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八五律第一講
古典詩八五律第一講
主講:竹雨心情
朋友們晚上好!
我們用了將近五個月時間,一共十七講詳細講解了近體詩的基礎知識:平仄、押韻、對仗。並進行了考試,大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祝賀大家。
前面十七講都還只是徘徊在近體詩的門外,學習的都是最基礎的知識,就比如建房子,先燒磚瓦,現在磚瓦燒好了,就開始建房子,從現在開始,就正式跨入近體詩的門檻,期待大家精彩。
下面開始新課:
1、什麼是律詩?
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在唐代叫「近體詩」或叫「今體詩」。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就開始出現廣義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問定型狹義七律,其成熟於中晚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
很多人心裡有個疑問,什麼是古體詩?
在唐朝人看來,從古代的《詩經》一直到南北朝的詩、都是古體詩(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古風)。而近體詩則專指從唐代開始形成的格律詩體,包括律詩和絕句,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體。
2、律詩的種類
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
(1)如果按字數分類,就可以分為五言和七言。簡稱五律、七律。
(2)按格式就得分為律詩和絕句了:
【五絕】五言絕句的簡稱。指五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五律】五言律詩的簡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七絕】七言絕句的簡稱。指七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我們古典八期就是從五言律詩開始學習。
3、律詩的特點
律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法度最為嚴謹的一種詩歌體裁。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特別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1)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
(2)律詩要求全詩通押一韻,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
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入韻為變格;
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格,不入韻為變格;
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複習一下什麼是起什麼是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
a、什麼是起:起就是起句的第一分句的第二字為起。是平為平起,是仄為仄起。
b、什麼是收:收就是起句的第一分句的最後一個字,是平為平收,是仄為仄收
c、什麼是入韻:起句的第一分句的最後一個字為平,就得押韻,所以稱首句入韻式,首句入韻式第一句必須押韻。
d、什麼是不入韻:不入韻,因為尾字是仄音。而我們學的律詩主要是以近體詩為範本。按照近體詩的格律來講的,而近體詩押的是平韻,所以稱為不入韻式。
(3)律詩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
(4)格式嚴謹:八句四聯
(5)律詩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五言律詩
什麼是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近體詩的一種。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對於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
前面我們講過律詩每一聯的叫法,現在來複習一下:律詩的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首聯可對可不對,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尾聯盡量不對仗。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聯 (不一定對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頷聯 (必須對仗)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頸聯 (必須對仗)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尾聯(不對仗,最好流水句)
五言律詩的押韻
五言律詩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最基本形式,
其中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入韻為變格。中兩聯必須對仗。
一、五律基本句式:有四種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注意一下:所謂平起、仄起是指首句第二個字的平仄。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這四種格式大家學習了粘替對,掌握它並不難。關鍵大家要記著首句。
我們寫五律的時候
盡量用:仄起首句不入韻和平起首句不入韻的格式(正格)
第一種格式: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押四字韻:深、心、金、簪,四個韻字。
第二種格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押韻的字:蕭、瓢、條、遙、樵,共五字韻。
第三種格式:平起平收,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
第四種格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大家說一下這首詩屬於什麼句式?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句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韻式
二、五律的粘、對、替「粘」是什麼呢?「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在律詩中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反之則為失粘。
以仄起首句不入韻的格式來分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第二句的第二字和第三句的第二字的平仄是什麼?對,都是「平」,也就是說第二句的第二字是平,那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須也是平,就是粘了。這個就叫「粘」。粘就是:每聯的下聯第二個字與下一聯的上聯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就是粘。粘,連也。如果兩句的第二個字一平一仄我們就說它失粘了。
舉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二句的「春」和第三句的「時」都是平,相粘
第三句的「別」和第四句的「火」都是仄,相粘
第六句的「書」和第七句的「頭」都是平,相粘
要是平仄不同了我們就叫它「失粘了」。
「對」什麼是對呢?
就是每一聯的上句的第二個字與下句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反就是對。對,對立也。如果兩句的第二個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們說它失對了。
舉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一句的第二字「破」仄音,看第二句的第二字「春」平音,也就是「平仄相反」,這就是「對」。如果都平或者都仄了,我們說它失對了。
同理,剩下的三聯哪個字相對呢?
什麼是「替」?
