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飯亭上留正氣 英雄故事復誰知
方飯亭上留正氣 英雄故事復誰知
——文天祥海豐尋王前後
陳寶榮
【提示】
海豐,文天祥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轉戰南北、戎馬倥傯的生涯,就是在五坡嶺炊煙裊裊之際倏然畫上句號的。於文天祥來說,五坡嶺是「落鳳坡」,是銘刻忠魂之地;于海陸豐人來說,五坡嶺是憑弔英雄氣節之祭台。
文天祥入粵近10個月的時間裡,主要活動在海豐。其間,他經歷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本文力求將深藏在背後不為人注意的細節挖掘出來,讓讀者對相關的人物事件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狀元及第。開慶元年(1259年)元兵大舉南侵,上疏請斬主張遷都以避敵鋒的宦官董宋臣,並獻禦敵之計,未被採納。歷任知瑞州、江西提刑等職,因得罪權貴,或罷官或棄職。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聞元軍來犯,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因兵敗江西空坑,輾轉南嶺,於景炎三年(1278年)春進入廣東。從潮陽到海豐,一路追隨南宋小朝廷的蹤跡,同時進行抗元鬥爭和平叛安民活動,被封為少保信國公。同年12月,在海豐五坡嶺被俘。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3年多,經歷種種威逼利誘始終不屈,於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初從容就義。所作《過零丁洋》、《正氣歌》成為千古絕唱。
【大事記】
寶佑四年(1256年),弱冠之年的文天祥高中狀元。但就在文天祥中魁後還沒有任職的時候,父親文儀在臨安病逝。文天祥隨即扶柩還鄉,在家守制三年。
開慶元年(1259年),文天祥守制期滿,陪弟弟文璧進京應試。到臨安後,文天祥被朝廷任命為承事郎、簽書寧海節度制官廳公事。自此開始了他光明正大又艱難坎坷的仕途生涯。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奮人心,並獻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職。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賈似道遭斥。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了《哀痛詔》以及朝廷令他「疾速起兵勤王」的專旨,在江西境內徵集義士糧餉,以身作則,把母親送往惠州交弟弟奉養,並捐出全部家產充作義軍費用。由於朝內別有用心之人從中作梗,文天祥的勤王軍延誤了開拔的時間,抵達臨安時已經是8月下旬了。文天祥到京後,被任命為知平江府(今江蘇蘇州)。
德佑二年(1276年),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被派往元營議和,並被扣留,押往北方。元軍統帥伯顏以死亡相威脅,逼文天祥代表南宋投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南宋朝廷又派出以右丞相賈餘慶為首的「祈請使」到元軍奉獻降表。文天祥知道後,當場痛罵了這伙叛臣賊子。
德佑二年(1276年)2月5日,南宋君臣在臨安皇宮內舉行降元儀式。當月,文天祥被元軍押送前往大都。路上在鎮江停留時,文天祥在當地百姓幫助下從水路逃脫,來到江北宋軍治下的真州。由於淮東制置使的猜疑,他只得投奔益王和廣王建立的元帥府。
