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最重要影響:「什葉派新月帶」興起

伊拉克戰爭最重要影響:「什葉派新月帶」興起

2011年01月27日 17:25來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汪波

本文摘自《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1期,作者:汪波,原題:《海灣地區「什葉派新月帶」興起的宗教政治影響》

在伊拉克戰爭帶來的諸多影響中,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就是戰爭的結果打破了海灣地區伊斯蘭兩大教派之間原來的勢力結構關係。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薩達姆政權的垮台以及伊拉克什葉派勢力的興起,不但解除了遜尼派勢力多年來對伊朗什葉派宗教和政治勢力擴張的遏制,而且還為伊朗什葉派和正在獲得國家主導政治地位的伊拉克什葉派聯合成為一種新的勢力提供了機會,從而徹底改變了海灣地區什葉派傳統上受制於遜尼派的劣勢地位。對此,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2004年12月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明確提出海灣地區正在興起一個「什葉派新月帶」。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個「什葉派新月帶」不僅已經初步形成,而且已經開始對其周圍的國家在宗教和政治上產生影響。鑒於什葉派嚴格的教義和強烈的神權政治傾向,其勢力的興起必將深刻影響到海灣地區未來的宗派關係和政治發展趨勢,並直接決定著這個世界主要產油地區的安全秩序。而海灣地區的安全不僅涉及到這個地區本身,而且還關係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政治秩序的穩定。因此,對於海灣地區「什葉派新月帶」興起的宗教和政治影響,理應給予密切關注。

一、伊拉克戰後什葉派勢力的發展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什葉派勢力興起的根本原因,是代表遜尼派勢力的薩達姆政權被推翻。這一發展不但徹底消除了伊拉克對伊朗什葉派的長期遏制,而且讓伊拉克佔據人口多數但長期受到遜尼派壓制的什葉派得以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並通過參與臨時政府以及地方和全國性選舉而最終獲得了國家政治主導地位。特別是2005年12月15日伊拉克全國議會選舉之後,伊拉克什葉派基本確定了其在新政府和議會中的絕對優勢。伊拉克什葉派取得的政治勝利,標誌著他們從長期佔據統治地位的遜尼派那裡奪取了政治權力,徹底改變了他們多年來所處的被壓制地位。從整個中東地區來看,則意味著穆斯林世界中僅占人數10%的什葉派,開始擺脫他們多年來的絕對弱勢地位,在海灣最強大的伊朗和伊拉克兩個國家佔據了政治主導地位。隨著伊朗什葉派神權政府和伊拉克什葉派勢力聯繫的不斷加強,一個遜尼派決不願意看到的「什葉派新月帶」開始在海灣地區出現。

伊拉克什葉派意識形態的基礎,是20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建立的達瓦黨(Dawa Party)的政治思想。當時,伊拉克民眾不滿英國二十年代設立的立憲君主制,要求政治變革的風潮不斷加強。在這種背景下,達瓦黨提出了一套什葉派的烏托邦理想,和當時在伊拉克已經具有廣泛影響的遜尼派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思想意識進行對抗。在政治觀念上,達瓦黨強調只有什葉派的宗教法則才能提供真正的社會正義,因此必須在伊拉克建立一個具有強大中央政府的什葉派伊斯蘭共和國。同時還提出,由虔誠的什葉派穆斯林組成一個特殊團體,按照伊斯蘭法律來協商解決國家的政治問題。另外他們還設想按照什葉派的宗教方式,來處理伊拉克由於大量石油財富和城市化而帶來的社會快速變革問題。從某種意義來說,達瓦黨的觀點主要是「對伊斯蘭的傳統主義進行重新包裝,並用斯大林風格的模式和政黨紀律來加以鞏固」。