就是每句的音節處(2、4、字)平仄相反即平仄交替運用。這就是替。替:換也。我們說五律每句的音節處(2.4字)平仄相反,這就叫「替」平仄交替。
舉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破--仄音河--平音,春--平音木--仄音。也就是說平仄交替的,如果2.4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們就說它失替了。
三、五律的用韻
我們古典統一要求用平水韻,先講兩個問題
1、四個韻字不能都是一種詞類。要有名詞、動詞或形容詞
2、四個韻字不能都是陰平或者都是陽平。為什麼呢?為了讀起來抑揚頓挫不平淡。
大家看下面的例詩,找出那裡的四個韻字: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寒,端,看,漫。
寒--形容詞
端--名詞
看--動詞
漫--形容詞
形容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看看詞性一樣嗎?不一樣吧。
四個韻字不能都是陰平或者都是陽平。
再看看上一首詩的韻字,是不是有陰平、陽平呢?為什麼要有陰平、陽平呢?讀起來抑揚頓挫不平淡。
平時呢,大家讀詩一定要注意這兩項,寫詩的時候也要注意
四、首字平仄比例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盡量保持4:4,5:3。
看看首字的平仄比是多少?是4/4,這個問題大家平時讀詩的時候可以驗證一下。在這裡不在羅嗦了。
下面再講講古詩的詞義
----古詩的詞義
以古漢語入詩的古詩,單音詞多,這和雙音節詞居多的現代漢語是不相同的。如「昨日入城市」一句中的「城市」
「城市」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而在古詩中卻是兩個詞。「城」是名詞,「市」是動詞。
這個「市」什麼意思呢?大家說說
對了,交易商品買賣什麼的,或者做生意什麼的,比如市酒指賣酒,市沽指買酒,還有市魚市馬等,
「遙知兄弟登高處」,「兄弟」在現代漢語中是「弟弟」之意,而在古詩中是「兄和弟」的意思。
詞義不斷演變是語言發展的重要表現,這種演變是由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發展引起的。
除了不多的漢語基本辭彙,如「人」、「手」、「日」、「月」,「馬」、「魚」、「牛」、「羊」等,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外,絕大多數詞的意義都發生了程度不同的變化。
因此,不能拿詞的今義去曲解古義,要準確理解詞在詩中的含義
名詞的古今義: 景——古:日光,如「返景入深林」。今:景緻,風景。 師——古:軍隊,如「王師北定中原日」。今:某些傳授知識、技藝的人。
動詞的古今義 走——古:跑,如「兒童急走迫黃蝶」。今:走。 之——古:到……去,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今:作代詞或助詞。
形容詞的古今義 危——古:高,如「危樓高百尺」。今:危險。 窮——古:極,盡,如「欲窮千里目」。今:貧窮。
虛詞也有不少古今意義變化很大的。如: 乃——古:你的,如「家祭無忘告乃翁」。今:是,就是。
但——古:只,僅,如「但聞人語響」。今:但是,錶轉折。 坐——古:因為,如「停車坐愛楓林晚」。今:「坐下」的坐。
坐——古:因為,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這是很多年前的高考語文試題
古今詞義完全不同。就是說,有一些詞,從形體看,古今一致;從意義看,迥然不同。
如:⑴、淫
淫,古時多用來指不思進取,墮落的行為。如「富貴不能淫」;今用是淫蕩。
⑵、乳,動詞哺乳,養育的意思。今用是奶製品。
⑶、丈夫,大丈夫,指有男子氣概的男人。今用做妻子對男人的稱呼。
-----詞的理性意義變化詞的理性意義變化又可以分為三種:
1.詞義範圍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詞義發展的重要途徑,它的特點是今義大於古義,古義包括在今義之中。
例如:睡---在古代專指坐著打瞌睡
《說文解字》中曰:「睡,坐寐也。」《史記·商君列傳》中:「孝公既見衛央,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這裡所說的「睡」就是「坐寐」的意思,如果把「睡」理解成現在的意思「躺下來睡大覺」,不僅文義上講不通,情理上也說不過去。宋代歐陽修的《秋聲賦》中「童子莫對,垂頭而睡」,就是耷拉著腦袋打盹兒,也就是「坐寐」。現在的「打瞌睡」一詞就是由此而來。後來睡的意義擴大了,不管是坐著睡還是躺著睡,白天睡還是晚上睡,都可以叫做「睡」。