到永嘉後,文天祥被端宗任命為同都督置府南劍州。他趕赴福建,在那裡招兵買馬,再舉義旗,計劃以福建、江西為基地恢複發展。德佑三年(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不久,為元軍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將士犧牲甚眾,天祥隻身逃脫,乃退海豐。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被俘。隨軍的母親、長子、三女、四子先後死於病亂之中。
【歷史演繹】
文天祥在海豐
第一回:興國氣象 空坑兵敗
景炎二年(1277年)二月,文天祥督軍勞頓,移師梅州。
五月,休整之後,主力越過梅嶺,開展收復江西的戰役。勤王軍舊部和各地義民紛紛起來和督府軍遙相呼應,抗元鬥爭此起彼伏:樂安人何時招集一支義軍攻克了崇仁縣;文天祥的大妹夫、吉州龍泉縣令孫桌組織起事收復縣城;另一個妹夫彭震龍收復永新縣城;攸縣人吳希爽等在湘贛邊境起義,攻克袁州萍鄉縣。在這個有利形勢下,文天祥率主力一舉攻克了贛州會昌縣,接著又取得雩都大捷,並乘勝攻克興國縣,移督府於興國。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帶兵歸附文天祥指揮。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義兵也來請求受督府節制,抗元浪潮聲勢浩大。
文天祥對軍事作了一番布置:派遣督府參謀張汴率領主力部隊直逼贛州城;鄒楓率贛縣義兵攻永豐、吉水;黎貴達率吉州所屬各縣義兵收復泰和。這時贛州所屬各縣已全部克複,元軍被困守在贛州孤城之中,吉州所屬八縣恢復了四個縣。督府軍大有席捲贛南之勢。
正是興國這一中興氣象,吸引了元軍的注意,元軍主帥張弘范意識到不砍倒文天祥這面抗元大旗,就不可能儘快地摧毀南宋王朝。
八月間,張弘范派李恆率精銳部隊圍攻文天祥部。大軍壓境,文天祥難擋強敵,敗走空坑,妻歐陽氏及次子佛生、女兒柳娘、環娘皆被元兵擄獲,張汴、劉洙等將領壯烈犧牲。督府軍幾乎全軍覆沒。文天祥因趙時賞掩護得以脫身,帶長子道生及殘部乘騎奔往廣東循州(今龍川)。
十月,因母及弟文壁在惠州,復收散兵義軍前往。
第二回:尋王入粵屯兵麗江
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文天祥進入海豐。
文天祥此時的到來,是因為他得知南宋小朝廷成了海上流亡政府,已從泉州至海豐,屯紮麗江浦。以其說此時的文天祥入粵勤王,倒不如說他是為尋帝而來顯得貼切些。
然而,當文天祥抵達麗江時,行廷早就沒了蹤影。他們已從海路轉移至淺灣(今饒平南澳島),後又逃到秀山(珠江虎門內的虎頭山),井澳和硵洲(廣州灣口外海中)。
難道行廷君臣不知道文天祥的消息嗎?非也。文天祥在江西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後,屯紮在麗江浦上的宋端宗還在水師大營賜宴與臣同歡慶賀呢。行廷的突然撤離,我們雖然不能斷定是故意之舉,但不將消息告知文天祥,而讓一支殘軍孤懸在外,且又是近在咫尺,在道義上多少是要受到譴責的。究竟,是誰有意讓文天祥孤軍在外?是怕兵敗的文天祥引來元軍的圍剿?可文天祥是抗元的一面大旗呀。文天祥在一無錢糧,二無支援的窘境下,居然能奇蹟般起兵十萬,轉戰江西,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拖住元軍的主力,才使宋廷得以苟延殘喘。當然,這些並非宋端宗之意,他雖貴為天子,只是個十一歲的娃娃皇帝罷了。
文天祥的到來,在海豐掀起了新的抗元高潮。
在海豐士族首領范良臣、庄應祥、鄭復等人的協助下,文天祥率領督府軍余部,蕩平碣石、甲子等沿海賊寇,並派人四處尋訪行朝行蹤,可惜,無所進展。三月,得不到消息的文天祥決定暫時屯兵於麗江浦,一面招募義軍編練水軍;一面繼續派人聯絡行廷。
第三回:曲意上表入朝無望