然而,1968年伊拉克遜尼派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哈桑?巴克爾領導的政變中取得了政權,並從70年代開始打擊和鎮壓什葉派的達瓦黨。1980年,薩達姆明確宣布:所有加入什葉派達瓦黨的人都將被處死。結果,達瓦黨領導人被迫逃離伊拉克流亡海外,什葉派信徒則成為伊拉克沒有政治權力的多數教派。直到2003年4月9日遜尼派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什葉派政治勢力才重新興起。為了奪取國家政治權力,伊拉克什葉派最具權威的領導人阿亞圖拉希斯塔尼呼籲全國什葉派勢力聯合起來展開鬥爭。2003年底,希斯塔尼還親自領導什葉派群眾舉行示威遊行,要求進行全國選舉,通過什葉派佔據的人口多數來贏得政權。

什葉派在伊拉克獲得政治權力的轉折點是2005年1月30日的省級選舉。這次選舉中,什葉派各宗教政黨響應希斯塔尼的號召,形成為統一的聯合伊拉克陣線。在這個聯合陣線中,核心力量是以達瓦黨為基礎的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這個組織主要是當年那些被薩達姆鎮壓而流亡的什葉派宗教活動家於1982年在伊朗成立的。薩達姆政權垮台後,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的領導者們回到伊拉克,並在什葉派聚集的地區積極展開基層組織工作。他們在什葉派集中的伊拉克南方地區幾乎所有的村莊都開辦了政治辦事處,他們在各省的政黨領導人也得到了民眾的普遍支持。同時,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還建立了准軍事武裝巴德爾旅(TNR),這支部隊曾經接受過伊朗革命衛隊的訓練,並在兩伊戰爭中和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政權打過多年的仗。當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垮台後陷入混亂的時候,巴德爾旅為南方地區的什葉派村莊維護安全,並參與制止中部和北部省份的暴亂,受到了民眾的廣泛歡迎。另外,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的領導人還和什葉派知識分子以及商業界人士長期保持著密切聯繫,因而得到伊拉克什葉派資產階級的擁護。

2005年1月的選舉中,什葉派宗教聯盟在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的領導下,贏得了伊拉克18個省中包括巴格達省在內的11個省。接著,他們又通過各省的國民會議,選舉什葉派候選人擔任省長和副省長。作為什葉派政治力量的核心,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伊拉克地方政治運動的主要力量,並且得到了什葉派民眾的大力支持。在2005年12月15日的議會大選中,什葉派宗教政黨再次結成聯盟,並且還增加了薩德爾領導的年輕的什葉派民族主義教士團體。結果,什葉派宗教政黨的「團結聯盟」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贏得了275個議席中的128席,確保了其在伊拉克政治中的主導地位。儘管伊拉克遜尼派政治勢力對於什葉派的興起極為不滿,但這已經無法改變什葉派在伊拉克獲得的政治權力。

二、伊拉克什葉派政治影響的外溢

什葉派在伊拉克戰爭後擺脫了長期遭受的壓制,並通過大選獲得國家主導政治權力的事實,必然對其周邊國家以及整個海灣地區產生重要影響。在伊拉克什葉派取得勝利的鼓舞下,海灣地區那些處於遜尼派君主制度國家內部的什葉派,也開始對他們自己國家的政府提出更多的政治要求。由於什葉派一貫反對阿拉伯國家目前廣泛存在的君主制度,要求建立具有神權政治色彩的統一國家,因而對海灣地區的君主國家政權也構成了很大壓力。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伊拉克周圍鄰國中處於被統治地位的什葉派民眾,紛紛採取各種手段來爭取更大的政治權利。伊拉克戰爭前,遜尼派政治勢力在伊斯蘭世界中一直處於絕對主導地位,中東地區大多數國家政權都掌握在遜尼派手中。在這些國家中,有遜尼派領導的世俗化的伊拉克和敘利亞、也有遜尼派佔主體的君主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以及其他一些海灣國家、還有遜尼派領導下的巴勒斯坦以及馬龍派基督徒和遜尼派聯合領導的黎巴嫩。對於這些國家來說,遜尼派主導的伊拉克曾經是一個防止伊朗什葉派和霍梅尼思想向外擴張的緩衝區。尤其是海灣地區那些君主國家,都極為擔心霍梅尼提出的伊斯蘭和君主制無法統一的觀點,會危及他們的統治地位。

