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迎來人類造訪(新知)【《人民日報》 2015-07-17思 南 】

經過九年多的星際旅行,「新視野號」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冥王星迎來人類造訪(新知)2015-07-17思 南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19點49分(美國東部時間7時49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50億公里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首次近距離飛越冥王星,這顆運行在太陽系深空的遙遠星球終於迎來了人類航天器的首次造訪。  拍攝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及其衛星卡戎的照片  「新視野號」於2006年1月發射升空,設計壽命為15年左右,為迄今人類在太空飛得最快的航天器。它的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以及位於柯伊柏帶的小天體群。  7月14日,當「新視野號」來到旅途中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9600公里時,它與冥王星的衛星卡戎的最近距離為2.7萬公里。它在這一位置持續觀測了約半小時,這是有史以來人類航天器最接近冥王星的探測任務。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鄭永春說,「探測器利用可見光和近紅外相機拍攝的冥王星表面的最高解析度為60米,是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和卡戎照片,圖像質量遠遠超過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冥王星照片。」  冥王星於1930年被首次發現,並長期被視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2006年修改了行星定義,冥王星因重量和體積太小,無法清除其運行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因此被降級為矮行星。由於與地球相距遙遠,長期以來人類對它知之甚少。不過,鄭永春認為,雖然冥王星被「開除」出太陽系的行星隊伍,但這並不影響冥王星探測的重要性。矮行星實際上是未能長大的侏儒行星,是連接小天體和行星之間的中間環節,對冥王星及其衛星作為行星胚胎的研究,對了解行星的形成具有重要價值。

  鄭永春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在海王星以遠、距離太陽約30—50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為日地平均距離,約等於1.5億公里)的柯伊柏帶,發現了大量小天體。冥王星作為柯伊柏帶已知的最大天體,是柯伊柏帶數千顆冰凍小天體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這些冰凍天體含有大量水和有機物,不同於常見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新視野號」的發現將顯著增加我們對柯伊柏帶區域的了解,直接改變我們對太陽系的已有認識。  對柯伊柏帶的探測將有助於理解太陽系和地球生命的起源  鄭永春表示,說到太陽系,人們容易聯想到太陽和八大行星。但實際上,隨著地面和空間觀測能力的提高,以及深空探測的進展,太陽系的邊界擴展到奧爾特雲之外,與太陽的距離甚至達1光年(約9.5萬億公里)左右。不僅觀測到的天體數量大大增加,天體類型也從行星、小行星、彗星到增加了矮行星等新類型。由於這些天體遠離太陽,本身又不發光,表面非常寒冷,非常黑暗,觀測起來難度很大。  飛離冥王星和卡戎時,「新視野號」還將調轉鏡頭回望冥王星,利用太陽照射角很低時表面地形明暗分明的優勢,觀察冥王星和卡戎表面是否平坦,以及冥王星是否擁有類似彗星那樣的「尾巴」。與冥王星「親密」接觸後,「新視野號」將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考察太陽系裡面的新大陸——柯伊柏帶。預計2017年至2020年,「新視野號」將抵達柯伊柏帶其他天體,這一探測階段可能持續5至10年。  鄭永春介紹,柯伊柏帶是天文學家在1992年才發現和確認的太陽系新大陸。柯伊柏帶的這些天體自太陽系形成之初業已存在,是太陽系中行星形成後的殘渣,記錄著太陽系最初形成時的歷史,對這些天體的深入探測將幫助我們理解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以及地球的過去和未來。

  柯伊柏帶的天體主要包括冰凍的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這裡是短周期彗星的老家,1986年曾經造訪地球的哈雷彗星就來自該帶。柯伊柏帶天體主要由冰塊、岩石和金屬組成,其成分可能不同於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鄭永春介紹說,彗星是由有機化合物、冰塊和岩石組成的「臟雪球」,科學界推測,太陽系中有些小行星可能就是柯伊柏帶彗星的揮發物丟失後的殘留物。此外,一些巨行星的衛星,如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土星的衛星土衛九,最早可能也起源於柯伊柏帶,後由於引力攝動才來到巨行星附近。  「柯伊柏帶的天體是太陽系演化的遺迹,記錄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信息。」鄭永春說,「新視野號」的探測可謂是一次太陽系的考古發掘之旅,它獲得的新發現有助於破解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奧秘。
推薦閱讀:

中國人民可以有什麼樣的民主
人民文摘
人民日報金台隨感:米的恩典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155)) (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的呼籲丨體制弊端導致市場混亂不堪,文物體制勢在必行

TAG:人類 | 冥王星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日報 | 2015 | 新知 |