祥興元年(1278年)六月。宋之行宮移至新會縣南八十里大海中的崖山。
孤立在外持續奮戰的文天祥,好不容易得悉端宗病逝趙昺繼位的消息,文天祥心裡沒明白,事到如今再也無法繼續地孤軍戰鬥下去了。於是便令使者向新帝上表,自劾兵敗江西之罪,請求入侍崖山行朝,合流抗元。然而一直等到8月,只等來「詔加文天祥為少保銜、封信國公,封母曾氏為齊魏國夫人,賜黃金三百兩以示慰勞」之聖旨。西行之路斷絕了,中央權力機構拒絕他入席。恰確地說是張世傑、陸秀夫反對收容文天祥。就連他退而求次,提出往廣州與駐守那裡的王師會合之意願也遭到堅決拒絕。
此時,身在行宮的張世傑與陸秀夫究竟在想些什麼?他們大概是顧忌文天祥的功績與威望,而擔心他回來爭奪地位吧!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可謂支撐南宋危局的三大支柱,張、陸二人對朝廷不可謂不忠,後來的崖山決戰,陸秀夫背負著9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突圍出去的張士傑墜海殉國,其忠心耿耿可昭日月。但在對待文天祥的問題上卻沒能跳出人性的弱點。誠然,瑕不掩瑜,英雄終歸是英雄,只是後人在了解這段歷史恩怨的時候,不免要發出沉重的感慨
拒絕當然需要理由,況且對於文天祥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於是,似是如非的輿論出現了:既然當初認為無容地之身而出走,如今再次歸來豈不同樣困擾?再說,他不是一直在瘟疫流行區嗎?若是將那病毒帶回朝廷的話……
首先,事實果真如他們所說的「當初認為無容地之身而出走」的嗎?不錯,這話表面看來沒有絲毫的破綻,內在的情況又怎麼樣呢?德佑二年,元軍逼近臨安,州縣守將望風降附,丞相陳宜中、參知政事陳文龍、同簽書樞密院事黃鏞等大臣相繼出逃,文班僅存六人,朝中日夕惶惶。前往勤王的文天祥臨危被授樞密使,滿朝上下首要他做的事就是到元營會議降約。他卻在元統帥伯顏面前保宋宗社、出言不遜而被扣押。其後,歷經九死一生,由今天的南通遙望港(這個港口因為紀念他後來才改成此名)乘船到福州尋益王,正趕上陳宜忠和張世傑立端宗,文天祥被任命為通議大夫、右丞相、樞密使。單從職務上看,文天祥似乎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實際的權柄卻操縱在陳、張二人的手裡。由於他們的排擠,文天祥在中央無法施展才能,被迫自請到故鄉江西設都督府招兵。後來,再入朝為相的陳宜忠見大勢已去,腳底麻油溜到越南去了,朝中掌握權柄者換成張世傑和陸秀夫。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當時,氣憤萬分的文天祥寫信指責陸秀夫等人:「天子幼沖,宰相遁荒,制訓敕令出諸公口,奈何不恤國事,以游辭相拒耶。」
再者,如果以「文天祥在瘟疫流行區可能攜帶病毒回朝廷」作為拒絕他入朝的理由,非但文天祥會寒心,即使今天「非典時代」的人們看了也心寒!
可嘆天地一孤臣,一次次的望帝,一次次地絕望。
第四回:海門望帝劍刻終南
九月,文天祥部發生瘟疫,死者數百。入朝無望的文天祥不得不考慮以後的出路。
正當文天祥籌劃以潮、惠為依託收復附近失地,再建督府兵時,他接到了潮陽方面的消息稱,原為海盜後歸順文天祥被封宋都統的陳懿兄弟(俗稱「陳五虎」)已投降元朝,聯合劉興等地方逆賊作亂。遂以少量兵力駐麗江浦,帶鄒沨、劉子俊等部屬揮師東進征剿平叛。
十一月,文天祥率部擊敗陳懿,誅殺劉興,進駐潮陽。
在潮陽海門,文天祥登上附近山頂「極目以望帝舟」,不見幼主蹤影,感慨萬千。
正當文天祥用手中佩劍在安營造飯之石上刻下「終南」二字時,元軍大營正在制定著新的作戰計劃。
「最重要的是討伐文天祥,他和朝廷關係不佳,被孤立在外,雖然兵力不強,不過以他不屈不撓之個性,只要仍是自由之身,就一定會持續地奮鬥到底。最好先將陸地上的餘燼一掃而空,然後再從海陸兩面攻打衛王(元軍不認可趙昺之即位,故稱之衛王)」副帥李恆向主帥張弘范闡述了自己的主張。
