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危機未富先至?2100年或跌破10億
曾幾何時,「人太多」是中國人最常見的抱怨,但現如今,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勞動人口減少等人口結構帶來的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那麼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到本世紀末,還有多少人口?基於對生育率(一對夫妻生育子女數量)判斷的不同,中性觀點認為還有10億,悲觀者甚至認為只有6億人。不管6億還是10億,此前在高速增長之際曾給中國發展帶來巨大紅利的中國人口,人口危機也已不遠。
【中國人口2100年恐難超8億】在近日召開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社科院人口學者鄭真真的發言引發了這場討論。她稱,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980年的水平,也就是10億人。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口和統計學者黃文政稱,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很難維持到10億水平,即使立即大力鼓勵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也難以超過8億,更大可能是低至6億。
【低生育率已持續15年】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22,即平均每個婦女生育1.22個孩子;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這一數字更下降為1.18。2015年,中國1%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25。但實際上,當生育率達到2.1時,才能達到人口保持穩定狀態的「更替水平」。
【全面開放二胎後 新增人口漲幅不到100萬】從2013年開始放開「單獨二胎」後,政府發現這對生育率的提高效果並不明顯,快走出了第二步,放開「全面二胎」。但年輕夫婦對於政策的反應不是很強烈,這些年也沒有增加多少。過去每年中國都有1700-1800萬的新增人口;但近兩年,這一數字僅增加了不到100萬。在未來10年,中國處於生育旺盛期23~30歲的女性數量將萎縮40%以上。
【老齡化加劇 相關經濟亂象叢生】從2014年開始,中國8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了2000萬,60歲以上的人超過了15%,65歲以上的人超過了10%,到2030年的時候,還要各增長5%,換句話說到時候65歲的退休人口,將佔到2億。就按現在一個月2000元的退休金計算(不算通脹,以今天的價格粗略計算),一個月的負擔就是4000億,一年下來將近5萬億。
許多經濟亂象與老齡化不無關係。首先,房地產二元化,年輕人口向大城市移動,導致大城市房價泡沫,而三四線人口加速老齡化,造成庫存積壓購買力不足。其次,國內消費不足。第三,隨著勞動人口減少,勞動力問題將逐漸出現,現在機器人生產線已經廣泛推廣,相信不出十年,人跟機器應該就是競爭關係了。第四,財政負擔過重。
截止到2014年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歷年結餘才3.18萬億元,即使十幾年中我們的養老金結餘再翻2倍,恐怕也就10萬億,不夠兩年消耗的,所以財政必然要補貼的,1998-2014年財政補貼合計2.2萬億元,這個數字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到時候恐怕翻幾倍都不止。
【人口紅利不再?】中國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於龐大的人口規模,特別是1960到1990年初出生的大量人口。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間,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貢獻率高達27%。但隨著總和生育率的長期低迷和人口結構發生的扭曲,這一景況將不復存在。有人口學者認為,東北地區目前在長期人口頹勢下出現的經濟停滯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人口紅利是什麼?】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上升,從而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國際上,普遍以總人口撫養比,即兒童人口+老年人口/勞動年齡人口,來測量「人口紅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撫養比低於50%,就意味著其進入了「人口紅利」獲利期或「人口紅利」窗口。反之,則意味著「人口紅利」消失。
