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髖關節脫位概述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

【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台,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

什麼是髖關節脫位?

創傷性髖關節脫位發生在當髖關節受到被動外力時,股骨頭脫離原來的髖臼位置。典型的原因是受到直接暴力的衝擊,車禍或者高處墜落是最常見的原因,這種類型的脫位常常伴隨骨折的發生。

髖關節脫位是一種嚴重的急性損傷,必須及時的處理。

二、髖關節的解剖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相關節。髖臼由坐骨、恥骨和髂骨三部分構成,股骨頭是股骨近端膨大的部分。

股骨頭和髖臼的表面都有關節軟骨覆蓋,關節軟骨為關節的運動提供一個低的摩擦界面,使得關節運動更加便利。

髖臼周圍有關節盂唇的存在,它為髖臼提供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並提供髖臼的穩定性。

正常健康的髖關節,股骨頭和髖臼是一個穩定的關節結構。

三、脫位的描述

當髖關節脫位發生時,股骨頭被動的向前或者向後脫出髖臼。

後脫位:在90%的髖關節脫位病人,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這種脫位稱作髖關節後脫位。後脫位發生後,髖關節有明顯的疼痛,活動受限。患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可以在臀部摸到脫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傷表現,大都為挫傷,2~3個月後會自行恢復,神經損傷原因為股骨頭壓迫,持續受壓使神經出現不可逆病理變化。X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以及有無骨折。

前脫位:髖關節前脫位比較少見,當髖關節處於外展外旋時,由於槓桿作用導致脫位的發生,肢體短縮,彈性固定。在腹股溝處或閉孔處腫脹,並可觸及股骨頭。有的患者存在休克。X線檢查可發現股骨頭在閉孔或在恥骨上支附近而確診。

當脫位發生時,常伴隨骨折發生,以及髖臼周圍肌肉、神經的損傷。

癥狀

髖關節脫位常伴隨劇烈的疼痛,病人患肢不能移動。如伴隨神經的損傷,小腿和足踝部的感覺運動也會跟著喪失。

四、病因

車禍是髖關節脫位中最常見的病因,車禍發生時,患者膝關節撞擊汽車儀錶盤,這股暴力帶動大腿向後,股骨頭多從髂股韌帶與坐股韌帶之間的薄弱區穿出脫位,造成後關節囊及圓韌帶撕裂。安全帶的使用可有效的減少車禍中髖關節脫位的風險。

從高處樓梯墜落或者工業事故也是髖關節脫位的常見病因。

當髖關節脫位發生時,常伴隨著其他損傷的發生,如髖臼和股骨的骨折,頭部、背部、腹部和膝關節的損傷。最常見的骨折是股骨頭撞擊髖臼造成髖臼後壁骨折,根據骨折類型,分為四型

Ⅰ型脫位不合併或者合併髖臼小片骨折;

Ⅱ型脫位合併髖臼後唇大塊骨折;

Ⅲ型脫位合併髖臼廣泛粉碎骨折;

Ⅳ型脫位合併股骨頭骨折。

五、臨床檢查

當髖關節脫位發生時,禁止移動患者,先打急救電話,等待急救醫生的到來,在醫生到來之前,可以給患者加蓋毛毯保暖。

如果僅僅是髖關節脫位,而沒有併發症的發生,骨科醫生可以通過患者腿所處的位置做出診斷。但髖關節脫位常常伴隨其他的損傷,所以醫生在確診之前需要對病人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

X線檢查:

X線平片是診斷髖部脫位、骨折的最基本方法,大部分的髖關節脫位X線片都能正確顯示。

CT檢查:

對大多數的髖關節脫位均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較X線片其優勢在於能清楚的顯示脫位的方向與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清晰準確地顯示髖關節內是否有碎骨片的存在。CT的三維重建最大的優點:在於立體地顯示了關節的表面,圖像逼真,並且可以任意角度旋轉圖像而獲得最佳暴露部位。

六、如何治療

手法複位

如果沒有其他損傷的發生,醫生可以通過手法把股骨頭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這種治療叫做手法複位。

1.單純性脫位治療

(1)髖關節後脫位一般均可手法複位,很少有困難。複位方法以屈髖屈膝位順股骨軸線牽引較為穩妥可靠,Allis法為仰卧位牽引,Stimson法為俯卧位牽引。複位時手法應徐緩,持續使用牽引力,嚴禁暴力或突然轉向,遇有阻力時更不可強行扭轉。

(2)髖關節前脫位順患肢軸線牽引時,術者自前而後推動股骨頭,使其向髖臼方位移動,內收下肢使之還納。

(3)中心脫位宜用骨牽引複位,牽引4~6周。如晚期發生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可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2.髖關節陳舊性脫位

因髖臼內充滿纖維瘢痕,周圍軟組織攣縮,手法複位不易成功。可根據脫位時間、局部病變和傷員情況,決定處理方法。對關節面破壞嚴重者,可根據患者職業決定做髖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在手法複位之後,醫生需要再對病人進行X線檢查,以確認股骨頭回到正確的位置。

髖關節正位片,提示病人左髖關節後脫位。

X線檢查顯示脫位的髖關節已經複位

七、併發症

1.骨折

髖關節脫位可合併髖臼骨折或股骨頭骨折,偶有股骨幹骨折與髖脫位同時發生。

2.神經損傷

約有10%髖後脫位病人中,坐骨神經可能被向後、上方移位的股骨頭或髖臼骨折塊挫傷,而引起患側坐骨神經麻痹。脫位整復後,約3/4病例麻痹就逐漸恢復,如果髖脫位複位後麻痹沒有改善現象,且懷疑有一個大的或粉碎的髖臼緣骨折片在持續壓迫神經,則需儘早手術探查。

3.股骨頭缺血壞死

因髖關節脫位而不可避免發生的關節囊撕裂及圓韌帶斷裂可能影響股骨頭血運,有10%~20%病例發生缺血壞死,在12個月左右於X線照片上可見到改變,已證實早期複位可縮短股骨頭血液循環受損時間,是預防股骨頭壞死最為有效的方法。臨床表現為腹股溝持續不適感與髖內旋痛,運動受限,若採取措施無效,壞死繼續惡化,最後必然導致嚴重的創傷性關炎。疼痛嚴重者應行關節融合及人工關節置換。

4.創傷性關節炎

此為晚期合併症,這是缺血性壞死不可避免的結果。也可發生於髖脫位合併關節面骨折者,一般說,脫位整復後2~3年內患者應避免任何負重過多,以推遲或減輕創傷性關節炎發生。

5.再脫位

無論手法複位或手術複位後,均有可能發生再脫位的可能,雖然發生率低,但仍應提高警惕。

八、康復

髖關節脫位發生後,病人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來恢復,如果有伴隨骨折的發生,康復的時間需要響應的加長,醫生會通過制動等措施來防止骨頭的再發生,物理治療常常建議在整個過程中都應用。

來源:骨今中外

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1585826456@qq.com

{歡迎關註:世界脊柱健康聯盟}


推薦閱讀:

實戰:控制關節與打擊要害
肩關節作響、酸疼?徒手三招,強化你的肩關節
如何讓你的肩關節「永葆青春」
膝關節病
鏈接身體的關鍵! 如此重要的髖關節該怎麼練?

TAG:關節 |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