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新興什葉派和伊朗什葉派政權聯合起來形成的強大勢力,首先直接影響到與伊拉克緊密相鄰的約旦。作為一個人口僅500萬的小國,約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哈希姆王朝在英國支持下,在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之間的土地上建立起來的。約旦大多數人口是生活在約旦河東岸的貝都因人和巴勒斯坦難民,他們大多是遜尼派穆斯林。然而,聯合國近年來對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複興社會黨對什葉派的鎮壓,再加上2003年美軍入侵以後造成的社會不穩定,已經造成大約50萬伊拉克什葉派居民逃入約旦,成為政治和經濟難民。現在,這些什葉派居民已經構成約旦人口的10%,並發展成約旦國內一個主要種族團體。「隨著什葉派在伊拉克取得主導政治權力,約旦的什葉派政治團體也開始向他們的政府提出新的政治要求」。

和約旦相比,沙烏地阿拉伯更為擔心的是什葉派反對君主制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沙特王室一直和遜尼派保持著密切關係。沙特人大多屬於伊斯蘭教的瓦哈比派,他們反對什葉派,經常把什葉派和其他穆斯林派別稱為「非信徒」。出於對伊朗什葉派宗教政權的反對,沙特曾在上個世紀80年代極力支持伊拉克對伊朗的戰爭。因此,沙特和伊朗的關係直到90年代後期都很糟糕。在沙特國內,什葉派占人口的10%,他們大多居住在具有戰略地位的艾撒省東部。這兒是沙特的主要石油產地,當地從事石油開採工作的大多是什葉派居民。沙特的什葉派多年來一直受到壓制,他們不能在公開場合舉行自己的宗教儀式。在信仰上,沙特的什葉派大都追隨伊拉克聖城納傑夫的希斯塔尼。在沙特政府看來,什葉派所效忠的是希斯塔尼,而不是沙特王室政權。

隨著伊拉克戰後什葉派的興起和影響不斷擴大,沙特也開始出現威脅到國家統一的什葉派宗派分離主義情緒,這使得沙特王室政府深感不安。2005年9月,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在紐約外交關係理事會上曾明確表達過對這一問題的擔憂。他指出:美國和沙特「在伊拉克被趕出科威特後,曾共同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來阻止伊朗插手伊拉克。但現在,美國為了建立民主,卻把整個伊拉克讓給了伊朗。」費薩爾的講話立刻遭到伊拉克內政部長賈巴爾的猛烈反擊。賈巴爾聲稱,沙特這個絕對君主國家根本沒有資格來教導伊拉克有關民主的問題。他還強調:「伊拉克是一個創造文明的國家,不需要聽取那些騎在駱駝背上的貝都因人的建議。」賈巴爾的講話使伊拉克和沙特的關係再次降到冰點,兩國間的爭吵也反映出伊拉克周邊國家對什葉派勢力在這個地區擴大感到的擔憂。

除了約旦和沙特外,什葉派在伊拉克獲得的政治權力還影響到巴林的政治穩定。巴林是一個遜尼派王朝已經統治了兩個多世紀的國家。在這個只有45萬人口的島國中,約有一半人口是外籍勞工。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占巴林人口三分之二的什葉派開始提出他們的政治要求。20世紀90年代期間,巴林已經多次出現什葉派要求擴大權力的政治運動和秘密警察的鎮壓行動。2002年,巴林國王哈馬德親自主持了共有40個席位的下議院選舉。同時,國王還直接指派上議院議員和首相,並規定上議院可以推翻下議院的決議。國王對議會權力的限制,使得什葉派政治家們深為不滿。儘管什葉派發動了一場抵制選舉的政治運動,但下議院最終還是落在遜尼派的控制之下。

