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的根基因緣和精進的關係

學佛者的根基因緣和精進的關係 「根基和因緣」對於學佛者來說,並不陌生,能經常的聽到。比如讚歎某學人根基好,因緣好或反之。這個「根基」怎麼講呢?在《楞嚴經》九幽十類中,佛已經講述的清清楚楚了。對照這個章節,不需要神通,世間上的各類人,以經典來對照,既知道前世是那類眾生。在凡聖同居的娑婆世界裡,形形色色的人,雖然都具備了人身。但是命運、思想、追求等,也是各有千秋,故名,大千世界。佛說眾生平等,指的是,都具備如來佛性,這個佛性是平等的。也是對菩薩而言,如觀世音菩薩,慈悲與一切眾生,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即《金剛經》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等的精神體現。 眾生的佛性,菩薩無我的精神,雖然平等無二,娑婆世界裡的眾生,卻有著千差萬別的區分。這是眾生的業力和果報不同罷了。也是通常所說的「根基不同」。有些人說六祖惠能僅聽「金剛經」就能開悟,我們聽經為什麼就開不了悟呢?這就是根基不同所至,六祖惠能是佛再來,你是嗎?又有人說釋迦牟尼佛講經時有許多弟子開悟證果,我們聽某某「大師」講經也能開悟證果。這麼說,你把某某「大師」與佛祖相提並論,你的悟就是邪識狂慧,你證的果就是魔果,某「大師」肯定是邪師魔頭。 俗語說一方水土一方人,非洲、亞洲、歐洲、美洲各地域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生活觀念,所處處境也各不相同。就說我們的身邊,有學者,有工人,有農民,有各行各業,生活狀況,各不相同。雖然都處在人生八苦之中: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但按照世人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有令人羨慕、有過的悲慘、有平平常常。這些都是眾生「業力和果報」不盡相同的真實寫照。而所謂「根基」的好和壞,也類似「業力和果報」的不同。前世,曾是出家人或對佛法聞思修者,今生為人,自然對於佛法有不同層次的理解,聞到佛法之後就會皈依三寶,走向學佛之路。 世間中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說了這個道理,雞同鴨說:你太傻了,去水裡找佛法,不怕淹死?鴨對雞說:你太二了,還怕水呢,捨棄不了色身。貓對狗說:看你那傻啦吧唧的大個子,整天搖頭晃尾,照樣被人在脖子上帶個套。狗對貓說:瞧你那小個子,就是心眼多,勢利眼的結果。異類之爭,沒完沒了。作為人呢?也是這個樣子。何時放棄過爭來爭去呢?即使學佛,也是一樣的啊!不對,佛這樣說!不對,佛哪樣說。都拉到吧,佛49年什麼也沒有說。我們這裡的寺院是正法住世,我們才是護持正法。我是五戒弟子。那我是菩薩戒弟子。總之,由不得人家說三道四。猶如小二吵架,作為家長,批評甲孩之後,還要表揚一番。表揚過乙孩之後,還要批評一頓。而佛,作為四生慈父。他真的很累,也真的有大智慧,因機說一切法,度一切不同根基的眾生。 在《大寶積經》中,佛清楚講述了,六道眾生投胎轉世為人之後的性格和作為。讓前世是三途眾生轉世的人,去學習大乘般若經典,對於他來說,是根本看不下去。能停留在眾善奉行,為功德所誦念經典,依教奉行去做一切事物,已經很不錯了。想要求他即心即佛,明心見性,解如來真實義,也許他認為這不是佛法了。這也是六祖所言:「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由此可知,眾生學佛的根基和人的命運一樣,是千差萬別的。 對於「因緣」,佛法中說:【諸法因緣生】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所以,今生能深入經藏,是前世所種下來的因。前世,他就是個能深入經藏的人。今生,因緣的相遇,再次聞到佛法,自然而然,還須接受前世的慣性。今生,修習何種法門,也是因緣上的事情。知道了這些,還有什麼對別人可強求的呢?參禪也好,念佛也好,持戒也好,他都是佛法的構成之一。甚至佛教徒熱衷於國學,出家人熱衷於外道經典,等等等等的一切,那個不是因緣所致呢? 離開了「根基和因緣」難道就不能做事了嗎?佛法中:定法不是法,法無定法。而我們通過正確的努力,培福、積累功德、為三寶做事,等諸多善事後,自然而然就能萌發出,適合自己的菩提心。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初發心菩薩的功德非常大,非常殊勝。我們可以依賴這個菩提心,獲得資糧,所願得到滿足。如能夠深入經藏,看明白大乘經典或出家修行,等等。

修學佛法離不開精進和努力,在皈依三寶後,真實的信願行基礎上,付出自身的努力,如真誠發心,肯於布施,精進學佛法等行為上,通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必然能收穫到結果。這是我們通過今生的努力,所得到好的果報和因緣。所以說,有些好的根基和因緣,離不開自身的付出和努力的結果,佛再來的六祖惠能開悟後還要在深山苦修十六年,佛再來的虛雲老和尚一生都在參學閉關,住茅蓬,精進努力修學中,五十多歲開悟,七十多歲才管理寺院。如果一味的強調因緣和根基,必將忽略了今生正確努力的信心和實踐。成為了一個不思上進和努力的借口。所以根基因緣和精進努力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瀏覽2550次
推薦閱讀:

學佛入門儀軌
學佛必須忍辱
學佛網——般若文海
凈土法門:般若離幻,凈土歸真,兩全其美!--學佛網
學佛的最高理想是什麼?

TAG:基因 | 學佛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