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開篇之旅——穿越千年探秘吳哥王朝(下篇)
女王宮入口。女王宮不大,遊客多,顯得很擁擠,拍攝很難,為避開人群,只能改變拍攝角度。
精美的門楣。
女王宮最為知名的是其精緻的砂岩楣石和山形牆,氣勢磅礴。
三座中央塔殿,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分別供奉著毗濕奴、濕婆和梵天。
三座寺塔門前均有一對守護神石雕,有人形石雕、鳥形石雕、猴形石雕和獅形石雕。
女王宮的浮雕極其精美細緻,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在高棉建築史上,女王宮第一次將神話故事刻在山形牆上。此畫面描述的是:「天帝因陀羅」騎在三頭白象之上,殺死圍困住水的巨龍弗萊多,搗毀他的99座城堡,解放了水,向森林降雨,眾生歡躍的場景。天帝因陀羅是印度神話中的天神之王,雷雨之神,是印度最早的大神之一。
女王宮旁的林蔭小路很幽靜。
二、羅洛士建築群 羅洛士建築群位於暹粒市東南12公里處,建於九世紀末,被人們稱之為「高棉藝術的開端」,吳哥王朝的創立者闍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數個首都,羅洛士是第二個,吳哥王朝在此定都70年。現存巴公廟、羅萊寺和神牛寺。1、巴公寺。 巴公寺建於9世紀末881年,由因陀羅跋摩一世所建的印度教神牛寺風格建築,是羅洛士群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寺廟,展現早期的高棉文明。寺廟是截頂式金字塔形建築,神殿建在由五層平台組成的基座上,用來供奉國王的象徵濕婆林迦,稱之為「因陀羅首羅」,是當時的一座國廟。 巴公寺發現時是一片廢墟,法國遠東學院古迹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從1936年開始修復,經過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復原貌。修復後的巴公寺神廟不完整,很多獅子、大象的石雕形象被歲月侵蝕,殘垣斷壁間依稀可見的只有年輪。 東門入口參道兩側鮮花盛開,這是來吳哥第一次在寺廟處看到此景象,不禁眼前為之一亮。
入口參道兩側有七頭蛇神那迦和護城河。
入口的北側有一個活躍的佛教寺院
從斷壁殘恆中,可以看出其昔日何等的宏偉壯觀。處處展現早期高棉文明的博大精深,令人讚嘆不已!
最頂層中心矗立的一座寶塔。
2、神牛寺 神牛寺是羅洛士建築群中修建的第一座古寺廟,它於879年,高棉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在位期間修建,被用以紀念王室成員,並供奉印度教神祗濕婆。 神牛寺由六座磚塔組成。塔建於砂岩平台上,分為兩排,每排三座。廟塔面朝東,前排中間的塔最為高大。寺廟供奉因陀羅跋摩一世的三位被神格化了的先祖和他們各自的妻子:前排中間的廟塔供奉高棉帝國的創建者闍耶跋摩二世;它左邊的廟塔供奉因陀羅跋摩一世的父親;右邊的則供奉他的祖父;後排的三座廟塔分別供奉前面三位男性先祖的妻子。中間的兩座塔上都有印度教神祗濕婆的雕像。神牛寺前一片荒涼,圍牆和寺門已倒塌。
神牛寺得名於它中央廟塔面前的三座砂岩雕像。這些雕像的主人公是南迪,就是身為濕婆坐騎的白色公牛。只有這尊完好一些。
神牛寺由砂岩石雕和石膏浮雕作為裝飾.
祗濕婆。
3、羅萊寺 羅萊寺建於耶輸跋摩一世(公元889-910年在位)時期的公元893年,是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供奉濕婆林伽,是國王祭祀以父王為首的祖先的寺院。它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水池中央的小島上,水池早已乾涸。古寺廟尚在維修中,目前只有一個新建的寺廟可供觀賞,其他沒什麼可看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個小學校,可以讓我們近距離看到當地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正在維修中的羅萊寺。
新建的寺廟
寺內的教室,一個小和尚在教小學生英語。
掛著的牌子上有簡單的中文日常用語。
今天所游景點都比較小,用時不多,下午三點就結束了行程。時間尚早,又去了趟免稅店,不過不建議去,沒什麼東西,價格大部分比浦東機場貴,尤其蘭蔻化妝品,眼霜每瓶比浦東機場貴50~60元人民幣。省下時間去其他景點,如涅槃營、洞里薩湖都不錯。Day5(2月2日):由於晚上要乘夜班飛機回上海,為避免疲勞,上午在酒店休息,睡懶覺,兒子一個人去了博物館。下午遊覽了我最期待的崩密列。 崩密列是此次吳哥行的最後一站,也是我最期待的一站。在那裡能夠看到吳哥窟未被發現前在叢林中沉睡的模樣,是吳哥古迹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去的地方。其規模幾乎與吳哥窟一樣大,但依然被叢林嚴密包裹著,充滿著神秘氣息。當您爬窗戶,走屋脊,穿房屋的時候,你會發現永遠有驚喜在前面,而且也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的是怎樣令人驚喜的景色。 崩密列位於吳哥古迹群以東40公里處,是一座小吳哥窟式的寺廟,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廟,但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建造這座寺廟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很多建築都已經損毀,而且很難再被複原,因此放棄了修復,這也使我們有幸看到古迹被發現時的原貌。 崩密列的歷史還處於不明了的狀態,據學者推測,崩密列大約建造於 11 世紀末至 12 世紀初。寺廟坍塌嚴重,被樹木掩映,無路可走。由於所處位置比較荒僻,所以很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奪,但寺廟的神秘氣氛仍舊在森林深處瀰漫。如果說前面遊覽過的,同樣被森林包圍著的塔普倫寺給人的感覺是奇異,那麼崩密列帶給我們的則是震撼。崩密列參道入口處。