伊拉克戰爭後,巴林的什葉派在伊拉克什葉派勝利的影響下,開始爭取充分自主的議會選舉權。同時,他們的要求還得到了伊拉克什葉派領袖希斯塔尼的支持。在信仰上,巴林的什葉派主要屬於「傳統主義者」(Akhbaris),他們絕對遵從阿亞圖拉的教導,相信《古蘭經》和其他經文是信徒行動的指導。在教派歸屬上,「傳統主義者」是一個少數教派,但它屬於在伊拉克和伊朗佔主導地位的伊斯蘭第二大神學學派「理性主義者」(Usuli School)。巴林的傳統主義派信徒同樣也追隨伊拉克的希斯塔尼。他們相信希斯塔尼強調的「一人一票的選舉,不僅符合什葉派的法律,而且也表達了他們希望多一些民主權利和少一些君主專制的願望」。隨著什葉派在伊拉克大選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巴林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也更加充滿希望。他們表示,伊拉克政權的改變和希斯塔尼所支持的什葉派民主政治的興起,將鼓勵他們加倍努力通過選舉來實現一個他們可以主導的主權議會。

三、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合流帶來的第二階段伊斯蘭革命

什葉派勢力在海灣地區興起的第一階段,主要是伊朗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末爆發的伊斯蘭革命,但其範圍僅限於伊朗國內。這場革命的結果是在伊朗建立了一個宗教教士領導的什葉派神權政府,並且提出了「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基本國策。根據這項政策,伊朗一方面在國內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同時還積極向外輸出什葉派的伊斯蘭革命。伊朗的神權觀念明確反對伊斯蘭國家的君主體制,試圖在整個海灣乃至整個中東地區實現伊斯蘭革命建立神權政治的目標。伊朗什葉派勢力的擴張態勢,自然立刻受到了海灣地區所有遜尼派國家政府的抵制。從1980年開始,伊拉克代表遜尼派勢力對伊朗進行的為期八年的戰爭,就是為了打擊伊朗的什葉派原教旨主義勢力,阻止什葉派伊斯蘭革命對伊拉克和海灣地區其他君主國家產生影響。當時,包括沙特和約旦在內的海灣國家以及美國政府,都積極支持薩達姆政府的行動。在這場漫長的戰爭中,伊朗的什葉派勢力受到了嚴重打擊,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影響也被牢牢限制在伊朗國內。

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這一結果不僅消除了薩達姆政權所代表的遜尼派勢力對伊朗的遏制,而且還消除了伊拉克國內遜尼派對佔據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的長期統治。隨著薩達姆政權的垮台,海灣地區的地緣政治和伊斯蘭教派力量對比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長期被孤立的伊朗再度成為這個地區的最主要大國,並開始和伊拉克戰爭後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權進行密切接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正是在伊拉克戰爭以後,伊朗的什葉派勢力重新獲得了向外擴大和施加影響的機會,從而標誌著什葉派第二階段伊斯蘭革命的開始。在歷史上,伊朗與伊拉克什葉派之間本來就有著根深蒂固的關係。伊拉克什葉派的九大家族除薩德爾家族外都起源於伊朗境內,並在反抗薩達姆政權的過程中得到過伊朗的支持。目前伊拉克什葉派主要政治力量達瓦黨和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也和伊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伊拉克什葉派最高領袖希斯塔尼本人就出生於伊朗。因此,當什葉派在伊拉克全國選舉中獲勝的時候,伊朗反而被視為伊拉克戰爭後在宗教和政治上最大的贏家。