元軍的作戰方針正式確定了。
一張大網悄悄地向文天祥撲來。
第五回:五坡被執一飯千秋
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十五日,文天祥接報元軍兩路來襲,急忙率部退入海豐。在赤岸渡留下少量兵力布防,自率大部人馬駐紮五坡嶺,計議整理軍務後,進入蓮花山脈,結營固守。
豈料,沒過幾天,元軍主帥張弘范斷然決定以其弟張弘正為先鋒,率五百鐵騎奔襲海豐。此時,從江西追隨文天祥至潮陽的推官承務郎(州級文職佐官,正八品銜)盧參,獲知這一軍情後率數十騎連夜趕路,以備到海豐會宋師告警,不期被元軍發現,追殺至赤岸渡,宋軍難擋強敵,或被擄殺或投水殉國。
元軍先鋒突破赤岸渡後,續後水師偕大部分元兵趕到。
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午時,元軍突然包圍五坡嶺,宋軍正處飯熟就餐之際,猝不及防,大部駭散。文天祥吞「冰片」(已變質)不死,皆劉子俊、杜滸等數人被執,鄒風自刎,宋兵被殺戮者達七千餘人,慘不忍睹。
其餘三千殘兵,隨後退入捷蘭埔(今捷勝),與元軍進行了最後的決戰,血染荒郊,全部戰死,至今,古戰場一帶夜裡常見粼火點點。
文天祥轉戰南北、戎馬倥傯的生涯,在五坡嶺的炊煙裊裊之際倏然畫上句號。接下來等待他的是千秋家國夢的灰飛煙滅。
第六回 別卻江南,留青汗書元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初,掃清文天祥部的元軍,水陸並進,大舉撲向位於海島的南宋朝廷。
文天祥隨船被押前往。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傑,其抄錄自己所作的《過零丁洋》、詩以明其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月6日,元軍與南宋軍隊進行生死決戰。
文天祥被押在元艦觀戰。他親眼目睹了水黑雲寒的崖山海戰:少主投海,六軍覆滅,浮屍十萬,山河變色。口中大罵「奸臣亡國」,心中「痛苦酷罰,無以為勝堪」。
4月,文天祥由廣州被押送大都,途中他曾經絕食8天,求死未果。8月過長江時,他深情寫下了「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的詩句,表達了他對故國家鄉的留念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10月,文天祥抵達大都。獄中的文天祥不為榮華富貴所動,不寐其床,不穿其衣,不食其栗,晝夜穿著宋朝的舊衣,面南而坐,只吃友人送來的食物。獄中三年,元朝驅使南宋降相、廢帝來說降,又曾示之以骨肉親人以圖感化,元朝宰相親自出馬勸降,但文天祥絲毫不無所動。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作最後一次勸降不成。是夜,文天祥寫下《自嘆》一詩:「猛思身世事,四十七年無。鶴髮俄然在,鸞飛久已殂。二兒化為土,六女掠為奴。只有南冠在,何妨是丈夫。」
9日,文天祥被處死,時年47歲。
【相關遺址】多處遺迹紀念文天祥【瞭望台·御宴潭】文天祥在海豐逗留期間,「督帳」設在麗江浦,山頂的瞭望台遺址,仍存一些兵營的牆基遺痕和零碎石料。文天祥曾一度在江西取得一些戰役的勝利,當時逃亡的宋端宗曾在長沙海口水域設宴慶賀,以振軍心,後人將泊船設宴之處雅稱為御宴潭。
【畲港庵盧參墓】
位於麗江浦南側的畲港庵,宋為港岸,又稱老母庵,相傳為紀念文天祥二女兒文姑娘為宋師傷病將士診治施藥處,舊庵已毀,現為舊址上新造。