參道入口兩側的護城河。
鎮守參道入口的七頭蛇精那迦。
參道左側,原來的雷區。
右側叢林中馬兒在覓食。
五頭蛇精。
荷花池。
被碎石賭住的城門,需繞道進入。
城門右側有一顆婀娜多姿的古樹。
滄桑的建築,讓人感受歲月的痕迹。
廢墟中依稀可見精美的浮雕。
坍塌的建築,凌亂的碎石,彰顯著神秘。
進入崩密列深處,發現一條棧道,這條棧道是拍攝電影《虎兄虎弟》時搭建的。由此可見,吳哥古迹中的很多景點都是深受電影導演們厚愛的,因為這裡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絕對是世界罕見的。
與吳哥窟景區相比,崩密列的樹要相對小一些,以至於樹根在纏繞古廟時,更顯得有些柔情如水,如果說塔普倫寺的樹有霸氣,彷彿是要把古寺吞噬的感覺,那麼,在崩密列,樹與古寺更多的是一種相濡以沫的感覺。
在崩密列,你會被這樣的景色而著迷。
藏經閣是崩密列中保存比較完好的建築。
由此下去,有一個幽深的長廊。
崩密列與其他吳哥窟景點最大的區別,就是寧靜,即使這裡也會有些遊客,但是,那份藏在地底下,隱藏於森中的神秘的氣息,仍然瀰漫在空氣中,讓人感覺到發自心靈的寧靜…
斷壁殘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吳哥王朝曾經的輝煌。
站在出口的圍牆外看去,寺廟完全被叢林掩蓋。
從寺廟出來,年輕人與一頭牛狹路相逢。
憨厚的牛讓路走進叢林,不予理睬年輕人的追拍。
由於旱季,林中的草已枯萎,沒有吃的,這裡的牛馬都很瘦,好可憐!
結束行程在光影SHOW享用自助晚餐,這是在柬埔寨的最後一餐,餐食很豐盛。
晚餐後觀看《夢幻高棉光影SHOW》
看完演出,距航班起飛時間尚早,前往按摩院,享受了兩個小時的柬式按摩放鬆一下。然後,前往暹粒機場。Day6(2月3日):暹粒至上海。圓滿結束了為期六天四晚的吳哥王朝探秘之旅,凌晨乘機返回上海。1:35柬埔寨暹粒機場準時起飛.
6:10提前抵達上海浦東機場
後記 此次吳哥之行帶給我太多的感動和震撼,回來後整理照片寫遊記的過程中,印象更加深刻。小吳哥的宏偉華麗、巴戎寺的神秘悠遠、塔普倫廟的瑰麗如夢、女王宮的富麗堂皇、崩密列的沉睡之美....讓我領略了吳哥王朝六百年的輝煌歷史和壯美的古代文明。 雖然吳哥的大部分建築已倒塌成廢墟,但吳哥古迹規模之宏偉壯觀,建築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坍塌的石塊,分崩離析的雕刻,蔓生的枝葉,時間剝除了它一切的華美,卻贈與了它永恆的偉大。 游吳哥前後,閱讀了不少資料,最讓我感動的是發現吳哥古迹的第一人亨利·穆奧,為了向世人揭秘吳哥窟這一奇蹟,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讓我自豪的是最早文字記載吳哥窟的是我們中國人。吳哥王朝雖然昌盛了六百年,但高棉人對吳哥窟並沒有文字記載,關於吳哥窟的文字記載,最早的是中國元代派遣官員周達觀,著有《真臘風土記》一書,寫於1295~1296年。 當初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尋找到吳哥窟,是受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的啟發和指引。當時他在世界各地收集蝴蝶資料的時候,偶然來到中國並發現了《真臘風土記》,請人翻譯後他便被書中所描述的這個國家深深吸引了,於是循著周達觀所敘述的線路來到柬埔寨,尋找這片傳說的偉大遺迹。 1861年1月,穆奧終於如願所償,在叢林深處發現了吳哥窟,回國後便出版了一本《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其中對吳哥窟做了詳細的描述,向世人狠狠誇讚了一番。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甚相信,所以穆奧就再次踏上東南亞的土地,準備二次尋訪吳哥窟,希望能夠帶回更多的證據。 可惜這一次他在叢林中感染了瘧疾,1861年11月10日,年僅35歲的穆奧便病逝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現在他的墓還留在寮國的神秘古都琅勃拉邦。 1866年,法國攝影家艾米爾·基瑟爾,拍攝並發表了吳哥窟的照片,終於使人們親眼目睹了吳哥窟的雄偉風采。但穆奧是吳哥古迹湮沒數百年後第一個向世人公開著書、詳細介紹的人,所以學界普遍將他默認為是「重新發現」吳哥窟的第一人。在此必須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沒有他們的勇於探索精神,我們今天就欣賞不到這一偉大奇蹟。(在遊記開頭簡介中為避免佔用篇幅,只做簡單介紹,將此部分移到後記中) 吳哥是一座在毀滅中涅槃又定格於永恆的不朽之城。如果你還沒有感受神秘震撼的歷史,去吳哥窟吧,走進它,走進這片廢墟。去感受歷史,感受偉大,感受美。因為這千年的巨作終有一天也會經不起更長歲月的洗刷。
推薦閱讀:
※傳說中劉伯溫預示大明王朝滅亡的讖言:遇順而止,究竟是什麼意思
※莫礪鋒:這首悲傷的詩是唐王朝的輓歌嗎?
※大唐王朝曾經有多大?(一)平定盤踞蒙古高原的薛延陀汗國
※哈布斯堡王朝
※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及帝王的一些冷知識,知道三個就算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