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佛教為什麼要求人們尋求「解脫」

佛教為什麼要求人們尋求「解脫」

聖輝 

佛教講的道理雖然像海洋一樣精深博大,可說過來,說過去,其目的無非是引導芸芸眾生去得到徹底的「解脫」罷了。而解脫,顧名思義,解者為放鬆,脫者乃離開之謂也。比如用繩索將動物捆縛住了,然後將其放鬆,這是解;被放鬆的動物從此見了能捆住身體的繩索就離得遠遠的,這就是脫。所以解脫,是由於有系縛才可以說解,說脫;無系縛也就無所謂解脫了。由此,佛教要教導自己的信徒去尋求解脫,不過是讓其從系縛中解放出來而已。故佛教經論《成唯識論述記》卷一云:「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既然解脫是針對系縛而說的,而這個世界上(按佛教的原理,宇宙是無限的,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我們人是主體,那麼是什麼系縛住了人生,佛教非得教導自己的信徒去求得徹底的解脫不可呢?《法華經》說:「三界如火宅。」佛教認為人生的系縛不是別的,道破天機,即是一個字──苦!三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只是三苦太扼要,無量諸苦又太複雜,所以這裡先談一下佛教的八苦之義吧。八苦:一是生苦,就是說人一生下就是苦的。如小孩一從母腹中出來,豆腐一樣的嫩皮嬌肉首先遭遇到的是猶如刀割的風,冷天是寒,伏天是熱,面對如此的痛苦,所以小孩一落地即是震攝人心的啼哭;二是老苦,人老,精神、體力一天比一天差,齒落眼花,步行艱難,並感來日不長;三是病苦,疾病在身,五臟不寧,輾轉床第,痛楚呻吟;四是死苦,時辰將到,轉眼之間將成黃泉之客,生死離別之間,妻侶、愛兒、好友呼天搶地,而世間萬般都帶不去;五是愛別離苦,自己所愛的人和物偏偏不能緊緊相隨,等自己一口氣接不上來,一切都歸於空;六是怨憎會苦,自己所喜歡的人總是難到頭,可自己非常痛恨、厭惡的人總是狹路相逢,偏偏碰在一起;七是求不得苦,世界上多少好東西,奇珍異寶、高檔低檔,自己想得發瘋,卻求不到;八是五蘊熾盛苦,所謂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佛教認為人即是五蘊的和合統一體。色指身體,受、想、行、識指精神而言。而五蘊苦也就是肉體與精神上的痛苦。身體上,眼睛愛看的是美色,耳朵愛聽的是悅音,鼻子愛嗅的是芬香,舌頭愛嘗的是佳味,身子愛接觸的是柔和、細軟的東西。精神上產生的是吃盡天下奇味,喝盡天下甘露的食慾;渴望致富,多賺錢的財欲;希求艷姿的色慾;愛好奉承讚譽的名欲;貪圖舒服安逸的睡欲。而這些身心剋制不了的慾望如果得不到滿足,就造成了無窮的煩惱、苦悶,置身於這煩惱與苦悶的包圍中又怎能不痛苦呢?正是由於這種種痛苦都是人生避免不了的事實,想躲躲不掉,想藏藏不了,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它像繩索一樣緊緊地系縛住人生,使人生沒半點自由可談!所以佛教認為人生的系縛就是苦。系縛人生的是苦,所以談解脫也就是解這個苦,脫這個苦。但這個苦究竟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解脫得掉呢?佛教針對自己信徒的理解能力的殊異,而設置了種種靈活的方法,而在佛教經論中最常為「三解脫」、「八解脫」、「不思議解脫」、「有為解脫」、「無為解脫」等。儘管這些「解脫」法,名詞有異,深淺有別,但都離不開「無我」這個基本原理。所謂無我也就是說──人生為什麼受苦,就是「我」字在作怪,什麼「胡思亂想,無窮無盡的慾望,無法形容的貪心……」不都是因「我」而起嗎?!正因為頑固地執著一個「我」,所以就將自己套在名枷利鎖上,半點不得自在。所以要解除系縛,就要破「我」。佛教認為我們頭腦中「我」之觀念,不過是色、受、想、行、識等五蘊構造而成的,是精神與物質的混合體,也就是說「我」是因緣所成的。既是因緣所成的,怎麼能說有「我」呢?因為我是主宰者,即其必須是既獨立,又自在,根本不受任何拘束的自主體。可是人們的身體,當嘴巴想吃東西,腳想走路,手想寫字時,如沒有思想的指導就根本辦不到。身體既不能主宰自己的行為,那麼身體就不能是「我」了。若說思想是我,可人之思想又最複雜,千頭萬緒的,那麼到底哪一個念頭是「我」的成份呢?同時如果說身體是我,那為什麼棺材裡的死人沒有「我」的概念呢?要是思想是「我」,可思想又無形無象,抓不到,摸不著。正由於求來求去,「我」實在不可得,所以佛教說「無我」。而人們一旦通達了「無我」的原理,其思想境界也就得到了升華。沒有了「我」,就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沒有了「我」,就不會起貪心;沒有了「我」,就能節制自己的慾望;沒有了「我」,才能心地磊落,胸懷坦蕩;沒有了「我」,才會去捨身忘己地為大眾服務;沒有了「我」,才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地走人生的路……一句話,破除了「我」,通達了「無我」,品德才會得到圓滿,人格才會得到完善,精神才會得到充實,心靈才會得到凈化。如果是這樣,人生就無苦可言,有的只是「和平與快樂」。所以《成唯識論述記》即說:「縱任無礙,塵累不能拘,解脫也。」因此佛教要求信徒尋求「解脫」,就是為了使信徒能離「苦」得「樂」,獲得「真正的自由」。摘自《佛教與中國文化》
推薦閱讀:

隱僧連載——29
感知眼耳鼻舌身(之二)
老人去世能抄般若波羅蜜心經嗎?抄多少份?抄完之後怎麼辦,要燒掉嗎?
如何看待戒色吧的戒色方法以及按照他們方法做了之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佛教講的「四聖諦」指的是什麼?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