赤岸渡前哨戰後,邑人在戰場收盧參等將士屍體三十六具埋葬於西浦。列墓一字排開,盧參墓居中,兩側兵墓連接,正中建一座四柱單層攢尖頂墓亭,刻曰:「丹心衛宋稷英魂聯五嶺,忠骨埋西浦節氣壯山河」。近代,列墓及碑亭殘塌。1989年,鄰近汀州村群眾集資重建一座高達2米的六方柱硬山頂墓亭,內嵌《盧參公墓亭記》及捐助資者名單。今盧參墓正中尚嵌有一方青石碑,自右至左直書陰刻:「乾隆拾年稟憲示准捐助修三十六位,宋承務郎盧諱參公爺之墓,光緒十一年汀州約眾信等捐資重修」字樣。今搬遷重建。在赤岸渡古戰場南面的安東村畔,遺有一座重檐式廡殿頂灰沙亭墓,佔地近300平方米,墓亭高3.2米,面寬2.3米,進深1.8米,造型頗具北派風格,無碑,鄉民相傳為宋將軍墓。
【五坡嶺·方飯亭】 方飯亭,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分五層34級台階,階頂月台中心建一座八柱重檐攢尖頂八角亭,通高9米,平面徑寬9米,亭內再置一廡頂石亭,高3.8米,內豎一方2.7×0.9米的大石碑。碑上方刻文天祥就義前的《衣帶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碑下方刻明代正德年間惠州太守甘公亮摹自廬陵的文天祥半身像,亭前兩側石柱刻有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撰題的對聯:「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亭下兩側立有明清兩代重修方飯亭的石刻碑記。該亭原為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海豐庠生吳了昌(以歲貢授廣西遷江訓導,後棄官養母)為紀念文天祥的抗元氣節,提請廣東提學章撲庵恩准,由海豐縣署在五坡嶺建立表忠祠,又建方飯亭於祠後,忠義坊於祠前。抗日戰爭時期,表忠祠及亭坊被日軍炸壞,今存1956年修復的方飯亭及前代的石刻文物。原表忠坊「一飯千秋」的石碑,今移立在亭前。
【歷史懸疑】
1、軍寨99位抗元勇士的傳說
陸豐大安鎮軍寨村,唐武德五年置安陸縣時為護衛縣城駐軍之地,位於縣治環珠寨東南約一公里處。貞觀元年安陸撤併復入海豐縣,軍寨因扼螺河水道,戰略地位險要,唐、宋兩代仍有少量駐軍,明時曾為軍屯兵士駐地,後逐漸成民居村落。傳說文天祥勤王海豐時,軍寨村有99位勇士受感召加入義軍隊伍,勇士們一去不復返。此事不見文字記載,但千百年來一直在村裡流傳。
2、「文壁降元」的猜想
兄為國盡忠,弟為兄盡孝?
關於文壁降元的史實,史學界關注不多,偶有提到也只是文天祥囚禁北京,作為胞弟的文壁前來勸降時才有所涉及,時文天祥以《聞季萬至》作答,其中有「弟兄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之語。一向嫉惡如仇的文天祥自始至終並沒有責怪小弟半句話語,還商量著要其弟將一子過繼給他,以繼其後。留詩曰:「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別離。雁行長已矣,馬足遠何之。葬骨知無地,論心更有誰。親表君自盡,猶子是吾兒。」史學界在解析文壁降元的原因是都以保百姓為由,但這只是答案之一,另一個答案恐怕在其兄長文天祥身上找。,開慶元年(1259),文天祥守制期滿,特地陪弟弟文璧進京應試,從這件事上可見文氏兄弟感情極深。文天祥收復惠州後,之所以派弟文壁鎮守,並把老母親和自己的長子道生留在那裡,其用意文壁大概是知道的:自古忠孝兩全,兄為國盡忠,弟為兄盡孝。文天祥被時人譽為「三千年來無二人」的大忠之人,但他的大孝卻較少人留意,他的《正氣歌》里有「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之語。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文天祥寫信給文璧過斷給自己的兒子文陞:「汝生父與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文天祥以孝體諒了兩弟的選擇,他不是強人所難的道德狂。後來,文陞及子文富入仕元朝。
