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問答1:印順法師到底是屬於哪一個宗派呢? 他的佛_梵笙

印順道師曾說「我不屬於宗派徒裔」,又說「我不是宗派徒裔(也不想作祖師)」。所以,如果想以宗派的觀點來認識印順導師,說他是屬於哪宗哪派,或者說他是自創一派,可能都不恰當。甚至他也不認為自己是「講經論的法師」、「為考證而考證、為研究而研究的學者」,他只是想從教典中「條理出不違佛法本義,又能適應現代人心的正道,為佛法的久住世間而盡一分佛弟子的責任!」印順導師對佛法的涉略確實很廣,在他七百多萬字的著作中,涵蓋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的中觀、唯識、真常等體系。然而,從印度佛教興滅演變的史實中,印順導師抉擇出他的佛法思想,而說:「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傳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立本」即是以此為源流,為基石,為根本的意思。「根本佛教」一般是指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佛教,但實務上以代表那個時期精神的現存文獻「阿含經」與「律典」為主。「淳樸」是指現實人間的親切與實在,而不是非人間的神秘與想像。所以,「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是說,應特別重視一切佛法根源的「阿含」與「律」,以及「阿含」與「律」中佛、法、僧三寶的樸質與親切:淳樸的佛陀觀是佛陀在人間成佛,而不是天上。淳樸的僧伽是「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遵」的「和樂清凈(健全)集團」。淳樸的法是佛法特質的緣起四聖諦,以及以「正見」為首的八正道。「宏傳中期佛教之行解」,「中期佛教」是指初期大乘佛教,約從西元前50年到西元200年間的印度佛教。「行」是指修行方法,「解」是指思想,「宏傳」是弘揚的意思。「中期佛教之解」是「專從涅槃異名的空性、真如去發揚,而實是空性與緣起不二」。「中期佛教之行」是「主要是菩提願,大悲與般若(無所得為方便)。」「梵化(天化)之機應慎」是說,應注意不要「重天神而輕人間」,不要「以咒術祈求他力護持」,不要「以念佛菩薩求消災、治病、延壽等現生利益」。「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攝取」及擇取、接納的意思。 「後期佛教」是指後期大乘佛教,約在西元200年到800年間的印度佛教。「確當者」是指雖不是直接教說佛法的核心,但卻有益於學佛者生起向善、向修學信心的法門。 「攝
推薦閱讀:

六爻之卜筮正宗十八問答新得(七)
從師問答回憶錄
艾灸問答集錦(一)
男女事奉問答 呂佩淵
什麼樣的渣男死都不能嫁?

TAG:佛法 | 法師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