隨著伊朗什葉派政權和伊拉克什葉派勢力之間聯繫的不斷加強,特別是伊拉克什葉派在戰後政治重建中逐步佔據主導性政治地位,什葉派對周邊國家的影響也不斷加強。在沙特,王室政府在伊拉克政權垮台後,明確感到失去了一個對抗什葉派勢力影響的重要盟友。伊拉克戰爭前,沙特曾積極支持伊拉克遏制伊朗,法赫德國王甚至把薩達姆稱為「兄弟」。面對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什葉派取代遜尼派成為主要政治力量的事實,沙特一貫反對什葉派的主要教派瓦哈比派,「只能咬牙切齒地眼看著在達瓦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會議開始在伊拉克執掌政權」。 在約旦,哈希姆王朝本來就對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感到不安。它的一邊是相互對抗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巴以之間的長期衝突已經使約旦的安全受到很大威脅。而現在,隨著伊拉克政權的改變,約旦政府不得不開始在另一邊面對伊拉克什葉派所代表的另一種更加嚴峻的壓力。在巴林,哈馬德國王領導的遜尼派政權也明顯感受到伊朗和伊拉克什葉派勢力所帶來的宗教政治影響。在伊拉克什葉派的影響下,巴林國內的什葉派民眾正在表現出一種活躍的跡象。這些民眾感覺到:「他們從美國小布希政府和阿亞圖拉希斯塔尼那裡獲得的信息表明,可以通過贏得議會選舉來實現什葉派合法的政治目標。」在黎巴嫩,當地的什葉派民眾在伊拉克盟友的支持下,依靠人口上佔據的多數和軍事化的真主黨,正在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這一系列發展表明,1979年伊朗爆發的什葉派伊斯蘭革命,正在進入向外擴展的第二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中,什葉派教士首次在伊朗獲得了國家的政治統治權,並且用什葉派的宗教法律取代了世俗的法律。當時,霍梅尼主義者就希望把這種制度擴大到整個伊斯蘭世界。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其他阿拉伯國家並不希望接受他們的神權制度。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伊朗的霍梅尼主義在阿拉伯世界中一直受到遏制,只是通過極端主義的真主黨在黎巴嫩獲得了一些影響。如今,隨著薩達姆政權的垮台和什葉派宗教政黨在伊拉克大選中獲得政權,伊朗什葉派伊斯蘭革命的觀念,已經開始直接影響到伊拉克政府的政策和新憲法的制訂,霍梅尼的思想終於有了發揮影響的機會。

當前,隨著擴大什葉派影響的第二階段伊斯蘭革命的展開,以伊朗為核心的伊斯蘭「什葉派力量」正在海灣地區迅速興起,大有建立聯盟與異教徒對抗之勢。在這個背景下,伊朗的核計劃及其對以色列發表的強硬言論,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後,隨著什葉派勢力的發展和擴大,伊朗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也會大大增強。伊朗在伊拉克戰爭後敢於和美國直接對抗,主要正是得力于海灣地區興起的什葉派勢力。多年來,伊朗一直以建立伊斯蘭世界為己任,並與中東地區的伊斯蘭運動「穆斯林兄弟會」、「真主黨」、「哈馬斯」和「傑哈德」等保持著密切聯繫。如今,伊朗在中東地區什葉派政治力量中佔據的核心地位,再加上伊斯蘭世界尤其是中東什葉派穆斯林的廣泛支持,已經成為它和美國進行博弈的重要籌碼。事實表明,海灣地區遜尼派壓制什葉派的傳統關係,已經隨著什葉派勢力在伊拉克戰爭後的興起被徹底打破。美國軍隊入侵伊拉克引發的這場伊斯蘭宗派勢力關係變革,將使海灣地區的宗教政治地理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並將對阿拉伯世界和整個國際局勢的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1 2

相關新聞:·伊拉克發生多起汽車炸彈襲擊 上百人傷亡·伊拉克連環爆炸致百餘人死傷·伊拉克卡爾巴拉發生兩起自殺式襲擊 200多人傷亡·呂寧思:以黎戰爭也是鳳凰衛視的戰爭伊拉克戰爭結束:美撤軍計劃難兌現邱震海:美國當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缺乏根據[責任編輯:楊超] 標籤:伊拉克什葉派伊朗遜尼派
推薦閱讀:

下周重要星象(8.07
沙發擺放中最重要的是哪二點
腫瘤患者營養代謝與評估很重要
自由是人類所獲得的一個最重要的「道德成果」丨 馮克利
南懷瑾:大家別輕視了最重要的凈土法門

TAG:戰爭 | 伊拉克 | 影響 | 伊拉克戰爭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