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五千年 第三集 篆脈舒捲
06-10
本節目主要內容:甲骨文是現在已知成型的最早漢字系統,甲骨文對於文字形體就已經在有意識地追求某種美感,這是萌芽階段的書法意識。甲骨文字早期的書寫方法,大多是契刻,當時以刀錐為筆的書家也有精細的美感意識。後來甲骨文也開始間雜一些毛筆蘸朱墨的書寫,在用筆節奏的舒緩急驟、墨法的濃淡滑澀,布局的精心細緻上都可以看出那時的書法意識。在商代,與刻寫在甲骨上的文字並存的還有一種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後代的文字學家根據甲骨文和金文的結構特徵,把他們歸納為篆。陝西寶雞市渭河南岸有一座石鼓山,因為1300多年前這裡發現了10個古代的石鼓而得名。石鼓被學者們大致推定為戰國時代的秦國刻石,石鼓文是以籀文刻寫的四言詩,像甲骨文金文一樣,籀文也屬於大篆書體,但石鼓文的字裡行間已經找不出甲骨文式的象形圖畫痕迹,而完全是由線條組成,結體方正勻整,舒展大方,線條飽滿,橫平豎直,壁畫粗細基本一致,嚴謹工整,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秦國統一天下之後,開始推行統一文字的工作,在沒有印刷術的時代,統一文字的重要方法就是統一書寫方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說,大秦帝國是用統一書寫方法的方式統一了文字。在兩漢時期,篆書失去了日常使用功能,變成古體字,但篆書並沒有因失去實用價值而很快消失。反倒因為古雅的特點經常被使用於更加鄭重莊嚴的領域,最值得注意的是,後來的朝代疊經變換,篆書體卻被長久保存在各朝代象徵權力的官印里。在文字神權化時代產生的篆書永遠定格於權力體系,似乎成了巨大的歷史隱喻。流逝的歲月沒有湮滅篆書獨特的審美價值,直到唐代,大書法家們有不少都是篆書好手。唐代書法家中,李陽冰的篆書成就最大。大致從李陽冰中興篆書的唐代開始,書法家們為篆書找到了一片堅固的世界,這就是純藝術的篆刻。篆書代表人物鄧石如的篆刻得力於自己出類拔萃的篆文書法,他提出了印從書出這一著名制印理論。時至晚清,篆刻領域出現了另一位代表人物吳昌碩,他將篆刻、書法、繪畫渾然融匯,篆刻藝術被發展成為抒發內心深摯情感的最佳寄託,開創了篆刻藝術表現的新境界。360doc_1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2017中國最美油菜花評選 | 請為自己家鄉投上一票。
※【坐看雲起時——國際觀察時事短評】---評美國秘密機構被爆網路攻擊中國長達15年
※一些剛剛解禁的老照片,中國人必看!
※中國前瞻
※盤點中國十大黑幫老大:公然抵抗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