g,白芍12 g,雞血藤20 g,荊芥9g,防風9g,白蒺藜9g,紅花9g.甘草6 go水煎服。

二診:服3劑後癢止,皮損開始消退。

三診:宗前方服20劑,皮損全部消退。

觀察至今未複發。

四、氣虛挾濕挾風型

主證:皮損呈玫瑰紅色,斑片破裂有滲液,身冷無力,肢體沉重,勞累則皮損泛發,受風汗出則癢甚,脈滑無力,舌淡胖嫩,苔薄白。

治則:益氣養血,祛濕止癢。

經驗方益氣養血湯:党參20 g,白朮12 g,黃芪20 g,白茅根30 g,何首烏12 g,當歸12g,烏梅20 g,白鮮皮9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李某,男,46歲,1998年8月5日人院。患者自述患牛皮癬20多年,曾在省內各大醫院治療無效,特來求治。

查體:皮損佈於胸背、四肢,基底為玫瑰紅色,勞累則癢,脈浮滑無力,舌淡無苔。

診斷:銀屑病。

辨證:氣虛挾濕挾風。

處方:党參15 g,黃芪20 g,烏梅20 g,苦參9g,竹葉6g,滑石15 g,女貞子12 g,岷當歸12 g,何首烏也g,白鮮皮9g,甘草6g。水煎服。

二診:服藥34劑,皮損全部消退,脈搏正常。

觀察至今未複發。


推薦閱讀:

銀屑病20餘年年,中藥2月即痊癒
從血論治銀屑病
銀屑病產生的原因以及癥狀表現,你需要了解這些
牛皮癬(銀屑病)怎麼治
銀屑病辨證論治絕技15

TAG:銀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