【人口紅利喪失是勞動力報價的上漲】能夠稱之為人口紅利,重要的不是人口數量,重要的是勞動力報價。而低廉的勞動力報價,又取決於勞動力水平,勞動力規模和勞動力轉移路徑等。勞動力報價,是一個結果。當勞動力水平提高,勞動力規模減少,勞動力大量聚集在城市等高成本地區後,勞動力報價就會自然上漲,在要素驅動階段向投資驅動階段轉型的過程當中,漸漸地每一個單位貨幣的投資收益,因為勞動力報價的上漲而降低,同步也會發生大量海外訂單的轉移,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人口紅利喪失。
【人口紅利也是「人口借貸」】「紅利」在很多情況下和「債務」是相對應的。與「人口紅利」相對應的「人口負債」就是不斷加速的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與其說是人口紅利,不如說是人口負債、人口貸款或人口融資。中國的撫養比在2011-2012年達到歷史最低值,也就是人口紅利最大值。預計到2025-2030年,中國的撫養比上升到50%以上,人口紅利時期結束。
【人口減少形成倒金字塔結構 是福是禍?】人們對世紀末人口衰減最主要的態度是歡迎。典型觀點包括:中國人口太多了,人口少點是好事,人口多對地球資源消耗得快。人口降到3億才能發達國家水平。其實,人口數量的衰減不是同比例進行的,如果人口真的衰減到6億或者3億,人口結構扭曲將更厲害,出現嚴重的倒金字塔結構,老人很多,中青年人較少,孩子更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養老壓力嚴重。
【所謂人口的適度規模 難以把控】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程恩富是控制人口數量觀點的代表者。他認為,中國應該實行先控後減的新人口策略,將人口逐漸減至適度規模,即5億左右。「適度人口」是處於「最大收益點」的人口規模。該理論的弱點在於適度人口數量難於精確計算,也不可能實現。適度人口只是一個概念,宏觀上人口與資源的適度有一個很大的彈性空間和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沒有規劃價值。
【日本已經進入「超老齡化」時期】日本是亞洲最早實現人口轉變和經濟騰飛的國家,「人口紅利」也出現得最早,大約開始於1930~1935年,結束於1990~1995年,持續了60年左右的時間。日本總務省6月29日發布的2015年人口普查(抽樣速報值)顯示,日本所有都道府縣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首次超過了15歲以下的兒童比例。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由一名老人照顧另一位老人的「老老護理」家庭,已經超過了日本家庭總數的一半。
老齡化最直接的後果是社會保障負擔越發沉重。日本擁有全球最高的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總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多。財政支出的三成以上用於社會保障。老年人口贍養比(20—64歲勞動年齡人口與應贍養老年人口之比)是衡量養老負擔的重要指標。1965年日本9.1個勞動人口贍養1個老人,2012年變成2.4個勞動人口贍養1個老人,而到2050年將變成1.2個勞動人口贍養1個老人。(圖為日本人口金字塔變化)
【德國靠移民支撐】2015年,德國死亡的人數為92.5萬人,超過了出生的人口數量,比2014年增長了6.5%。該數字說明,德國的人口將萎縮。如果沒有移民支撐,該國將面臨真正的人口危機。1989年之後,此前一直較早生養小孩的東德女性,開始推遲生育年齡,以致人們都在談論「肚子罷工」。而在西德,德國人則長期「拖歐盟後腿」。由於家庭和工作難以平衡,女性對於生小孩均持猶疑態度。德國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已達到29.5歲。
「人口紅利」和「高出生率」之間的這種關係是中國(以及一些經歷了嬰兒潮的國家)所特有的,人口轉變歷程短,使得兩者展現了很強的相關性。出生率下降在短期內會為政府帶來益處,因為需要教育的人口下降,但從長遠看也會帶來嚴重危害。在我們享受「人口紅利」豐厚回報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今後可能會面對的人口「負債」。長久地依靠人多謀求的經濟發展,並不是永恆的方式。轉變和適應是遲早的事。也許,人工智慧是一種未來的可能。
【送福利:想了解更多人口和養老的關係嗎?】關注枕頭財經微信公號(ID:pillowfinance或掃描下方二維碼),然後回復關鍵字「養老危機」,枕頭君馬上告訴你!
【本文為Lightning·枕頭財經系列欄目第168期】騰訊財經出品。歡迎留言分享,或給我們寫郵件,郵箱地址是:jackyjin@tencent.com,期待您的分享。(本期作者:金龍)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
※溫州人的生意經:中國人必知的22條商規
※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國民性格是如何演變的
※說中國人愛出軌?日本人就笑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傳播戰略研究中心舉辦首屆高峰論壇
※正麟殿帶你了解中國人的雅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