【傳世之作】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其中詩作達百餘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著作遭難後散佚,元元貞、大德間其鄉人輯編為前集三十二卷,後集七卷。明初重加編次為詩文十七卷,另有《指南錄》、《指南後錄》、《集杜詩》等傳世。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磋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餡,求之不可得。陰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揚子大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
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民俗筆記】
1.[蝦蛄救駕]
傳說宋朝末年,元兵大舉南侵,宋端宗在大將陸秀夫的護衛下,逃至海陸豐的甲子港,元兵大隊人馬追殺而來。眼前是洶湧澎湃的太平洋,又無渡船過海。宋端宗仰天長嘆:「天絕我也。何人能救駕,是將皇位讓之。」話音剛落,大洋登時風平浪靜。只見海面上,一隻蝦蛄王,帶領數百小蝦蛄,游至岸邊,望宋端宗便拜。一會兒,變成百隻大小漁船,載著宋朝君臣將土,安然過海。待元兵追到,他們已登上彼岸。宋君臣欲拜謝而去,蝦蛄王突然開口道:「啟奏萬歲,還未賜封呢?」宋端宗方想起許下之願,便隨手脫下皇冠,拋入海中。從此,蝦姑的頭就象戴著皇帝帽一樣,非常好看。
2.[宋歸頭]
在海豐縣赤石鎮元新古寨里,有一座神秘的「茶壺頭」古民居,外側一面牆壁造型出現了一個「宋」字,故被稱為「宋歸頭」。據說這是當年「大宋遺民」懷念故國山河的一種情感表達。
3.[正月開燈]「正月十五鬧元宵」是中國人特有的民俗,但在海陸豐卻被賦予特別的含義。元宵,元朝之「消」滅也。傳說為紀念文天祥在海豐被俘,海陸豐有正月十三開燈、十六完燈的風俗。燈與「丁」音近,既是取人丁興旺的吉兆,又是民間相約舉兵殺元軍救文天祥的暗號。
4.[南山青蛙戴金箍]
宋末君臣逃亡到後門南山嶺避風,時達地震,蛙鳴不休,端宗難以入睡,就捻一草莖放在青蛙脖子上,於是停止鳴叫。此後,這裡一帶的青蛙身上就有一道金黃色的紋圈,如帶金箍。顯然,後人的附會反映了民眾對宋室的崇愛之情。
5[玉飯佐金湯]
宋端宗駐溪頭村時,當地的百姓曾用白米飯及用在東溪捕撈的「白仔魚」煮湯敬奉其佐餐,時達「白仔魚」鮮肥季節,湯泛金色油珠,味道甜美,端宗喝後連聲誇獎:「此真乃玉飯佐金湯。」有是,國破臣民在,駐蹕見赤心。
[旅遊話題]
1、文天祥公園
文天祥公園位於海豐縣城二環北路南側,是以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為主題的綜合性公園,佔地四萬多平方米,總投資1700多萬元。它以原有建築方飯亭為中心,重建表忠祠,修建文天祥紀念館及紀念廣場,附建海豐八大名人塑像。建成後周圍林卉蔥鬱,綠草茵茵,碑文詩情,相映生輝,獨具意境,是一處文化、休閑、旅遊的好地方。
2、宋跡嘆飄零
南宋皇室以及部將在海豐駐蹕期間留下了大量遺迹。宋軍為水路兵船通行而在河塘開鑿的宋溪,是繼靈渠之後廣東境內開掘時間最早的人工運河之一,時至今日仍被利用。此外還有宋軍屯駐過的宋師嶺、宋王山、壯帝居、宋存庵、御宴潭、聖井、進食亭、待渡山等遺迹,以及軍墓和出土的大量宋代錢幣。
推薦閱讀:
※《長城》戰績如何,才配得上張藝謀「國師」之稱?
※戰鬥英雄成為國家領導的都有誰啊? 我知道戈林 老布希 遲浩田?
※除了齊天大聖我族還有什麼充滿熱血情懷的傳統英雄?
※如何看待中國海軍飛行員在訓練時因艦載機殲-15突發電傳故障犧牲 ?
※破虜英雄傳之第十六回:黯然銷魂除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