大家不妨去查查古詩中的睡覺,夢覺的覺字,就是醒來的意思
好---原指女子美貌。不涉及品德。而後來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2.詞義範圍的縮小
詞義的縮小,它的特點是古代所表示的範圍大於今義,也就是今義包括在古義當中。例如:
臭---最初統指一切氣味,因此也可以指香氣。《周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後來就只有不好的氣味叫臭了
其他如「宮」,先秦泛指居住、房屋,秦始皇以後,只有帝王的殿堂、居室才叫「宮」
「丈人」,古義指所有年老的人,唐以後成了岳父的專稱。
3.詞義範圍的轉移
古代漢語中一些詞的意義,隨著歷史的發展,由原來表示某事物某概念,轉移到表示另外一種事物或概念,古今之間的差別較大不能用詞義引申來解釋,這就叫做詞義的轉移。
腳---本義指小腿。「臏腳」就是去掉膝蓋骨,使腿失去作用。後來「腳」變為「足」的同義詞,本義就消失了。
湯---本義是「熱水」的意思。《孟子·告子上》:「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湯」的今義則是菜湯和米湯等,作為「熱水」的意義只有在成語「赴湯蹈火」中得以保存。
窮---《說文》中:「窮,極也」,「極,棟也」。棟是房屋最高處的梁,因而以「極」解釋「窮」,也就是盡頭,頂端的意思。用於抽象義,則是困苦、走投無路的意思。《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現在「窮」指生活艱難,缺乏錢財,含義已經轉移。其他的如「涕」,上古指眼淚,現在指自鼻而出之液。還有「官」、「聞」等等,都是屬於詞義範圍轉移的範疇。
-----詞的感性意義變化
有些詞古今異義不同,不僅表現在範圍的變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著顯著的變化。詞的感性意義的變化又可以分為兩種:1.褒貶色彩的變化
由褒到貶
有「爪牙,明哲保身,木雞,吹噓」等等例如:《國語·勾踐滅吳》「然謀臣與爪牙之士,為國藩垣。」這裡的「爪牙」是勇猛的得力助手的意思,屬於褒義。今義的「爪牙」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貶義。由貶到褒
有「鍛煉,潑辣,乖」等等例如:《漢書·路溫舒傳》「則鍛煉而周納之。」這裡的「鍛煉」具有玩弄權術的意思,而今義「鍛煉」完全是褒義,只在艱苦中磨練而增長才幹。如「勞動鍛煉」「鍛煉身體」等等
由中到褒
有「犧牲,革命,祥」等等例如:《左傳·僖公十六年》「周內史叔興聘於宋,宋襄公問焉,『是何祥也?』曰:」杜預註:「祥,凶吉之先見也。」這裡的「祥」指預兆,徵兆。吉兆、凶兆都叫「祥」,屬於中性詞。而今義只有「吉兆」之意。
由中到貶
有「犯,謗,臭」等等例如: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士傳言,庶人謗。」杜預註:「庶人不與政,聞君過則誹謗(普通百姓不能參與朝政,聽到國君有過錯就進行批評議論)」這裡的「謗」指下級臣民對上級批評議論的意思,屬中性詞。而今義卻是造謠中傷之義,為貶義詞。
2.詞義輕重的變化
▲由重變輕
有「餓,怨,感激,取」等等例如:《漢書·蘇武傳》「聞漢天子甚怨衛律」
衛律判漢投降匈奴,漢天子當然不會清淡的埋怨他。所以這裡指仇恨的意思。而今義是埋怨、不滿,詞義輕多了。
▲由輕變重
有「誅,處分」等等例如:《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這裡是用言語指責之意。後專指殺戮,詞重大家讀古詩的時候要注意,有些字搞不好你用現在的讀音來讀,就大錯特錯了,風馬牛不相及了。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詩八五律第一講作業:
以「冬天任何一種景物」為題寫五律一首,要求:
1、用仄起首句不入韻格式。
2、平水韻
3、格律符合要求,不得出現失替、失粘、失對。
4、中二聯嚴格對仗。
5、注意陰平、陽平韻字合理搭配,不得陰平到底或陽平到底。
注意首字平仄比。
推薦閱讀:
※神王舊話(三),古典時期:慈,悲,喜,舍。(下)
※古典詩詞鑒賞<十二>---1
※今日話題:提升你的古典書卷之氣,一起來國畫學習交流>>
※古典詩詞名句集結
TAG: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